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你的粉絲熟嗎?

分類:營銷 時間:2017-01-13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回復別人的信息,是一種修養》,大概講了這樣一個道理:有時候一個否定的回復都比那些一直無視要好的多。

這是空虛寂寞冷的哀嚎,放佛一顆心對另一顆心說:我想要。

好像還真的是這樣,不理睬行為就像砒霜,能把一顆熱乎乎的心毒死。比如:

平時斗氣斗得七竅生煙的情侶,彼此不愛說話了,就差不多該分手了;

吵架吵得你死我活的兩口子,一旦心平氣和了,就差不多該商量離婚了;

平時撕逼撕得頭破血流的團隊,忽然間各自為政了,團隊也差不多該散伙了;

平時滔滔不絕,無話不說的一個人忽然變得沉默了,就該問問他是不是抑郁了;

一個好基友忽然不理你,處處給你臉色看,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該還錢了;

形影不離的好閨蜜,經常跟你說沒時間出來玩,你就要考慮他是不是勾引你男朋友了;

一條朋友圈發出去沒人搭理,心里也會一陣失落;

一條消息發出去、一個電話搖過去沒有回音,開始還是死死拽著手機不放;再接連搖過去依然沒回音,終于松開手機,隨他去……

……

反正,一旦某段關系中出現了不理睬現象,就意味著這段關系出現了裂痕。

所以,沒什么事,不要隨便對人不理不睬,那是一種很殘忍的傷害。

可是問題又來了:很多傷害都是在無意中造成的。你以為處處拋個熱心腸就沒事了?

當然不是。實際上,所謂的不理睬,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

1、不跟你說話;

2、不顧你感受跟你說話。

第一種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常見的不理不睬現象,簡稱不鳥你;第二種就是絲毫不考慮你的需求,不理會你的接受度,一個勁地朝你叫嚷,簡稱強暴你。

例如,有些瘋狂銷售員拉著你使勁朝你噴口水,像機關槍一樣用力介紹他們的產品,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一種不理睬。

無論是不說話還是說瞎話,本質上都是單向表達,沒有達到雙向溝通。沒有溝通,表達再優秀也容易厭倦。就像一部電影,無論再好看,天天看也會覺得惡心。

做自媒體的,最容易遇到第二種情況–一不小心就會把粉絲的感受忽略了。

內容是自媒體與粉絲溝通的語言。這語言不見得要有多華麗,但必須說到粉絲的心里去。從溝通的深淺程度,就可以知道你的自媒體是一個媒體,還是一個人。

以下是三種自媒體的溝通程度:

第一層:嘩眾取寵

如果你在公司里做公眾號,而老板剛好是個土包子,天天盯著閱讀量看,你在kpi的壓力下很容易走入一切為了閱讀量的絕路。

于是,你祭出了一些爛大街的大招,比如:

  • 狂拽酷炫標題黨
  • 弄個很激情的封面
  • 炒個熱點
  • 貼很多流行的表情、gif、逗比圖
  • ……

總之,把各種新媒體的常見套路統統用上,各種吸引眼球的元素狂轟濫炸,把每一篇內容都包裝得人模狗樣。

這種做法,有點像街頭賣藝。賣藝那幾種把戲,各個地方都差不多,觀眾也大概心里有底。所以,大家有空就隨便看兩眼,不看也不覺得有什么可惜的。

這樣的內容幾乎沒有溝通效果,而是一種不分青紅皂白的秀,走過路過的男女老少逮到一個是一個。

第二層:定向推送

用心一點的自媒體,不會盲目推送內容。他們除了關心流量,還會關心流量的種類。

所以,他們做的內容,通常是針對某一群體的。比如學生群體、白領群體、老年人群體等等。

到這一步,自媒體跟粉絲才有了初步的溝通。自媒體初步知道了粉絲是什么樣的一群人,粉絲也基本滿意自媒體提供的內容。

然而,自媒體對粉絲的了解還只停留在人口統計學特征,比如年齡、性別、職業、地域等等。也就是說,自媒體面對的還是一個群體,處于一對多的狀態。

這種情況,就像專業演出或講座,針對的是特定群體。是粉絲就會萬分癡迷,不是粉絲的,表示無感、沒興趣。粉絲表示找到了組織,自媒體找到了一群人。

第三層:撩他

到了這一步,自媒體對粉絲的了解已經不僅僅停留在人口統計學特征了,深入到了個性特征。比如粉絲的習慣、愛好、性格、痛處等等。

例如,一個做穿搭的自媒體,不僅知道粉絲是一線城市20-30歲的女白領(人口統計學特征),還知道他們習慣帶飯、單身比例高、奮斗意識強、語言表達上有夾帶英文的習慣、依賴公共交通、集體活動參與頻率高等等(個性特征)。

通常到這一階段,可以總結出一些粉絲模型了。自媒體做內容的時候,不再把粉絲當作一個群體,而是抽象出一些特定的粉絲模型。

針對個性特征設計的內容,基本上能夠說到粉絲的心里去,他們點贊、轉發、評論的動力就會更強。因為他們覺得你就是在跟他們一對一說話。

第四層:一起玩

如果說以上三層自媒體還是在單向表達,到這一層就真正實現了雙向溝通。自媒體跟粉絲之間,已經建立了信任關系。哪怕某一天不發內容,只是發發牢騷,說今天生病不更新了,粉絲也不會取關,而是表示理解甚至主動問候。

到這個份上,粉絲會有主動跟你說話的欲望,因為你既有不俗特長(媒體屬性),又愿意溝通(人格化),這對粉絲來說,就像是一個牛逼的朋友。

所以,做自媒體的時候有兩條路需要同時進行才能保證越做越好。一條是內容質量的打磨,另一條是粉絲模型的建立。建立粉絲模型需要長期的分析和篩選,從新粉到鐵桿的過程應該是一目了然的。


Tags: 自媒體

文章來源:http://zhangsa.net/personas/talk-to-your-fans.html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