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到底還有紅利嗎?在哪里?

分類:營銷 時間:2016-09-24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新媒體小編在訴苦,微信公眾號的紅利已經結束,現在增粉真的是越來越難了,文章的打開率也在不斷降低。

另一方面,最近騰訊公布的財報顯示,微信的月活用戶已經達到8億,數據顯示人們在微信上所花費的總時間仍在不斷增長。

紅利消失了嗎?

在外界普遍唱衰公眾號紅利消失的時候,我也開了一個公眾號運營控,通過寫十多篇運營干貨,沒用其他資源推廣,也能幸運地吸引了四萬多粉絲關注。

我有個朋友,叫剽悍一只貓,原先是個在山城重慶的英語老師,去年12月27日開始寫公眾號,8個月時間通過寫作,現在已經有44萬粉絲關注,并且增速依然很快。

鳳姐上個月剛開通的公眾號,在新榜上的預估粉絲已經22萬了;

張召忠今年開通微信局座召忠,一周時間粉絲破十萬,現在逼近百萬;

有書公眾號,這半年轉型調整,增長了七百萬粉絲;

這樣來看,紅利似乎還有啊?快速增粉似乎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啊?

運營增粉的道與術

在搞清楚到底是否有紅利的時候,我們先要搞明白公眾號運營的本質和邏輯,才在公眾號的運營上不會走偏。

在分享關于運營的課程中,總會有部分急功近利的學員會說,「老師,不要跟我講我這些大道理,就直接告訴我怎么能夠漲粉幾萬,告訴我這些具體方法就行了。」

脫離了本質談增粉的方法,大多都只會停留在表面上,甚至誤導了人走捷徑去追求一些不靠譜的方法。

所謂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

在這個信息逐漸透明的時代,要想要通過網絡獲得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方法」進行快速增粉是不太可能的,根本的原因在于,那些簡單有有效的方法,用戶看得到、其他競爭對手也看得到,一定會在圈內很快進行傳播和復制,一旦傳播和復制開來就會被泛濫,一泛濫用戶就會抵制和免疫,這個方法的效果就會變得很差。

所以不斷地追尋那些「效果好易復制」的方法,本身就是個沒有終點的歧途。

公眾號的本質與邏輯

那什么樣的方法,可以真正有效地持續增粉呢?

這就需要更好地理解公眾號的本質邏輯了,這里將分別從運營者、微信官方、用戶三個角度來理解。

從做運營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獲取用戶,而微信是國內月活最高的一款產品,所以要是有一個入口能夠把微信的活躍用戶變成自己的用戶就好了,這個入口是什么呢?

這個入口最主要就是公眾號了,是一個很低門檻就能共享到微信活躍用戶的方式。

當然,廣點通廣告也算是一個入口,不過那就是直接按照點擊進行付費,也是個直接粗暴的方法。

不過更多企業更愿意先運營公眾號,一方面是公眾號的入門門檻較低,不需要錢就能開通,另一方面,是公眾號是可持續給用戶推送消息的,不像廣點通廣告,用戶點完一次錢就扣了,也就沒有了后續。

微信為什么要有公眾號呢?

從微信的角度來說,他肯定不會白給你提供這種公眾號這種免費的入口,也是希望你能夠對微信有所貢獻。

微信之所以會開放公眾號這個入口,是希望能夠完善微信內部的內容和服務生態,讓微信的用戶在微信應用內部就能夠完成信息獲取、資訊、消費、娛樂、社交等各方面的需求,而這些是微信自己一家公司無力做好的。

所以微信提供了這樣的入口,讓運營者可以通過提供好內容或好服務,吸引到一些微信的活躍用戶,進一步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

看到這里,你應該能夠明白,做好公眾號最重點的原則就是,我們所運營的公眾號需要能夠提供「好內容」或者「好服務」,如果兩者都沒有就想有大量粉絲,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為什么關注你

有人也許會問,「這簡單的道理誰不懂啊,知道有什么用呢?」

有時候真理就是簡單而樸素的,不過你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很多人在尋找增粉方法的時候,就是完全脫離了這個簡單的原則 ,只想著有什么快速增粉的方法,卻沒有去想想自己的公眾號到底給用戶提供了什么。

一個好的增粉方法,是和公眾號的定位、價值緊密相關的。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用戶的時間、注意力是稀缺的,要關注一個公眾號一定需要一個理由的。

搞明白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些這樣的公眾號,你想想看你會關注嗎?

•有篇文章里,作者絮絮叨叨流水賬式的記了自己的一天,請問你會關注嗎?

•有的公眾號沒聽過,閱讀量也一般,文章全部是轉載來的,請問你會關注嗎?

•一個公眾號叫某某面膜,發到群里,先不管內容寫的好不好,請問你會關注嗎?

•有人在群里發了一個鏈接,打開就是介紹公司的產品,請問這個公眾號你會關注嗎?

•還有號稱“震驚”,“驚呆了”,說里面都是干貨,但點開其實內容很水,請問你會關注嗎?

是不是很熟悉?因為這可能就是你在群里經常看到一些文章鏈接,也有可能這就是你公眾號的樣子。

換位思考,如果發的那篇文章不是你寫的,不是你公司的號,而是在群里別人發的一個鏈接,你會點開嗎?你會認真看嗎?你會轉發到朋友圈嗎?你會推薦朋友關注嗎?

如果你都不會,你為什么要讓其他用戶關注呢?

所以,你應該持續地問天問大地,哪怕問問宿命,都要搞懂這樣一個問題:

「用戶憑什么要關注你呢?」

你的公眾號有什么值得他關注的地方嗎?你的公眾號到底給他帶來了什么價值呢?什么樣的理由讓他能夠關注你的公眾號呢?

這些問題應該持續不斷、反復問自己。回答好這個問題,是運營好一個公眾號的基礎和開端。

用戶喜歡的內容

我在公眾號后臺常常收到是另一種提問:「老師,我有一個某某產品,我應該用微信怎么推廣呢?」

離開產品和用戶需求問怎么推廣,這是一種錯誤的思考方式,正確的思考方式應該是問:

「你的公眾號滿足了用戶怎么樣的需求?」

舉個例子,比如公司有個凈水器要推廣,你不要一上來就問怎么讓大家關注你這個XX凈水器的公眾號,而是問你自己凈水器面向的用戶人群是誰,這個用戶群的人喜歡關注什么樣的內容,這些內容中有哪些是和凈水器是相關的,你的凈水器有哪些獨特的地方是和其他產品與眾不同的,這些與眾不同的特點怎樣嵌入到用戶喜歡的內容中,以上這些問題都比直接問「我怎樣用微信推廣產品」要好得多。

思路其實是:

找到目標用戶是誰

目標用戶喜歡什么

產品特性是什么

用戶喜歡內容和產品特性結合

做產品的公眾號不見得每天都要聊產品的各項性能,只要是目標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即可,同時這些內容又能和產品找到一定的結合點,就像做得很好的杜蕾斯也不是每天都在講套套的材質、性能、厚度。

這時有的人,可能會問了「用戶喜歡什么樣的內容呢?」,這個問題在這里并不能直接找到答案,因為不同的用戶群喜歡的內容完全不同,就像我喜歡看的微信內容和我爸媽喜歡看的也完全不同。

要搞清楚用戶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內容,必須要自己深入地去了解用戶,思考和研究到底什么是用戶喜歡的好內容。

所以很多做得很成功的自媒體,作者本身就是那個領域的鉆研者、熱愛者,這種對于寫作領域本身的熟知與熱愛,促成了他們能夠把公眾號做得更好,比如羅振宇本身就是個愛讀書的知識分子,吳曉波本身就是個在財經領域20年的作家,谷大白話本身就是個熱愛脫口秀的英語老師。

我恰好是個喜歡研究和思考運營的人,又是個沒有人帶、自己野蠻成長的屌絲運營,所以深知運營成長道路上的痛苦,加上也是個學習愛好者,知道什么樣內容是真正有助成長的。雖然不見得我寫的東西就都是非常優質的內容,但我至少選題上更貼合了目標用戶,也知道用怎樣的內容能夠對讀者真正有用。

如果你運營的公眾號不是你熟知的領域,那就不得不深入花時間研究用戶喜歡什么,這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工作。

解決需求的服務號

除了通過「好內容」吸引關注的訂閱號,提供解決痛點的服務號,也同樣能夠吸引足夠多的粉絲。

提供服務的意思,就是指這個服務號,能夠更方便地解決用戶在生活中的一些痛點,比如三千萬關注的招商銀行,很早期就全力開發了銀行卡的消費通知、余額查詢等用戶的剛需;兩千萬粉絲的微信路況,也是提供了一些定制路況等服務; 英雄小助手,主要就一個功能,可以查詢LOL的分數、等級, 口碑傳播幾百萬粉絲。

服務號就是一個輕量級的「產品」,本質上還是圍繞著解決用戶需求出發的。

所以你的服務號,會提供什么樣獨特的服務產品呢?解決了什么痛點呢?

到底有沒有紅利?

說了那么多,現在做微信公眾號到底還有沒有紅利?

人們常說早期的微博、微信紅利,是指這個平臺用戶數在高速發展,而早期進入的運營者更容易成長起來,得到很多粉絲的關注,就像微博早期很多的段子大號,都是非常早期就開始做的。

雖然現在自媒體平臺的用戶數還在不斷增長,但入局的運營者也越來越多。在微信這四年時間里,產生了2000多萬個公眾號,能夠分到每個公眾號的用戶注意力越來越稀缺,所以現在要做好微信公眾號越來越難,那種靠早期低門檻地進入獲得很多關注的「紅利」,現在確實已經沒有了。

會不會有其他的「紅利」存在呢?

我認為是有的,比起四年前,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中的很多因素,反而更適合依托于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創業,比如移動用戶基數增多、原創保護意識與機制加強、移動支付體系完備、用戶付費意愿增強、內容變現渠道增多等,都是有利于內容創業者投入做的有利因素。

甚至,在我看來,正是因為已經有了大量的公眾號,反而能夠成為一個新「紅利」。

以我個人的公眾號為例,我的公眾號建立時間非常晚,而且寫的文章也不多,但是看起來增長還不錯,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公眾號非常多,但是優質的原創內容非常少,加上現在微信環境里對于原創內容保護,已經不能隨意地轉載和抄襲。

優質原創作者能夠要求轉載者署名出處,這樣一篇好的文章出來,能夠被十幾個公眾號所轉載,即使自己的粉絲不多,也能在很短時間里在全網擁有幾萬幾十萬的閱讀量,從而吸引用戶獲得更快速的增長,我認為這是在早期所沒有的紅利。

我的公眾號文章發出來之后,每篇文章都會得到很多公眾號的轉載,這也是我的公眾號起步雖晚依然能夠快速漲粉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覺得做微信公眾號不僅還有紅利,而且紅利還很大,不過要拿到這些紅利的門檻變得高了很多,這樣其實是篩掉了那些能力不夠強的人,反而使優秀的人更容易做成功。

對于沒有能力寫優質原創、服務號產品也打磨不出來的小編怎么辦?

答案是很殘酷的,事實上,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好新媒體運營,只有少數公眾號能夠做起來。

要做好就要踏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踏實地深入了解用戶,踏實地幫用戶解決需求。

結語

脫離貢獻價值還想獲得大量好處,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一直想走捷徑的人和公司,路只會越走越偏,越走越窄。

—— END ——


Tags: 公眾賬號

文章來源:http://www.yixieshi.com/50179.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