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一份最詳實的海南創投環境分析了,如果你還幻想去海南創業或者投資,請過來清醒一下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18

沒錯,看到標題你就應該知道了,我準備要全面系統地跟你聊聊海南的創業環境了。

歷史上,海南曾是被貶官員發放之地,可謂是“三個蚊子一盤菜”。但從經濟特區,到1984年“11號文件”帶來的“十萬闖海人”,到1988年海南建省,再到1998年朱镕基視察海南,已經讓海南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中國第一個門戶網站“天涯社區”都是在海南產生的。

但這個互聯網氛圍并沒有持續下去。近年來,海南不但將生態旅游和熱帶農業成為重要產業支柱,還積極發展房地產,培養了一批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最鼎鼎大名的莫過于呼嘯聚義的“萬通六君子”,王功權、馮侖、劉軍、王啟富、易小迪、潘石屹。

被房地產綁架的海南產業嚴重畸形。無工不富,海南在農業直接過渡到服務業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非常尷尬的問題(雖然出于國防的需要,它也不能發展工業)。所以即使現在杭州、成都、重慶、廈門、西安等內陸城市都在逐漸崛起的時代下,錯失了互聯網創業的機會的海南也很難有起色。

據了解,海南大部分的創業項目都在海口,極少部分在三亞。畢竟海口是海南的經濟政治中心,而三亞只是一個旅游城市。而目前的海南創業版最缺兩部分,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人才。所謂資金,即投資人,目前海南創業的資金大部分還是政府的引導資金;而人才,則是海南創業版里比錢更緊缺的部分。

一方面,海南與大陸被一條海給割開了,人才、資訊和氛圍都很難傳遞到海南;二是與當地的大學有關系,海南本土僅海南大學是211工程;三是本地工業斷層,想直接發展互聯網難上加難。

1、投資人: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人

先說投資人,小編這次去海口剛好得知一位北京的投資人也在海口出差,所幸就把在北京疲于奔命一直未見的草,在海口給拔了。見面地點“入鄉隨俗”地約在了海口著名的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里,據他介紹,他這次來海口本來找一些同行交流,卻發現海南竟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人。“有6-7家投資機構,但是都是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主,沒有外部投資機構注入”,他如是說。

得知后我也是比較震驚,畢竟如果一個地方想發展“雙創”,本地投資環境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廈門的蔡文勝;成都的投資人環境雖然和它國內第四大創投市場不相符,但也是有像德豐浩基金(由連續創業者、成都魚說科技創始人岳鵬創辦)、亞商資本、合一天使基金、抱團科技等以及常駐的知名投資機構;深圳就更不用說了,僅清科集團發布“2015年度中國股權投資年度排名榜單”國內創投機構前20強的榜單中,深圳本地的投資機構就占據10席。

然而海南(容我嘆一口氣),據小編了解,有創業環境的只有海口了。然而小編當問過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的相關工作人員后才得知,海口的天使投資發展的相當緩慢,能說得上名字的少之又少,比如中財首泰這樣的投資機構,“5千萬的盤子,3個人做的”,但所投的6-10個項目中,也大多是實業,鮮有互聯網相關項目。

2、孵化器:只招募“互聯網+”及“+互聯網的項目”

但在如此“波瀾壯闊”的雙創大環境下,海南也在努力爭取趕上,事實上,海南的創業孵化器還是建了不少的。比如:海口國家高新區創業孵化中心、海口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海口國家高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海南省創新創業研究院、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學生會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海南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海創客)、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海南生態軟件園等等。

就拿比較有名的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來說。他們還是在很積極引進全國性的創投資源的,諸如光谷咖啡、微軟加速器、阿里云創客、極客公園、洪泰創新空間、黑馬會和新浪海南等等。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是黑馬會,在冊會員已經有180人(會員要求是3000元/每年),編外會員也已經達到400-500人,雖然在冊會員里面有80%是傳統行業出身,不乏房地產商等,這些人雖然沒有互聯網基因,卻很希望轉型互聯網+。

但可惜的是,復興城創業園首期引進的都是加速器或者孵化器,都是以做活動為主的,并沒有投資能力。其次,就是孵化器能為創業者提供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創業氛圍。據入駐的創業者介紹,他們只招募“互聯網+”或者“+互聯網”的項目。“但實際上海口幾乎沒有懂互聯網+的人,信息也很閉塞,而且效率極差,可能北京三個月就可以開發完成一個App,在海口一年可能都做不完。畢竟是海南的原生環境在那里擺著呢,比較尷尬的工業斷層,以及人口教育和素質都不是很高。

3、創業者:這屆海南創業者不行

海南人的“慢”也是出了名的,這也怪不得創業者。實際上,在海南分兩種群體,一是“本地仔”,二是“大陸仔”。“本地仔”是那種有一顆椰子樹,就能生存下來的人,每天拖鞋、“老爸茶”走起。所以在海南發展最好的自然是“大陸仔”,尤其潮汕人。幾乎所有的高官或者企業家都是“大陸仔”。

“你在海南待久了,你可以睡的很踏實,不會有任何愧疚感和畏懼,但是在深圳,壓力與生俱來,就像是有一個輪子在推著你,必須跑。”一位從深圳回海南創業的創業者說。

但是相對于“沒有錢”、“慢”,讓海南創投圈最無奈的是根本沒有人才。

“人才才是海南最缺的”,在記者走訪的創業者和孵化器相關工作人員后,答案難得的一致,畢竟投資的核心是創業者。“沒想到被一道海峽把創投氛圍隔開了,大陸的錢不愿意過來,年輕人也不愿意來海口”,一個從北京工作多年后回海口創業的創業者說,“而海南本地人素質教育比較落后,還很會享受安逸的生活,幾乎沒有互聯網意識,他們甚至不懂為什么要去奮斗,何況創業。”

這也苦煞了海南政府,畢竟全國雙創熱,每個城市都有幾個標桿性的創業項目。但是對于海南來說,好想真的沒有。就拿之前在海南做的最好的“酷秀網”來說,他們憑借“票務(包括景區票務)”的“互聯網+”的模式,據說成功拿到了一千萬的政府融資,目前已覆蓋了海南90%景區票務分銷。

海南受其特殊的人文和環境基因影響,房地產、餐飲、旅游這三大產業一直是其支柱產業。房地產的“互聯網+”恐怕還需要幾年,所以海南政府也希望將依托旅游產業“互聯網+”的“酷秀網”打造成海南創投的名片,就像廈門的美圖秀秀、深圳的大疆、重慶的豬八戒網、湖南的御泥坊、杭州的蘑菇街、成都的迅游,等等。

但在去年在創投大熱的情況下,“酷秀網”迅速擴張,不但開到了各大城市,還擴張了很多旅游品類,甚至開起了線下農家樂。相關人士回憶說,其實當初“酷秀網”的模式還沒有被驗證。也萬萬沒想到,遇上了資本寒冬,目前可能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發展堪憂。

當然,它并不是唯一,由于沒有專業的創業環境以及專業的指導、建議,創業項目的方向、模式等問題層出不窮。類似酷秀網,服務本地模式的幾個O2O嘗試幾乎都失敗了,比如“海南陸客”(一家專注于海南和三亞旅游的O2O電商公司,2011年就開始折騰,聲稱是依托O2O和SOLOMO的商業模式,向用戶提供海南旅游產品和服務),但現在Safari已經找不到它的服務器,微博也停在了2015年3月。

既然依托旅游產業的“互聯網+”項目又差強人意,那餐飲企業的“互聯網+”會不會好?畢竟那里的人是如此熱衷于吃和發呆,平均月薪三四千的他們愿意為了普通的一頓飯花掉二三百。

所以記者特意去采訪了一位在海南做“互聯網+餐飲”的創業者,采訪過程中這位創業者也是十句里八句不離“互聯網+”、“黃太吉”、“顛覆”、“全網營銷”等詞匯,全然一副“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在心中的模樣。

但當問到具體“如何做”的時候,才發現只是用一個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幾個個人號在微信里宣傳而已。模式無非是公眾號發文章、個人號加人、發朋友圈,再無其他。不說這微信營銷的封閉性,只是這種營銷模式不是在一線城市隨處可見嗎?理發店、美甲店、皮膚護理店、飯店、甚至洗腳店,哪家不是這樣?而且幾個合伙人也沒有意識到微博的二三線城市下沉趨勢,認為海南沒有人玩微博,索性就沒有做微博。而小編本人只是隨手發了幾張在海口美食的照片,就有8-10個當地陌生人來點贊,還私信問我發的驢肉火燒在哪里買的。諸如此類項目,不勝枚舉,血槽已滿。

4、高校創業者:總理點贊后,打印店里堆滿了創業計劃書

當然,我們還不能忽略高校的創業力量。海南共有19所大學,其中有8-9所在海口。海南最好的兩所大學分別是海南大學和海南師范大學,其中海南大學是海南僅有的211工程大學。上面孵化器部分有提到的“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學生會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也在這里。據了解,這里原本是一個學堂(思源學堂),由于“高校創業風”讓聚集了眾多創業創新的學生,后而演變成了現在的“海大創新院”。而將它推到大眾面前的,則是由于李克強總理點的一個“贊”。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給海大創新院的曾南春(海南大學海洋學院2006級制藥工程專業畢業生)和他的團隊研發的開椰器點了一個贊,還特地買回去了幾個。就是開椰器,類似紅酒開瓶器(如下圖)。從那起海大創新院一下子就火了,全校熱衷于“創新”,據打印店的老板回憶,當時海大僅創業計劃書就印刷了好幾千份(學生參加比賽前所遞交的計劃書)。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團隊打印過6-10次計劃書,也至少有近千個項目,一股“大躍進”之風潑面而來。但是,依然沒有聽說從海南高校(包括海南省)走出的互聯網項目,哪怕是天使輪,IT桔子上都查不到。

(曾南春圖)

記者采訪到一位當時參賽的大學生(今年畢業),她的項目是將黎族民族文化元素與海南火山巖結合的項目,她說,“設計上暫且可以優化,但在海南想找個合伙人都找不到,何況用互聯網+思維把品牌推出去,很少人懂這個,所以項目在交完論文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據她回憶,當時也很少有同學去想真的能把項目做起來,更不要說出去拿融資了,想都沒人想過。

可見,相對于資訊、技術的缺乏,海南創業者最缺的很可能是格局。海明威曾說過那么一句話。“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么此后無論你到哪里,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也在說一個城市氣味兒對于年輕人深厚的影響,而在一個旅游城市,他們其實已經跟創業無關。

她畢業后繼續留在了海南創業,利用大學時打工的經驗,一個人做起了房地產會展宣傳服務的業務(非互聯網),但是當時在學校和她一起創業的同學們已經各自回家。“第一年畢業可能留下來很多,第二年減了一半,第三年就沒剩啥了。留下來干什么呢?工資那么低,回老家也能就業,去一線城市也能干點什么。而海南只有房地產、旅游,而這兩個產業的創業成本又很高,這也讓在外上學的海南人不愿意回海南發展。所以如果大學生創業的話,只能去做一些很小的、沒有科技含量的東西或者‘邊角活兒’。”她自嘲,但是仍然在堅持,“但自己創業總比打工強,海南的平均工資是三四千,自己做生意可以賺到兩三萬。”

也許空口無憑,所以記者又找來了海口互聯網相關項目的招聘需求信息,也可以從側面了解一下目前的創投環境。下圖即小編當天在拉勾網搜索職位信息,結果少得楚楚可憐。

(拉勾網截圖)

寫到最后,突然想起了“記者”來到海南的第一個“不適應感”,其實是來自于滴滴(別問我為什么不是Uber,因為這里沒有Uber,對,這里是一座連Uber都沒有的城市)。滴滴的溝通成本真的很高,不會用導航、不認識路、不會用評價系統的司機大有人在。上門O2O啥的就想都不要想了,這里好像是一座全民不需要互聯網的城市,你還要相信能在這里“創業”?當然,可以來這里“起步”或者“試錯”,畢竟成本低。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作者:琥珀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Tags: 創業投資

文章來源:http://www.startup-partner.com/3823.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