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哪些工作,才能成功地搭建一套好的產品模型(上)

分類:設計 時間:2016-09-24

我把整個過程分為這么幾個步驟:發現市場痛點,產生初步的產品想法--做好競品分析,完善產品想法--可行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推廣手段--最后就是水到渠成地寫一份合格的商業計劃書就好了。

之前寫了篇文章,叫做《我的產品設計方法論》,其中系統地闡述了我從0到1做產品設計的套路和方法。

接下來,就是把每個設計環節的步驟,用更加詳細具體的文字加以說明。

這一次,我們來講講如何搭建產品模型。

對于剛入門的產品汪來說,其實極少有機會去做搭建產品模型這件事情。一來是因為搭模型這事本身所需要的產品功底和對整個市場的理解、熟悉程度,不是一般產品經理所力所能及的;二來是絕大多數時候,產品經理在入職一家公司之前,這家公司的產品模型早已確定(基本都是創始人們決定的),所以入職之后,絕大多數的產品汪們并沒有機會去做這樣一件事情,大部分日常工作還是在畫交互、做功能、寫文檔。

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很多人對產品經理的理解就是“交互設計師+項目經理”。你可以看到一些產品經理,每天游走于商務的溝通、運營的支持和內部的培訓之中,或者參加幾次無干貨的線下分享,和后臺工程師研究下算法,和前端開發談一談jdists前端代碼塊的預處理,看起來每天都很忙碌,卻依然擺脫不了功能經理的頭銜。

當然,傲嬌的我們怎么可能就此放棄。

隨著技能的不斷錘煉,對產品所在市場和行業也越來越熟悉,公司發展壯大,打算開辟一條新的產品線,你以出色的工作表現,獲得老板和公司的信任,終于有機會參與并主導一款新產品的從0到1。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我們又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成功地搭建一套好的產品模型呢?

發現市場痛點amp;初步的產品想法

首先,我們來定義下什么是痛點?所謂痛點,是指讓目標用戶付出某種行動的最大阻礙。

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例子。

在圖像處理軟件這個市場,一直都是PS、AI等專業軟件的天下,在美圖秀秀出現之前,大部分軟件(比如PS)都專注于提高處理圖像的性能,這個時候,讓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件的最大阻礙是什么呢?

如果做了一定的用戶訪談,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用戶,那么你會發現,對于大多數人來說,PS的性能其實已經足夠好,功能也非常強大。如果你有耐心,再多問幾句,恐怕大多數人會給你一個同樣的回答,那就是不會用,這些專業軟件上手太難了。

這時,讓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件最大的阻礙可能是易用性,因此“易用性”可能就是痛點,而抓住這一痛點,專注于提高易用性的美圖秀秀就取得了初期成功。所以說,美圖秀秀初期的產品想法就是提供一款簡單容易上手的修圖工具,不需要經過復雜的學習,就能讓大多數工具小白達到自己想要修飾圖片、照片的效果。

另外一款產品經理都比較熟知的原型設計工具——墨刀,也是如此。

2011年,受《社交網絡》刺激,墨刀創始人張元一想開發一款能夠約飯的社交APP,但發現怎么和朋友說也說不明白,于是他產生了開發一個產品原型設計工具的想法。那時,國內還沒有這樣的產品,國外的原型設計工具Axure RP也更多是針對于網頁開發工作。此外,Axure RP雖然功能強大,但對于小白用戶來說,還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學習。另外,Axure RP移動端的原型預覽機制也很差,用戶還需要在手機上下載App AxShare才能更流暢地預覽和分享原型圖。如果說Axure是原型設計工具領域的Photoshop,那么張元一想做的便是一款“美圖秀秀”——雖然功能不夠強大,但足夠方便。

美圖秀秀和墨刀,都是抓住了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易用性”這個痛點,打磨出了自己初步的產品想法,產品一推向市場,便得到了熱烈的追捧。

那我們如何能夠更好的發現市場痛點呢?

總結起來,最有效的一個辦法:那就是 把自己變成一個典型用戶,然后去做某件事情,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是讓你感到不爽的,或者是不方便的,把它們記錄下來,說不準你的這些痛點也是大家的痛點!

比如,就拿使用圖像處理軟件這件事情為例,典型的過程是這樣的:下載——學習——使用。

下載過程:天啊,搜索各種軟件下載站,好多按鈕點擊過去還是廣告,好不容易下載一個軟件竟然不能安裝,還要收費?此刻的心情,已經在內心里奔騰過一萬只草泥馬了…

學習過程:臥槽,怎么會這么多按鈕,這些按鈕都是干嘛的啊;完了,學不會啊,這也太復雜了吧;上網搜搜教程,神馬,這么多集,算了,還是不學了吧,還不如去看我的歐巴呢…

使用過程:終于學會了,嗯,這軟件功能倒是挺強大的,不過也太占內存了吧,老是讓我電腦卡機,要是能在手機端直接修圖就好了…

你看,在使用產品的三個過程中,其實就存在相當多的痛點,而美圖秀秀的出現,就很好的解決了上述痛點。當然這個軟件的目標用戶并非是那些專業的設計師,而是那些對圖片處理要求不太高的業余愛好者,所以在產品功能和性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取舍。這一點,怕是產品經理在設計這款產品之初,就已經想的非常清楚了吧。

做好競品分析

當你對市場痛點有了一定的理解,又有了一個自己初步的產品想法,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工作就是競品分析,看一下在競品的擠壓下,是否還有新產品的生存空間。

很多產品經理在平時的工作中,其實已經寫過不少的競品分析報告,在網上也可以看到不少關于競品分析的文章投稿,大多是按照《用戶體驗要素》中的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五個層次去分析的。但很多分析就止步于此,少數的人還會分析下商業模式,或者就產品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如果僅僅是羅列了一堆沒有總結性的東西,這樣的競品分析,價值又在哪里?

想做好競品分析,首先應該弄清楚寫這篇報告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據目的去有所側重的分析,針對一些東西進行著重分析,而對另外的一些東西進行弱化處理。比如說我發現了某個市場的用戶痛點,想分析某類App的競爭格局和我的產品已經做出來了,只是想上線一個新功能,上線之前先參照一下競品的功能,同樣是競品分析,這兩種情況下產出的分析報告能一樣么?

這里分享下我常規的競品分析流程:

  1. 確定分析的目的
  2. 競品的選擇
  3. 競品分析
  4. 結論與總結

就用一個我實踐過的案例,來給大家講一講,我是如何做競品分析的吧。

背景介紹

當時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給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提供一站式在線教育解決方案,也就是提供一種簡單便捷地搭建pc端網校的服務,但是在運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培訓機構(尤其是中小培訓機構)是沒有實力去運營好一個網校的。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機構并沒有資金實力去拍攝品質較高的視頻課程,另一方面是因為,在pc端獲取流量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大部分教育從業者并不會做seo等技術性工作。只有少數中大型教育機構才有實力去運營一個線上網校。

這個時候,公司在想是否可以開辟一條新的產品線出來,專門針對這些中小培訓機構提供一款產品,來幫助他們完成“教育+互聯網”的夢想。

痛點解析:

中小培訓機構最大的痛點,當然就是招生啦,畢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確定分析目的:

這次進行競品分析的目的,是調研一下市面上針對中小培訓機構這塊市場,有哪些公司提供了哪些產品服務于他們,這些產品是否有效地解決了用戶的痛點;

競品選擇:

確定下來了分析目的,這個時候就只需要尋找市面上有哪些產品是服務于中小培訓機構的就好了。大致梳理下來,主要分為四類。

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這個過程,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注冊并體驗所有競品,了解他們大概提供了一個怎樣的產品,產品定位是怎樣的,包含了哪些功能,這樣的一個產品定位和功能是否解決了用戶的痛點。

體驗完了以后,讓我們來接著一個一個進行分析。

信息化類產品 :雖然解決了機構的教學教務管理問題,提升了一定的教學管理效率,但沒有解決機構的招生及品牌推廣的難題;

網校搭建類產品 :看上去像是解決了培訓機構的“互聯網+教育”的迫切轉型需求,但事實卻是,大部分機構并沒有運營好一個B2C網校的能力;

網易、BAT等大平臺 :網易云課堂、百度傳課、淘寶同學、騰訊課堂等大型在線教育平臺,雖然有天然的流量優勢,但限制也非常多,如受限于平臺的規則,平臺流量購買及無法實現個性化等,入駐進去,更多的是為他人做嫁衣;

其他第三方工具 :如有些競爭對手給培訓機構提供了微官網搭建工具,但這也只是簡單地在微信公眾號上放置了一個展示頁面,并不能很好的起到招手轉化的效果;使用其他第三方工具,如yy、金數據等,則產生的數據永遠都在別人的平臺上,自己永遠都獲取不到屬于自己的數據,且數據處于分散狀態,更別提對數據進行深耕和挖掘了;

相關結論與總結:

概括起來一句話就是,市場上的其他工具都有不足的地方,嗯,我們好像還是可以切入這塊市場的。(其他結論由于涉及到公司商業機密,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怎么樣,通過這么一個簡單的案例,是不是突然對競品分析有了感覺,也躍躍欲試想要給自己家的產品來一次全面的競品分析了。這里再叮囑一句,還是先定好競品分析的目標,這樣我們分析起來才會有的放矢,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們工作中碰到的問題。

ps:限于篇幅,如何搭建產品模型這篇將會分為上、下兩篇文章來講

作者: 壹百度(微信公眾號:倒退集),在線教育企業服務領域產品經理,創業公司Team Leader。常常自詡是文藝青年和極客青年的結合體,在宅與不宅之間可以自由切換,曾主導多款重量級產品的產品策劃和設計工作。

本文由 @壹百度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Tags: 設計

文章來源:http://www.woshipm.com/pmd/415838.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