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后,再來談談圖片社交

分類:設計 時間:2017-01-13

2015年,參與一款圖片社交軟件的制作,持續了一年時間,對圖片社交也曾做深入研究,這篇是早期分析圖片社交的文章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11280.html

市面上那么多圖片社交軟件,真的是圖片社交嗎?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13020.html

把玩圖片社交的注意了,除了模仿Instagram不妨擺些新姿勢

2017年動手寫的第一篇文章,便紀念曾經拼搏的歲月吧,時隔兩年,再來談談圖片社交。

正文

坦白說,圖片社交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現在資本市場或者創業市場基本少有提及圖片社交,曾經很火的概念,到如今幾乎無人問津。

不僅讓人心生感嘆,確定這篇文章的主題后,我在應用寶搜索了一下圖片社交的關鍵詞,在搜索結果里更多的是一些“社交產品”,其中包括泛社交。視頻社交等等,圖片社交不過聊聊數款。

兩年的時間對于互聯網而言如此漫長,漫長到可以催生uberairbnb等等大型產品,卻沒有幾個后起的圖片社交產品。

不得不說,圖片社交正在退出市場舞臺,遺憾的是,國內尚未誕生一款舉足輕重的圖片社交產品。

萬般無奈,只有分析一下仍舊存在的nice和in,這樣也好,兩年前便分析過這兩款產品了。

數據分析

(聲明:文中數據來自于易觀千帆,僅供參考與分析)

月數據對比:2016年11月

活躍用戶(2016年11月使用過1次以上)

Nice:227.92萬(人)

In:578.27萬(人)

折線圖中,紅色是nice,黑色是in

2016年,除了4月有一個小高峰,從數據而言,似乎全年都在一點一點的下降,不知道這兩款圖片社交的佼佼者,能否在2017年扭轉乾坤。

作為曾經的同行,雖然是競爭對象,但也不愿意看見一個行業走向蕭瑟。

類似圖中的緩緩下滑的曲線,通常有兩種象征意義。

其一,行業唱衰論,整個行業市場在萎縮,當概念被厭倦以后,真相會逐漸讓人們產生排斥心理。

我一度認為圖片社交是偽命題,所謂的圖片社交是指以圖片展開的社交行為,正如同LBS是以附近展開的社交行為。

而市面上的圖片社交軟件,卻一味的將重心傾斜到相機,濾鏡,圖片處理效果,試圖以工具的形式切入社交市場。

最終失去了關系鏈的強大粘性,淪落為圖片處理軟件,以處理為主,社交為輔的姿態。

我們都知道社交的關系鏈幾乎無法轉移,這表示沉淀下來的用戶不會被他人俘虜,社交的強大潛能也是基于這樣無形的資產,基于關系鏈形成的用戶粘性,并非因為產品強大,而是因為人們對于彼此的需要。

人,是一類群居生物,我們可以離開任何一樣工具,去適應新的工具,卻極難離開一個固定的圈子,去適應新的圈子。

而工具的價值卻體現在處理效果上,僅僅依靠產品本身的強大吸引用戶,是一種有形的資產,

無形勝有形,工具的強大極易被復制甚至被超越,于是2015年開始,諸多團隊進入到圖片處理,濾鏡處理的領域。

一個惡性循環由此展開,工具效果繼續加強投入成本太高,而不加強,又會被競爭對手截流用戶。

于是大家的圖片效果都是大同小異的,于是,用戶便已經厭倦無趣了。

其二,機會論:當用戶疲憊的時候,恰恰是一種需求的表現。

我是承認圖片社交的,相比單純的文字或者聊天社交,圖片社交給人的感官更接近現實,但重點在社交而非圖片。

我們只是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圖片處理,并不是厭倦了圖片社交。

產品分析

坦白說,我其實不想做這次的產品分析,因為過于無趣了,實際上,我們從數據上也能看出來,這兩款產品,并不優秀,所以用戶正在逃離這樣的產品。

所以這是一次批判式的產品分析。

Nice,你到底想怎么樣?

這三個頁面分別是照片詳情頁,以及動態點擊圖片進入的圖片預覽頁,還有用戶的個人主頁。

不鼓勵用戶說話的nice,你為什么不去做一個圖庫呢?

1.動態頁點擊圖片進入圖片預覽頁。

我任然抱有一絲奢望,但愿Nice的產品并不懂MVP原則,做了一些隱藏的判斷條件,比如評論過多時,可以通過點擊更多按鈕進入圖片詳情頁。

Nice,你對用戶的期望,只是看圖片而已嗎?

誠然,點擊圖片就看圖片,相比進入詳情頁再點擊圖片要方便很多,但你沒有想過,這樣做,扼殺了用戶對于文字的表達欲望嗎?

詳情頁的留空區域,乃至他人的評論內容,還有評論輸入框共同構成了一個“發布評論”的環境。

以減少這個頁面的訪問量為代價,加強了所謂的看照片的體驗,最終犧牲了用戶的“發言欲望”

Nice便和社交失之交臂了。

2.圖片詳情頁

萬年不變!真的是萬年不變,似乎nice并沒有意識到,當用戶閱讀完整的內容后,是最容易產生社交行為的環節。

而這樣的圖片詳情頁,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任然是輸入框與背景色混淆,nice非常努力的想讓用戶不要看見這個評論輸入框,不要去評論。

最后,Nice成功了,我連續看了數十張推薦的照片,有評論的寥寥無幾,更不要提基于評論展開的社交對話了。

3.純圖片的個人主頁。

這是一個人的形象,當我們進入一個人的個人主頁時,企圖對這個人產生感官并建立聯系時。

一堆圖片,連個人的名字都給藏到標題欄了

重要的事情,說兩遍就好,個人主頁,用戶的名字居然在標題欄

我感覺我打開了一個圖庫。

批判點有三

1.弱化人物昵稱,讓用戶無法去“稱呼”對方

2.弱化文字,追求圖片閱讀,犧牲文本閱讀

3.犧牲聊天功能,“鼓勵用戶看完就走”

Nice的產品經理,看上去,你似乎努力的讓用戶“閉嘴”

為了讓用戶“閉嘴”,真的是做到“極致”

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圖片社交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人們終究是對以社交為名的圖庫感到了厭倦了。

一點點干貨

這篇文章,其實寫的挺激動的,我一直以社交產品經理自居,研究這類型產品也有些年頭了。

我的讀者大部分都是產品經理,借這次機會,也簡單談談我眼里的產品吧。

產品并不是真的為用戶服務,而是通過為用戶服務實現產品自身的價值。這句話我在很多個場合以不同的方式提及過了。

什么意思呢?

當用戶需求與產品價值相違背時,我們要犧牲用戶需求來追求產品價值。

就功能而言,都是可以做的,并沒有什么好壞之分,但你要用什么功能,如何設計,首要考慮產品的價值,然后才是用戶的需求。

就如同文中的nice,站在社交的角度,我便批判其讓用戶“閉嘴”的做法,實在難以理解。

然而,如果nice對自己的定位,恰恰就是一種“另類”的圖庫呢?也許他就是想要讓用戶“閉嘴”呢?

在我們設計產品時,不要再動不動就提到用戶需求,用戶體驗了,去想想對自己的產品有什么好處吧,自私點,并不是一種錯誤。


Tags: 產品經理 交通銀行

文章來源:http://www.jianshu.com/p/23bb7aff6015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