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 Pixate,你好 ProtoPie

分類:設計 時間:2016-10-14

Goodbye Pixate, Hello ProtoPie

令人悲傷的消息是 Pixate 宣布停止維護了 。當初 Flash 消失時我也有同樣的感受。雖然 Pixate 不像 Flash 那樣占據過主導地位。但它確實吸引了一大批喜歡用簡單理念來制作原型的人。它是一個貢獻諸多的好工具,然而,我們很快就會看到它的終結。我們不會為了它的終結而哭泣,但遷移至另一個工具需要重新學習新東西,這可能是一個有點痛苦的事兒。

真是這樣嗎?不久前,有個設計師給我展示了一些他正在折騰的新玩意兒,看起來和 Pixate 差不多,似乎還更好(甚至還只是個 Beta 版)。這個叫 ProtoPie 的新玩意兒緩解了我的擔憂。此外,它的名字還讓我覺得饑渴,渴望去設計原型。

這位設計師叫 Tony Kim ,曾是 Google 的交互設計師。他認為,有必要讓設計師和開發者的溝通更簡單。他想做個讓設計師們可以無需Google,馬上用起來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他定位做「所見即所得」、無需編碼的工具。

我沒有花很長時間去學習 ProtoPie,可以說,我在它上面花了比其他原型設計工具相同,甚至更少的時間。比如:Principle 或 Flinto。你可以通過簡單拖拽一些素材,再調整一些屬性值,然后就搞定了。經過數小時的學習,我就可以做出如下所示的原型。因為和 Pixate 有很多類似之處,因此 ProtoPie 真的無需消耗更多腦力,你可以立刻上手。

原型演示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6VydS8iHA

特色功能

那么,為什么它比其他選項更適合我們呢?

ProtoPie 承諾了 6 項除基礎功能(如支持導入 Sketch 文檔等)之外的特色功能。

  • 超低學習成本

    所有你可以用到的功能都屬于三個簡單的分類:觸發器(Trigger)、對象(Object)、響應(Response)。他們三者共同組合為一個交互項。例如:讓我們假設有一個可移動的按鈕。在你點擊按鈕時,按鈕移動。「點擊動作」充當的就是「觸發器」;「按鈕」充當的就是「對象」;然后「移動」即為「響應」。

  • 傳感器集成

    你可以利用智能手機內建的傳感器,比如:加速計、陀螺儀、麥克風、攝像頭、以及 3D Touch。比如可以制作一個全景圖的原型,然后通過傾斜移動你的手機(利用陀螺儀)來瀏覽查看,類似于 Facebook 360 Photos 那樣的效果。我還嘗試做了一個類似 Shazam(一款專業的音樂識別軟件)的原型,其中用到了手機麥克風的功能。制作起來很簡單,原型效果也很棒。

  • 「設備到設備」通信互動

    ProtoPie 支持兩個或多個設備之間的通信互動,且無需依賴操作系統。可以用來制作聊天類或者匯款類原型來模擬真實的App(如下所示)

    原型演示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YRYh1dKso

  • 鏈式互動方式(代替 if-then 判斷語句方式)

    開發人員通過編寫 if-then 判斷語句來有條件的觸發不同交互效果。ProtoPie改進了這個理念,你可以通過簡單的關聯至其他對象的行為,來組成不同條件的交互效果。(譯注:如下圖中,通過改變左邊矩形對象的 Y 軸左邊來縮放改變右邊矩形的尺寸。)

    鏈式互動方式示意

  • 播放速度控制

    可以控制展示原型時的回放速度,且無需修改源文件。(譯注:非常適合用來查看各種微交互效果,平時一閃而過的動效可以慢慢回看來微調了。)

  • 場景組合

    很多原型設計工具常在單個畫布上堆砌大量的交互效果,導致原型設計的難度和復雜度急速飆升。劃分為多個場景的方式可以保持簡潔,并提高協作時的可讀性。

雖然 ProtoPie 已經在 Beta 版中提供了不少很棒的功能,我仍然希望在未來的版本中看到如下更多特性:

安息吧 Pixate,讓我們迎接 ProtoPie

很遺憾看到 Pixate 關閉,對于那些投入了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如何更有效地使用 Pixate 的人來說,也很遺憾。但如果 Pixate 曾是你的好伙伴,你可能會想嘗試一下 ProtoPie。

別讓你的創意桎梏在你的腦海中,你的驚世創意即將實現。ProtoPie 就是為你而準備的,現在就去下載 ProtoPie beta 版本,讓你的想象力實際成型。

下載 ProtoPie

ProtoPie on Facebook

原文: Goodbye Pixate, Hello ProtoPie

------------------------------------ Shunz順子------------------------------------

歡迎訂閱個人微信公眾號:UX思考(ID:UXThink)


Tags: 設計

文章來源:http://ux-sz.lofter.com/post/1ead49_c9f3113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