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創建后,如何有效的吸引“精準”成員的加入?

分類:營銷 時間:2016-09-24

社群的本質,不是一群男女老少的嘰嘰喳喳,也不是一個平臺的左勾右連--互聯網的終極不是人聯網,而是心聯網;社群的終極不是湊圈子,而是共生。

創建社群,首先要吸引粉絲的注意力。作為人與人的聚合,缺少了真實粉絲的存在,社群自然無從談起。借助不同的平臺匯集粉絲,并打通與社群之間的通道,這樣才能完成社群建設。

誠然,在某些領域已經成為大咖的人,招募社員,會比較容易的吸引成員的加入,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品牌、人脈和人格效應:

  • 比如:正和島創始人 劉東華 曾任《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
  • 比如:羅輯思維創始人 羅振宇 互聯網知識型社群試水者,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

這些人都是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和粉絲基礎的。那么,在沒有人脈、資源和粉絲基礎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吸引成員加入社群呢?

一、了解目標群體需求:

任何事物沒有價值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社群同樣如此。那么社群存在的價值是什么?我們是為了什么而聚到一起? 通常來說社群存在的價值就是要能夠解決群員的痛點。

成員加入社群的主要需求關鍵詞:

不同的目標群體,有不同的需求,只有了解并抓住自己社群目標群體的實際需求,并且社群能夠解決他們的這些需求,那么社群才能更好的吸引社員的加入。

我們來借用發生在 @秋葉 身上的一個例子,如下圖:

通過上面的對話,顯然,這位做公眾號的朋友沒有想好社群成員的實際需求,就盲目的創建了社群。關注他們公眾號的群體就是對婚戀、妹子有需求的一群人,但是他們所創建的社群并沒有解決成員的痛點。

  • 社群沒有吸引外部成員的特有優勢,外部成員對社群并不感興趣,縱使在公眾號上作出引導也很難吸引進群。
  • 社群成員的需求沒有得到解決,縱使進了群,也會喪失活躍,不斷流失。

所以,我們要明白: 社群的建立,能夠解決社群成員的需求,對社員來說才能有價值,才能更好的吸引外部成員的加入。清晰定位、明確方向,是新社群創建之初就要考慮清楚的。

二、吸引成員加入社群的辦法:

1、利用優酷、騰訊視頻、Bilibili、等視頻平臺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線看視頻的方式更為便捷,因此各類視頻網站的人氣極高,例如優酷、騰訊等,每天的瀏覽人數都達到了百萬級。那么,發布怎樣的信息,可以將視頻用戶轉化為社群成員呢?

1)通過錄制視頻、開設視頻直播等吸引成員加入

如果我們有一定的技能特長,并圍繞該特長興趣創建社群。那么我們可以通過錄制視頻、視頻直播等方式吸引成員加入。如果,個人能力很強,錄制的視頻很有質量,那么對于吸引成員加入社群是非常有效的。

舉個例子:

這里該視頻作者開設了直播欄,然后在視頻右上方滾屏、視頻介紹中插入社群群號。那么對畫畫,尤其是此類二次元畫的網友,肯定會有極大的興趣加入社群。

加入社群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與經營,我們可以開設培訓班、或出售相關素材材料等進行商業化變現。

什么樣的引導內容,最能吸引別人關注?自然是充滿魅力、讓人想要一探究竟的。

例如:在該視頻的留言區中,寫下:“當你看完這堂課,對畫二次元畫是否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實際的畫畫中,該如何運用好這些技巧?期待您加入我們的社群組織,大家一起討論!我們的QQ群號:XXX”

對畫二次元畫感興趣的網友看到這樣的信息,自然會產生強烈的向往,愿意加入社群之中。

2)通過視頻評論區評論吸引成員

在視頻網站的評論區,社群運營者可以留下社群的入群方式,如:QQ號、微信公眾號、貼吧名稱等。一旦有感興趣的用戶看到,就會第一時間加入組織。

這里要注意的是,需要找對應的視頻發布對應類型的社群。如果在體育類視頻下面,發布創業培訓類,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在bilibili日漫類的視頻中發布日漫愛好者社群的方式,那么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所以,視頻網站的粉絲聚集,在于 “精準” 二字。找到與社群定位相符的視頻,發布評論信息,這樣才能激發用戶的關注。

2、利用微博平臺

微博平臺,是社群運營的主戰場,快速發言,公開閱讀的特點,非常有利于社群的發展與傳播。尤其是新聞類、娛樂八卦類微博賬號,具備極高的人氣。因此,借助微博的特點,同樣可以起到引流的效果。

1)通過微博搜索目標群體

微博的用戶是龐大的,而且用戶的微博號信息也是開放的。我們可以通過微博搜索社群目標群體對應標簽的用戶,然后通過私信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然后拉入社群。這樣,該成員在入群前對社群有了基本的認識,如果愿意加入社群后,對社群的粘性也會比較大。

舉個實例:

伏牛堂--霸蠻社:

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畢業,用10萬元和三個同學創立了伏牛堂品牌。

以下是張天一的描述:

2014年,第一家店開業。當時,幾個年輕人,沒有經驗,忙亂的不可開交。當時門店的位置不好,被生意所迫,憑借著本能,逼出了一個想法:“當時,我們找了一群同學來幫忙,大家一起去微博上搜索“湖南”、“北京”兩個關鍵詞,就這樣,我找到了將近2000個符合條件的微博號。

隨后,我們和這些用戶線上聊天,線下減免,就這樣積攢了我們的第一批種子用戶。這也是我們的社群“霸蠻社”的雛形。也因為有了這群用戶,才有了伏牛堂品牌。從當年的2000人,到如今已經發展到近30萬人。

2)熱門微博留言吸粉

微博平臺每天都會創造大量熱門話題,在熱門微博的留言處創造場景聚集,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利用巧妙的語言,將社群的特點、社群的主打產品、社群的活動預告做出清晰的介紹,一但有愛好者看到信息,自然就會產生聯想:“這個組織看起來似乎很有趣,也許在這里我能找到很多好朋友!”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微博平臺的廣告過濾機制比較強。單純的文字廣告一般都給屏蔽或者禁封了。所以,我們在評論區留言的時候,寫好社群介紹后,盡量引導網友和你私信,然后再細聊,拉入社群。或者以昵稱、頭像的形式展現。

3、利用微信公眾號

微信朋友圈的興起,讓微信公眾號迅速大熱,成為了社群內容推送的主要渠道。精準化的內容設定、精美的頁面排版風格,會給社群帶來遠遠不斷的優質內容,從而點燃社群成員交流、互動的激情。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是一件非常系統、完整的工作,而但從內容聚集而言,必須要做好以下幾點:

1)標題的設置

微信公眾號的標題,一定要充滿特點,讓讀者看到時,立刻能夠聯想到話題是什么領域,從而產生閱讀的欲望。

2)微信“小尾巴”的設置

所謂的小尾巴,就是微信公眾號內容末尾的社群說明。如果可以將社群風格、社群特點、社群活動一一進行展示,很容易吸引興趣一致的讀者關注賬號動態,從而加入社群。

例如:

3)評論區的交互

隨著微信公共平臺的評論區開放,所有社群成員都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當這些內容被其他讀者看到,并受到啟發想要進行討論,此時就會主動加入社群,與社群成員們共同交流,共同分享。

4、利用微信群、QQ群中紅包

2015年春節,微信發動了“紅包大戰”,這種“簡單粗暴”的模式,讓越來越多社群運營者發現:紅包同樣吸引大量新成員的加入!

插入兩個段子來詮釋下“紅包”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段子①:

剛才老媽問我:老盯著手機干什么呢?

我說:和大家一起搶紅包。

老媽說:能搶到多少?

我說:看手法,看運氣,有時候白忙活兒,有時候幾分錢到一兩塊。

老媽說:那我給你10塊錢,你去幫我把鍋刷了吧。

段子②:

搶紅包已經完全摧毀了我的價值觀:以前在路上看到1毛錢從來不撿,現在超過1毛我就覺得是一筆巨款;超過1元,我會感到呼吸困難;超過5元我就窒息了,超過10元眼眶就濕了,如果私信收個100元的,跪的心都有了…回頭想想,自己銀行卡上還有近百元存款。不由得豁然開朗,原來我就是傳說中的土豪啊,太任性了!

紅包的出現,為社群帶來了一種狂熱的“游戲場景”。一時間,社群成員數量激增,社群活躍度暴漲,無數新人通過各種渠道加入社群,意圖加入這場激烈的“搶紅包大戰”之中。

不過需要特別提示的是: 紅包所創造的屬于“弱吸引力”,它的基礎在于“紅包”,即現金。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加入社群,關鍵在于“有利可圖”。 甚至,有的人加入社群長達數天,甚至都不知道社群的定位是什么,主要受眾群是哪些。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光是靠單一的發紅包來刺激成員加入,除此之外不能提供更多價值,這樣的社群到底能活多久呢?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這類社群很快就會成為死群。

單一的發紅包吸引成員存在幾個弊端:

  • 新人泛濫卻留不住
  • 活躍度高卻無粘合度
  • 無法創造有效話題等

因此, 社群不可過分依賴紅包模式吸粉,而是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社群運營和維護上。 這既是為什么很多社群一開始轟轟烈烈,但很快便陷入沉寂的主要原因。

5、利用百度貼吧

百度貼吧是最具有社群屬性的互聯網產品,形成、管理、運營皆由網友完成,可以說具備了社群的最基本三個要素。所以,幾乎每一個貼吧都是一個社群組織,具備非常強的天然場景和聚集屬性。

那么,對于社群而言,如何運營好貼吧,建立起完善的社群網絡呢?

1)引導用戶多分享

貼吧一旦建立,社群運營者就應當設定相應的基礎吧規,鼓勵用戶多發言,交流。貼吧運營初期,可以多借網絡資源,給貼吧帶來一定的話題,并主動加入討論;一旦有成員發布品質極佳的主題帖,應當及時加精、置頂,激發用戶的活躍度。

2)盡可能由吧友管理貼吧

社群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太過強勢的管理層,勢必會引起吧友的一致反感。因此,身為貼吧吧主,對于貼吧的管理,要盡可能交給吧友完成,如果小吧主的選舉、貼吧細分小組的成立、貼吧完整吧規的形成,乃至活動的發起。讓貼吧成員感受到自由的同事,又有足夠的共同興趣話題形成,一套完整的貼吧社群運營架構自然水到渠成。

6、利用知乎

知乎作為知識分享類網站,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已經成為國內頂級的分享類社群。知乎的特點,在于回答既保持了足夠的專業程度,同時還具備豐富的互聯網文化,因此,受眾群極為廣泛。

通常來說,興趣類、職場類、技能提升類、培訓講座類社群,較為適合在知乎進行粉絲聚集。同時,知乎的回答限制較少,可以留下聯系方式、網站信息、品牌信息等等,因此很容易形成引流效果。

而想通過知乎完成粉絲聚集,就必須在內容上下功夫:

  • 專業,是知乎的第一原則;
  • 能夠與網友產生互動,這是第二個要求;
  • 在某個領域長期不斷回答,形成個人風格化,這是第三個要求。

如果,不能做好這三個基本要求,那么在知乎形成粉絲聚集的難度就非常高。所以,一旦進入知乎的世界,就必須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并學會自我包裝,成為某個領取的“達人”,可以創造出源源不斷的場景,這樣才能實現粉絲聚集的目標。

7、利用京東、天貓購物社區

京東、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同樣具備粉絲聚集的功能。而實現這一目的的平臺,主要依托于電商平臺的論壇、社區。尤其是結合社群產品進行的分享,更能產生極佳的場景效果,從而實現粉絲引流。

1)標題足夠誘人

網友是否愿意點擊,第一判斷就是標題。標題切合忍心,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2)語言盡可能貼近網友

俏皮、帶有網絡化的語言,可以拉近與網友之間的距離。切記不可將偏重理論、說教的資料不加修改直接發布,因為他很難引起網友的閱讀快感。

3)圖文結合

“有圖有真相”,配有圖片的帖子,縱使會更加吸引網友的關注。所以盡可能發布圖文結合的帖子,會更有利于場景的真實感展現。

4)積極回復網友

在社群進行分享的目的,就是為了與網友進行交流、溝通,讓形象更為真實、飽滿,留下“有血有肉”的印象。尤其是對于網友提出的疑問,更要第一時間進行回復。這樣,我們的引流信息才足夠有吸引力,網友愿意通過連接,加入到我們的社群之中。

8、利用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

今日頭條、網易、搜狐、新浪等,是目前主流的新聞類平臺,尤其在手機移動端,用戶數量更為龐大。那么,如何在這類新聞類平臺中吸引社群成員呢?

1)多借助評論欄

新聞類平臺普通用戶的套作功能不多,主要集中于評論欄。所以,對于熱門新聞,要盡可能回復,并留下社群的相關信息。留言應遵循“與社群相符合”的原則,如數碼類社群,主要在數碼新聞后留言;汽車類社群,應當集中于汽車板塊。在對新聞作出點評后,說明社群的特點,與網友形成真實、真誠的交流場景模式,從而吸引網友關注、入群。

2)昵稱設置

部分新聞平臺為了保障平臺的唯一性,設置了相關限制,如不能直接留下QQ號等聯系方式,此時我們不讓在昵稱上做文章。在評論區進行回復時,不妨最后提醒網友:“期待您加入我們的組織!如何加入群,看我的頭像ID!”

在不同平臺吸引成員的時候,我們應當留意效果,適時調整,盡量避免無用功。

三、初期種子成員數量的選擇

社群成員越多越好嗎? 要根據社群的不同階段而定。 前期盡量不要太多,容易亂,管理不過來。盡量先聚集核心種子成員,等這些核心成員穩定后,然后再慢慢拓展,裂變。

我們看下@秋葉是怎么做的:

2012年年初,我開始嘗試利用網絡聚合喜歡PPT的小伙伴,打造一個“愛學習、愛閱讀、愛動手”的社群。

到了年底,我已經租了一個“一頁紙PPT”的大群,最多時有200人。我發現雖然群里囊括了國內大部分PPT制作高手,但大家只把群當做一個聯絡方式,有時候要說說話,還得顧慮不同人的想法,并不能暢所欲言。

某天,我終于下決心刪掉了那些已經成名的高手,只留下和我對胃口的小伙伴。并且,群的人數嚴格控制在69人,要進一個,就得踢出一個。

奇跡出現了,我們這群人產生了化學反應。

在這個69人群里,每天都有各種自黑,各種互黑,各種刷屏,比誰更沒有節操,但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找到了趣味相投的小伙伴

這樣不斷的經營,通過各種活動、課程等等,不斷的裂變。社群越滾越大,現在,超過2000人的學員群已經有7個,并且還在繼續增加中。

四、結語:

成員招募進來后,要用心交流,用心經營。社群的本質,不是一群男女老少的嘰嘰喳喳,也不是一個平臺的左勾右連--互聯網的終極不是人聯網,而是心聯網;社群的終極不是湊圈子,而是共生。 在心聯網的世界里,只有把握任性、贏得人心,才能壯大社群。

作者:儀登賀 訂閱號:社群控(ID:shequnkong) 個人微信ID:yidenghe 。轉載請保留作者信息。

本文由 @儀登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Tags: 百度貼吧

文章來源:http://www.woshipm.com/operate/412366.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