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意味著什么?Facebook產品設計VP用了10年才領悟到的8條箴言

分類:設計 時間:2016-10-11

這是facebook產品設計VP-Julie Zhuo撰寫并發布在medium上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了十年來她對設計與溝通的認知變化,經驗之談。

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說,我了解關于設計的一切,畢竟在facebook從事設計相關的工作已經將近十年了。期間崗位、角色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信念卻始終如一。

一直以來我都有寫日記的習慣,但今年,卻特別想去回顧、總結一下。十年意味著什么?這期間我學會了很多,有幸和很多精英中的精英共事過,他們讓我了解了很多,教會了我很多,也改變了我。

關于改變,誰都能意識到今天的我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們,也不會是明天的我們,這個回顧的過程就像一個吃貨面對一堆美食一樣,很享受。我能清楚的記得我曾經思考問題的方式,曾經發表過的見解,現在回過頭來看著這些年它們是如何演變的,有些變化很慢,有時就像一場風暴一樣快速。

下面這個列表中的觀點肯定也會過時——甚至10年后我再回顧的時候可能會認為有些是錯誤的見解。但如果你也處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到你。

我深信一點:

我們都能變得更好。我們也將會變的更好。

1.看似是天才其實是蠻力的結果

當我們看到一個完美的結果,我們通常意識不到那是如何實現的。我曾經認為優秀的作品來自于才華的閃現。當看到一個優秀的設計我會對自己說:“哇,這個設計師是個天才。”我想象著她在書桌前坐下來,靜靜地打開Photoshop,一邊喝著菊花茶,一邊將她腦中不可思議的設計靈感展現在屏幕上。我認為她擁有一些神秘的天賦,而我卻根本沒有。

這些年來,我得以一窺許多“天才”級的頂級設計師的工作。但現在我才知道:

通往偉大作品的道路之一就是蠻力。

如果你有去嘗試過所有可能的變化,你就會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就是這樣,很簡單。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清楚地意識到,一個設計師向我展現的完美設計可能是來自于他在與我同等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對于每一種可能的組合、樣式、行高、顏色和其他的元素嘗試過大約一百種復雜布局的變化后得出來的。

蠻力不是魔術。它甚至可能是枯燥無味或者無聊的。我知道擁有健康和健美的身體并不是靠什么完美的飲食計劃,而是在健身房無數個小時的汗水付出。當然,隨著你技能的提升,你每次嘗試的速度會更快。你會直覺性的意識到哪條路是不太可能成功的轉而快速嘗試另一種方式。但為了要達到那種程度,每一個偉大的設計師都要腳踏實地的走過這條蠻干的路。試圖嘗試太多的捷徑就是大多數設計師成長緩慢的原因。

2.提升眼力是最需要去磨練的一個技能

你的作品有多好通常取決于你的眼力有多好,意思就是說你能夠深刻地洞察到一個設計的優點與缺點。它能讓你更好地了解如何去優化產品的每一個維度:產品、交互、技術以及溝通等。盡管有時你沒有對設計進行優化的實際原因可能是在每個維度投入的時間或精力有限,但你對于優秀的設計是什么樣子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的話就不能對設計做出很好的優化。

怎么提升你的眼力?三個建議:

  1. 不要以為你的眼光“足夠好”;
  2. 在設計的每個階段都要不斷地質問自己還有更好的方案嗎?即使最終你不會采用這些設想;
  3. 要找一個在某個維度(技術、產品等)起關鍵作用的人來給你反饋。

在實際工作中,第三點是最難做到的。將你的作品交給一個能夠輕而易舉否決它的人來評判需要一定的勇氣。

我有時也會為這種行為找借口,比如說,“讓這個設計變得略好一點真的是我優先要處理的事情嗎?用戶喜歡就好,這才是真正重要的。”這種非此即彼的陷阱是很危險的。它讓你相信你需要在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好的產品策略或良好的視覺效果之間做出權衡,只要你確定了哪部分是最重要的,你再把這部分做好就算完成你的工作了。

說實話,從一個設計師的角度來說,我自己也不太愿意讓別人來對我的作品品頭論足,相比于渴望不斷地去提升自己我更愿意保留自己的一點小驕傲。我尋求的是認可而不是學習。雖然從長遠來說,這樣做只是在傷害自己。

“設計能夠做到讓人容易理解并感覺到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做出的”、“跨維度地做好工作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兩點應該是我們所追求的吧。

特別注意,請不要把這一點當作你自作聰明的理由,當別人征求你的意見時,不要試圖去指出設計中的每一個不足。嘗試去幫助別人與賣弄自己的知識是有區別的,每個人對這種事都是很敏感的。

3.想做出一些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你就不能單槍匹馬

我設計生涯中的最大的挫折來自于與他人的溝通。有時候,我覺得某個功能是很重要的,但我沒辦法讓工程師或PM認同我的觀點。有時候,關于這個事要怎么做我與其他的設計師都有完全不同的觀點,這種感覺就像你在跟一屋子的蚊子戰斗一樣。有時候真想一個人獨攬所有的活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我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但是,現實擺在這里。我自己能做什么?做一個網頁,做一個簡單的APP“可能會耗費我大量的時間,因為我對編程這塊早就生疏了”,做一些概念很酷的demo,或者自己開一家公司。所有這些選項(可能最后一個除外)可能都有點意思,但這些并不能帶來什么深遠的影響,都只是我個人的價值體現而已。如果我決定創辦一家公司,也很幸運地發展起來了,我最終不是還得與他人合作嘛!當然,如果是在自己的公司我是可以稍微獨斷專行一點,但我也對領導力有足夠的理解,它不是你一個人的路,它是一群人共同的愿景,這樣的一個整體大于每個人的總和。

影響力往往與你能跟多少人有效地協作有關。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對與他人的溝通有不同的看法。它不再是為了占據主動并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為了發展出更好的合作關系,以便讓我們對分歧的爭論最終變成我們所期待的協作,是為了讓我們一起把事情做的更好,而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 爭論和分歧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不要在不了解其意圖的情況下就去評價一個設計

我曾經認為設計評審是明確和客觀的,像體操比賽一樣拿一個記分卡給選手打分然后頒獎。我曾聽到有設計師去辯論開發應用的時候Mac和PC哪個更給力,聽起來就像他們是在討論設計的普適性原則一樣。

長久以來的經驗讓我明白,設計是一種解決具體問題而非抽象問題的藝術。如果問題本身并不清晰或不容易理解,你又怎么能去評估一個解決方案是否有效呢?

當我看到一個復雜的界面時,我不知道它為什么要做成那樣。比如看到一個為某財富500強公司定制的管理他們成千上萬的廣告的程序時,我會直覺性地從普通消費級產品設計的普適性原則去評估它。我想知道為什么他們的界面看起來如此復雜,界面的密度為什么這么大?為什么某些功能選項不能做一定程度的隱藏設計?

你明白問題所在了嗎?我不知道任何關于這個財富500強公司的廣告需求,我又怎么去批判他們的界面呢?

后來我知道了,這些企業需要的就是效率。這些公司每天都有數十人整天要使用這個界面,對他們來說速度和效率是最重要的。高密度是自然的,這樣他們就不用把時間浪費在滾動頁面上。如果你試圖設計成需要額外的點擊才能發現隱藏的選項,你會讓那些人在每個任務上多花30秒的時間,一天下來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當我們去評判一個設計時,我們通常是先去推斷它是要解決什么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能輕易地判斷出來。但是很多時候并不能。這種針對一小部分受眾而做的定制應用是很合理的。所以,在你批評之前,請先了解他們這么做的意圖。

5.如果你不想讓設計被視為一種輔助或服務,你需要對“有什么問題值得去解決”以及“為什么你能解決”有自己的主張

設計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這點應該很多設計師都認可。它比傳統的“設計讓產品看起來更美觀”這種定義來的更廣泛。

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設計團隊的角色是先定義好以人為中心的問題然后再回過頭來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在我看來,最主要的挑戰還是來自于是不是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明白“以人為中心的問題”是什么。比如:餐飲類應用要解決的問題不是設計一個多好用的附近餐館的展示界面,而是快速幫助人們找到一個吃飯的好地方。

如果按照這種思路來理解,設計最終還只能算是一種服務。如果你是在一個第三方設計咨詢機構,這還說得過去。但是,我經常聽到公司的設計師(還有研究人員、內容規劃師、工程師、PM等)說的是:我不想只成為一個服務、輔助型的角色,我想在談判桌上有一席之地,我想參與決策。

事情的真相是,如果你認為你的角色就是等別人來找你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你將永遠被視為一個服務的角色,想改變這種狀況,你就必須對哪些問題是值得去解決的有自己的主張,并且能說服其他人。

我記得跟老板有過一次很特別的對話,我曾經跟他抱怨說為什么有些戰略會議沒有邀請我參加。他回答說,“好吧,假設你參加了會議,我們也可以批準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那你先告訴我你想做什么?” 然后我就懵圈了,因為我確實沒有花時間思考過這個問題。

參與戰略決策就是參與解決“為什么”的問題——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才是優先級最高的事情。它關系到為什么這個業務有前途,我們公司或團隊有什么樣的優勢。它關系到我們的技術能否解決問題以及會受到哪些限制。

這是很難做到的,是讓即使經驗最豐富的設計團隊都很傷腦筋的事兒,坦率地說這還沒有成為目前的設計團隊所代表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也是如何不要讓我們成為一個服務團隊的問題。

6.提高你的溝通技巧會帶來幾何增長的效應

我曾經認為好的設計也還只是設計而已,如果我能提出一個偉大的想法并完美地實現出來,晚飯就可以多加一個雞腿了。但不幸的是,這就像一個賣檸檬汁的小哥只管榨汁而不管能賣掉多少瓶一樣,有意義嗎?設計師真正的貢獻是這個設計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應。

我認識的最優秀的設計師都是善于溝通的。這是因為他們能用相同的產品設計理論(想象用戶會如何思考和感覺設計)來講述他們設計背后的故事。他們深入地思考什么樣的訴求點才能獲得用戶的注意與持續關注。他們會思考產品首先要傳達的是什么,什么樣的細節能留住后來的新用戶。他們能用易于理解的語言、視覺效果、故事板或者動效來表達他們的設計想法能帶來的最終效益。

真正的設計師就像擁有向別人展示未來的超能力。你可以將很多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幫助別人想象一個看起來或感覺起來更好的未來,聽起來或許令人難以置信,但確實能夠做到。但要有效地運用這種力量意味著要有強大的敘事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認識到清晰、簡潔、有說服力的溝通是作為一個設計師首先要掌握的關鍵技能。

我經常看到很多設計師都忽略了溝通的重要性,導致其他人很難理解,不是講一大通都說不清就是不停地開設計討論會。如果你認為你有一個好主意但別人好像就是聽不明白,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將你的想法記下來發給所有人——這不是什么設計友好交流會,你的同事跟你可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他們也不可能整天聽你講;或者,如果你仍然認為你的想法是很棒的話,你可以先反省一下,是不是你沒有將你腦海中重要的信息有效地傳達出來。比如你的想法能解決什么問題?為什么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什么你的想法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

用戶不使用我們的產品時我們沒理由埋怨他們,同事對我們的創意不感冒,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報著寬容與理解的態度?

7.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在假裝自信,相信我,你并不孤單。事實上,我確信每個從事創新型工作的人,不管他們表面上表現的多么有成就感,他們內心一定有過這種感覺。

我是怎么知道的?當我參加工作四年多后,曾經有段時間感覺自己很牛掰,但那也只持續了不到一星期。對我工作的批評感覺是在質疑我的能力,對我寫的電子郵件內容的誤解會傷我好幾天。我不斷地質疑我是否能勝任現在的工作,是否會成為一個更快樂或更成功的人。甚至當我開始寫這個博客的時候,我還在懷疑自己是否懂得夠多,能否寫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但事實證明,不只是我有這種感覺。我接觸過的每個人都有過,包括行業巨頭的大觸,舉世聞名的杰出人物,你可能會認為這很荒唐,因為他們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自己。他們每個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成功了,特別是當他們剛剛起步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掙扎。雖然他們不會公開承認這一點,但在跟他們混熟后,那些我以前很欽佩的人發自內心的告白還是震撼了我。所以,這些經歷讓我更容易接受自我懷疑。

自我反省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然而,我們卻要靠博文、自拍、微笑來隱藏自己,誰叫追求完美是我們的文化價值觀呢。事實上,我們更愿意相信別人有天賦而不愿承認別人付出的努力。

尤其是在設計這個創意型行業,真的很難區分別人對你工作的評價。自我懷疑本身有助于我們擺脫虛假的負擔,也能幫我們認識到每個設計師都是不同的,唯一值得重視的競爭是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我們應該向那些比我們強的人學習,但不要把這看成是什么競爭。假如我今天比我上周做的更好,那就是一種進步,值得勉勵。

8.好的設計是顯而易見的

好的設計應該是用戶可感知的,我以前也專門寫過相關的文章,這里不再贅述。

我曾經認為設計評審的工作就應該留給專業設計師。畢竟,我們才是專家,所以當非設計人員發表他們的意見時,我們都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他們又不懂這個項目的設計背景,他們怎么知道我們討論過什么?

但我們沒考慮到的是,這些沒有被納入設計評審人員名單的人才是產品未來要面向的用戶。這些人不是設計師,甚至可能對設計或產品都一竅不通。

當然,熟悉產品設計背景和歷史的確有助于讓產品討論更富有成效。但評判一個產品的設計是否優秀并不復雜。如果你能把你腦海中那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清晰地講述出來,我敢打賭,根本就用不著什么討論。我們研究用戶的需求,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他們一直在尋找的產品。

我們這些把討論復雜化的產品設計者不可能是完美的,因為面臨著很多局限,我們沒有讀心術。所以,在現實的燈光下,我們還是只能在雜草叢中討論哪條路才是最好的。

挑選最好的路徑是比較麻煩的,但要客觀地判斷一條特定的路徑是好是壞還是相對容易的。在評審結束的時候,這些沒有設計背景、不了解產品設計背景及我們所面臨的困難的人,還是能選出一個方案。

唯一重要的是你的產品是否真的為他們解決了某個問題。

評判標準就是這么簡單!

作者:Julie Zhuo

原文:https://medium.com/the-year-of-the-looking-glass/8-unintuitive-lessons-on-being-a-designer-ca7e97a572ee#.9ozd22amn

來源:http://ixdc.org/?p=14590


Tags: Facebook

文章來源:http://www.woshipm.com/pd/425119.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