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讓博納狂賺3.5億,被資本埋沒多年終于要逆襲了?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24

截止到19日18點18分,電影《湄公河行動》連續16天蟬聯單日票房冠軍、上座率冠軍和觀影人次冠軍,累計票房突破10億,觀影人次超過3000萬,創下華語警匪片最高紀錄!

基于良好的口碑,國慶檔期間《湄公河行動》完成票房逆襲。從最后成績單來看,截至10月9日,《湄公河行動》票房收入6.45億元,位列票房排名第一;其次是票房收入6.41億元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及票房收入3.56億元的《爵跡》。

在一躍成為國慶檔冠軍之后,該片背后的博納影業也將被業界重新定位,作為一匹曾經被資本市場埋沒5年的黑馬,此戰能否看作博納躋身國內三大影視集團的預告?

堅定不移,走“內容至上”之路

《湄公河行動》在上映之初排片率較低,但隨著口碑發酵(豆瓣評分8.2),反而在持續低迷的“國慶檔”成功突圍。

根據票房分賬慣例,作為該片的主控方,博納影業可以拿到的票房收入比約為31%-35%。也就是說,截至10月21日,《湄公河行動》實時票房為10.23億元,博納影業可從中獲得約3.17億元-3.58億元的收入。

為拿到這部片子的制作權,博納影業可謂虎口奪食。中影作為“主旋律電影”的龍頭老大,曾一度覬覦《湄公河行動》的拍攝,并提出5000萬元投資的拍攝方案;而博納則拋出一份2億元制作,打造“好萊塢式中國大片”的計劃,最終贏得公安部的青睞。

面對“IP熱”,以及“明星資本化”的浪潮,于冬曾公開表示“小鮮肉抗不了好萊塢,我們就踏踏實實專心把內容做到極致。”并且毫不客氣地指出,中國目前的模式僅僅依靠粉絲經濟,單片票房體量到五、六億元后就止步不前,無法與動輒10億、20億元體量的好萊塢影片抗衡。

所以于冬選擇“電影制作以‘內容創意’為生”,從《智取威虎山》到如今的《湄公河行動》,博納在堅守品質中開辟了一條紅色題材商業化改編的出路,獲得市場和業內的一致好評,更被觀眾稱為“重新定義了合家歡電影“,由“只看喜劇”向“好題材、正能量的優質影片就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的方向轉變。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也表示,“主旋律與大眾電影不應該是對立的,《湄公河行動》不僅是一部‘執行到位的工匠電影’,更突破了‘主旋律就是說教片’的窠臼,認識到了主流價值必須是共享價值的創作內核。”

黎明前的黑夜往往是最黑暗的。中國電影在今天這樣一個產業自身很脆弱的時代,無時無刻不在處處生變,在黎明到來之前,博納也曾經歷過被低估埋沒卻依然苦苦掙扎的時刻。

美國夢碎,攜手互聯網回歸A股

2007年和2009年,博納影業引入紅杉中國、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1000萬美元投資,2010年12月9日,頂著“中國大陸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影視公司”的光環,博納影業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當時的于冬喜極而泣,花11年堅持的電影夢終于在大洋彼岸開花結果。

上市后博納獲得9950萬美元募資,與2009年登陸國內創業版的老對手華誼兄弟相比(IPO募集12億元人民幣, PE值近70),二者市值旗鼓相當。

然而,由于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突然宣布破產,華爾街投資者對影視業的信心倍受打擊,博納影業在上市當天就遭遇破發,收盤報6.58美元,較發行價8.5美元下跌22.59%。

反觀國內,盡管剛剛起步的中國創業板和美國老牌市場納斯達克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語,但就市值的增長而言,前者在近兩年不斷創造的造富神話更讓人咋舌。

博納影業和華誼兄弟的差距也在這5年間迅速拉大。退市前博納影業總市值50億左右人民幣,而華誼兄弟市值近400億。“最高的時候我們和華誼之間市值差了13倍,也很少有國內投資者關注博納。”于冬惆悵的說,“我常常在想,我們和華誼的差距有這么大么?”

痛定思痛。雖然不舍“美國夢”,但面對殘酷的現實,于冬毅然選擇回歸A股,并一改先前對互聯網的抵觸。2015年6月12日,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提交無約束力私有化交易要約,2016年4月8日,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交易完成。

最終,據官方披露博納影業私有化買方財團包括:阿里、騰訊、中信證券、復星國際、紅杉、軟銀賽富,以及博納影業創始人于冬。從博弈到共進,于冬選擇攜手阿里、騰訊進一步提升發行和制作上的優勢,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搶占先機,力圖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平臺化影視生態體系。

堅守內容至上,借力互聯網融資。于冬的“變”與“不變”,似乎為傳統影視行業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思路。博納影業能否在“攻守平衡”中躋身國內三大影視集團之列?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行業分析,關注鈦媒體微信號:鈦媒體(ID:taimeiti)

鈦媒體微信二維碼


Tags: 投資 創業 阿里巴巴

文章來源:http://www.tmtpost.com/2509769.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