飛來飛去的商務人,這篇幫你多了解些空管的真實生活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14

本文來自@超側衛的微博,作者:陳誠,虎嗅獲授權發表。

今日民航圈發生了一起號稱“特內里費”事件險些重演的兩架飛機危險接近的事件,民航局也破天荒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昨天就得出了調查結果:初步調查結果是管制員失誤造成的。

今天在這里不討論這件事情的責任在誰,也不討論一些自媒體把這件事炒的有多夸張,甚至已經在各種媒體鋪天蓋地的刷屏,我只想針對今天在微博評論里看到的各種言論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我為什么要替管制員站臺?

說實話,我回頭看看之前寫的內容,的確對空管尤其是一線空管問題說過好多次,這是我之前也沒有預料到的。因為周圍有不少空管員工朋友,在民航工作了5年,然后現在又做航空報道,周圍的朋友基本就是飛行員、管制員、乘務員、機務,這也是民航從業者一線人員的主要構成。但是, 這些朋友中,對工作壓力和薪酬收入抱怨最大的就是管制員。

以前我是做機務的,當時每天上24小時,休息48小時,已經覺得那是天底下最累的工作了。記得那時一個飛機馬桶堵了,我要先把馬桶的污水弄掉再去把馬桶拆下來修 (自己腦補怎么把污物人工清除出馬桶) ,不光是高強度的體力工作,機務還需是腦力工作,你要非常熟悉飛機系統,知道飛機出故障的地方,并且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排除故障,保證明天的航班飛行,說和時間賽跑也不過分。

當我覺得能做機務工作,從事其他任何工作都不是問題了,因為沒有哪個工作這樣需要腦力+體力還和時間賽跑的工作了。直到后來遇到兩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二、因為這是“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第一次有這種感慨,是一次坐在百年靈L-39特級飛機上飛行,飛行員大角度脫離時過載達到4G,我被牢牢的壓在彈射座椅上頭都抬不起來,眼前慢慢模糊,胃里翻江倒海,差一點就吐了,對于我這種坐過山車跳樓機無感的人來說,當時第一感覺就是: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而第二次有這種感覺,就是在塔臺的管制席位上!

看看這位管制員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飛機,是不是讓你想起一款叫航空管制員的游戲?在游戲里,你用手點擊拉線指揮飛機盤旋落地。

而現實管制員就是從事這樣一份控制著一堆飛機飛行工作的人,但是你不是點屏幕拉一下就能指揮飛機做相應的動作,你需要用無線電準確無誤的“說”給飛行員聽,同時飛行員還要非常“聽話”的照做,這個過程中你不是在“玩”一架平面的飛機,而是指揮一個有最高速最低速限制的有高度的,載著幾十上百人的一架飛機。你的每一個指令必須在立體空間里讓飛行員執行。

以塔臺管制員來說,你要指揮著這群小點點 (每個點點有百十來號人坐在里面) 乖乖排排隊,整齊的距離落地,快一點就危險接近,慢一點后面的飛機也會受影響。

這還不止!

管制員不僅要和飛行員通話,同時還要和其他席位上的管制員保持溝通,因為一架飛機從進入管制區到落地,要經過幾個不同的管制員來調度。所以甚至會出現耳機與旁邊同時有人和你說話的情況。 (想到這里,我就差點炸掉。兩個人同時跟我說話,我估計會瘋!)

而他 (她) ,面前還要盯著四塊滿是飛機的屏幕。

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形容管制員來說,一點都不為過。

哦,忘了還有一點,耳機里的聲音不全都是中文哦,還有日本英文、印度英文、韓國英文等等.....

所以,我覺得,管制員簡直就不是人干的活。因為我覺得我不可能受得了。

三、現實情況下管制員待遇到底如何呢?

簡單的了解了一下情況,以事發上海的管制員情況看,一線管制員5年以內工齡的在8000左右,6-8年的10000,8年到11年12000。

怎么樣?是不是驚掉了下巴?

我有一次打Uber問司機月收入多少,他說正常白天跑跑,月薪1萬左右。

一個6-8年的成熟管制員的收入和Uber司機差不多。

大家知道,隨著民航發展,飛機越來越多,我們的航空公司人才短缺,有了外籍飛行員,外籍乘務員,但是沒聽說過有外籍管制員吧?

為什么呢?

撇開體制問題不說,光收入還不夠國外管制員收入的零頭,你怎么可能吸引到人?

四、收入不增航班量大增

所以現實情況就是,一邊航班量在不斷的增加,僅以北京塔臺為例,好幾年前宣傳首都機場日均航班量超過800,高峰時期超過1000,而上個月,北京日航班量只有兩天低于1700!

航班量大增的結果可想而知,你應付這么多航班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應付。

這個時候應該做的就是找一個人幫你對吧?

但是!另一邊的情況是,拿著Uber水平的工資越來越招不到人。每年民航學院空管畢業的人從以前的第一干空管第二去機場第三去航司,變成了第一去航司第二去機場第三才去空管。

所以你開始玩的這個游戲里屏幕上的飛機越來越多,而和你一起玩這個游戲的人越來越少,所以你屏幕里的飛機就變的愈發的多了,你顧不過來,最終的這個游戲就GAME OVER了!

但是,管制員指揮飛機能顧不過來嗎?絕對不可以!

五、惡性循環

事發后,有網友評論說,為什么找理由?為什么別的機場沒有發生這種事故呢?

還是來看一位管制員說的吧:“每年空管處理了多少起由于機組原因導致的不安全事件呢?不報道不等于沒發生。空管現在被逼到絕路上了,航班量成倍增長,正常率要求越來越高,人員收入持續下降,空管的壓力誰知道?”

還有一位前管制員是這么說的:“結束了八年管制生涯。缺人的問題在這八年不但沒解決還越來越嚴重,管理越來越變態,待遇還降低。我們走也是用腳投票……”

一部分人因為不堪壓力離開了這個崗位,是啊,開Uber司機賺的同樣多,還不會天天面對著幾百條命的風險,哪個壓力大不言而喻。而更多的人不愿意從事這個職業,增加的航班就積壓在更少的一線現役管制員身上了,那你玩的游戲就從normal模式一下子變成了hard模式,結果不用多說了吧?

說白了,就是賺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六、空管的收入水平如何構成?

都說各行各業都有壓力,都有收入不平衡問題,但是據我所知,在房價翻著跟頭往上漲的時候,空管的收入居然是下降的!

我很好奇的問了一下,空管的編制到底是怎么樣的?

一位空管朋友回答又讓我蒙圈了:空管是事業編制,企業化管理,服務對象主要是航空公司收取航路費,全部上繳國庫,歸民航局管理,然后工資是按照預算撥款。

所以,航班量長到天上去,還是發你這么多錢!

七、提高收入就能解決問題嗎?

一說到收入,很多人就會跳出來怨聲載道的說哪個行業不是如此?

我想說的是,很多行業收入低除了本身特性和專業程度要求不高之外,有一個現狀就是你不干有的是比你要的低的人干,走了一個馬上就有人接著干。

而很多空管呼吁提高收入的目的,除了希望自己的勞動付出有相應的回報之外,還希望高收入能夠吸引到人才補位,明眼人都明白,活越多人反而越少,最后的結果不是人累死就是活干不完干不好。

所以出事已經變成了必然!

提高收入雖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是在吸引人才方面至少能起到關鍵性作用。

八、事實呢?

虹橋機場發生事故之后的現實呢?果然沒出我預料:

民航局空管局馬兵副局長在緊急安全會議上的講話:今年以來,這是第17起事件,符合海恩法則,小差錯累計后就會發生嚴重問題,這件事就是符合這個規律。目前初步認定是嚴重事故征候,從時間本身來講是非常可怕第。空管系統四大危險源,我們反復見過,但依然出現這事。這次要把17起事件擺在一起去思考、去預防、去工作。全系統要把思想統一到這個上面來,才能實現安全形式到平穩好轉,否則下一個就是你自己.......

思想統一.........才能安全好轉..........

而剛剛,我和一個網友爭論了半天,他的結論是“別指望能漲錢,家里條件好,就接著干,想自己掙錢買房,趁年輕趁早換工作。” 我還試圖說服他不能代替管制員這么悲觀。我現在已經無語了。

最后說一句,面對這份“最不是人干的”工作,朋友,你如果也無力也無心承擔這個責任的話,換份工作吧,至少你還可以開Uber。

如果你還堅持承擔這個責任,我還替你站臺!

超側衛:學造戰斗機,喜歡蘇霍伊;維修767,開過小飛機。飛過噴氣機,最愛拍飛機。愛玩

關注微信公眾號虎嗅網(huxiu_com),定時推送,福利互動精彩多


Tags: 創業

文章來源:https://www.huxiu.com/article/166834.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