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清華對話錢穎一:我是典型的理科男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24

文/騰訊科技 韓依民

10月22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 馬化騰 ( 微博 )參加清華大學經管學院2016清華管理全球論壇,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進行對話,就自己的成長經歷、騰訊發展歷程中經歷過的困難以及微信誕生背后的故事,進行了分享。

“喜歡 天文 可以穩定心態”

馬化騰1989年入讀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不過在對話中,馬化騰透露,讀天體物理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但當時了解到讀天文的結局是當 地理 老師,跟設想的不一樣,因此大學還是選擇了計算機專業。

雖然沒有就讀天文專業,但是馬化騰對天文領域依然非常感興趣。馬化騰表示,直到現在天文對自己依然有正面的影響:“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對穩定自己的心態有很大的幫助。”

管理風格:民主、多元

在對話中,對于錢穎一院長提出的管理風格問題,馬化騰表示,自己是一個典型的理科男,最開始并沒有開一個公司、領導別人的想法,最初的想法就是做個產品給別人用。

最初開公司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合作伙伴,這樣可以彌補自己的缺陷。

馬化騰回憶道,“我對產品比較在行,張志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很強。 陳一丹 是政府部門出來的,對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曾李青長得像老板,我的名片寫的是工程師,出去別人握手先跟他握。”

總結起來,馬化騰認為自己的管理風格是:用好每一個人的特長,有時候會有爭議,會傾聽大家的想法。

當內部產生分歧時,馬化騰表示自己的管理風格是,“我說服人的方式是聽你講,然后引導,最后別人會覺得主意是自己出的,但其實是我引導出來的。有時候管理需要這樣,我的風格不是強勢的,不是一言堂。騰訊的風格也是這樣,比較民主,比較有多元的聲音。”

抓住年輕人的方法:學習與投資

在對話中錢穎一院長提出,騰訊的產品很多是針對年輕人的,作為70后,馬化騰如何跟上年輕人?

馬化騰解釋,“當初做QQ的時候我們還年輕,但隨著歲數大發現很多年輕人喜歡玩的我們看不懂。當初Snapchat出來我們有機會投資,高管全部裝了,但是覺得很傻,當時沒有投很多,沒想到美國青少年特別喜歡。包括現在國內很多一些新興的多媒體、社區產品,我們也有錯過,會錯失很多年輕人的觸覺。

所以我現在的感受是,如果你自己不理解,讓理解的人在前面闖,多和年輕用戶接觸,也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接觸這些企業和產品,讓更年輕的員工浮上來。”

創業成功的秘訣:聚焦具體問題與跨界

當前創新創業非常火熱,馬化騰建議當下的創業者,創業要想成功,需要關注到兩個方面。

一是聚焦一個具體問題。“專注解決一個痛點,想小一點,解決一個痛點。比如能不能用手機解決停車、考勤的問題。總有一些小的問題,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這種小的事情不需要太多人,但想法能通過互聯網驗證,能夠擴大。”

二是要留意跨界。“現在提互聯網 ,談的更多的是兩個領域之間是否存在機會,那是藍海,跨界的部分如果你兩邊都懂,就有很大機會。”

騰訊歷史上最大的三次困難

在對話中馬化騰回憶了騰訊發展歷程中遇到了最大的三次困難。

第一次是初期融資期,在發展初期團隊投標失敗、用戶瘋長,沒錢買服務器,這是最難的時候。但這種困難也迫使騰訊團隊從很早就想怎樣有造血的能力。

第二次是跟MSN競爭。“別人都認為你死定了,只是什么時候死而已。最后還是挺住了,我們的產品做的比國外的產品更適合中國人使用。”

馬化騰回憶道,能贏得MSN之戰主要在于QQ結合中國的網絡環境和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做了很多優化。

“當時中國的互聯網服務分幾個板塊,網速也很慢,我們針對中國奇怪的網絡結構做了大量優化,讓三個網之間能互聯互通,這樣用戶之間使用體驗會更好。當時我們傳文件速度很快。我們還有聊天室,聊天室對社交產品的冷啟動是很重要的,還有頭像的個性化。都是創新才能贏得競爭對手。”

第三個坎是五年前微信誕生之前, 新浪 微博從社交媒體轉向社交網絡,帶來了很大壓力。

“當時的第一反應是跟進做微博,最后發現很難,同樣的產品很難戰勝對手,后來微信誕生了,純手機的移動通訊。QQ包袱很重,不如推翻一切,自己打自己。從PC到移動一個這么大的方向,變化太快了,以致于我們互聯網公司沒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就活下來了,沒反應過來就死掉了。”

內部競爭促使微信誕生

馬化騰還介紹了微信誕生的細節和故事。

“當時為什么會有三個內部團隊做微信產品,這要談到內部組織結構的問題,原來QQ是我們另外一個事業群,有新的機會做手機上的IM讓他們做理所當然。另外移動QQ也在做。所以原先先天的結構不合理,后來我們也迅速做了調整把產品聚攏。各類產品,包括新聞、游戲原來PC和移動都是分開的,后來聚攏到一塊。”

“另外一個就是在廣州的QQ郵箱的團隊,很早接觸移動辦公。當時我們就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APP,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很方便的用手機郵件。當時就讓這個團隊研發手機郵箱,最后微信的機會一出來,就是這個團隊五六個人把手機端的郵件系統改成微信。所以微信其實是一個郵件系統,只是快速的短郵件,后端的服務器就是原先郵箱的團隊。這個團隊用了一個多月就出了一個原型,張小龍帶領這個團隊,也有很強的產品能力。”

“微信剛出來的時候數據不好,起不來,真正的啟動有幾個因素,一是語音,國外同類產品沒有這個功能,有這個功能之后迅速火爆,第二是跟手機通訊錄的整合,把通訊錄互相匹配,最開始啟動是把QQ的關系鏈推過去讓它生存,但是把手機通訊錄導過去會導入很多高端用戶,增加黏性。”

激烈競爭促使中國互聯網創新

近期國外媒體開始關注到中國在互聯網上的創新,包括紐約時報也撰文指出硅谷開始向中國學習。

錢穎一院長認為,從0到1很偉大,從1到N也非常困難,騰訊在這方面特別突出,現在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背后的經驗和思考是什么。

馬化騰表示,中國的競爭太理解,所以迭代非常頻繁。

“確實中國的整個互聯網最早基礎產品都是在美國誕生,不僅是亞洲國家,還有歐洲都是一樣,但是在應用、結合本土市場方面肯定是很不一樣的。我也關注到一個模式在國內同一起步的就非常多,一個想法兩個星期內國內就有幾十個團隊開工。國內的賽道就用很多對手,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過美國。

所以現在有些企業開始出海,你在國外發現有些產品很好,最后發現是中國團隊開發的。

在中國創業,原來的模式是走不通的,兩三個星期就需要增加一個新的點,包括 阿里巴巴 百度 都有做一些本地化的創新。微信有一些更多的創新點,現在有一些 Facebook 也來學。

中國的競爭太激烈,所以迭代非常頻繁。”

但馬化騰同時表示,“中國互聯網行業總體來說要領先一點。但不能沾沾自喜,這些都是應用上的創新,很多基礎性的創新還有很大差距。

未來很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甚至機器人,美國未來的領先程度還是很大的,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還要加大,其實BAT會更關注長遠、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技術。”


Tags: 馬化騰 錢穎一 創業

文章來源:http://tech.qq.com/a/20161022/017321.htm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