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心理學:如何讓顧客多掏腰包依然愛這產品?

分類:營銷 時間:2016-10-24

“天啊,房租人工都在漲,我想漲價!!可是顧客因為這兩塊錢不來了怎么辦?……”

相信很多老板都有這樣的顧慮。品牌勢能強如星巴克,在今年6月部分飲品漲價1—2元時,也免不了引起各種花式吐槽:“一言不合就漲價”“錢包被掏空”“朋友圈都曬不起了”……

當不得不漲時,到底該采取何種策略,才能讓價格敏感的客群心甘情愿多掏腰包,并且依然喜歡你家店?

你需要避開1個誤區,get4種技能。

01

想漲價,先認清同行價這個“迷霧彈”

很多老板喜歡參考同行價,將同行價作為自己定價的考量基準線,然后定價圍繞基準線上下波動。這么做貌似聰明,實則是一種偷懶的錯誤做法。

首先,“同行”究竟是誰?

肯德基可以說麥當勞是自己的同行,但許多餐廳很難在特定區域內找到自己的同行。每個餐廳的定位不同、客群不同、消費能力不同、產品線也不同,面向不同的客群卻售賣“同行價”的產品,這不太現實。另外,“同行價”有高有低,究竟哪個價格值得參考呢?總不至于取個平均值吧。

其次,每個餐廳的盈利點不同。

外婆家將麻婆豆腐作為“比價產品”,僅售賣3塊錢,而一些餐廳將麻婆豆腐視為“盈利產品”,此時外婆家麻婆豆腐的價格則沒有比價意義。有的火鍋店的菜品很便宜,鍋底卻很貴;也有的餐廳的米飯、面條價格高,粥卻是免費的。

再者,不同餐廳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差別也很大。

如今餐飲業的競爭實際上是供應鏈的競爭,向一級供應商、甚至上游源頭直接拿貨,成本低、品質好,競爭優勢自然顯現。對于從三級供應商拿貨的餐廳,菜品價格卻對標從一級供應商拿貨的餐廳的價格,后果只能是“拿雞蛋碰石頭”。

“同行價”實際上只是個迷霧彈,成本導向和需求導向才是餐廳定價的策略方向。

02

想漲價,get這4個技能

隨著消費者更高的品質追求,該慶幸,他們愿意為了自己青睞的美食付出更高的價格。

前提是,你有沒有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改變?有沒有像對待戀人一般對待他們?有沒有撩到他們的癢點?

漲價順不順利,看你會不會“撩”顧客

定價的數字,要基于消費者心理

要漲的價格=提升的成本 預想的利潤空間?太想當然了吧。

數字學問大,尤其是表示價格的時候。

以杭州甘其食包子的一次漲價為例:

開始,其菜包從1.0元漲到1.5元,人氣依舊爆棚。而當包子從1.5元漲到2元時,就沒那么順利了。即使給老顧客發放了0.5元的包子抵用券,還數次推遲了漲價日期。

相比從1元到1.5元漲幅50%,從1.5元到2元漲幅33%卻更難,為什么?

——新定價和消費者心理認知失衡。1.5元,在消費者心里仍然是1塊多,2元就上升到另外一個層次了。而一只普通的包子,似乎在大多數顧客心里不值得2元。

你一定想到了,很多商家定價喜歡99、599元、1999元,理論上稱為非整數定價法(即尾數定價策略),即當商品的價格處于整數與零頭的分界線時,不取整數而取零頭。

這就是基于消費者心理的定價策略,會給消費者便宜、精確、吉利的感覺。

如果一種菜品定價99元和101元,在不少消費者心里,差的可不是2元啊。

而且,帶有尾數的價格會使顧客認為定價是非常認真、精確的,連零頭都算得清清楚楚,會產生對餐廳的信任感。

不是漲價,是推新品哦!

對于有研發能力的餐飲店,推新品是個不錯的“間接漲價法”。每月或配合節日推出兩款新品,價格直接設定在預期漲價的位置。

或是嘗試在現有產品分類中挑出20%漲價(如人氣產品、基礎產品、高利潤產品各出一款)。觀察新定價產品的銷售情況和顧客反映,經過一個周期后,再逐漸將產品進行調價。

這兩種方式,均是對消費者心理進行一種緩沖。

值得注意的是,漲價時最好伴隨菜單的整體更換。哪個消費者愿意在菜單上看到補丁,還是用來掩蓋更便宜的價格的?

何況,菜單的更新能夠很直觀地帶來升級效果。

推套餐,“悄無聲息”把價漲!

推套餐可不只是增加銷量的方法,這不,漲價也能用的到。

咖啡 甜品優惠價格52元;同系列飲品第二杯立減3元……

一杯飲品從15漲到18元,第二杯立減3元,原本總計30元價格,優惠下來兩杯成了33元,實際上單杯價格已經漲到16.5元,而消費者心里也更容易接受。

在快餐廳的套餐組合下,很多消費者甚至可能完全不會關注單品本來的價格。

而在很多中餐館,老板應該明白,餐廳中所有菜品呈現出一個網狀結構,任何兩個菜品之間都有可能建立連接:顧客點餐是某幾種菜品的排列組合,這好似在網狀結構上畫出了一條條線,這一條條線正是餐廳需要為顧客備餐的產品線。

每個菜品不是孤立的點,顧客點餐的餐品是網狀結構中的一條線。

菜單是餐廳的兵器庫,每個餐品是一個個功能不同的兵器,有的負責引客、有的負責利潤、有的負責配搭,因此餐廳的定價不應孤立地考慮單品的價格,而應考慮一條條備餐產品線的價格。

另外,充值卡也是個不錯的方式。一個簡單的道理,對于花“看不見的錢”,總是不那么容易肉疼嘛。

不單純漲價,要綁定營銷!

為什么要漲價,是不是有故事可以說?本身能不能形成一個傳播熱點?

更重要的是,價格上漲后如果效果不錯,是不是應該考慮回饋消費者?

記得回饋消費者

這時候就考驗經營者的眼光與格局了。

這個過程一般而言要半年時間,甚至有節奏地形成常態,舍得把自己的利潤掏出來回饋市場,才是一種想要做長久品牌的態度體現。

此外,定價應對未來的市場行情有一定的預期,給未來可能的漲價留足一定的空間余量。吉野家的社長安部修仁說,餐廳不可能每年都改變價格,所以必須要在預見中遠期市場行情的基礎上來定價。

03

|結語|

漲價,是一場“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策略戰,然而使用這些“術”的前提,是要先在“道”——產品價值上進行提升。

否則對消費者來說,就是耍流氓。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 http://t.kanshangjie.com/r4

消費者付出更多了,還要讓他們繼續愛你,難道不需要給他們一個情真意切的理由嗎?


Tags: 網絡營銷

文章來源:http://www.kanshangjie.com/article/74040-1.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