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些中國品牌手機在印度銷量好?

分類:數碼 時間:2016-10-14

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對于其他已無處開荒的手機廠商來說宛如拯救銷量的喜訊,全球絕大廠商紛紛涌入此國度。要知道,如今的印度就好比2004年的我們,僅是一、二線城市的手機使用率稍微高些,三線城市乃至農村是少見的智能手機,是各種功能機的天下。而如今國內手機市場趨近飽和,面對印度類似中國以往的情況,中國手機廠商們對此投入了同等熱情,甚至更多。

到底哪些品牌賣得好?各種統計數據傻傻的分不清

根據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IDC 數據 顯示,2016年在印度第二季度這場逐鹿賽中,三星依然高居榜首達到25.1%,本土品牌Micromax 12.9%,聯想上升至前三(7.7%),另外還有兩個本土品牌Intex(7.1%)和Reliance Jo(6.8%)。

IDC分析師KarthikJ表示,中國手機廠商的出貨量在二季度整體增長了28%,vivo、小米、OPPO在該季度出貨量均超過一百萬臺。IDC指出,中國手機廠商的整體份額在印度市場中處于上升勢頭,聯想、vivo、小米、OPPO和金立成為增長的關鍵力量。

2016年第二季度在印度市場共售出2750萬部智能機(相當于一個月賣近1000萬部),同比2015年第二季度增長了17%。

另一家統計公司數據則有差異。據印度媒體報道,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稱,2016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機發貨量增長了15%。該市場 研究公司研究分析師Karn Chauhan表示,“LTE智能手機是智能手機市場重要的增長驅動器,第二季度增長了264%,中國品牌增長了80%,100美元至150美元設備增長 了48%。”這位分析師還表示,在第二季度,受到聯想、Vivo、Oppo、小米和樂視等品牌在印度市場的推動,中國品牌奪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27%的份額。

在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中,三星電子公司位列第一,Micromax是第二,Intex為第三,而Lava和聯想并列第四。和IDC的排名第一和第二相同,但第三名開始就不同了。

另外,不僅僅IDC、Counterpoint Research,茄子快傳也發布了《印度移動互聯網觀察報告》。如下圖關于 《印度 移動互聯網 觀察報告》數據 呈現顯示,2016年上半年,印度前10大智能手機品牌分別為三星(36.1%)、Micromax(11.90%)、聯想(8.11%)、Intex(5.81)、lava(4.68%)、小米(3.43%)、金立(2.61%)、LYF(2.60%)、Karbonn(2.4%)、HTC(2.30%),聯想前三地位穩固,小米、金立等手機接力攀升,顯然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將會越來越大。與IDC報告不同的是,此處三星的占有率明顯頗高,相比國內絕大部分收集的數據來看,雖顯參差不齊但仍是趨近于IDC數據,但這個以移動互聯網角度上對比手機銷量數據,似乎也能客觀觀察到各家手機在市場使用的占比值。

因為不同的統計公司統計方法和統計口徑的差異,導致最終的數據差異較大,這樣的結果其實某種程度可以理解,畢竟相較于印度,中國市場的數據更加的透明和公開,但是數據打架和數據差異也存在,更何況印度目前手機品牌繁多,加之數據和信息共享難度較大,結果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不管數據如何差異,中國智能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崛起是共同的結論,以及OPPO、vivo等新品牌在2016年增速非常快。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會面臨什么樣的印囧呢?

中國手機進駐印度有哪些利與弊呢?

道路且長且難,比起中國市場的高速發展,印度被智能手機涌動得經濟也節節高升。以過來人的經歷,中國手機在印度有哪些利器呢?正類似于國內情況,中國手機廠商采取進入印度市場的方式主要為兩種:以小米和榮耀為代表的品牌主要采用電商模式,通過與印度本土電商企業合作進入市場,而金立、vivo、OPPO則采用代理模式,把每一個邦分到不同的一級代理去管理或采用以印度本地人為主的本地代理商團隊。

IDC分析指出,印度智能手機的高速增長,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品牌開始大量使用互聯網銷售模式,正如同早年的中國,互聯網用戶比值高于智能手機的年代里,許多手機廠商通過傳統的實體零售手機是很難爭搶市場份額的,因此依靠網絡銷售的形式能實現快速占領市場,所以 印度智能手機銷售的增長率,很大一部分是拜網絡銷售渠道所賜 。也就是我們如今常吐槽的耍猴手段了,目前小米與榮耀在網絡零售渠道采取了搶購閃購的手段,其中包括亞馬遜印度網站、Snapdeal和Flipkart這三大電商網站。

搶購閃購不是唯一特色,吸引搶購熱潮的是因為價格低廉,對于人均收入僅為1500左右的印度人民來說,性價比是決定購買的一切緣由,但并不是中國手機銷售成功的重要手段。 另一關鍵點是將價格低廉的4G手機引入了印度市場, 許多4G手機的價格在100到150美元之間,而這是一個被其他跨國公司和印度廠商所忽視的市場,因此,在4G手機市場上,中國公司占領了45%的市場份額,印度本土企業只有不到一成的市場份額。根據市機構CMR的數據,在印度4G手機市場上,三星電子居首位,聯想和小米排名第二第三,而在4G前十名中,只有一家印度企業Micromax。

但耍猴并不是最好的手段,線下渠道同步拓展才是最正確的售賣方式,正如OPPO、vivo如今能躋身全球前列,靠得不是噱頭的搶購,而是漫天的廣告與線下實體店。其次,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并不是幻想中這般順風順水,面對異國,接招接踵而來的困難,是未來長期發展的必要。

那么現今,中國手機的弊端(困難)在哪呢?

本土化問題是中國手機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課題,因為印度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眾多、地域廣闊,語言和宗教信仰復雜,要實現印度本土化困難重重。但本土化可以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減少文化差異和沖突,對于建立企業品牌形象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小米公司和聯想集團都已經開始委托富士康集團和偉創力公司,在印度本土制造手機。

專利問題,異國他鄉的征戰從來都是困難的,少了國內的政府庇護,中國手機的專利之戰就像易翼的天使,毫無勝算。因為除了華為、中興這類早早關注專利儲蓄的,和收購摩托羅拉坐擁一番專利護盾之外,其他的中國手機廠商在許多核心技術方面任有不足,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專利儲備較少。就像2014年小米在印度市場遭遇了與愛立信的專利訴訟,直接導致了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停售,給小米公司帶來不小損失,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很多中國手機廠商的身上。顯然專利儲備就像一把護盾,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為企業保駕護航,這顯然是中國手機廠商目前最需要建設的布局之一。

渠道問題,正如上述的耍猴手段,中國手機渠道的拓展力道是薄弱的,除了聯想、金立、OPPO、vivo是大勢宣征的廣告與代理商模式之外,多數都是依靠于電商銷售渠道。然而印度網絡發展緩慢,基礎設施落后導致物流系統落后,電商環境尚不成熟,電商的布局顯然有些圈地放羊,所以虛招莫求全,穩中求勝是最可靠的,即10月22號開始,中國手機公司將和印度同行舉行為期三天的聯合峰會,其中約有20家有意在印度設立生產部門。

市場競爭,即為市場占有率,是最顯而易見的戰斗場,諸如數據報告分析,就是以此整理得出的,這一點上中國手機雖在市場總占比上顯得漂亮,但分離開的個體成績卻顯得寒顫。在中高端市場中,三星的地位屹立不倒,更是比中國手機早于耕耘這番天地,顯然這場擂臺十分難打;在低端市場,盡管中國手機系統與技術叫好與本土廠商,但由于印度本土廠商大多需要依賴中國廠商完整的生產鏈,其中一部分印度手機廠商甚至找中國手機廠商代工,然后貼牌銷售,而金立、酷派等中國知名手機廠商都有過為印度手機品牌代工的經歷。這就導致, 手機規格近乎類似的情況下,本土廠商不單擁有自己的線下渠道,還能不斷學習中國手機廠商先進的營銷模式,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加之 有政府支持,因為印度政府的政策和新的稅收制度均鼓勵在印度生產電子產品,其中主要是手機。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本土廠商顯然如是,所以中國手機的異國之戰,顯得異常艱辛。

總結

印度如同中國早年一樣,具有強大的人口基數與可塑性,正是這個趨近飽和的手機世界里,干渴的手機廠商急需的一塊水源,爭奪戰火繼續延續,未來中國手機廠商能否征戰異國,再創神話呢?且等。

微信公眾號:多少說或duoshaoshuo


Tags: 手機廠商 手機

文章來源:http://it.sohu.com/20161013/n470142350.s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