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犬校成員怎樣看待產品經理培訓?

分類:實用技巧 時間:2017-09-10

提問:對於產品經理培訓,你怎麽看?

之前一直是呵呵的態度,今天偶然看到“三節課”新的推廣文章,有一些點吸引了我的關註,同時也有一些質疑。

吸引點:

1.說學員中有高中學歷學完課程後入職滴滴的,這樣說不怕打臉嗎?

2.看它的課程體系是有建設過的,包含了0基礎、初級、高級的不同班別的劃分,包含了深度用戶調研與畫像、競品分析與行業調研、MVP階段的產品運營、拆解數據指標、用數據指導運營等課程,從課程名稱看像那麽回事。

質疑點:

感覺產品經理是一門著重靠實踐積累經驗的技能,假設它的課程內容是從以往的成功產品中提取經驗要素,那麽真能達到初級產品經理在培訓後跳槽提升為高級產品經理的效果嗎?

stove3:

產品經理是靠項目屍體堆出來的。聽道理是不可能幫產品經理成長的,只有親自栽坑才行。

ego_ :

在下還真參與過,總體來說,它有它的積極作用,但非常有限。

大部分門外漢都會覺得產品經理就是交互設計師?創意策劃?或者直接是喬布斯張小龍?

俺當時也是,所以對這個職業非常感興趣,苦於入行無門,連產品助理的工作都找不到。於是先是聽了某機構在多貝的免費課,然後借了一千多塊錢買了網課,用500塊實習工資還了半年才還完。

這就是我覺得它積極的地方,至少給了你一扇窗,至少讓你大致知道了產品經理需要幹什麽。接下來就是它的弊端了——它同時會給你一種錯覺,它對產品經理的詮釋,對你來說是起點也是終點,你會誤以為自己已經通曉八分,然後做出一些非常可笑的事,比如上完課的當天就馬上熱血澎湃地把騰訊所有的產品崗投了一遍,心想憑自己的勤奮和天賦,我就是下一個超級產品經理…

y-zhang:

1. 就算培訓中有真實的案例分析,因為脫離了項目實際發生時的場景,缺少了足夠多的細節,也無法讓你學會在實際的工作中去做恰當的判斷。

2. 當然能夠給你一些好像是這麽回事的理論指導,但是如果你不去刻意實踐,又怎麽能學會呢?

就算你想在實際工作中去刻意實踐、刻意練習,但是實際上會有來自項目周期壓縮、團隊成員理念想法不同、領導只關註結果等一系列因素的種種限制,在這些限制內嘗試去按照某種範式、思路實踐,本身已經不是產品硬技能上的事情了,因為這就跟你的做事策略、溝通策略有關了。就怕半吊子入門生搬硬套、連累整個團隊,還沾沾自喜,事後包裝一下還寫成文章(不是針對某一個人)。

3.總之,能給你一些入門的基礎知識,僅僅只是知識,還不是你內化的技能。如果你想要順利的實施哪怕一個產品模塊項目,這些也是萬萬不夠的。

mien:

培訓可以對這個行業和工作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但同樣的效果幾十塊錢的書也能做到。至於的質的提升,除了前面的人提到的堆項目屍體,多看多體驗多思考也有用。總之就是產品經理老三樣嘛:視野品味和邏輯,這三種培訓帶來的效果都很有限啊。

不過話說回來,產品經理培訓我還是最看好三節課,luke和老黃都是真正有想法的人。

cicada:

所有的產品經理培訓都是掃盲,從一無所知的小白變成略有所知的小白。無論多貴的培訓班,上完以後還是達不到level1的水準(我之前在talk頻道解釋過level1-level5)。

如果是天賦很好的小白,本身樂於觀察思考,已經有一些基礎積累,再掃一個盲——應聘產品助理是有可能的。掃盲學到的名詞術語在面試中會有加分,看起來不那麽嫩。

leon:

參加過三節課的線上課和線下訓練營。

我的感受:線上課是一套相對系統的產品方法論,帶給我的收獲主要是講師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工作中迷茫時想想這些可以打開思路;

線下訓練營會有一些基礎的實踐,寫prd,畫原型,寫bp,分析案例之類的,小白可以找找感覺,我主要是去玩和認識業內人去的,他們招人還是有門檻的,所以認識的產品小夥伴都不錯。

Luke聲稱說70分的產品經理是可以培訓出來的。但他們也一直在摸索、叠代,並沒有明確的方向。而老黃寫了本《運營之光》火了一把。

9238:

產品經理培訓這件事,就我的觀察,三節課是做得最認真的。

上上次的三節課3.3培訓班,我派人去參加,後來推薦兩個PM同學成功加入滴滴,比較滿意。但上一次3.3就沒找到人,主要是運營方向的比例較高,PM略少。加入滴滴的那兩位PM都不是高中生,高中生也許是運營方向的?

但我不歧視高中生做產品。以前在百度時我就用過高中生PM,是暑期實習,表現比當時占主流的多數北大實習生更好,但沒敢留下他,因為我敢勸人不讀研但不敢勸人不讀大學。我在百度還招過一個汽車廠出身的中專生,後來他負責了搜索引擎一個重要方向,一直都是該方向最高段位的存在。

招聘PM時,選擇更高學歷、更好學校、更多年經驗、更高評級的候選人,屬於更高效率和更保險的行為,這多半沒錯,但如果你會選人,那麽背景都是浮雲。

想通過培訓讓初級產品經理變成高級產品經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想成就一個優秀產品經理,天賦、努力、機遇三者缺一不可。但培訓有培訓的價值和適用人群。一是適合新人入門,通過設計合理的培訓,能對PM有個粗淺但是系統的了解甚至實驗,有助於判斷自己是否喜歡和適合做PM;二是大部分中小公司都沒有針對PM的系統培養環境,這些公司的非資深PM,在埋頭加班的間隙,抽空經歷一次設計良好的培訓,既能開視野(系統了解PM工作邊界,多多了解PM同學的多樣性),又能結識同業關系圈(方便換工作,方便有疑難時互相討教)。

tony:

產品經理,很不幸,是個方差特別大的工作。比如流水線工人,最好的大概是什麽最差的兩倍水準;出租車司機,最好的大概是最差的五倍水準;結構工程師,最好的是最差的十倍水準;那產品經理,最好的是最差的百倍水準以上;(畫家音樂家等藝術工作大概能差到千倍)

培訓班能夠給你從零到一的建立知識框架,但是能領悟多少升華多少真心看命,看祖師爺賞不賞飯吃(天賦),看自己八字夠不夠硬(運氣)。

同時,在有一些實踐以後(做死過幾個產品),系統地沈澱一些套路和方法論,也是有幫助的。但指望靠培訓班幫助你大幅成長就比較難了。

salty:

產品/運營的培訓具有一定的商業可行性,但這個是對機構/創業者有利,對學習者來說,緊靠課程培訓收益太有限了,而且很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想法。

看了下推廣文章,其他的不多評,只想吐槽他們反復強調的60%的課程完成率。乍聽確實是一個很高的完成率,是文中提到的整個在線教育領域的平均的在線課程完成率(3%)的20倍,然而稍微動腦想一下就發現這個數字太具欺騙性。 首先是樣本數量的問題——總共參與測試的人達2500人,而60%是魔鬼訓練營的完成率,參與這一項的用戶數必然是一個更小的量級。其次,取樣偏差的問題,能夠積極“搶”內測機會並且支付一定費用的人,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就不會太差。拿這極少數&自主性較高用戶的完成率去跟千萬普通人的完成率相比,真是有些....

fors:

現在的項目就是做職前培訓的,主要也是產品和運營這兩個方向,簡單說一下。

1. 對於用戶的利益來講,職前培訓肯定是大於在職培訓的。職前培訓要解決的問題是,很多人底子不錯,但是不知道面試的要點和套路,導致找不到更好的offer。對於公司本身利益來講,在職的培訓其實更賺錢,學生畢竟購買力有限。

2. 拿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來講,職前培訓主要是讓他們了解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對求職者本身的要求,從而讓他們更有針對性的去做準備(參與實習,準備作品,混項目經驗)。雖然是職前培訓,我們的用戶群其實是可以輻射到大二學生的,如果一個底子還行的學生,從大二開始做準備(拿出暑假就行),可以保證他校招進BAT這一線的公司。作為培訓公司來講,這些內容顯然是可以標準化,產品化的。

3. 看到樓上說完課率問題,從我們的數據來看,如果不加任何幹預,全靠用戶自身去學習,完課率真就大概3%,從了解的行業數據來看,平均值也就這樣。但是只要加入人力,去組織用戶學習,去催,去收作業,完課率立馬大幅飆升,但是這個是人力投入的結果,並不是產品模式帶來的提升。我個人並不覺得這個有什麽好拿出來作為賣點的。如果靠課程本身的設計,做到完課率這麽高,我一定去門口跪著求真經。

rex:

所謂培訓是指盡可能模擬真實環境來對人員進行刻意訓練。

為什麽有些培訓可以短時間內培養出高手,例如程序猿、設計師,而產品經理培訓卻無法達成這樣的功效呢?

問題出在無法「盡可能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上。

程序猿的工作環境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主要打交道的是文檔和代碼,拿到需求文檔後開始編碼,所以比較容易模擬。

互聯網公司裏一般的研發流程是:老板-->產品經理-->設計師-->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

在這個流程裏,越上遊的角色,工作環境變量越多。

重點說說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環境變量:

1、現有產品的架構。

相信大部分產品經理都是在前輩產品的基礎上做產品,之前產品架構的喜或坑,豈能簡單照搬其他產品的功能點就能套上。

2、運營/市場的需求。

產品頭上兩把刀,一把是運營,另一把是老板。在強運營的公司裏,沒點底氣的產品經理很難招架運營的需求。靠培訓那點紙上知識,根本無法翻身做主人。

3、公司的戰略和KPI。

每家公司的戰略基本都不一樣,戰略一樣的公司KPI還不一樣,產品如何滿足這些戰略和KPI?培訓只講孤例,很難普遍適用。

4、老板的想法。

有一千個公司就有一千個不同的老板,如何應對老板的想法和需求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只能從被老板罵的過程中慢慢習得。

5、上司的想法。

上司和老板的想法有出入怎麽辦?聽誰的?又是一連串的坑。

6、用戶的需求。

嗯,最後才到產品經理培訓時候重點講的用戶需求。剛培訓完,信心滿滿的加入公司,一接觸產品就傻眼了,之前培訓講的都是BAT系列的大眾用戶群體,這公司怎麽做的是面向B端用戶的垂直產品呢?如果按照做C端的思路來做B端產品,只能成炮灰。

在目前的培訓模式下,產品經理培訓只能培養出入門級的產品助理。副作用也很明顯,浮躁地自認為產品經理不就是挑毛病,談方向,畫原型嗎。

後話,我對未來的產品經理培訓還是挺樂觀的,只要能夠「盡可能地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就行,終極模式是把BAT設立產品經理培訓學院,全部真刀實槍的參與到產品設計的全流程中,包括產品後續的叠代和運營。

和軍隊裏一樣,之前是沙盤推演,到紅藍方實彈演習,再到現在的無預案突擊拉練對抗。

用戰爭去訓練士兵,用產品去訓練產品,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產品經理。

9238:

我在思考產品經理培訓時,想到後來也覺得產品經理最對標的還是軍官,想著有機會要了解一下現代軍官培養體系。

jiawei:

前面大家都說,為什麽iOS、android等程序員培訓蠻容易就可以培訓一個能還不錯的,而產品經理就不行?

這個其實是很簡單的問題,就事論事的講就可以了,不用揣測人心。因為你做的如果是大眾應用,iOS、Android等構建的技術都是通用的。而產品經理的領域太廣了,培訓機構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最多是把很廣的領域裏面的共性的東西拿出來培訓培訓,而這些共性的東西,是沒辦法在實踐中馬上產生效益的。

就像如果iOS、Android培訓,只培訓算法、編碼規範、還有軟件工程,你看培訓出來的,能有幾個找到工作?

所以關鍵說回來,如果一個產品培訓機構,就只培訓“出行類產品經理“只服務於出行市場,整體的培訓完全根據這個市場的企業需求來設計,這樣培訓效果肯定會好很多。

但是,這是培訓機構想要的結果麽?

所以,我不認為產品經理培訓多難,而是沒有更好的商業模式去承載多方利益。


Tags: 產品 經理 課程 布斯 一些 非常

文章來源: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