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程序員的你,一年看幾本技術相關的書

分類:IT技術 時間:2017-10-04

一個月前的一次面試,對方問我一年看幾本書。

 

我一年看的書大概在50到70本之間,不過絕大部分都跟計算機技術無關。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說:“跟技術有關的,很少。”之所以不怎麽看這方面的專業書,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是因為負責的工作業務性強,不需要頻繁更新技術棧;二是因為之前看過幾本,都不是很感興趣。這一個月來,因為要跳槽的原因,我接觸了大概三四十本左右的技術書。其中,買回來十幾本,仔細讀了其中七本書。

 

之所以能看得進去,首先是得益於這幾年來把大量業余時間放在看書和寫文章上面,閱讀的耐性和理解的能力都有所增強。書作為一種信息的容器,雖然講心理學的書、講社會學的書跟講編程的書、講計算機技術的書很不一樣,但都有著不少的共同點。

 

寫這篇博客,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些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和感想。

 

1、爛書很多

很多程序員買了書不看,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有些書太爛。

 

好書有各種各樣的好,而爛書的特征卻幾乎都是相同的。我這次在亞馬遜退了將近十本書,它們的缺點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樣。

 

閱讀體驗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省錢,書的質地跟盜版書有的一拼。書頁泛黃,字體難看,排版糟糕;作者的表達能力低下,連簡潔和準確地講述一個核心概念都做不到,讓人很難有繼續看下去的心情。

 

邏輯性弱。一本好的書,應該做到章節與章節之間有連貫性,使得閱讀坡度平緩,信息密度才會高。但是很多爛書是東講一點,西談一些,整本書看下來不知所雲。

 

思想層次低。講解各種著名開源框架、開源組件的書非常多,但是其中很多書都只是在講怎麽用,簡直就像精簡版的說明文檔翻譯。其實,把“為什麽要用”和“這樣用有什麽好處”這兩個問題講清楚,更有價值。

 

2、好書不少

在所有書當中,好書所占的相對比例肯定不高。但是在絕對數量上,值得我們買回來看、花時間學習的好書卻不少。

 

如何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好書呢?基本上只要花最多半個小時翻一遍,就能確定答案,準確率隨著你閱讀數量的增加而升高。

 

閱讀體驗好。基本上看完前言和第一章就能知道好不好,就像我們用一個手機上的軟件,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知道用戶體驗是不是及格。

 

邏輯性強。看完整本書,如果章節與章節之間聯系緊密,讀完前一個章節有助於讀後一個章節,基本上可以判斷這是一本有條理的書。

 

思想層次高。我們看的很多書都是講某一項或某一類具體的技術,但是如果它們在講解技術細節之余還能拔高到更高的層次,提取技術之間的共性,談論技術的思想,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理解這些技術,而且在學習其他的新技術時也更為容易。

 

3、看書的基本方法

在這一個月看技術書的時間裏,我經常會跟之前看非專業書時的閱讀經歷做對比。下面談談我自己認為在閱讀技術書籍時可以借鑒的幾個基本方法。

 

一、瀏覽。現在我們都基本是在網上買書,所以可以先看看別人的評論和網站給出的目錄、書摘。在一輪篩選完之後,把買回來的書都快速看一遍。看第一遍的時候要快,不要看得太仔細。如果是爛書,立刻扔在一邊或者申請退貨。如果是好書,你就能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有助於進行下一個環節。

 

二、細讀。在把書瀏覽過一遍之後,我們可以開始認真地讀,閱讀速度也要相應地降下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習慣於把認為重要的句子和內容劃線,也會把暫時看不明白的部分做上記號。這不僅可以強迫自己保證閱讀的投入程度,還對進一步的學習有幫助。

 

三、研究。能經過篩選進入到這個環節的書已經相對不多了,基本上能確定這是一本對你來說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書。我讀書一般最多讀三遍,在讀第三遍的時候花時間是最多的,而且遠比前兩遍要多得多。這個時候要做筆記,把你認為重要的內容都摘抄下來,或者裁切下來。雖然現在筆記類應用很多,例如印象筆記、One Note和Bear等,但是我還是比較推薦大家考慮使用紙質筆記本來做讀書筆記,記憶效果特別顯著。

 

結束語

程序員很多都有看技術博客的習慣,而且也有很多優秀的博客達人為我們提供優質的內容。但是,書籍作為另一種信息容器,跟博客這種形式的信息容器是有本質區別的,而且能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

 

下面推薦幾本我認為值得讀的好書:

  • 《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 《暗時間》 劉未鵬
  • 《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 周誌明
  • 《架構探險-從零開始寫Java Web框架》 黃勇
  • 《架構探險-輕量級微服務架構》(上下冊) 黃勇
  • 《MyBatis從入門到精通》 劉增輝

 

前兩本不是專業書,但是我還是推薦程序員們都看一看,非常值得一讀。剩下的都跟Java有關,因為我本身是Java開發方向的。

 

書單純屬拋磚引玉,希望你們可以在評論區說一說自己認為好的技術書有哪些。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掃描關註我的個人公眾號“李文業的思考筆記”。

不定期地會推送我的原創思考文章。

 


Tags: 因為 技術 本書 很多 閱讀 其中

文章來源: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