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頭優秀的服(產)務(品)員(汪)

分類:設計 時間:2016-10-11

一個流傳較廣的段子,形象地描述了產品經理的角色:

你去飯店,坐下來。

“服務員,給我來份宮保雞丁!”

“好嘞!”

這叫原始需求

大廚做到一半。

“服務員,菜里不要放肉。”

“不放肉怎么做啊?”

“不放肉就行了,其它按正常程序做,不就行了,難嗎?”

“好的您稍等”

這叫中途需求變更

廚房:

大廚:“你大爺,我肉都回鍋了”

服務員:“顧客非要要求的嘛,你把肉挑出來不就行了嗎”

大廚:“行你大爺”

然而還是一點點挑出來了

改動太大,部分重構

餐廳:

“服務員,菜里能給我加點腐竹嗎?”

“行,這個應該簡單。”

低估改動成本

廚房:

大廚:“不知道腐竹得提前泡水?炒到一半才說?跟他說,想吃腐竹就多等半天”

服務員:“啊你怎么不早說?”

大廚:“我怎么知道他要往宮保雞丁里放腐竹”

然而還是去泡腐竹了

新需求引入了新研發成本

餐廳:

“服務員,菜里加茄丁了沒有?我去其它飯店吃可都是有茄丁的”

“好好好您稍等您稍等”

奇葩需求

廚房:

大廚:“宮保雞丁里放茄丁??”

服務員:“茄丁炒好了扔里邊不就行了嗎?”

大廚:“那TM還能叫菜嗎?哪個系的?”

服務員:“客戶要,你就給炒了吧。”

大廚:“你順道問問他腐竹還要不要,我這盆腐竹還占著地方呢不要我就扔了”

奇葩需求也得實現

10分鐘后“咦,我上次吃的不是這個味啊?”

從廚房殺出來的大廚:“我*****.”

最終決戰

——————

你 = 客戶

服務員 = 客戶經理 產品經理

大廚 = 碼農

產品經理在平時的工作中有一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為客人點菜”——需求管理。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的災難性案例,作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需要分析客戶需求并根據團隊的能力給出恰當的產品解決方案。這就需要產品經理做好需求的管理。

需求管理分為兩個方面:需求從哪里來,需求到哪里去了。

  • 需求的來源管理:如何挖掘需求,哪些需求值得去做,需求有哪些分類
  • 需求的實現管理:mvp內容如何規劃,如何做好優先級排期,臨時需求怎么處理等

聊聊需求的來源管理。

在上述案例中,原始需求就有很大的問題,原始需求直接作為開發需求來做,必然會導致項目失敗。

合格的產品經理對話應該是這樣的:

你去飯店,坐下來。

“服務員,給我來份宮保雞丁!”

“好的,請問有什么忌口嗎?”

“有,最近在減肥,不要放肉。”

“這宮保雞丁不放肉的話可就不是宮保雞丁了”

“但我喜歡吃宮保雞丁,所以請你們給我炒一道沒有肉的宮保雞丁”

“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可以用茄丁來代替雞丁,味道差別不大,并且更健康”

“這樣也行”

“還有其他想吃的嗎”

“我還喜歡吃腐竹”

“好的,我們這有涼拌腐竹,上菜速度快,可以先給您先上一份”

“好,那快點上菜吧”

可以看到,分析清楚客戶的真實需求,再進入開發階段,客戶吃到了腐竹,茄丁,和宮保雞丁的味道,廚房也能正常的干活,是個雙贏的結果。

1、馬斯洛需求理論

任何一個產品需求都是基于人類本身的訴求產生的,回答需求從哪里來的問題,不得不提到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動機的理論》論文中將需求分為五類(引自維基百科)::

  • 生理上的需求:級別最低、最急迫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氣
  • 安全上的需求:低級別的需要 如: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擁有財產等
  • 情感和歸屬的需求:社交需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
  • 尊重的需求:較高層次的需要,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
  • 自我實現的需求:最高層次的需要,初級表現形式是認知和審美的需求 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

五類需求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當低層次需求得不到滿足時,高層次需求也會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比如食物缺乏時,會不顧一切手段搶奪食物。

一般而言,越是底層的需求,用戶量越大,比如滿足生理需求的美食類app,外賣app, 滴滴打車。越是高層的需求,新鮮感越多。比如滿足歸屬感的社交app,自我實現需求的音樂類App等。當然在互聯網時代,需求的分類界限也越來越模糊,wifi萬能鑰匙可以說滿足了多數人基礎的生理需求。

回到上面的案例,滿足生理需求是給一碗飯,滿足安全需求是保證食品安全,滿足歸屬需求是老客戶8折,滿足尊重需求是盡力滿足沒有肉還能吃出宮保雞丁的味道。自我實現的需求?對不起,飯店這個產品難以滿足,想做出一個優秀的產品,一定是深諳人性,需要區分清楚人類表面需求及潛在需求,并且能夠持續穩定的產生用戶粘性。

2、需求的來源

一個產品需求,必然是滿足人性的某一個訴求才值得去做,也就是產品必須有價值才有存在的意義。

獲得有價值的需求來源,也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外部來源

前期對用戶的研究,調查問卷,訪談發現新的產品需求。來飯店吃飯,肯定是餓了,需求是填飽肚子,這里的用戶問卷就是問你要吃什么。

用戶反饋的收集,提取和優化策略。用戶說菜太咸,上菜太慢,提前做好備菜。

對競品的跟蹤分析,行業分析等等。 隔壁家開發出不要肉的宮保雞丁,派人學習一下。

內部來源

老板的需求,一個公司的內部或多或少都會有來自上級的需求,靠譜的老板掌握的資源和市場信息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決定產品的方向。比如老板覺得中餐太麻煩競爭激烈,我們需要開發標準化的西餐,做蛋糕。

數據分析產生的需求,根據前期數據埋點獲得數據做產品的優化。大部分客戶都喜歡吃宮保茄丁,菜單上就增加一個宮保茄丁。

業務部門需求。簡單的比如需要市場部門需要更換品牌,改個圖標。收銀臺發現宮保茄丁利潤率更高,我們要主推宮保茄丁。

技術部門的需求,某個方案現有技術來實現比較復雜,需要更改需求。大廚發現茄子切丁太費事,改成宮保茄條。

3、用戶需要的并不全是產品需求,用戶的動機才是需求的本質

任何一個需求來源的用戶提出的需求都可能是偽需求,討論需求來源時我們直接默認了需求是合理的并且真實的。

舉個例子:宮保雞丁這個菜本來就是要肉的,如果要吃茄子,就是另外一道菜了。

區別偽需求和表面需求

關于偽需求被引用最多的一個例子,便是福特汽車創始人說的一句話:“如果聽用戶的,我們根本造不出汽車來,用戶就是需要一匹快馬。“

用戶基于自己的環境和使用習慣很難跳出原有的思維方式,當用戶直接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誕生了又一個“偽需求”。因為他們所指的方向并不一定能到他們所想去的地方。還有一類需求,用戶會用某種行為來代替真實的需求,比如開房去學習,如果把賓館都改成自習室,也就沒有人去學習了。再比如用戶說需要一個錐子和釘子,其實他只是要把畫掛起來。

問個問題

去偽存真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問個問題,你是誰?你想做什么?需要達成目的?。即一個需求的用戶角色定義是什么,基于什么樣的用戶場景,能夠帶來什么樣的價值。

一個餓了的客戶,只想吃飽肚子,給他一份宮保雞丁滿足需求。另外一個特別喜歡吃宮保雞丁的客戶,最近在減肥,處理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樣了。再有上面的福特汽車例子,如果客戶是個賽馬選手,他當然是需要更快的馬。如果是個普通用戶想更快更安全的到達另外一個地方,汽車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這個問法也是scrum團隊中用戶故事的寫法,作為一個lt;角色gt;, 我想要lt;活動gt;, 以便于lt;商業價值gt;,基于這些分析出場景中用戶的動機,然后轉換為產品語言,接下來就是需求的實現過程了。

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 :胡瑩(點融黑幫),現任點融網高級產品經理,畢業于復旦大學,喜歡推理,殺人游戲,德州撲克。

本文由@點融黑幫(ID:DianrongMafia)原創發布于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Tags: 產品經理

文章來源:http://www.chanpin100.com/article/101485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