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技能樹連載 1】需求

分類:設計 時間:2016-10-01

需求是產品經理的利刃,也是產品經理賴以生存的根本武器。對需求把握得足夠好,產品的各種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跟老板和同事的協作也會更加順暢。搞不懂需求,需求就成了達摩克利斯之劍,搞垮產品是分分鐘的事。

需求也是最老生常談的問題。從老板,到總監,到產品經理和產品助理,都言必稱需求,不管是不是真搞懂了需求。需求是一些人的武器,也是另一些人的遮羞布和皇帝新衣。

那什么是需求呢?可以用一句話「需要的、希望得到的某些東西」來概括,許多新人產品經理也單純覺得「用戶肯定需要」就能定義需求了,這都遠遠不夠。

互聯網產品中,太多需求就是這么拍腦門、拍大腿...隨便拍什么拍出來的,卻沒有經過謹慎的考慮。

1. 誰?

之前在設計一個計算器 APP 時,我跟同事們正在頭疼寫發票時人民幣要大寫的問題。我們覺得,作為計算器,要是有一鍵轉換成人民幣大寫文字的功能,肯定能有價值,這個需求肯定也存在——我們自己經常遇到的需求,不就是大家常說的真實需求嗎?

后來我們打消了這個念頭,道理很簡單:到底誰有需求?

到底是誰的需求?這個問題尋求的是 需求的主語 。如果按照最常見的方式區分,那就是 C 端用戶( to custumer)、B 端用戶(to business),以及其他用戶,如圖所示:

對于 to C 的對象,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用戶,一般是消費者,我們跟他們的關系相對疏遠,需求的清晰程度低;to B 的對象,則關系更近一層,需求的內容相對比較具體,大都是企業級的用戶,或者我們公司內部的其他部門的同事。而另外的特殊需求,比如老板的、投資人的一些需求,往往是根據特殊時期的特殊情況給出的要求,這樣的需求往往不是常規需求,處理方式也都不同。

還有一個常見的分類,按照下圖所示:

這是三個層次的用戶,依據離產品或功能的關聯程度來區分。(第二行的中文直譯是「一手、二手和三手」,不夠準確而且聽起來怪怪的......所以還是用原文吧。)

比如假設我們是做公司集體午餐的,我們的產品直接用戶是白領,是他們吃到我們的午餐;HR 是間接的用戶,他們要對午餐做判斷,看午餐是不是符合他們視角的需求;老板則是更間接的用戶,他也要從自己角度做判斷。

另外,還有一個角度,就是從更宏觀的方面去看用戶,看的是用戶群體,也就是通俗所說的消費市場、或者行業狀況。

我們經常說「這個需求可能是長尾需求」,或者「這個需求大概是垂直的需求」。這都是從并非單個用戶的角度出發描述的,而是從群體層面的描述。

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層次:

每個用戶所代表的,可能是僅僅自己,也可能是他所在的圈子,可能是整個行業或階級,甚至可能是整個社會。在不同的層次,討論需求意義當然也不一樣。

需求的主語是核心元素,如果沒有主語,我們只能證明「需求的存在性」,但證明不了我們「是否要滿足需求」。

2. 心智層次

同樣廣泛存在的誤區是,很多人對需求的心智層次不夠敏感。說句不好聽的,當前的大多產品經理都是文檔產品經理和功能需求產品經理,他們更多關注點是當下用戶的直接需求,比如用戶怎樣去下好一個訂單、用戶怎樣去注冊和登錄頁面更順暢等等。

而像我們每天耳濡目染的「產品大神」的一些思維方式,比如喬布斯、張小龍他們的產品思路、設計方法,在我們的工作中都完全不能適用,這就造成了很大的錯位。很多產品經理也表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讀了很多文章,依然過不好這一狗生。

從根本上說,并不存在「我們關注哪些需求是對的」這一說,并不能說討論整個用戶群體的人性概況,和討論某一個按鈕的擺放位置哪個更重要,而是這些需求我們都要條分縷析、搞清楚。

如下圖所示,是一個示例。

這里面的每一條,我們能都說是需求。用戶想辦健身卡,這是需求吧?用戶想通過健身卡減肥,這也是需求吧?用戶想要在健身房里變瘦,同樣是需求吧?......只是,每條需求,它們所在的層次不同。

在英文里,wants 和 needs 都能翻譯成需求,它們能很好地表達兩種不同的概念:一種是用戶表達出的意愿,而另一種是意愿背后的需求。比如,表面上用戶想要點外賣(want),背后是用戶餓了、需要吃東西(need)。

再往更深層去分析,我們可能得到更多需求描述。像有的人減肥,是為了要瘦身,瘦身又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形象氣質,提高形象氣質后就更有社交競爭力、有社交價值了。這些是相對直接和顯著的需求,與其并列的,還有潛在的需求,比如瘦身的過程中不希望花太多錢(如果太貴,即使能瘦身也不會來)、不希望影響健康(不考慮手術和絕食),由于要提高形象氣質,瘦身也要更科學合理,不能變丑(練成了變態肌肉男、肌肉女),同時也不要由于健身耽誤了太多時間,破壞正常的社交。

我們要考慮每一個層面的需求,并且確保它們都能得到滿足。所以需求是在哪個心智層次的、是現實需求還是潛在需求、是用戶意愿還是真實需求......都要做詳盡的考察。

送你三句話(by Michael Sueoka):

3. 需求的價值

有了需求的主語和需求在用戶心智里的層次,我們也就能夠大致得到需求的價值。判別需求的價值有很多角度,最常見的是 Kano 模型里提出的需求類別,分別是基礎型、期望型和興奮型,如圖所示。

如果我們是要做電商產品中用戶尋找產品的功能,那不同的需求,對用戶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最基礎的功能是「索引和分類」,這樣至少能保證用戶可以定位到想找的商品,也是絕大多數電商網站的基本功能;「文字搜索」則是一個進階的功能,用戶對這個功能的需求是有期望的,沒有的話,用戶會覺得很糟糕;「語音搜索」和「個性化推薦」這樣的功能,則是能讓用戶興奮的需求,不提供沒關系,但有的話用戶會更滿意。

根據需求的價值,我們也就能順利進行后續階段的設計和實現了。

4. 做什么

對產品經理來說,以上所述的需求相關的元素都要清晰、明確。那么在需求方面產品經理究竟應該做哪些工作呢?

在我的理解里,需求挖掘、需求分析和需求驗證,這三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視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環節。像只顧著拍大腿和拍腦門,就是完全罔顧這三個環節去考慮需求。

需求挖掘是指用相對合理和科學的方法,收集數據、獲取信息,得到證據,來填充關于需求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像上文所述的內容)。需求分析,則是根據得到的知識,做出一些判斷,生成一些結論。需求驗證是所謂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通過快速迭代去驗證我們判斷的需求是不是真實的(real)和正確的(correct)、以及對需求的描述是不是準確(accuracy)。

另外,現在產品經理在需求分析方面的工作,并不像傳統行業或者其他學科一樣,想法、判斷是獨立的,而執行、實施是獨立的。需求的挖掘、分析和驗證其實會滲透在工作的各個階段、產品的各個時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對需求做判斷、做分析。

總之,需求的方方面面涉及很多知識,也涉及很多方法,并非是依賴簡單的「冥想」、「思考」和「頭腦風暴」能完成的。那些在咖啡館里談笑風生、自以為發現了驚天大需求的人,往往都不是真正能將需求落實成產品的人。

具體關于需求的一些方法論,我會在后續連載中繼續講述。

推薦閱讀:

1. Don’t design what users want

2. We need to talk about user needs

3. 產品新人該如何了解用戶需求? - 劉飛的回答

系列目錄:

【產品經理技能樹連載 0】簡介

【產品經理技能樹連載 1】需求

我的公眾號:

劉言飛語(liufeinotes)。


Tags: 產品經理

文章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2670789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