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并保持社群的活躍度?

分類:營銷 時間:2016-10-08

我們看到的各種社群,熱鬧有余,但真正能夠建成社群形成良性盈利模式的,卻在少數。

社群管理員通過各種手段,拉攏成員,組建社群。然而,沒用多久社群便喪失活力,成為了灌水群,廣告群,沉寂的死群。相信這是很多做社群的人遇到的問題,也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并保持社群的活躍度呢?我們應從社群價值、內容、活動、獎勵等方面入手。

一、提高社群價值:

想要提高社群活躍,首先要提高社群的價值。無價值的社群隨著社群人員的增加將會出現惡性循環:各種灌水、無意義的聊天增多。這時候,社群的元老、有價值的成員漸漸發現--這里已經不再是熟悉的地方,所以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因此主動選擇潛水或者退群。

無意義的閑聊越來越多,讓有追求的社群成員漸漸離開;有追求的社群成員的離開,導致社群影響力日趨平庸…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有價值的社群才能長久發展,沒有價值的社群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頂多是個灌水群。

提高社群價值的辦法:

1)社群成員篩選:

社群,就是同等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所謂的“同等”,就是自身的價值基本相同,至少在同一個階梯上。現在的社會,結婚選擇“門當戶對”,結識朋友都選擇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社群亦是這個道理。所以,對社群成員的質量也要進行篩選。

社群在提供價值的同時,社群成員自身也要擁有一定的價值。比如,擁有某些資源、某個領域的達人等等屬性。社群成員的自身價值又能提高社群的整體價值,兩者是相互促進的。社群價值提高,就更能吸引高質量的成員價值,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一個社群擁有一些高質量的成員,然而,為了擴大規模,泛濫的加入成員,那么,這些成員會拉低整個社群的價值,那些高質量的成員就有可能因為社群價值的降低而流失。

所以,社群成員質量的篩選很重要,是保證社群價值的基礎。

嚴格的社群成員篩選,可以讓社群非常健康,社群成員價值高,沒有任何廣告黨、灌水黨的出現。人都是越難得到的越懂得珍惜,相信這樣的社群不會有群員去破壞社群規則。

2)社群資源共享:

這里需要引入一個名詞“共享經濟”。所謂的“社群經濟”,其實也就是“共享經濟”。那么我們來理解下什么是“共享經濟”:

定義:“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

共享經濟就是將你閑置的資源共享給別人,提高資源利用率,并從中獲得回報。從字面上也好理解:共:公共;享:享用。其核心點是:付出和受益。

所以,社群在運營的過程中:

1、社群成員與社群之間:成員為社群付出,社群讓成員受益。

2、社群成員與成員之間:社群成員之間將各自閑散的資源進行互換共享,共同獲利。

這樣社群就會形成一個高凝聚力的、高活躍度的社群。人都是趨利性的,相信沒有誰會舍得放棄能夠對自己有利的社群。

3)持續提供內容:

沒有內容的社群略顯空洞。不同類型的社群(類型包括:產品類、興趣類、知識類、資源類、項目協作類、混合類)都可以通過不同方式進行提供內容。

內容提供可分為兩種形式:

1、領域達人分享:

可以聘請同行業類的大咖、達人進行知識、經驗的分享,社群成員從中獲得知識、技能上的提升。

2、社群成員UGC:

也可以通過鼓勵群成員提供優質內容進行分享。社群成員自發提供內容的優點:一方面社群內的其它社群成員能夠從中獲益;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提供內容的成員的虛榮心及榮譽感,增加對社群的粘性。

二、社群內容分享:

社群內容分享可分為兩類:線上內容分享和線下沙龍活動。

1)線上分享:

線上內容分享具有低成本、易傳播的特點,成為社群提供價值、活躍群員的主要方式。在線分享主要有“領域達人分享”、“成員話題討論”兩個方式:

1、領域達人分享:

●由一個分享者為主,大家可以在允許發言時補充自己的看法;

分享者主要分享自己的研究領域內容;

分享者在發言時,不能隨意插話,打亂分享者的節奏;

分享者可以提前準備、臨場發揮;

分享者如果分享質量不高,參與度 會下降;

分享的內容的專業性比較高;

2、成員話題討論:

需要一個話題引導者,大家都可以是分享者;

大家都能找到興趣的話題;

話題公布后,大家可以輪流有序的發言;

大家分享過程中隨機性比較大,隨時可能 會跑題;

話題如果引發興趣,參與度很高,但很容易引起刷屏;

提高社群成員的參與感,增加成員的歸屬感;

社群內容分享是提高社群活躍度最有效的方式。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分享,都需要費一定的人力、精力進行籌備。所以,一次成功的線上分享并不容易。

要做一次成功的線上分享,需要考慮如下九大環節。

1.提前準備

領域達人分享模式:要約邀嘉賓,并請嘉賓就話題準備素材。

話題討論分享模式:要準備話題,并就話題是否會引發大家討論進行小范圍評估,也可以大家提交不同的話題,由話題主持人或社群投票選擇。

2.反復通知

如果我們確定了分享時間,就應該提前3-7天在群里多發布幾次消息,提醒群員按時參加,否則會有很多人會因為工作緣故,而錯過活動通知。

如果是話題討論,也得提前發布幾遍話題,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3.強調規則

每次在群分享前都會有新朋友入群,他們往往不清楚分享規則,在不合適時機插話,影響嘉賓分享,所以在每次分享開場前都需要提示規則。

如果是利用的QQ群,可以在分享規則是臨時禁言,避免規則提示被刷掉。

4.提前暖場

在正式分享前,應該提前打開群禁言,或者主動在微信群說一些輕松的話題,引導大家上線,進入交流氛圍。又或者發一個小額的紅包,來激活群員的參與。

5.嘉賓介紹

如果是嘉賓分享模式,在分享者出場前需要有一個主持人引導一下,介紹一下他的專長或者資歷,讓大家進入正式傾聽狀態。

6.誘導互動

不管是哪種分享模式,都有可能出現冷場的情況,所以分享者或者話題主持人要提前設置互動引誘點。引導社群成員積極參與。

7.隨時控場

有時候,在分享過程中有人亂發自己的問題,或者提出和主題無關的內容,這個時候得有主持人私聊,引導這些人服從分享秩序。

8.收尾總結

分享結束后,需要引導大家就分享做一個總結,甚至鼓勵他們去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這種分享時互聯網社群運營的關鍵、也是口碑擴散的關鍵。

9.提供福利

在分享結束后,對總結出彩的朋友,對用心參與的朋友,如果有各種小福利贈送,就會更加吸引大家下一次來參與分享。

2)線下沙龍

社群類型不同,線下的活動內容也會不同,相對應的團隊分工也會有區別。沙龍形式的線下活動是各個社群比較普遍的一種線下活動方式。

此處分享一個常見的沙龍形式線下分工配置供大家參考:

三、線下活動開展:

在社群運營過程中,要營造社群成員歸屬感,產生自己人效應,除了線上的互動,現下的活動也分外重要,真實的接觸,更能激發那些源于熱愛的、自由人之間的聯合。

線上聊的再深,不如線下見一面更能增加社群成員之間的感情和聚合。在社群運營的過程中要不定期的開展線下活動。比如同城聚會,大型的社群聚會等。

通過各種線下活動使社群成員之間產生連接,形成強關系,增加對社群的粘聚性。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社群的持續活躍。

四、社群福利發放:

1)社群紅包:

紅包對于社群建設有很大的作用。巧妙的利用紅包,可以激活社群成員的活躍度。但紅包是建立在直接利益至上的,是“弱吸引力”。紅包只是激活社群成員活躍度的手段,不能太過依賴。

1.全員紅包:

全員紅包可以選擇在逢重大節日,如春節、中秋、五一小長假、十一黃金周等進行發放。因為在節假日期間,大部分都處于休假狀態,心情較為輕松,渴望暫時擺脫過于專業、牽涉工作的話題,所以此時一個節日紅包,就可以立即讓大家興奮起來--輕松之余,還有意外驚喜。

這種方式,讓社群成員感覺到了社群對成員的友愛和關懷,提高社群成員的歸屬感。也能引發社群成員之間的祝福,增加群員之間的友誼。

2.定向紅包:

如果社群成員對社群作出了極大貢獻,這時候,不妨私下對其發送一個定向紅包,讓其感受到物質獎勵,從而激活每一個人的創作激情。每個社群,都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對社群有貢獻的社群成員派發紅包,并在社群內提出特別表揚和展示,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激活社群活躍度。

2)社群周邊專屬產品:

紅包可以刺激社群活躍度。不過這類物質動力,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缺陷:專屬度不足,不能更有效的讓社群成員產生社群歸屬感與社群印象感。

所以,為了補充專屬度不足的缺失,社群專屬產品應當成為社群物質刺激的組成部分。相比較現金、實物,社群專屬產品不一定價值非常高,但一定要突出這一特點:社群烙印。

社群周邊產品選擇包括T恤、馬克杯、雨傘等常使用的實用物品。這些產品都會統一印制社群的LOGO和口號,讓社群成員在使用過程中,始終可以看到社群的烙印。并且,這類產品通常造價不高,因此很適合社群進行贈送。

舉個例子“伏牛堂”--霸蠻社T恤:

社群周邊產品盡管成本不高,很容易加深社群成員的印象,提高社群成員的榮譽感、歸屬感。

總結:

通過提高社群價值、線上線下活動、紅包和物質獎勵、社群文化建設等方面,將會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激發社群成員的激情,形成社群成員歸屬感,增加社群成員粘聚性,從而打造活躍度極高的社群。

作者: 儀登賀

來源: 社群控


Tags: 網絡營銷

文章來源:http://www.niaogebiji.com/article-12808-1.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