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母基金靳海濤:創投最講究激勵和約束 政策的風向是投資人未來的關注點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25

最近網約車遭遇新政,這讓投投和許多創業者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在創業這場戰爭中,即使你打贏了國內的競爭對手,也打贏了國外的競爭對手,最后還不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政策的制約一樣可以使你陷入困境。相信以后不僅是創業者,更多的投資人也會越來越關注政策的風向。

今天投投要與你分享的是靳海濤先生的一篇投資心得。現年62歲的靳海濤先生因其在 深創投 期間的表現,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南帝」。公開資料顯示,靳海濤先生執掌 深創投 11年期間, 深創投 從虧損國企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投資財團,總資產190億元人民幣,管理各類基金117支,資金總額414億元。

靳海濤先生的投資策略中一貫包含對大環境(國家政策)的思考,不要做領先3年的事情、注重產業鏈的長度等投資心得,如今來看無論是對創業者或投資人都非常有學習借鑒的意義。

1 我對創投的認識

創投這個東西是從西方學的,在中國也就是十年的歷史。我是從2001年開始進入到這個行業的,一路走來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我一直認為企業管理是三個層次的管理,最上面的層次是戰略管理,中間的是激勵和約束,下面是成本管理。如果這三個方面都管理好了就能誕生出一家優秀的企業。

而創投是最講究激勵和約束的。激勵是什么呢?就是設計激勵的規則,可以以未來的盈利甚至是階段性的成果作為估值的依據。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業者也要依照這個模型調動團隊的積極性,激勵不到位,等于不激勵。該花100元的只花了60元,等于白花。單給團隊開高薪水、高待遇是不行的,應該給股份。這就要求創業者的股份設計要合理。

創業早期,核心創業人員的持股比例應該不低于30%(包括CEO),如果持股低于30%,成功率就會降低(國有企業除外,國有企業給員工10%或15%的股份就很好了,因為基礎不一樣)。

我們投過這樣的企業,行業很好,企業水平也很高。從這家企業出來的人,已經締造了一批偉大的企業,而這家企業自身卻走向沒落,原因就是團隊骨干沒有股份。還有一些靠風投支持下來的公司,大股東是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團隊持股比例很小,這種企業的成功率也很低。團隊骨干的股份少,做事的心態和辦法都會不一樣。

約束也非常重要。我覺得約束就是條款,投資人約束的目的是讓創業者不能吹牛,要對自己的言談舉止負責。總有人問投資機構喜歡什么樣的創業者,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有理想肯堅持,要敢于做大事,不恥于做小事,這些說起來容易,實操起來卻非常難。我認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最好都要有過打工的經歷,而不是從學校出來就做創業或投資,連和老板對話的基礎都沒有過,這是不利于做好創業或投資的。

此外,不懂得資本運作,不會利用財務杠桿,沒有合理的負債,那你就不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家。但如果負債過高,流動性風險就增高,正常情況下高負債還能撐得住,一遇到經濟環境變化,特別是金融危機,就撐不住了。當然,創業者也不能偏聽資本運作者的主意,要按照自己的發展規律去做。

2 創業需要考慮的三個外部問題

在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除了要考慮自身的內因外,也要考慮外部的環境,我建議你可以從這三個角度來思考一下:

1)、干一件事,要考慮你的鏈條究竟有多長,產業鏈條短的項目相對容易成功,產業鏈條過長的項目就很考驗項目的核心競爭力,也相對容易失敗。在 深創投 的時候,我們投了很多芯片企業,發現鏈條短的都成功了,鏈條長的需要企業搞定的環節太多,情況也不太好。

比如,電視購物公司在美國已有很成功的公司,但在中國就很不好搞,原因就是鏈條太長。細分起來,首先,要有頻道資源,可能這個城市簽了另外一個城市就簽不下來;第二,要選擇好的產品也不容易;第三,購物人的觀念也非常重要。中國是一個誠信度不夠高的國家,大家對電視購物不相信,影響營銷效果;第四,還要解決跟商家利益分配的問題,這過程非常復雜,只要某一個點出了問題就不行。所以創業者在選擇方向的時候切記不宜選擇鏈條過長的行業。

2)、另外,現在大家都在談企業的技術要領先。我認為創業者不要干領先一大步的事,領先一大步的事都是由國家來干的。企業技術領先一大步的結果必然是先賠三年的錢,企業技術領先一小步的結果必然是發財掙大錢。投資人選擇的也是投后者而不是前者,除非你意識到自己就是要先做賠錢等三年的事。否則,此類項目應當由科研機構承擔,或者根本就是國家行為,領先一小步才是考慮上市的公司行為。

我剛剛說不要走得太快,但言外之意也并不是建議創業者要慢慢來。無論創業或投資都不要選擇在行業中后期或頂點的時候進入,否則當你進入后的3——5年都會面臨一個艱難的生存期。因為當你進入的時候,這個行業的利潤就是最高點了,之后這個行業必然會走一段時間的下坡路。所以最好選擇在行業還處于爬坡階段的時候開始創業或投資,雖然這個時候行業的規模有點小,但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3)、關于燒錢的問題,過猶不及。通常來說,企業有三種成長模式,分別為自我積累為主、燒錢(短期內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花錢像燒錢一樣快)為主和「自我積累 燒錢」為主。傳統企業過去大多以自我積累為主,目前很多公司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轉變,那就是「自我積累 燒錢」相結合的模式將成為創業公司的主流成長模式。

有些創新型企業不燒錢就無法成長。還有一種我們投資當中經常碰到的,從現狀上來看公司不需要燒錢了,但是當公司換個打法可能又缺錢了,最后還是要燒錢。比如有些公司過去是賣產品的,如果你換個打法變成送產品,那么公司就需要大量的錢投入了。

3 對投資趨勢的三點判斷

我在 深創投 的時候,每個項目的投資小組成員不能少于2個人,有時候小組成員可能有5個人、7個人投一個項目,最后他們可以拿項目凈收益的2%。另外,我規定投資團隊成員必須要跟投項目總投資額的1%,投資金額特別大的項目我會先設個上限,早期項目跟投金額可以減半。

這個做法跟外資基金不同,外資基金不管是附帶式基金,還是合伙人跟投也好,他們實際上是用管理費在跟投,本質上他們是用LP(出資人)出的錢跟投。我們現在用的是自己的錢。這個理念背后的邏輯是這樣的:你讓公司投,那你自己敢不敢投?

對于目前創業投資的趨勢,我有三點自己的判斷:

1)、近些年,我們看到多數優秀的創投機構投資一個公司占小股,而投入的金額是大于創業者所投入的金額。正是由于這樣一種溢價估值投資的理念,才造就了一批成熟的創業企業。這也是創投和一般投資的重要區別,因為創業者是想多拿錢、少稀釋股份,而投資人一般認為錢給少了可能干不成事,把股份稀釋了創業者的創業積極性又會受到影響,所以創投機構是先選項目、選人,然后去理解創業者溢價估值的心情,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

另外,創投和一般投資的重大區別就是寬容失敗。具體有兩點:一是勇于冒險,敢于投資可能失敗的項目;二是對失敗比較寬容,只要不是因為道德原因導致的失敗都不予以譴責。其實在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人群當中,如果他們選擇再繼續創業,幾乎有1/5的人可以取得成功,這個成功的比例遠高于首次創業者。

2)、只會做Pre-IPO項目的投資機構是沒有前途的,在調整和洗牌時期會被市場逐漸淘汰掉。近兩年投資價格越來越高,產生了投資前移的現象,也促進了上面所說的投資理念的成熟。好的投資機構,在投資階段的選擇上開始以成長期為主,關注處在成長早期的項目,同時不斷增加對初創期項目的投資力度。

這樣也很考察投資眼光,初入投資不敢投早期項目,但長期積累下來投資的準確率就會提高,而投資前移也避免了過度競爭。最近有些投資人認為中國經濟的下行,導致投資的機會就會變少。其實,這是兩回事兒,我們國家的經濟指標是以傳統產業占主導的,而很多投資人選的是新興行業。

3)、對于現在熱議的大公司參與投資,我認為這些大公司不可能占據整個投資市場的主導地位,因為股權投資的收益不可能盡快顯現,這會影響當期公司的業績;上市公司的資金應該用于主業發展,而不是投資。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上市公司和做VC/PE的管理人共同管理產業基金或并購基金。上市公司應該在上下游、左右關聯方尋找投資機會。這是資金性質的問題。

4 對投資失敗的反思

做創投的都要研究失敗。投資初創期的項目,可能是成二敗八;投資成長期的項目,可能是成五敗五;投資相對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敗三。創業者個體的失敗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敗非常重要。

什么因素導致了創業失敗?結合我自己過往的投資案例,我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創業者只適應順風順水,缺乏堅持的決心和毅力。我們曾投了一家做生物醫藥的企業,這家企業在過去的十年里,沒有產生一分錢的收入,但公司堅持了下來。去年在美國有一種藥賣了78億美元,而這家公司同樣做這種藥,成本可以便宜一半,那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所以如果這家公司早早選擇了放棄,可能就等不到這一天了。

而我們投資的另一家企業,在路由器行業興盛時做路由器,取得的成績不是很好,就轉向網絡安全,發現做了一段時間又不行,現在又轉向了系統集成,而這個行業在中國可能是一個做不大的行業。我在想如果這位創業者當初堅持做路由器,可能今天的境地就要好很多。

第二個原因:不清楚公司的長期戰略。創業不能只知道今天干什么,不知道明天干什么。如果一家公司的發展戰略長期處在一個混沌的狀態,那你就沒法給員工指明方向了。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當企業步入金牛業態后,也就是公司的現金流非常好,就一定要考慮轉型升級,如果金牛的時候不轉型,不做戰略調整,有朝一日金牛可能就變成了瘦狗。

第三個原因:創業團隊的智力結構過于單一,風格過于重合,創業團隊如果知識結構不齊全,都是一類專長的人,就很容易出問題。有人適合搞技術,有人善于搞管理,有人善于搞經營;內向的人適合搞科研,外向的人適合搞經營,公司要做到人員合理搭配。人才結構好的企業,成功率非常高;人才結構不好的企業,成功率低,或者成功了也是小成功。

當然,我們也有誤判的情況。2001年的時候,我考察過初創期的 騰訊 ,當時對其創新模式看不懂,因此沒有投。從錯失這個投資案例中,我認識到不要忽略創新項目的「凌亂美」,好的項目也會有缺點,很多人才是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如果過分去關注他的缺點,可能會忽略他的優點。


Tags: 創業投資 投資人

文章來源:http://www.chinaventure.com.cn/cmsmodel/news/detai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