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回來一陣子了, 還有可能再火起來嗎?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24

低調回歸后,分答以后想做更多的事。3個月的分答,要走更長更穩的路。

By金凱娜|采寫

距離分答低調宣布回歸和舉辦吸睛召回用戶活動已經有一陣子了,刺猬公社和分答的產品經理朱曉華聊了聊以后分答要做的事、要走的路。

有心栽柳柳成蔭

分答是一個爆款。

“可以說無心插柳柳成蔭么?”

“實際上是有心插柳,但是確實沒有想到會這么大,到今天這個效果。”

分答這個產品,構思的時間很長,從去年開始,在行推出運營一段時間后,整個團隊就想著能不能把在行的模式更“淺化”,更“簡單化”一些。之后有個“Askmeanything”的想法,接著不斷去想、不斷增加新的東西進去,把一個模糊的東西梳理出來。

整個團隊內部沒有人知道分答這款產品能不能行,在國內這個產品沒有先例和范本,自然也沒有預期。

于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果殼網找了一支最精干的團隊,集中做了3天,后續完善了7天,內測后上線。

“很多人問我們到底是一個什么戰略。實際上我們根本就沒有戰略,都是隨機應變。”朱曉華笑著說。

的確,分答的爆火和中國最知名的網紅王思聰離不開關系。對于明星天然的窺私欲和好奇心,那些讓聽者感覺真實的回答,再加上其回答者—提問者—偷聽者的分成系統,讓分答成功地進入了大眾視野。

停擺之后再開始

網紅不是長久之道,停擺了37天后回來的分答瘦身成功,首頁分類變成三類,“職場、健康和科普”,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三個分類會填充子分類,比如美容會進入健康中。

用戶也發現專家代替了網紅成為首頁的主力軍,朱曉華提出分答以后會將在行中運行成熟的專家認證模式引入進來,認證答主需要專業領域的資質,重要答主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審核,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證答主的質量。這和當初刺猬的《分答火了,是大家都土豪的節奏了嗎?》(相關鏈接,請戳)的預測不謀而合,雖然是通過網紅火的,但分答的骨子里和在行以及果殼都是一樣的,抵觸過于娛樂化。

分答想做的,不僅僅是明星和粉絲這個場景,而是創造一個解決真實的問題的環境,雖然由網紅起步,但之后會將場景擴大化,讓專家成為主導。

低調回歸后,為了把老用戶吸引回來,分答自掏腰包舉辦了一場全場免費聽的活動,所謂免費,就是聽眾免費,答主和提問者的收益由分答承包結算。活動達到了分答預期,基本上達到了原先的用戶數,甚至更多,有些人在體驗過程中因為人流量太大而被“擠”出去了。

除整兩天的全場免費聽之外,分答還推出了答主限時免費聽、贈送分幣的活動。

這些動作既可以被看做是吸引老用戶、引入新用戶的策略,也可以看做是分答在知識經濟上做的進一步嘗試,一個領域內的專家和明星的知名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推出免費聽、虛擬幣的活動,既能讓用戶迅速了解專家、又能降低用戶轉化的門檻,聽完滿意之后,用戶自然就會付費接下來收聽。

現有模式下的改變

分答能夠成功,當初的模式回答者—提問者—偷聽者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停擺過后,非常直觀的能感受到,在朋友圈里分享提問的人變少了。用戶秋葉寫的一篇文章里就提及了這件事。

對此,朱曉華提出,分答不鼓勵職業提問手,當初有人算了一筆賬,盡管向王思聰提問價格昂貴,在眾多的偷聽人數分擔后還是能賺到一筆錢,這讓很多人都覺得在分答上可以通過提問題來賺錢,不過這不是分答的本意,在以后的發展中,也不會對職業提問手有偏向。

偷聽只不過是降低了提問者的成本而已,但是賺錢這件事卻和解決問題是兩件事了。

分答想做的,想傳遞的,如今的定位,是幫助真正有問題、有訴求的人來解決問題。

那么一分鐘,是否能夠傳遞知識解決問題呢,這是對于分答的另一個疑問。

“1分鐘,大多數問題,可以講很多字,250-350字,可以表達豐富的意思,可以解決大多數人遇到正常的問題。”朱曉華認為實際上在分答提出和解決的問題,更多的是具體的問題而不會是那種高深的理論知識。

是否能解決問題,這要取決于提問者的心理預期,一分鐘的答案,幾十元錢,對于提問者來說雖然會有些貴,但和在行上約見的成本相比,依舊是一個小數目,同時還能節約時間成本。對于偷聽者來說,真正花費的成本就更低。

在果殼的發布會上,分答會推出新的產品形態,突破一分鐘的限制。不過具體的操作還沒有推出。時間的改變,意味著產品形態發生變化,對于答主、提問者和偷聽者都會改變,現有的模式就不再適用。

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意味著答主需要投入更多,出租車上答兩個題這樣的場景將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答主可能首先要在腦子里先過一遍回答,自己梳理清楚,再做一個思維導圖和PPT,可能還需要備課。

當付出成本高了之后,參與人數會下降。如果這一改變不能突破原先的互動量,帶給答主更多的收益,實際上會損害答主的利益,也降低答主回答的積極性。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消費者的活躍程度降低。

分答對于答主是沒有任何限制的,這也意味著分答答主有極大的自由度。所以,想在分答上看到更深層次的問答,可能還需要更長的一段等待時間。

當然,一分鐘的回答時限也降低了保護原創產權的難度。和得到的付費內容面臨網絡共享和低價傳播相比,分答的答主遭遇的抄襲或者說被網絡共享的程度要少得多。

市場這么大 有錢大家賺

分答和在行的進一步聯手,產品的迭代升級,讓其甩開了那些模仿者一大截。在中國,一個好的產品出現之后自然就會出現很多仿品,甚至還會出現后來者居上的現象,比如美圖秀秀打敗足記。

“現在是資本寒冬,去年融到A輪的產品,今年已經死了一大批了。那些模仿分答的,很多還停留在我們的1.0階段,有些團隊跟得緊一些,有些跟一段就不跟了。”朱曉華認為不斷創新是分答最大的優勢。

在同類型的產品中,分答的質量的確領先,也得到了其他品牌的認可。分答和陌陌也開始嘗試合作進行推廣。

談到值乎,朱曉華說,“我們和值乎的類型不是很像,大方向一樣,賽道不同。沒有明確直接的競爭。”這和刺猬君想象之中兩者針尖對麥芒的競爭關系有很大不同,他認為分答和值乎不是那種類似滴滴和快的的同一競賽場的關系。

果殼網和知乎都在做知識經濟,果殼現在側重于分答和在行,知乎則會更在意知乎LIVE、網站以及閱讀平臺。從表面上似乎競爭不是那么激烈。

不過,知乎live推出的低價live實際上勢頭挺足,隱隱有和分答對抗的意味。同樣的錢,能在知乎上聽一個完整的講座,在分答上只能聽幾分鐘的答案。

但實際上,兩者的概念是不同的。分答上更講求的是互動率,知乎上的1元live,在朱曉華看來,和買會員看視頻是一樣的,真正能夠參與互動的人是很低的,這和分答的直接回答的方式是不同的。

總而言之,這個市場是非常廣闊的,依然可以有很多開拓的空間。

付費的能讓人們更好地學習么?

花費了金錢成本,人們就會去更好地學習,這似乎是一個順理成章的推論。

不過在朱曉華眼里,如果用戶真的想學習一個專業的領域,不管是分答還是知乎live,都不是學習的最好方式,這兩款產品,更像是一種休閑,作為消費品。

學習和求知,都需要付出精力和時間。在真正的學習過程中,人需要走出舒適區,這和聽一個知乎LIVE以及在分答上問一個問題或者微信群的講座是完全兩回事,后者更多是一種消費,可以讓人產生一種時間沒有浪費的感覺。

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何果殼網的另一個產品——慕課學院沒有分答和在行火的原因,盡管免費,但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依然有秘密的未來

算算分答真正的運營時間,三個月更多一些。

“大家對分答的期待值一直很高,可以說是太高了。”朱曉華認為回歸后用戶數量的降低和升高,都是正常的現象,作為一款產品來說,它還有更多的成長空間,出現正常的成長曲線,“我們會制造一輪一輪的爆炸,把用戶給推上去。”

從產品的角度上看,分答再怎么過渡,也不會達到線上在行的程度。在分答的頁面上,可以直觀地發現——“在行答主”,在停擺過后,分答和在行的聯系進一步加強,有90%的在行答主都是分答上的答主。

在合作中,分答上放出了在行的連接,也就是如果這個問題,提問者想進一步深入下去,就可以進一步在分答上約見,與此同時,如果在行行家不能約見,也可以提問。這兩個軟件,在未來會有更近一步的合作。

在未來的進程中,分答還開始接觸智能AI語音監控,盡管離產品化還挺遙遠,依然值得期待。

【來源:網易科技】


Tags: 分答 創業

文章來源:http://www.ikanchai.com/article/20161022/102863.sh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