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說大多數追熱點的都不靠譜?

分類:營銷 時間:2016-09-25

說到熱點與借勢,基本上是現在各個公司新媒體運營必備技能之一。

人們都喜歡熱鬧的地方,熱點能夠幫助內容、活動、產品獲取更多地關注度和存在感,也更符合目標受眾的心理,更容易得到喜歡。而且大部分受眾沒你想象中的那么高精尖,他們是真的愛熱點。

所以,很多公司基本上都是逢熱必追,而且還是一條接一條,每逢大小節日、大小熱門性話題、賽事熱點、娛樂新聞、時政熱點、災難事故、電影上映……就都會有相應借勢營銷圖文出現。特別是現在奧運這些天,基本上是沒得停。

不過,追熱點這個東西,一個人玩算新鮮,一群人玩就庸俗了,以至于現在的新媒體營銷生態就成了一兩個西施走秀(比如杜蕾斯),一大群東施效顰的混亂景象,幾乎充斥著整個社會化媒體,根本無力逃脫。

最關鍵是,玩的人很HIGH啊!這才是最要命的,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其實只要認真看一下關鍵指標數據,會發現那就是自HIGH,用戶壓根就沒跟著你HIGH,而是和別人HIGH去了。

說到追熱點、借勢營銷,我是真不反對的,非常支持,我也是做營銷運營的,當然知道追熱點借勢的意義所在,這畢竟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很會來事的活,大佬們都在干,我們為什么不能干?

能干!肯定能干!

只是,就是因為能干,大家都能干,而且也都在干,所以更應該把這個事干好,花點功夫,而不是自己在那跟自己HIGH!不然你如何在這么多都在干的人里面脫穎而出?

首先,熱點出現時,我們第一時間就得反應,這個反應不是說馬上就做,而是需要想想這個熱點我們追還是不追?是的,你完全可以Say NO!不是每個熱點都要追,如果損失是高于收益的,這樣的熱點完全沒必要去做。

就像杜蕾斯社會化營銷策劃人老金之前在優衣庫事件中說的一樣:

其次,什么樣的熱點可以去追?

其實,你可以簡單評判一下:這個熱點話題性如何、有沒有延展性、傳播性如何,熱度怎么樣,發展趨勢如何,相關性強不強、時效性過沒過,風險性如何,會不會影響品牌調性等。這大概就是一些主要的標準。

關于這些,網上有很多文章都有介紹,這里我就不一一說明,今天就重點來說一下這個相關性,因為最近確實是看到了太多無聊的追熱點。

相關性,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和品牌/產品的關聯度,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掛在嘴上,再進一步說就是和自己的核心用戶群以及核心業務是否相關。

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是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這個點。

比如這次王寶強離婚的這場大戲,鋪天蓋地的追熱點,無所不在,到處都是。我認識有個做女性理財的公眾號也追了這個熱點,基本就是報道了一下這個事實,推送了一條新聞,沒有什么包裝,閱讀量一般般。

我問他,你推送這個新聞,跟你公眾號相關性強嗎?

他說強啊,非常強,我們的用戶是年輕的媽媽,她們就是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

好了,問題就出在這了!沒錯,他們的目標人群確實是年輕媽媽,但是他們把范圍拉大了,用戶畫像模糊,或者說是不夠全面、太泛,導致最終其實是不相關的,或者說是把弱相關誤解成了強相關。

是的,王寶強事件確實是一個高熱度、高話題性、高傳播性的熱門事件,年輕媽媽們也確實感興趣,但是你要知道,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是有多重身份的,每個身份標簽也都不一樣,比如一位年輕的媽媽可能對明星、育兒、理財、化妝都感興趣,所以同時關注了以下4類公眾號,各取所需。

那么,對于明星類公眾號來說,她就是一位“對明星新聞感興趣的年輕媽媽”;同理,對育兒類公眾號就是一位“對育兒感興趣的年輕媽媽”;對理財類公眾號就是一位“對理財感興趣的年輕媽媽”;對化妝類公眾號就是一位“對化妝感興趣的年輕媽媽”。

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女性理財公眾號的用戶群的確是年輕媽媽,但其實你會發現這4個號都是對應年輕媽媽,那么這說明這4個號的用戶人群是完全一樣的嗎?肯定不是,各有各的精準人群定位,而不是籠統的稱之為“年輕媽媽“。

不同的需求下,人的身份屬性標簽都是不一樣的,用戶關注每一個公眾號的需求訴求都不一樣的,你一定要明確你的核心業務是什么?用戶來你這是為了什么?比如年輕媽媽要看王寶強這個新聞完全可以在她關注的明星公眾號那看,有必要在你這里看嗎?你要知道在你的公眾號,你的用戶是哪一個身份標簽存在。你不可能把用戶所有標簽對應內容都做吧?

對于上面這個女性理財公眾號來說,他的用戶群體不是簡單一位年輕媽媽,而是一位對理財感興趣,想在你這里提升理財能力的年輕媽媽,她關注你的號更多的是學理財,了解理財信息。只是她也對明星新聞、育兒、化妝這些興趣感興趣而已。但是主次一定要分清楚。

那么,再來看,這個熱點事件直接報道出來跟想學理財的年輕媽媽相關性強嗎?(搶了新聞媒體的活)說真的,沒那么強,你可以去發,但這確實與你的核心服務以及產品關系不大。你要說這是強關系的話,那你以后發育兒信息、明星八卦、化妝保健那也都是強關系了。

在你這,她雖然也是一個愛明星熱點的人,但是更是一個想收獲理財知識的人。我們可以推送用戶附加標簽類的內容,這是屬于主體內容的延伸,完全可以做,但一定要分清主和次,核心是什么。不要把次要屬性和熱點去比較相關性,結果明明是弱相關性,誤解成強相關性。

不過,其實這個相關性是可以提高的,你單純發一篇這個事件的熱點新聞報道肯定與明星資訊號更相關,但是你發一篇結合這個熱點,關于王寶強不會理財,如何做好理財相關的呢?這樣相關性就會立馬提升,明顯和你的更相關了,雖然內容受眾范圍會縮小,但是針對用戶群會更加精準。

所以,在討論相關性的時候,一定不要簡單歸類你的用戶,比如說是“一群80后男生”這么簡單,而是要說在你的公眾號下他們是處在哪一個身份,為什么關注你。比如“一群對籃球感興趣的正能量80后男生(可能對玩游戲也很感興趣,不過是因為籃球而關注你的公眾號)”。

再比如一個講新媒體運營的公眾號,奧運會這段時間,一直推送奧運會各種新聞,這種追熱點怎么樣?

同理,如果你說是針對90后年輕人,那肯定是強相關性,但是你要知道90后年輕人的身份標簽是很多的。

對應不同的標簽,他會有不同的需求訴求,所以會關注不同的公眾號來滿足對應的需求,關注奧運新聞相關的是一個訴求,而關注你的新媒體運營類公眾號也是一個訴求,一定要分開。你的核心用戶是喜歡新媒體運營,對新媒體知識有需求的90后年輕人,而不僅僅是90后年輕人。

在你這里,他的核心標簽是新媒體運營愛好者,而關注奧運只是眾多附加標簽里的一個而已。一定要分清主次,要判斷你的用戶在你這里的主要屬性標簽和熱門事件的相關性,而不是用這些其他附加標簽和熱門事件的相關性來代替主相關性。

這是最容易犯,也最容易忽視的。

同樣,奧運會和新媒體運營的這個相關性其實也是可以提高的,單純發新聞那肯定只是娛樂大眾而已,但如果你可以結合奧運會分析各企業的新媒體運營規劃、總結各大品牌是如何借勢奧運會、或者發起一場新媒體運動會…….那這樣的熱點相關性是不是強多了呢?

所以,總的來說,熱點,是品牌運營的一個借勢點。追熱點沒有問題,但是一定要考慮好是否值得一追。特別是相關性這個點,千萬不要誤讀了相關性,不要想當然的就把熱點和你用戶的各種附加身份標簽關聯起來,這不叫追熱點,而是沒事找事。

結合熱點,要關注你的用戶與服務、他的核心訴求以及你的核心內容,這樣才是準確的相關性,不相關,熱點再熱,曝光再多,有用嗎?都說追熱點杜蕾斯厲害,他們每次是發一個熱點新聞嗎?一定是相關的,真正意義上的相關,謹記!

寫此文不是說教,而是共勉!

文/木木博客(公眾號ID:mumuseo)


Tags: 理財

文章來源:http://www.yixieshi.com/49631.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