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頹垮少女”,現在卻掌控營收超千億的商業帝國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14

當年我在美國特別頹,染成黃頭發、白頭發表達不一樣的自己。

口述丨劉暢

10月11日,新希望集團董事、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開啟了她執掌新希望后的首次公開演講,坦露回歸家族接班的原因,分享自己如何從“特別頹,特別垮”的少女到學會“去接受自己”的心路歷程。

自劉暢獨立掌舵新希望集團的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后,外界一直對這位年輕的家族企業二代持有高度的關注。

8月底揭開的2016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新希望六和上半年雖然營收同比下降5.79%,但凈利潤則實現23%的增長,尤其是除去民生銀行投資收益后,農牧業務所實現的凈利實現165%的增長。這也是劉暢獨挑大梁后的首份成績單。

通過連年下滑的營收和高增長的凈利可看出,新希望六和正在經歷從追求規模向追求高附加值轉變的過程,劉暢正在按照她的想法改造新希望,將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在實體和金融投資布局,讓新希望不只是飼料大王和養豬大王,而成為一個新的食品王國。

以下為劉暢演講實錄,經 創業家 amp;i黑馬編輯:

我們今天的內容大概有三個部分,首先,通過我自己的經歷來講一講作為一個年輕人在職業上面,在每個時期不同的選擇,分享一下我當時是怎么想的。第二,希望能夠給大家去呈現一下新希望究竟是什么樣的公司?因為到現在為止,不停地聽到人家講新希望就是首富,是養豬的或者干飼料的,或者民生銀行,可能碎片化的信息帶給你一些印象,我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新希望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和格局。第三,我們是來這里招聘的,我們希望有很多的朋友來到我們這里工作,介紹一下需要什么樣的人,請什么樣的人來幫助我們做這個事業。

14歲的理想是做社交名媛

我回想我自己,從頭到尾不是典型的乖乖女,在別人的眼里,我可能是一個女總裁,也是一個長得不錯的女孩,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有非常富有的父親,還有一個很不錯的事業平臺。應該說是有里子也有面子。

從我自己的角度怎么看自己?其實從小到大跟每個人普通人經歷了一樣的事情,甚至小時候干過很莫名其妙的事情。我14歲的時候,這個故事講出來了以后,同事們覺得挺有趣的,在14歲的時候讀初中,那個時候其實有一個挺遠大的志向,就是要做一個社交名媛。

那時候讀英文,老師給大家課外的作業,你放暑假的時候一定要去英語角,每周都要去,跟別人練英文,我去講很多很有趣的事,想什么辦法讓別人記得我,于是跑到旁邊復印店,有很多名片的版本,挑了有花有草的版本,把自己什么名字、14歲、自己BP機號碼印在上面,跟人家一邊交流,一邊發名片,希望大家能夠記住我。

后來這個事情也是被我們父母知道了,當時記得我父母看到這個名片的時候當時臉上的表情就是哭笑不得的那種感覺,不知應該批評你還是該表揚你,總之沒有說什么,最后把名片沒收了。

前幾天有一次我爸開他保險箱,滑出了我當時的名片,我撿起來的時候跟我爸相視一笑,才知道爸爸蠻欣賞我的創意。我干過挺有創意的事,我不覺得叛逆,這個詞不合適,還有很多不一樣的事情。

在不同的階段嘗試不同的維度,用自己的簡單的思路去實現自己的想法,我老是做這樣的事情,我的環境給了我的可能性,我的父母給了我比較寬的、比較自由的空間,我比較喜歡保持不一樣,即使今天回到這個企業當中,很多人說劉暢不像典型的企業家,可能有的時候文藝青年,或者對時尚比較感興趣。我挺喜歡我自己這樣子的企業家。

我拼命找了一下蔡元培校長這句話,這句話讓我找到原因,為什么在北大這個地方感覺特別舒服,這樣自骨子里面的信念。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跨過同樣的河,所有人成長的經歷。雖然我跟別人的家庭環境非常不一樣,而事實上現在處于家庭的話,我自己其實有過很多不一樣的選擇,包括不一樣的心態。

我在小的時候,我當時就想,自己千萬不要跟父母要錢,很小的時候自己想要賺錢證明自己,所以我在初中的時候去做雅芳小姐,就是賣化妝品,晚上宿舍一旦熄燈以后,就有我打著電筒把別人門推開,這個口紅怎么樣,這個眉筆怎么樣。在社會上折騰過不同的創業,做過飾品店。后來選擇回來的時候是另外一種心境。

我回頭看我小的時候樣子,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可能跟現在樣子不一樣,那張照片是在美國的照片,特別頹。這張那個時候染成黃頭發、白頭發表達不一樣的自己。

雖然我自己沒有選擇宗教信仰,高中時候在美國那一段經歷對我很有影響,因為兩所學校都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試著跟自己對話,試著去傾聽,試著去訴說,試著去原諒自己,理解自己對的或者不對的,或者出格的,或者有一些甚至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去理解它,學著去接受自己。

在那個階段,在國外那一段去接受自己,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那個年代對我最大的收獲,在國外的教會學校是這樣的。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我不停地折騰,包括自己做了很多所謂創業不同的領域做很多事。

當面臨回到家里的時候,差不多十年之前。那個時候也有很多的選擇,我記得為什么要回來?其實兩方面,第一方面,確實我覺得,因為我這樣一個情況,我家是1982年創業的,我自己跟這個企業年齡非常相似。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跟我父母,那時候家里一間房,在一間房一邊泡腳,一邊說著企業發展的事情,我爸說過一個廣告詞,養豬希望富,希望來幫助。這是一句廣告詞,在四川省省臺播遍了全國各地。最早的時候農業企業在省臺打廣告是我們,最早在鄉間城市墻壁畫廣告也是我們。在那個時代我們開辟了新的廣告位置。

所以在那個時候很多廣告詞一家人坐在那邊泡腳的時候一起想出來的。就像這樣的事情,點點滴滴貫穿了我整個生活,我當時要回來之前,我在想,如果我不在家里工作的時候也可以,你會很大程度上抽離開家庭,這個家庭的存在跟公司的成長是息息相關的,完全不可分割的。

因為我們每一份感情投入到里面,談論的話題是相關的,如果不參與這個事業當中跟家里的話題就少了,其實是這個家庭很大一部分的鏈接。

第二個,我小的時候爸爸就開始創業。可能在座也有創業者,創業者的生活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我記得我小的時候跟父親碰面的時間很少的,媽媽整個事業放棄掉回到自己家庭里面支持他。

后來我出國留學到北京讀書,和家人也是分開的,創業之后跟家庭陪伴更少。我媽說為什么換一個角度思考,把公司當作家,你跟爸爸工作的時間就是父女相處的時光,這是一個方式,我覺得我媽媽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對于家人來講最核心就是陪伴。因此這兩點是一個情感上面我說服自己的角度。

坦白講,自己在外面創業的話,無論做什么樣的行業你是一個初創者,打交道是稅務、公安、上下游供應商、定價,非常瑣碎,非常耗時間,我其實花這么大的牛勁,積累這么多的平臺,我學習了這么多東西來賣一個耳環。

而我跟家庭一起并肩工作的時候,其實接觸的是非常高層的人,資源也是不一樣的,這是非常客觀的現實。

后來我選擇要回到這份事業當中其實是一個綜合的平衡,而這個綜合的平衡如果沒有我之前在社會上打拼過、自己也成功過,也失敗過這樣一系列的經驗積累,積累到最后這樣一個心態是不可能的。

創二代的心路歷程

我的心路歷程,就是壓力和動力在博弈,你積累越來越多的時候,你的自信越來越多的時候,當你自己越強的時候,變成背后的動力來支持你,跟這之間的關系是博弈。

我一直在幫我爸爸,放在守護者的角度。這三年最大的成果,就是我認識到這個事業多么的重要,我跟魏寒楓老師在講的,是足以付出激情的事業板塊,因此我可以放到很低,來看待這個事情,這是我的心態,不是能不能接班,而是打造非常好的團隊。

第二個,陳老師對我們有非常好的幫助,積累到今天天時地利人和所有的維度,請到陳老師從更戰略的、更學者的角度,把這個思路梳理更清晰,我認為陳老師出現在特別好的時候。

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好的安排,到現在維持顧問的關系,我們現在也有交流。新希望過去也有不同的行業,還有不同背景的人來參與過,無論長,無論短,都是為這份事業留下的一些成果,我覺得非常感恩,不是我自己感恩,而是在這份事業上拼搏的人,獲得過的人都會感恩。

我獨立擔任董事長,一開始蠻怕的,怕各種各樣的互聯網來了,在這么大的時代背景下會被沖走,還好最好還是立在這里,我參加各種各樣的EMBA,培訓班,創業營,把自己放在不同的人群當中,試著不同的人人群看東西,因為通過不同層面的溝通,才知道這個社會的真實是什么樣的。我來做董事長的時候,最大的聲音是互聯網顛覆整個世界,很惶恐的。

對于我來講,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如何做成傳統企業的獨角獸。以前說互聯網企業,現在說怎么來融合。互聯網企業做到今天,發現他們的難處在供應鏈上面,供應鏈要很長時間,還有社會上商業上、智慧轉換,還有創新,建立新的供應鏈,這也不容易。但是我想留下來的,走下去,要融合,這是我們的責任。

新希望想要成為像GE一樣的品牌

我們在集團30年大慶的時候梳理整個公司發展歷程的時候,我非常開心的發現,其實一直以來這些公司像我父親當年提出來那樣,在每個時間階段,在每個風口出現的時候都提前半步站在風口邊上。

1982年我們是萬元戶,我們率先成立集團公司,在我們成立集團公司以后,企業規模快速增大,在90年代的時候,我們在飼料這個方向的增長,那時候的增長不比任何一個互聯網企業要少。

在那個時候很多人不知道資本市場,我們獲得了四川省第一個給民營企業上市的機會,我們勇敢地上市。

很多人不知道資本市場有了之后發生什么?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解讀,對這片土地的希望,對這個土地的信任。包括在民生銀行身上,在1996年的時候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發起者,來參與到民生銀行的建立當中。民生銀行在中國是第一家民營的銀行,在民生銀行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得到了相應豐厚的回報,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積累了自己學習金融的經驗,也積累了金融方面的人才。

另外在很早的時候走出國門,可能在20多年前,那時候走出國門的時候也是非常意外,因為我們發現在云南邊境的地方有很多人把我們的飼料背出國,因為飼料不是一個回報豐富的產品,我們想這么點的利潤,居然有人背出國,證明國外有市場。1999年,我們在越南開設了第一家公司,到現在全球30多個國家,有600多家公司。

我們是3A信用評級的民營企業,在國內并不多見,是中國連續14年五百強,全球30多個國家600多家分公司,海外50多家分公司。我們在飼料單體來講是全球第二大飼料生產企業。中國最大肉蛋奶綜合供應商,是雞豬鴨最大的提供商。我們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質的蛋白質,從澳洲進口最好的牛肉還有一些好的海鮮資源,是一個蛋白質的綜合提供商。我們是美國的谷物在中國最大的終端用戶和進口商。

另外我們現在擁有互聯網銀行的執照,我們現在是國內第三家擁有互聯網銀行,是希望銀行,我們邀請小米成為我們的股東。在投資方面,是全球頂尖核心的基金的LP。這些是一些數字,剛才也提到我們在全球八萬的員工,我們整個營收超過一千億,全球有600多家公司。

剛才講到我們公司其實分為我們實體和金融投資這兩部分。從收入和利潤的角度來講,可能實體跟金融已經投資是不完全準確各有一半。先介紹一下我們的實體部分,也是我自己本人比較多一點在參與的一部分。我們這部分提供蛋白質,這些是一些能力,我們生豬的養殖加工能力在三年以后是八百到一千萬頭。

在家禽的加工里面,我們一年要宰殺十億只左右的禽類,在飼料的產量是全世界第二的,有1700萬噸的樣子,同時我們做乳業,今天大家來的時候嘗到我們的酸奶,非常明星的星級酸奶,我們也是全國乳企排前的公司,這是我們實體的格局。

過去34年在實體做了很多工作,一開始做飼料,在這個產業鏈做種苗,我們做養殖,做飼料,做肉食加工,做食品的深加工,跟農戶的合作當中提供擔保。我們在上游的供應鏈當中提供整個產業的能力,過去34年,我們把上游所有的產業鏈全部貫穿。通過我們供應鏈的管理,把上游的做到最精。

現在做什么呢?這是我們今天來到的方向。今天這個社會是消費升級與互聯網 的背景,其實上帝給我們一個機會完成屬于我們的事業,給我們跟城市端的消費者,跟我們周圍的親朋好友,爸爸媽媽來介紹我們產品的機會,這是我作為一個80后,一個消費者,作為一個媽媽,一個在家里負責買的人接觸到的事,這是我們要做的。

我們從種苗到飼料到屠宰加工,整個產業鏈太長了。前三年陳春花老師跟我們一起做,分成兩端,一端跟農民朋友打交道,跟養殖戶打交道,前端是農牧端,把這一塊的肉的質量做得越來越好。后面這一端是食品端,我們創造了美食研發中心,有最核心的能力,研發美食的能力。

我們過去社會化的餐廳做服務,你們吃的所有的中餐、西餐,都有我們。我們其實發現,我們有能力把中餐標準化,而中餐標準化從而再工業化,這不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你需要整個上游的供應鏈一系列的配合,這是30幾年的積累的能力。

通過這么多年的積累提供非常安全的食品,把這些非常安全的食品有序的安排生產,能力穩固供應到下游的供應鏈,這些能力是有的。怎么樣把這一道好吃的菜標準化了,然后再產業化這些能力我有。這些能力是互聯網新創的公司比較缺乏的。所以我做什么呢?把這些能力拎出來,把它變成一種目前服務。

我們成立美食研發中心,把研發能力變成一種服務,對我下游的社會化餐飲或者互聯網的渠道,我們找準消費的不同的群體,比如像在工作中的媽媽,或者健身人群,或者一些需要營養餐的人群,或者需要一些對自己好的人,不在家里做飯的人群,我們為他們提供精準解決方案。

在下游開辟很多專業的欄目,因此我把自己最專業的研發能力和制作能力,最重要的上游能力變成我的服務能力來服務另外一些企業,這一塊是食品端的業務。

盡管很多產品是2B的,我們希望2C的人知道。比方別人看到GE,大家不清楚GE做燈泡或者做汽車的,但是知道GE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品牌,新希望就是要成為這樣一個品牌。

如何成為國際一流農業公司

說農業的話更多是生產,把一些原材料變成一個產品做成前端的事情,因為今天有了很多食品相關聯,跟終端消費者相關聯,把農產品的溢價做出來,我們有整個供應鏈,針對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服務。如果單純農業的話,我認為就是說,在這個時間段還沒有這么大的估值。

就因為我們整個消費的人群還有我們需求整個變化,需要更好的一些食品,更好地農業的產業鏈,更好地食品安全的管理,所以像我們這樣,我覺得有序的,并且全程可控的,并且有這么大的規模的話,并且全球資源去采集,去配置的公司才顯得特別有競爭力。

像我們這樣的行業比較傳統,在農村,進入的速度比較慢一點,大家有這樣那樣的懷疑不奇怪,這個行業的人,確實影響著我們,改變著我們,同時我們自己做很多互聯網的變化,做數據化的改革,自動化的改革,也是互聯網的基礎。

其實我蠻怕大家拿股市二級市場角度來問我,我承認自己比較缺乏的一種能力,因為我自己本身認為,我們家族一直遵循的邏輯,就是說把這個實業踏踏實實做實了,我們不是飼料公司,我們有種苗、食品。

本來農業股是估值比較低的行業,我們今天做實體,誰也不說食品行業,如果放在食品行業估值比較高一點。按照我的說法,拆分我的養殖,我的飼料是幾個,養殖是怎么樣,把它拆開來說的話,會把估值說的很大。我們認為,這可能就是反過來,別人來看我的時候反而看不清楚,到底是一家飼料公司,還是一家養殖公司,還是一家育種公司,還是一家食品公司。

但事實上相關聯的事情十分非常重要的,因為農業是食品的基礎,而食品是人類最基礎需求的,不僅僅生理需求,而是精神上的需求,食品變成美味,變成安全以后,帶給精神上的需求,食品的空間太大了。

也許食品基于農業的話,不是特別高的行業。我們在這個當中要安全,牽掣到千家萬戶的農民,到小農經濟,到規模化的轉變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我們在影響著人,我們涉及到現金流是巨大的。在這個基礎上空間是很大的,并不僅僅是農牧,農牧本身只是新希望一個板塊,我們的金融、投資還有醫療健康,這都是新希望集團。

發力消費需求升級、供應鏈管理、大數據

入股民生銀行,我們學會了如何做金融,我們也理解金融對實業的意義是什么。過去我們是民生銀行最大的股東,也做了希望銀行,在金融方面有飽滿的版圖。

在投資方面有兩個方向,一個希望更專業的人帶著我們走,國際上非常大的基金作為他們的LP,讓我們更專業的人帶著我們不同的投資領域。我們做不同的投資,分布不同的領域當中,TMT也有,第一是農業和食品,第二個醫療方面,第三個供應鏈金融方面,這些重點投入的。如果金融背景的同學我們非常歡迎,因為做金融投資的同學做一個簡短的介紹,他的經歷不一樣,我們這個團隊非常年輕,非常有活力。我們希望更多的同學來到這個實體。

其實在別的地方也有很多的宣講會,但是我想說,其實新希望今天這樣的宣講會不一樣,我們今天這個時候來到北大,這個時候正好是互聯網 正要落實的地方,前兩年不知道,今天我們懂了,我們需要找什么樣的人,我們抱什么樣的心態,什么樣的格局讓這個 加對人,我們做好準備招這樣的人,我們需要互聯網 的背景,我們來做最合適的。

剛才提到國際化的話,也是我們未來核心增長的可能,在全球已經有很多產業的布局,不管我們自己去建工廠的,還是說我們自己用資本去投資,我們可能方向不太一樣,過去我們做產業供應鏈的,在全球范圍當中去選,大概是兩種思路,就是說,首先在一些比較發達國家他們又有比較好的品牌,擁有比較好的技術、資源,澳大利亞特別好的牛肉和特別好的奶源,他們產品天生條件下跟我們中國市場上互補的,我們用資本盡可能投資它,把這么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市場來。

去到發展中國家的話,探究人口的紅利,我們自己本來是做產業的,我們有產業的經驗,我們知道從供應鏈的角度考慮產業,去到一個國家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樣節省時間,在相對發展中國家的話,我們是以原有的產業供應鏈的角度投資。兩種角度上有自我挑戰的意識,自我無邊界意識去到海外。

無論去到一個海外的新的地方,還是創造的產品,新的事情跟原有不太大的關聯,更多在于這些人能不能在別人的地方能夠生根發芽,能夠基于對別人文化的尊重,基于對別人情感理解,去建立自己的朋友從而當地化,這是最核心的。

不需要動物營養的,一定懂得做牛奶,或者懂什么樣的專業知識,只要有這樣一個全球化的視野的,對自己沒有設限,能夠有包容心態能夠,能夠把當地化激發出來的人,我覺得這樣去做全球化的人才。所以我們也非常希望有專業背景的人,專業法律、財務都很好,但是最好對自己沒有專業上的設限。

可以看到我需要的人基于三種情況,第一消費升級,客戶需求,大家對于服務,對于品質非常敏感的人有一系列的方法的人希望您可以來。第二,對于供應鏈的管理,未來基于供應鏈的管理我們去做一些金融的供應鏈金融,這個也需要。另外互聯網 ,我們今天來這里有很大的出發點也是新希望做30多年,很努力打造大數據的公司,北大也有大數據經驗的同學們,大數據對我們意義重大。

今天跟董老師分享差不多一個多小時,我們共同認識到現在企業很重要的一部分,MBA很重要的技術跟實業結合,我們花很大的決心,時間、技術、金錢來做這個事情,也希望搜集這樣的同學,能夠懂得從我們沉淀30多年的產業當中去挖掘有用的數據,從而變成活的東西,能夠幫助這個企業做得更久,能夠做到基業常青,這是我們產業的版圖。

(來到新希望)你是站在一個巨人的平臺上面,擁有比別人更低廉的資金的入口。另外有這么強的30多年的整個產業鏈作為后盾,比別人平地起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大很多。我們也有這樣的平臺給不同的層面這樣一些朋友,你來了以后,不一定說你是一個零件,去了大的公司再美好是一個零件。來這里可以做一個零件,也可以做主導者,你做一個零件像主導者,做一個辦公室主任像國王一樣。

這個社會千千萬萬不一樣,不可能花時間去了解每個人是怎樣的,我們基于這樣一個真,互相信任,這樣的話我們做事非常簡單。公司有很多很年輕不一樣的人,我特別高興能夠跟他們在一起工作,大家貢獻不一樣的部分。

最后講需要選什么樣的人?我們尊重專業,非常好的專業,我們更注重潛能,你們在思想上有沒有潛能,就像我自己,自己做一點時尚的事,今天在這樣一個大的公司去服務大家,去聯絡大家,把這個事情做成基業常青的事情。

第二個,你是不是無邊界的人,本來新希望這個事情是無邊界的事情。到今天我們每個人發展中間,很難,很確切一個詞來形容,今天是農牧企業,是食品企業,是金融企業,是投資企業,我都是,我不是一句話說得特別明白的公司,因為這個社會快速地發展,我們有太多的機會,我們要國際化,我們要互聯網化,我們要做互聯網的事,我們做地產的事,我們是生意人,我們看著地上的機會抬頭看天,我們不能自己設限。

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在我父親的層面,我們只能說給大家足夠的包容,給大家一個足夠好的土壤。因為我們有這樣大的生態環境,足夠你們在里面生長,我希望你們不要去設限。

最后就是我們畢竟是一場生意里面角逐的游戲,結果導向來看所有的成績是對還是不對,是成功了還是不成功,希望大家來到這里的話干出你們的新希望。


Tags: 財經 創業

文章來源: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3/159203.s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