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自我發展三部曲——“器、勢、人”

分類:設計 時間:2016-10-12

交互設計師(或稱UI設計師)發展的三部曲——器、勢、人,這三部曲基本會貫穿你的職業生涯。本文專門為交互新人和轉行者指明學習方向。

交互設計師(或者稱UI設計師)發展的三部曲——器、勢、人。這三部曲基本會貫穿你的職業生涯。

先普及一些常見的崗位術語。GUI指視覺設計,PM指產品經理,這兩個詞的含義是公認的。UI則非常有歧義,在中國的大公司(譬如華為、聯想、三星、騰訊、百度等)指交互設計,小團隊指視覺設計,很多中小團隊甚至沒有交互這個詞。

UE對應的是交互設計和用戶研究,在百度交互設計、用戶研究和視覺設計(GUI)都稱為UE,是一個團隊稱呼。騰訊干脆把“UI”這個詞撤了,崗位設定就是視覺設計師和交互設計師。

交互設計其實是一種方法論,這種方法論可以用在工業造型上,讓用戶感覺更好用;可以用在互聯網設計上,比如今天的互聯網產品;也可以用在服務上,比如意大利米蘭理工很早就搞了服務設計……設計師通過交互設計的方法論讓UI設計的產品更好用,讓產品最終的實現原型接近用戶期待的原型。

既然講到UI,下面我要和你們討論一個殘酷的話題——為什么很多設計師被老板叫做美工?

每次被老板稱為美工,很多設計師心里就很不爽。我作為設計師里最懂老板的人,也作為老板里最懂設計師的人,不得不告訴你們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很多老板眼里,設計師真的不如銷售,知道為什么嗎?

傳統設計是設計圖片把用戶吸引過來,如果用項目類比飯店,它在整個銷售流程里就相當于設計了飯店的招牌,用非常好看的招牌把用戶吸引進來。

而用戶在飯店的所有活動——包括消費、服務、吃飯點菜等各類流程——都和設計沒有關系。所以設計師可能覺得自己的設計能改變世界,但是在老板眼里你只干了外觀修飾的活,所以傳統設計的工資不高,因為你做的事情對企業的價值是有限的。

大家要記住,互聯網設計一定要和商業價值綁定在一起,如果你只是設計一個招牌讓人看到的話,其實你的商業價值是很低的。

為什么今天互聯網設計師這么貴?互聯網設計師我在這里給你報個價,比如百度,剛進去的本科應屆生工資也有8000到10000,基本上工作兩年的人都能到20000以上。其實BAT給的錢還算少的,他們那里收人基本要的都是螺絲釘,創業公司給的錢才多,往往一個創業團隊里只有一個設計師,那里給的年薪是很高的。

為什么互聯網設計師這么貴?你們要看出互聯網設計師和傳統美工本質的區別,弄明白對老板來說哪種設計師價值更高,才好理清自己的發展方向。

傳統設計就是吸引人看過來,里面的所有服務和你無關,所以傳統設計師不值錢,而互聯網時代企業所有的營銷、投入、物流、店面、服務用戶都是看不見的,他只能通過一個小小的界面來購買產品,傳統時代一系列的轉化過程全部濃縮在界面里,用戶了解產品、增強信任、轉化購買都是通過設計來完成的,這就是互聯網設計師值錢的原因,因為他的商業價值更高。

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談交互設計,就是因為互聯網產品通過交互設計來捕捉人的行為,捕捉的好用戶就會使用你的產品,捕捉的不好用戶就會放棄你,所以交互設計才會這么有地位。

剛才我講了交互設計是一種方法論,那么什么是UI設計?大部分人對UI設計的理解就是漂亮的界面,很多老板把界面丟過來“給我做的美一點”就完了。我不否認視覺是UI設計的一部分,UI設計其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視覺設計,產品做的好看確實能提升轉化率,但是你們平時看到的大牛產品比如微信、58同城、QQ之類,感受到過它們的“美麗”嗎?這就是另外一部分更重要的,交互設計。

實際上,用戶在使用微信、58的時候只是在完成自己的目的,這些應用提升了他的做事效率,視覺其實只是整個設計流程的最后一步。大公司的視覺設計師比交互設計師的薪酬要低一些,不同公司還不一樣,百度的只是工資低一些,騰訊的可能要低一個級別,基本都是交互設計師帶著視覺設計師工作。

講了UI設計為什么這么重要,還有人問我交互設計有沒有前途,我告訴你交互太有前途了。你要了解行業的變化,過去人們接觸信息是通過現實的各種聯系,比如你想聽鬼故事就要附近的朋友給你講,現在就通過手機或電腦上的界面——人接觸大量數據是一種本能,今天的UI就是人和大量信息的接口。

所以設計師要將大量的企業服務、商機、信息整合到界面里,將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通過UI展示給用戶。現在很多人購物都不愿意出家門了,通過1號店、唯品會、淘寶這些互聯網產品進行購物,這一套服務和商品他們都是通過UI進行購買的。

中國的發展太快了,這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公司里做老大的人往往是外行,他活躍的年代根本沒有這么先進的設計思想,而新進來的設計師可能是內行,這就會頻繁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即使是一流互聯網企業也是一樣的。時代在飛速變化,UI不是界面設計,經過最近數年的發展,界面設計已經退縮為UI很小的一部分了。

今天來聽課的很多人可能都是想自學交互設計的,我們下面就講一下今天的核心內容——器、勢、人。

【第一段:器】

設計師學習的第一階段其實都是從“器”開始的,器指的就是工具。這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有形工具,比如PS、AI、Axure之類的軟件;另一種是無形工具,就是設計時用到的思維方式。

先說第一種有形工具。很多同學在學習UI時很容易陷到工具的盲海里去,覺得工具學的越多能力就越強,其實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軟件對交互來說是非常基礎的一部分,保底就足夠了,學的太多反而會本末倒置。

怎么提升自己有形的“器”呢?從UI視覺方面來考慮,PS就足夠了,AI都顯得略有多余,不需要其他軟件。PS其實是一款非常強大的視覺軟件,切圖也比較方便,BAT等公司也是用的PS。

還有輸出交互文檔的工具,一種是PPT,一種是Axure,這兩款軟件就足夠覆蓋絕大多數交互文檔了,當然還有其他軟件,如果是快速迭代的原型直接在紙上畫也可以。

我們集創堂有一個新手群,很多人在群里不斷問“我要不要學XX軟件啊”“學軟件要不要報班啊”,軟件其實和鉛筆、白紙一樣就是設計的工具,它的操作越復雜說明它設計的越差勁,PS和Axure跟著一些免費視頻學一學就夠了,拿過來就可以用的,千萬不要花費太多精力在有形的“器”的提升上,當然你PS連臨摹都不會就要多練練了。

Axure和PPT很簡單,直接拿過來就能用的……QC?這是什么東西,你搞這么多復雜的軟件干嘛呀,交互需要快速溝通,你要拿著設計反復和其他人對接,要是搞了個很生僻的軟件給別人,結果別人打不開,老板就會罵你。你要記住自己是設計的一環,能快速傳遞自己的設計思路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搞一些生僻的軟件、格式、字體,這都是門外漢干的事。

像AE、Flash面試時可能會給你加分,因為公司可能有一些高保真的動畫展示要做,其實在真實工作中用到的機會非常少。

我推薦一個icon,如果你們PS功底不好的話,去臨摹它:

能把這個臨摹出來,我就覺得你視覺的基本能力是有了,但是設計的功力還不好說,一定要把軟件和思維分開。

第二種“器”是無形的思考工具。思維的“器”其實最不好培養,說的殘酷點,你可能看五年的書都出不來思維,最好能有人指點一下,這個就是我現在干的事,當然這個你們隨意。集創堂一直在培養的就是思維的“器”,不是軟件的“器”,軟件的“器”你可以通過大量臨摹自己練出來。

【第二段:勢】

“勢”是很多設計師容易忽略的,也就是前沿的設計意識。

這個怎么練呢?每天一定要抽出三十分鐘的時間看新產品和新思路,這是今天的互聯網設計師必須要干的一件事。很多一線團隊每天都會分享各種各樣的新聞,百度有自己的分享機制,三星喜歡每個月讓設計師找最新的交互、用研、技術信息,收集起來專門搞一個月報。

設計師有很多渠道可以看前沿信息,比如互聯網一些事,愛范,36kr,癮科技之類的網站。你現在不知道,說明你沒有養成這方面的意識,這種前沿意識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你能在二流公司還是一流公司,這是排在第二位的。

上面這三條每天都要堅持,你們堅持了三個月以后,自然而然就會飛躍,不需要怎么特意去學,但這個不是培訓可以給大家的,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每天看半小時其實就是最好的學習。

我最怕的是公司的一些老設計師工作了十年還是小兵,每天從來不看最新的東西,我給他們說現在很多90后每天都會自拍50次,他們說打死我也不信,這就完了。包括百度、騰訊等大公司面試的時候,也會問你些最新資訊。這個真的很重要,說白了,別人都在搞飛毛腿導彈了,你還在研究十八般武器的舞法,這就不行。

比如支付寶加了社交的功能,這就是最新趨勢,支付寶為什么要做社交?你應該多了解這樣的軟件變化,去思考它背后的含義。

【第三段:人】

絕大多數設計師在工作的第一年解決的都是“器”和“勢”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比較好解決,最難解決的問題其實是“人”的問題。可能很多設計師一輩子都解決不了“人”的問題,而它對企業的影響又是最大的,交互設計最重要的就是解決“人”的問題。

記住了,這一點甚至能決定一款千萬級甚至上億級產品的生死。

剛才我們講的東西太理論性了,可能有點空泛,下面我給大家一個案例,比如說淘寶這個界面,你們看到它的時候看到了什么?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分析一下:

說“看到美女”的人很正常,除了美女還看到了什么?銷量、排版、價格?典型的淘寶界面實際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界面,這一張界面里很多地方存在著人性設計。

在分析這個界面之前,先給你們分析一下傳統商品的銷售模式:

比如說我要買一瓶果汁,來到一家商店,看到了這家店的門面、精美的果汁、美麗的店員,然后我詳細詢問店員果汁的價格、口味,店員慢慢給我解釋,最后我購買了。這整個購物過程我們用八個字來解釋就是——了解、信任、價值、轉化。“了解”通過各種現實交流來探知這款產品,“信任”你買這瓶果汁不怕上當,因為店和人都在可以回去找它,“價值”你可以自己感受值不值得買,“轉化”就是購買——這是傳統產品的銷售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還有四種用戶:

紅色性格的人比較感性,他可能因為店員長的漂亮態度好就購買果汁。藍色性格的人比較重實際,會糾結性價比,可能會反復考慮很多細節再做決定。黃色性格的人注重結果,比較干脆,他就是渴了想喝果汁,無所謂這瓶多少錢。綠色性格的人是與世無爭的,你都不知道他看上了什么東西,可能他覺得這個瓶蓋看起來萌萌噠就去買。

優秀的銷售人員能感受自己的客戶分別是什么人,可以很靈活的銷售。現在產品搬到線上去做,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之前你看到的店鋪、果汁、店員等所有的東西都不見了,所有的過程都要靠一個個界面來解決,這就出現了難度。

這個界面要解決什么問題呢?就是剛才談的“了解、信任、價值、轉化”,現在我們回到淘寶的界面:

看到了嗎?“了解”的信息、“信任”的信息、“價值”的信息,如何“轉化”,它是按照這一套流程來設計的。剛剛我講到了四種性格的用戶,紅色性格的用戶很感性,她真的是看美女——很多女孩子買衣服“哎,這件衣服穿在這個美女身上好漂亮啊”,她就會去買。黃色性格的人重結果,覺得自己應該買件新衣服,看到289元衣服也還不錯就買了。

藍色性格的人在下面,他看的是數據細節,各種各樣的參數各種各樣的對比。綠色性格的人不好覆蓋,這個比較隨性。

一個界面覆蓋了三種性格的用戶,你能看到的信息幾乎全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這就是今天的互聯網設計,針對人的設計。用戶看到他想要的信息就會購買,放一個好看的圖片可能會激發紅色性格的用戶,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互聯網設計只有視覺是絕對不夠的,這就是“人”的問題。

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如果不了解你的用戶,通常都要做建模,就是因為“人”的問題不好把握。比如白領用戶多就做白領的建模,當然建模做準也是需要訓練的,現在就是告訴大家有這么一個東西,用建模來找準目標用戶。

如果目標用戶找不準產品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這叫“槍型思維”,就是要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瞄準上,如果瞄不準開槍是沒有意義的。

“人”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就是很多創業團隊死掉的原因。我去很多團隊做過診斷,比如有的團隊做政府項目,我問他們找過政府的工作人員做調研嗎?他們說沒做過,我接著問那你們從哪里找的需求和功能呢?他們說從競品里面找的。那個競品其實根本不是他們的項目,他們直接抄著做了,結果可想而知死掉了。

做建模很難,大部分設計師能做的只是通過分析調研數據、結合產品的策略來建模。還有一種是比較難的,靠的是閱歷,比如我們之前建一個賭徒心理的模型,很多人沒見過賭徒,結果建模真的就不準,需求點找的很差。

我有個朋友在做國外項目,給阿拉伯人建模,痛苦死了,在國內連人種都找不到,項目做了五個月還是很不準,沒辦法只好真的到阿拉伯調研去了,因為很多當地人英語不好,溝通障礙很多,弄的非常困難。

“人”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如果人找不準,你的需求就找不準,那么之后包括信息構架、視覺設計都是沒有價值的,極有可能項目會因為這個死掉,下面我再給你們一個手機的案例:

這些手機都是當年的經典系列,htc、索尼、三星、諾基亞什么的,你們查一查就能知道喜歡這些手機的都是什么用戶,那這款手機呢?你們猜一猜這款手機多少錢,就憑自己的感覺,這款手機你打算出多少錢去買:

打500、1000的算比較實在,有次我拿這款手機給九個設計師看,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山寨機,第二反應是這款手機打死不會超過一千,還有說狠話的“如果超過一千我就吃下去”。八個人沒有猜出來,全都是年輕的設計師,只有一個銷售人員猜對了。

朋友們,這款手機狂貴,在剛出來的時候賣16000,它不是給你們這些年輕人用的,是給四十歲的傳統企業老板用的。

這款手機的高保真原型出來時,所有設計師都投反對票,因為那時蘋果已經出現了,大家覺得流線型、簡約設計才是潮流,但是我們看完調研的結果真的就服氣了。

它的建模是這樣的:一個四十歲的土老板,每天最多的事就是接打電話。老板每天可能會打幾百個電話,這個頻率是你們想象不到的,他可能隨時隨地都在打電話,而很少用微信、QQ。傳統手機接打電話非常方便,按下按鈕或翻蓋閉眼都能接電話,用智能機反而不方便,所以他希望自己用的還是傳統手機。但是傳統手機太低端了,老板擔心同行和下屬嘲笑他,就很糾結——于是我們的手機就誕生了。

這款手機是兩屏的,看起來是智能機,其實還是一個翻蓋打電話的手機。這款手機出來之后在山西大賣,被稱為智能手機界的大哥大,非常受老板歡迎——所以每次我講這個案例的時候,有些學生比較天真,我一講他們就說“我爸用的不就是這款手機么”,這就暴露了他們土豪的本質,父輩用這種手機的人都是土豪。

這就是“人”,作為一個年輕的設計師你可能很難理解一位四十歲的用戶心里在想什么。如果產品的目標用戶是四十歲,很多大企業就會真的找一些四十歲的用戶做調研,但是用戶調研也有比較困難的地方,比如你的產品從未在市場上出現過,你找這些用戶做調研他們也說不出到底喜不喜歡這類產品,很多時候用戶調研也有很多局限性。

關于人物建模和調研的重要性,再給你們一個我們當年做的關于手機顏色的案例:

這是我們對顏色的劃分。我們覺得10歲到20歲的女性喜歡很鮮艷的顏色,青春甜美嘛,25歲之后的成熟女性喜歡這種偏成熟的顏色,成熟冷艷嘛——問你們一個問題,女生在購買手機時只注重兩點,是哪兩點呢?男生請回答。

女性買手機,最看重的一個是自拍,另一個是外觀,很多男生都想不到的。我們這個是針對外觀的新款手機,顏色是彩虹色,看起來很萌很Q,大概就和這張圖里的差不多:

我們覺得20歲的女大學生應該喜歡這種綻放的色彩、青春的顏色,這是我們男人的判斷。

結果我們到大學做調研,女大學生告訴我們這太幼稚了,她們不喜歡這種顏色,建議我們去高中做。高中女生也說我們太幼稚了,建議我們去小學做,我們就說那看看你的手機是什么樣子吧,結果她拿出來一個黑色的非常成熟系的手機。

當時我們所有人都震驚了,因為當時初中生和小學生是沒有購買力的,我們沮喪回來的時候,偶然遇到公司一個28歲的女員工,她興致勃勃地叫住了我們,問手機哪里弄來的——這種顏色就是她想要的。

于是我們繼續調研,發現喜歡這款顏色的是28歲到32歲的人群。青春期的女生往往不甘被人說幼稚,更喜歡成熟一些,而28歲以上的女生青春流逝,她們會覺得再不用這種顏色就真的老了。你想想,如果手機做出后按我們想象的去大學做推廣,會不會有人買呢?

這是關于人的問題,你要知道你的一切設計行為都是為商業負責的,所以你們前期對交互不甚了解,可以先從PS開始,后期就是“勢”和“人”,這兩個東西是比較難的。

【研發流程】

下面是研發的一些流程,大體的給大家看一看,很多人感興趣交互在互聯網產品線中處于什么位置:

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容易混淆。產品經理的最終目標是保證項目完成,比如六個月達到一百萬用戶量,這個是他的kpi,用戶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般產品經理定大的需求,小的細節是交互設計師做,但是很多公司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是一個人.產品經理保證項目落地達成目標,交互設計師對用戶體驗負責,細化需求。在前期對需求進行挖掘和理解的時候,交互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是一起的,包括人物建模、競品分析。

定好需求和功能就要上框架,所謂的框架就是它的線框圖,這階段在大公司里統一是線框圖,不會出視覺稿的。

線框圖就是UI的0.5版本,把需求做成信息羅列出來,就是你們之前看到的淘寶那種信息,絕對不會用PS啊同志們,我說過的一句話你們很多人都會漏掉——任何項目第一保證的都是效率。PS在前期會影響效率,一定是用線框或者手繪的方式畫出來,然后和各方面溝通,大家確認之后才開始上視覺,視覺是非常往后的東西。

然后是低保真原型的測試或者迭代,這個涉及到可用性測試、AB測試,這兩個測試用的最多,百度現在可能還在用卡片分析之類的。

再之后出視覺稿,然后是高保真測試。但是用戶測試也分產品,有的產品不太需要做,有的產品要狂做,這個和產品自身的形態有關。之后開發人員開始介入,大概就是這個過程。

【交互能力】

現在的很多招聘也這么寫——心理學、視覺、計算機出身。中國大部分交互設計師都是從工業設計轉過來的,平面相對少些但也有,計算機和心理學的偏少。心理學做用戶研究的多,華為特別喜歡收計算機出身的。

其實業內有各種行業轉成功的人,有學商業的、攝影的、數學的、英語的、生物的、服裝的、廣告的等等,其實我覺得互聯網設計應該歡迎商業的人轉行,商業對交互很重要,而這恰恰是被忽略的。

第一種是視覺能力,80%的事情是做信息構架和繪制界面,視覺能力往往是基礎能力,你要能把界面做出來,可能你的分析不靠譜,但是起碼可以幫著切圖吧,也能找到工作,這是基本能力。

第二種是心理學能力,這是“人”的范疇,你的一條信息正好打對了這個點,就會形成很強的轉化,這是對心理的研究。

第三種是邏輯能力,UI其實不是在設計一個界面,而是在設計一個系統,你的設計和用戶的邏輯是綁定在一起的。另外互聯網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今天可能五十個功能,明天可能一百個功能,這就需要你的系統有很強的包容性。

這三大能力,視覺的能力是最容易達到的,心理學和邏輯學有點困難。有些人平面轉UI公司不收,那是因為你的美工思維已經定型,懂行的一看就不會要你,你要從美工思維轉到UI的思維、互聯網的思維,我今天給你們講的就是UI的思維。

我給你們一個薪酬標準:

年收入6萬以下的,基本會切圖就可以了,技術含量不高,切個圖做個guideline之類的基礎的活,企業需要這種螺絲釘型的人。

6萬到12萬的設計師,做調研報告可能相對難一些,但是競品分析是一定要熟練掌握的,還要參與信息構架的工作。

12萬到24萬的,這時候調研報告、分析需求、信息構架都需要熟練掌握了,還要學會處理細節、文案等。

24萬到40萬就一定要結合商業了,比如我講的三大市場,有形無形,向心力差別化,這些都是商業的東西,我的很多交互理論都是從商業演化來的。

這個工資標準是一線城市的,現在可能比這個還要高一些,我們有個工業設計從未做過交互的人,初次找工作稅后一萬三,還有一個深圳學攝影的,轉行拿到的是一萬一。基本上最少的也有八千吧,一線城市很缺人,你可以查查IXDC的調研報告,里面有寫一線城市交互的工資水平。

現在高校基本沒開UI課,社會上很多地方所謂的UI其實還是傳統美術的變型,比如傳統美工用PS做海報,他們是用PS做圖標。有人甚至能用PS把游戲人物很精美地畫出來,心想我PS技術這么好,把icon畫出來不就是UI了么,其實根本就不是。

【新人答疑】

答:前兩天我和蕭蕭一起和辛向陽吃飯,我也在問他這個問題,現在很多數據說交互有一百萬的缺口,結果辛向陽說有一千萬的缺口。現在我們接觸到的交互設計可能只局限在網頁或者APP這種,他指的交互設計是個很廣泛的概念,前景肯定是有的。

互聯網是人和服務的對接,如果你們觀察現在我們做的很多事,很多嶄新的設計和商業模式一旦出來,那就是新的商機。

答:剛才說了器勢人。視覺基礎不好的就學PS去臨摹,現在很多開源的信息,比如學UI網。如果你臨摹到一定程度,可以看一看dribbble,其實視覺非常好解決,思維的提升才困難。

答:PPT和axure足夠了,這兩個東西都不需要學。隨便來個人學兩三天都能拿著軟件畫出漂亮的線框圖,關鍵是你的線框圖從哪里來、為什么要這么畫。

答:交互設計師不需要學代碼。我在很多公司都指導過工作,像聯想、騰訊、三星,還有多如牛毛的創業團隊,其實我做設計師之前本科是學計算機的,很多代碼我都會寫,但是工作多年一條代碼都沒寫過。

知道為什么企業招聘要求你們懂代碼嗎?因為很多企業希望你做了設計做前端,節省人力成本,正式公司都不會有這個要求。

寫代碼這個要求最開始是網頁設計師,這是需要懂前端知識的,但是hr不懂,他只是把設計師的招聘到處貼,后來就貼到交互設計師里去了,因為很多hr心里網頁設計就是交互設計,結果很多人覺得交互需要學代碼。

就算你覺得設計師應該學代碼,我建議你還是先把本行的設計能力學好。當兩件事你都要做的時候意味著哪件事你都做不好,這是自我管理的問題。

答:你們可以查一下IXDC的行業報告,目前30%—40%的交互崗位薪酬在10到15萬之間,但是也不排除高級的會更高,平均水平是這樣。

答: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公司我們拿BAT為例子,它比較注重專項的能力,比如你做交互設計的人不需要視覺設計很好,只要交互設計能力過關就可以,所以給大公司投簡歷,視覺就是視覺,交互就是交互。

答:創業團隊追求的是快準狠,大公司可能研究型做的比較多。我建議最好在大公司和創業團隊都做過,這樣看事情更全面。新手能去大公司就去大公司吧,可以很好的磨煉你們的專項能力。

答:簡歷必須要有交互設計相關的案例,如果沒有hr那關就會把你刷掉。我知道你們很多新手沒作品,這個才是最愁人的。新手可以積累視覺類作品,從視覺開始慢慢就有交互的東西了。

學校里的學生好些,實習生沒太高要求。項目經驗非常重要,你去面試十道題里可能七八道都是根據你的項目案例問的,如果你打算轉交互一定要積累相關的案例。

答:大公司對學歷都有要求,不行就去創業團隊吧。當然不排除能力特別強的,如果你進來之后很多東西都能給它切實搞掉,擺出你的實力給它們看,學歷不夠進大公司的還是大有人在,但是這些人的經歷基本不可復制。

答:一萬并不高,還是有很多人能拿到的……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歡迎來到集創堂嗎,哈哈。其實新人拿到這個數還是要有一點運氣的,當然你實力強也可以穩拿。

大公司的要求死板些,反而是一些小公司對能力要求很高。大公司不缺人,所以比較挑剔,你去了也是一枚維系公司運轉的螺絲釘……當然你長的特別美機會也大,確實美女容易進大公司,比如老大是男的往往喜歡找一些好看的女生進來,這也是人性啊。

答:越是老大開會越頻繁,后期可能一個禮拜全是會議,不同公司也不一樣。交互設計師非常注重溝通,你的工作十分可能有四分在溝通,有五分在思考怎么做,最后一分才是呈遞交互文檔。

答:這個分市場。現有市場的產品如果和其他產品沒什么區別,就不太需要用戶訪談,投入越多的錢就有越多的量;突圍產品就要頻繁接觸用戶;創新產品就更要頻繁接觸。如果你做這類產品,一定要和真實用戶溝通,不然全是自己猜測非常容易出問題。

答:這個是產品的問題,如果市場上暫時沒有成熟的產品,說明這個東西的核心功能有問題,在做這類產品的時候,不要做它們的優點,而要吸取它們的缺點進行改進。核心功能是產品最初步的問題,其次才是用戶基數。

答:手繪功底?有或者沒有都可以,交互不需要你造型能力多強,你只要能把邏輯關系畫出來就行了,不需要搞什么素描陰影。你不是要做畫家,朋友們,畫家和設計師是有區別的。


Tags: 交互設計

文章來源:http://www.ui.cn/detail/177818.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