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產品經理選擇就業深度還是廣度?

分類:實用技巧 時間:2017-09-10

提問:關於產品經理的職業規劃,有的人認為應該選擇好一個方向深入,有的人認為應該拓寬接觸的行業領域,多學習,大家怎麽看?是否意味著隨著你的工作年限的增加,你的就業面在不斷的變窄(更換行業很可能意味著沖頭再來,無論是經驗還是薪酬)?

jiawei:

不知道你看不看NBA,如果看NBA的話,你就會發現每年的新球員選秀的時候,那些新球員都有所謂的選秀模板,詹姆斯當年選秀的時候,模板就是魔術師約翰遜。所以你可以嘗試找和你情況、基礎等等類似的前輩看看,有沒有人能成為你的模板。

我一直特別討厭規劃這兩個字,我更喜歡分析這兩個字。盡量用分析代替規劃,然後會發現一個新世界。

cicada:

這個很難給建議,我覺得“都是命運捉弄”。說說我自己吧。

在網易的時候喜歡拍照,所以在門戶的時候開始折騰攝影社區,在門戶待不下去的時候又去了杭研管相冊。

因為分管業務是相冊,之後拓展了雲相冊,婚紗攝影O2O等相片關聯業務,別的我也沒權限去做。

因為喜歡旅行,創業後選擇了旅行賽道……最後發現選錯賽道了。

中途按攜程要求去做了自己沒什麽感覺的“周末指南”。

在以上過程中,逐步發現自己的基因是“工具+內容”,電商做不好,社交做不好,與社交強關聯的社區也做不好。我選擇職業往往從興趣出發,容易鍛煉個人能力,但作為立項者,創業者則導致了悲慘的大結局。

回到你的問題,隨著工作年限增加,就業面變窄……對於捆綁垂直行業來說是這樣的。但現在大部分的產品經理都沒有捆綁垂直行業,再說捆綁垂直行業的“產品經理”內部地位也不高,垂直行業的資源運營才是王道。

垂直行業以外,工具/電商/媒體/社區/O2O,這算是幾個純線上的大類。30歲之前最好是嘗試2-3個大類,未來的路會比較寬。但五個大類全部拿下就很難了。

miyam4a1:

我感覺做產品時間越久,就業面反而越寬。因為無論是垂直領域的深入,還是橫向領域的拓寬,成長過程都需要補充各種知識,正常來說這些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能幹,雖然看起來換行業不大可行,但本質上產品的很多東西都是觸類旁通的,如果真心潛心鉆研,換個行業要做好,也未必非常難。

9238:

看你的PM天賦,天賦弱深入優先,天賦強就拓寬優先。

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廣泛,但最有價值的是“發現用戶價值”,從這個角度,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洞察(不能確定洞察算不算天賦,我覺得要達到洞察,邏輯、視野、自省、同理心都是必要條件)。如果經歷同樣的事、項目、信息,你能比別人理解更深更廣更精準,就說明你更有洞察,你來做產品也就能更好地發現用戶價值,推動產品突破平均表現。

我把產品經理分三類:A類是有洞察力的,未來能有所創造;B類邏輯正常但洞察弱,能做一個熟練執行者;C類在邏輯或性格上有缺陷,不適合從事產品經理職業。

A類一個產品做熟了應該換換產品,在新產品新領域中重新驗證原有經驗的邊界,是方法論養成的高效路徑。B類適應新東西慢,在一個領域深耕,可能更有利於提升個人價值。C類行業中好多啊,跟職位高低沒關系。

ego_ :

結合 @9238 上面的解答,俺會覺得,這些特質大量出現在優秀的銷售員,以及人文素養較高的人群身上。不過個人認為,邏輯可以通過訓練達到“夠用”的程度,對人性的感知,卻更倚賴天賦。您覺得有道理嗎?

jiawei:

@ego_ 洞察力,實在是一個太高階的能力。突然一聽是無法馬上形成概念並且理解的。如果不詳細對其進行“操作性“定義,就會演變成,跟星座、氣功一樣的詞,他是什麽意思,取決於使用者和下定義的人了。

cicada:

洞察力,想象力,對這些美妙的詞匯正確的理解,僅在於已經擁有他們的人的心中。間接經驗在這裏是完全失效的,產品行業高度依賴直接經驗。


Tags: 時候 行業 發現 選秀 變窄 選擇

文章來源: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