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能不能做外包?

分類:創投 時間:2016-10-25

以下是一個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的公司至今已經開了六年,這幾年間見盡風風雨雨,不過仍然健在。我常說一家公司,尤其是創業公司,際遇比什么都重要,而好的際遇和如何做人有莫大關系。

六年前,他們們幾個創始人,毅然放棄收入穩定的工作,專門開發頁游,后來轉向手游。在開業九個月后,當大家在考慮放棄還是繼續之時,幸運地得到某家上市公司老板的賞識,繼而成為他們的天使投資者。

當時頁游概念可說是炙手可熱,幾乎所有游戲公司都想進入這個市場。但不久之后,兩極分化即開始顯現,小公司的產品風險變大,成本卻快速提升。

僥幸的是,不少同行認為他們的技術比較高,都主動問會否接外包,于是他們便開始了“幫人寫App”的生意。

這似乎是運氣不好公司的寫照——開始時以研發產品為主,后來因為市場上App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為了保持現金流和擴充團隊,業務重心慢慢從開發產品轉移到外包服務,并且生意越做越好。

由2010到2013這短短三年間,公司由最初只得三個創始人,擴大到最高峰的二十二人團隊,外包越接越多,做的項目也越來越大。這段時間錢是賺多了,這位朋友卻不見得比以前開心,并且經常為了工作而爭執,甚至討論過是否應該分道揚鑣。

為了將公司導回“正軌”,他們開展了非常冒險而大膽的“自由人”計劃,仿效Google,容許同事用20%辦公時間,研發無關公司核心業務的產品。他們甚至比硅谷公司更進一步,承諾若產品成功spin-off為獨立Startup,參與的同事都能成為新公司的股東。自由人計劃推行的過程極為艱鉅,開始時有同事感到疑惑,認為公司有“蠱惑”,認為這是公司從員工身上榨取利益的手段。

朋友曾向我訴苦,說推行這種計劃困難重重,犧牲了公司收入卻又得不到同事支持。不少行家也都對他說,這個計劃不會行得通,因為試過的行家都失敗過,勸他別再堅持。

一家外包公司如何賺取最大利益,我們倆都很清楚。只要不堅持請最優秀的開發者、將權力偏重于銷售部門、把開發者當作機器,逼他們不斷工作,直到辭職,之后再請新人補上。這種做法保證能夠將利潤最大化,但同時也是一種沒有理想,沒有前途的經營手法。朋友覺得這樣沒有前途。

既然同事反應冷淡,朋友決定由自己開始做起。幾個創始人寫了幾個App,每個都達到“三個月內,十萬下載”的目標,算是有所交待,但又難以說得上成功。還好每次推出新App,他們都得到不少寶貴經驗,后來他們將這些經驗用于開發一款股票投資組合管理應用,并如最初期望,幸運地獲得投資,成功獨立分拆。

兩次融資的共通之處,皆在于朋友專注研發產品,再以產品引起投資者的興趣。加上無論投資者還是獲投資的他們,心機都放在做好產品的上,而不是存心玩弄財技,所以大家一拍即合。

后來,手機游戲風生水起,因緣際會之下,他們又有幸獲邀合組新公司,負責開發游戲專用的聊天系統。有了這些經驗,新加入的同事對自由人計劃開始有信心,于是朋友便鼓勵他們提出新App的想法,寧愿接少一些生意,都要讓同事有機會把構想實現出來。

有天我對他說:“你這個算是什么商業模式?你一個人能夠應付這么多工作?”

他們現在有三家公司,一直由朋友負責管理和跑業務,現在還要協助推廣;最新的應用完成了首輪融資后,便要籌備下一輪融資,而新游戲朋友還擔任聯合制作人和全力招募人手。朋友說:以上每個崗位都相等于一分全職工作,在未有適合人選能我減輕工作量前,暫時的對策只有不斷透支自己體力和時間,直到為完成下一輪融資為止。長遠來說,這些公司都會完全獨立,都需要擴大規務和建立自己的管理團隊。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在現階段我和同事都只得卷起衣袖“硬上”。

搞創業,很多時都是“你羨慕我,我羨慕你”。報章上的創業故事,令人覺得成功都是很輕易的事,就算是很簡單的產品概念,只要“識人”,憑人脈就能吸引到千萬投資。但現實往往不是這么簡單,有投資并不等于成功,重點是如何利用資金將產品做到比對手更好,繼而憑產品質素壟斷市場。

游戲公司并非時時都有想象力,有的沒有一步就成功的公司,往往只能靠接外包來維持現金流,再把部分利潤投入自家研發,而不能像互聯網公司那般200%全面投入。不過我相信,只要能拋開用一個產品去賭博的心態,幫助公司想得更大,走得更遠,無論是什么游戲、無論是不是游戲,只要堅持,必定能夠創作出征服用戶的產品。


Tags: 創業 外包

文章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3164283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