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爭論再起:請將行星身份還給冥王星

分類:科技 時間:2018-09-08

2006 年的時候,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加強了對“行星”的定義,結果導致冥王星(Pluto)被降格為“矮行星”。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描述,也被修訂成了“八大行星”。然而冥王星的支持者們,從未放棄對其名譽的捍衛。中佛羅裏達大學行星科學家 Philip Metzger 的最新調查稱,IAU 明顯搞錯了這一點。

Pluto as seen in an enhanced color view from NASA's New Horizons.jpg

新視野號拍攝的增強色彩圖像(via:NASA / JHUAPL / SwRl)

在批判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下 IAU 對於一顆行星的定義:

(a)在恒星軌道上的天體;

(b)有足夠的質量,能以自身的重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球體或近似球體);

(c)清理了軌道周邊的其它天體。

顯然,冥王星符合前兩個條件,但敗在了最後一個 —— 只因它生活在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Kuiper Belt)是太陽系中充滿了冰冷物體的一個特殊區域,在這種情況下,Metzger 希望否定第三個條件的必要性。

此外回顧 200 多年的出版物,沒有文獻明確要求行星清除其軌道 —— 除了 1802 年的那一個。

然而就算這個唯一的出版物,也是基於現已被證實的推理。

Metzger 將冥王星稱作‘我們太陽系中第二復雜、最有趣的一顆行星’,並指責 IAU 的定義太過草率。

他建議,行星應該根據足夠大的重力進行分類,要求它們的重力接近於球形。

最後,Metzger 提到了冥王星(及其衛星)復雜的地質和氣氛,稱其比火星更具活力。

[編譯自:Cnet]


Tags:

文章來源:http://www.cnbeta.com/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