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隅良典的發現意義重大 不治之癥或迎曙光

分類:資訊 時間:2016-11-01

大隅良典資料圖

細胞自噬機制的進一步闡明或將為疾病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1992年大隅良典開始在常見的酵母菌上對細胞自噬進行研究。自噬貫穿細胞生命周期始終。自噬之於細胞就像新陳代謝之於人體:細胞通過自噬來吞食和消滅胞內的受損或有害物質,來保證細胞自身的健康存活。同時這些有害物質被吞食消化後可作為生產新物質的原料。

諾獎委員會指出,自噬功能障礙已被證明同II形糖尿病等難解疾病存在聯系。目前人類醫學面臨的兩大難題: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或將可以通過對細胞自噬的幹預找到治療方案。

自噬如何影響腦部疾病

作為保障細胞正常存活的一個機制,當自噬變慢或出現異常時,細胞內的老化結構和有害物質得不到清除,病變就會發生。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是自噬障礙引起疾病還是疾病造成自噬障礙,不過兩者之間的聯系難以忽略。

帕金森病是最典型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病癥特征是患者大腦中路易體的大量存在。路易體是蛋白質異常聚集的結果,科學家認為路易體的形成和細胞自噬障礙之間存在關聯。加州大學病理學教授傑·戴那什(Jay Debnath)是大隅良典理論的信服者之一,他表示腦細胞自噬機制的退化可能導致路易體的形成。

同樣,也有研究人員表示阿茲海默病也與細胞自噬障礙導致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產生有關聯。

大隅良典對自噬機制發現的意義便在於其啟發性:人類或可通過對患者細胞自噬功能的幹預來治療帕金森病和阿茲海默病。

自噬幹預也可用於癌癥治療

細胞自噬功能的退化引起疾病很容易理解,不過科學家認為自噬功能過強也會帶來危害,特別是助長癌細胞生長和擴散。亢奮的自噬功能使得癌細胞以快於常速的速度蔓延。所以從“抑制自噬功能”的角度入手,也可以為癌癥治療提供新的方案。

“自噬功能障礙會讓癌細胞自身積聚大量有害物質而無法去除,從而造成癌細胞的自行死亡。這種思路配合現有的化療手段或許會更加有效。”戴那什說。

戴那什從2005年就開始關註癌細胞的自噬機制。他嘗試通過幹預細胞自噬的手段來尋找癌癥的治療良方。同時也關註自噬功能完全停止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戴那什教授在乳腺癌領域做了長久觀察。其早期臨床試驗嘗試通過自噬幹預來提高放療和化療的療效。結果發現降低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後,放化療能對癌細胞造成更顯著的傷害。

通過對自噬機制的幹預,不僅可以加速有害細胞的滅亡,還可以加快病變細胞的恢復。美國一組帕金森患者在接受一段時期的自噬增進手段治療之後,其認知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都得到明顯改善。

雖然細胞自噬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發現,不過其基因機制一直不甚了然。大隅良典科研的意義在於為自噬機制在病理和醫療領域的應用打開了方便之門。在得知自己獲得今年諾獎的喜訊之後,大隅良典絲毫不自傲,還誠摯地邀請更多青年科學家與自己一起來發現更多生物奧秘。

“科學沒有終點。當你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會有另一個問題浮現。”大隅良典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已經解決了所有問題,還要繼續精進專研才是。”


Tags: 帕金森病 糖尿病 癌癥治療 有害物質 蛋白質

文章來源: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