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人洞察:三大變現痛點和一個建議!

分類:營銷 時間:2016-09-28

要真實、深刻的了解一群人,就要最大化的接近他們!

作為一家新媒體公司的創業者,一方面,我每天都在大量接觸想向互聯網轉型,做新媒體營銷的傳統企業老板或者市場總監,他們多以7080后為主,有錢,需要流量,對新媒體卻知之甚少,我經常和他們說:套路深著呢!

一方面,我在海量尋找優質內容和流量對口的微信公眾大號,幫助企業進行整體的營銷策劃、廣告投放和轉化監測,這是服務內容的后端;前段在品牌戰略、營銷布局方面,我們基本已經介入,后端需要的是持續運營和推廣引流。

同時,我也在寫文章,做價值輸出,全網布局自媒體矩陣多年,也算半個自媒體。

這個過程,對我很重要,也收獲巨大!

這事的背后,我也在思考: 有優質內容和流量的大號,都在什么人手里?他們的痛點是什么?傳統企業的真實需要到底是什么?這之間存在什么問題和機會?

首先,我通過百度指數搜索“自媒體”進行了初步了解。

這些年,自媒體的熱度不減,從波動中也可以看出幾大社交媒體的發展軌跡,2012年微博火爆,2013年開始微信爆發,2015年底微商寒冬,2016年各大自媒體平臺發力,自媒體持續爆發,自媒體每天整體的搜索指數達1800多,pc端為主,這是因為企業、政府等機構也開始重視新媒體運營和廣告投入。

通過需求圖譜和搜索引擎,自媒體人的自身需求及痛點主要集中在“各大自媒體平臺、營銷推廣、學習交流”三個關鍵詞,這也是個新聞頻出,備受社會關注的領域。

從區域看,北京、廣東、江浙滬關注自媒體的人居多,從一線城市初步滲透到二三線城市。

從用戶畫像看,搜索“自媒體”的人,以20-39歲,男性為主,他們對什么是自媒體、社會化媒體和自媒體的概念等了解需求旺盛,這也是為什么新媒體類培訓、交流社群能火爆的原因。

其次,光有數據分析,還不夠。從感性思維,我對自媒體人做過大概判斷,因為有在企業任職過市場總監的履歷,分管過新媒體團隊,我的下屬大部分都是90后,甚至93后,善于文字編輯,玩創意;

從寫文章開始,我逼著自己扎進了自媒體圈子,我的讀者近八成都是在企業運營新媒體,或者自己運營公眾號做自媒體。

今天做了一次流量測試,與11個自媒體互推,引來了近千個微友,有自媒體小白,也有一萬至三十萬粉絲不等的老手,他們普通以90后為主,男孩居多,運營各種類型的公眾號,也有部分傳統企業老板,潛在合作客戶。

通過和他們部分人交流,我發現了三個痛點。

第一,這些孩子,他們手里的確有流量,要說做內容,寫文章,搞活動,引流吸粉,溜得很!但在變現手法、商務溝通上,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你很難想象,一個90后自媒體主,和一個70后老板,他們談判幾萬數十萬的合作,在氣場上、職場經驗上,這種勢差,可想而知,部分有營銷團隊的自媒體除外。

大部分自媒體人的變現狀況,并不理想,因為他們普通缺乏職場履歷、人格魅力還在成長階段,自然就難有營銷說服力!

第二,他們對于企業品牌方的整體營銷策劃上,新媒體體系和流程上,缺乏整體思路和系統思維,無法滿足傳統企業主的需求,而企業做新媒體,并是不投放一次兩次廣告就行了,他們更需要的是專業的系統性的新媒體顧問服務,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痛點。

第三,他們在微信端接單,服務對象多以初創公司企業主、個人自媒體、微商為主,普通客單價較低,200-3000/單不等,比如朋友圈推薦引流、公眾號軟文投放、微信群推廣等,做的好的,一個月收入幾萬的也有。有專業團隊運作,通過整合資源運作起來的除外。

這里是有斷層的,早期做網絡營銷的站長、擅長seo的那幫人,極少有利用公眾號自媒體賺太多錢,他們擅長玩海量的數據、建站;

而玩公眾號自媒體多靠駕馭文字、圖片、編輯的能力,玩的是創意;

玩網站的站長那幫人,會寫文章并不多!現在,微信應用號出來了,接著微信搜索優化也會成為剛需,賺錢的就是他們了!

新媒體作為一個新事物,大部分是擅長文字的職場新手在做。

很多數據報告,都在說大部分自媒體人生存和變現情況不佳,卻沒有告訴我們為什么?怎么辦?

如下圖:根據這份報告,超過60%的自媒體目前月營收入不足10000元,只有不到50%的自媒體實現了盈利,近半數自媒體個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

以上總結的三點,曉涵認為是自媒體人變現難問題的根本。

我把自己定位為企業里面較懂新媒體,新媒體領域較懂企業的人,也建議自媒體人抱團發展,共同成長,通過變現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也會努力,堅持輸出有價值的干貨,給你們一些建議,和力所能及的資源。

作者: 唐曉涵

來源: 唐曉涵


Tags: 自媒體

文章來源:http://www.niaogebiji.com/article-12667-1.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