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越南軟件工程業不為人知的真相,技術人才都在面臨哪些挑戰?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18

【獵云網(微信號:)】10月18日報道(編譯:冬冬)

越南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軟件外包中心,它受到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大公司的青睞。但是這是以前的越南,接下來我將要揭開如今越南的全新面貌。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接觸了一群新興創企,這些創企的創始人一般都是年紀輕輕的越南人,他們都擁有工程學背景,有些人還小有名氣。

Grokking是越南的軟件工程公司,它認為越南未來必定會成為東南亞、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科技中心,而且它也會一起參與實現這個宏偉目標。

Trung Hoang是美食平臺Lozi的聯合創始人兼CEO,這個公司讓我再一次對Grokking的豪言壯志深信不疑。

我第一次在新加坡見到Trung的時候,他為了招聘一名負責技術的聯合創始人,當場面對30位研發人員發表講話,我對他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堅韌印象深刻。

2012年,Trung在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學習一年之后輟學,回到越南,開辦自己的創企。2015年后期,Lozi從Golden Gate Ventures獲得七位數的融資,而Trung本人也入選2016越南30歲以下福布斯名人榜前30的提名。

Quan Truong是另一位工程企業家,他是創企Beeketing的CEO兼聯合創始人。早在創辦Beeketing之前,Quan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創辦了外包公司。

除了以上兩位擁有工程學背景的越南本地創始人,我還遇到很多在新加坡創企擔任重要職位的越南工程師。

我與越南以及雇傭越南工程師的新加坡公司老板進行交流,欲深入了解該行業面臨的一些挑戰。

溝通技巧。 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的越南工程師英文會話技巧不足。在越南,現在大部分的大學還會開設軟件工程的課程。

但是很多攻讀工程學位的越南學生大多來自低收入家庭,因此無法負擔英語課程的費用。

軟技能。 另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的越南研發人員軟技能不夠,這些軟技能包括產品展示、團隊合作、人際交流等等。

越南的技術人員通常都需要工程專業畢業生先接受3至6個月的培訓,才可以進入公司。往往在校就獲得實習機會的學生在這方面表現更佳。

文化以及團隊活力。 另一個問題和文化相關。越南工程師單打獨斗效率很高但是一旦處于大團隊之中,他們就很難與別人相處。

長期規劃。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長期職業規劃引起的。我最近和Viet Kieu聊天,他是出生于越南的加拿大外籍人士。他花了一年時間在西貢(前越南首都)建立了一支小型的科技團隊。他告訴我他手下的一位工程師想要跳槽因為另一個公司提供的工資多50美元。

另一位新加坡的企業家也在西貢成立了20人的小團隊,我和他交流的時候他說經常見到一年內頻繁跳槽的人。因此,他培養了良好的企業文化,留住研發人員。盡管有些員工仍然會收到其他公司拋出的橄欖枝,他們仍然不為所動,選擇留在公司。

我本人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在這里代表大多數的越南軟件研發人員,我想說我們畢業后并不清楚怎樣才能擁有起薪不錯的工作,為了獲得更高的工資,我們傾向于頻繁跳槽。

人才流失。 最后一點就是很多越南工程人才離開本國,轉去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以及歐洲等更加發達的國家工作。

因此,如果外國公司想在越南建立科技團隊的話,他們很難找到經驗豐富、領導有方的資深工程師。但是我知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公司老板會將越南工程師派去新加坡工作幾年,學有所成之后,再讓他們回到越南管理當地的團隊。

我們心懷希望

雖然面臨眾多問題,但是我發現草根開發者社區,例如Grokking、TechSoup以及GeekyWeekend等公司都在想法設法傳遞自己的文化。

從2004年開始,Grokking每月都在組織開展高質量的科技論壇活動。這些論壇的演講者都是來自越南或者海外公司的資深工程師。他們就一些軟件工程的核心問題以及科技產品的發展分享自己的觀點。最近,他們正在開展長達八周的數據培訓活動,旨在提高工程師的各項技能。

同時,TechSoup也會積極開展每月活動,邀請演講者談論不同的軟技能和交際能力。這些活動主要是用來幫助工程師在事業中不斷提高、超越自我。10月23日,我邀請了一些從事新加坡科技創企招聘工作的朋友們來參加TechSoup的活動,并發表講話。

自2016年9月份起,GeekyWeekend每周六還會開展小型會議,這些會議和Grokking以及Techsoup的互動大同小異,主要的話題就是科技行業以及工程師個人的發展。

在這些基層組織的支持下,我希冀看到未來有更多的越南工程師能更好地掌握技術和軟技能,為整個行業做貢獻。

你的項目也想被報道,點擊這里——獵云網

本文來自獵云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27552


Tags: 軟件工程 創業

文章來源: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27552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