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不強的人,就沒資格學習了嗎?

分類:實用技巧 時間:2017-09-15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YouCore”(ID:YouCore) ,作者:晶美同學,YouCore主策劃,追求理性與感性平衡的女文青,知乎專欄《框架的力量》入駐作者;36氪經授權發布。

和我一起住的於木木是個非常非常上進的女孩子,究竟有多麽上進呢?舉個粒子,我在家幫她簽收的快遞多半是書。

心理學概念開始火的時候,她一口氣買了《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與生活》兩本教材書。拿到書時,她說了句,要在2個月內看完這兩本磚頭厚的書。當時我就震驚了。不久她就做了十分完美的計劃,每天起床後和睡覺前花不到一小時的時間看40頁。

結果呢?

和大多數上進的同學一樣,她堅持了兩個星期就放棄了。兩年過去,那兩本書早長了厚厚的灰塵。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她學習其他知識的時候,是的,我說的就是寫作、設計、理財等等,往往三分鐘熱度,始終堅持不下去。很快,她得出一個結論,是自控力太差!

後來她報名了一個《如何10倍提升自控力》的課程,大概就是教了怎麽做時間管理,結果可想而知——並沒什麽卵用。

身邊其實有挺多像木木這樣上進的朋友,比如吳小框同學在今年京東618活動時花了300塊買了20多本書,最近問他有啥收獲,他說第一本的目錄終於看完了。嗯,我知道他一定堅持不下去。看起來,學習最大的障礙仿佛就是自控力出了問題。

面對學習,你的自控力為什麽會這麽差?

很多人覺得自控力就是“我能用意誌控制自己,想讓自己幹啥自己就會幹啥”。

同學,你又不是機器……沒有人能做到這樣的自控。

也許,你看到的“自控力“其實是假的?

剛才提到的沒法堅持讀書的木木同學,她晚上即使9點鐘下班到家,也依然會堅持在廚房呆一小時,原因只是“外面的飯菜味精太多“,她想要做第二天能帶去公司的午餐,於是每天變著花樣學習做潮汕蝦蟹粥、椒鹽帶魚、日式咖喱雞,飯菜一天比一天好吃。在我看來,她在堅持做飯這件事情上的自控力,也是旁人無法企及的。

假如我們把角色換成,特斯拉的CEO兼大眾男神埃隆馬斯克。聽說他每天堅持讀兩本書,不到18歲就讀完了圖書館的書。如果讓馬斯克天天堅持花式煮飯,你覺得他會依然擁有自控力嗎?

這樣看起來木木還是很有自控力的嘛,只是沒用在讀書上。就像馬斯克沒法控制自己去花式做飯一樣。

所以,“因為有了自控力所以才能堅持學習”這本身是個偽命題。那些能堅持學習的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只是他們沒告訴你。

那麽,能堅持學習,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麽呢?

為了破解這個問題,我再舉兩個例子。

昨天,我們同事吃飯時一起討論到一個話題:

“你曾經在什麽情況下能堅持一個月天天看書?”

實習生飯飯說期末考之前天天都在啃《宏觀經濟學》,老白說,轉行開始做運營時,連續看了四五本相關的書。大家七嘴八舌,最後給出了一個結論:

堅持學習第一的驅動力,就是馬上就要用。引用一句掉書袋的話,就是“所學知識要建立在限時的利害關系之上”。

我在朋友圈看過一篇標題為《你頑固的時候真好看》的文章,當時很有興趣地點開往下讀了2遍。文章確實讓人深受啟發,在看完那一瞬間感覺自己的精神層次又得到了升華。但再過了15分鐘,剛剛獲得的啟發感卻蕩然無存,似乎我並沒有從中獲得什麽。我依然不懂怎麽分場景應用,不懂怎麽進行具體地驗證,確認下應該在什麽情況下“固執”,又該在什麽情況下“放棄”。

看出來了嗎?大多時候,我們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僅僅是臉熟。

對於行動類的學習內容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應用場景,一旦沒有應用場景,缺乏正向反饋。堅持不下去才是正常的,能堅持反而是反常的。

因為“學非所需”和“學而無用”,太多人淪為了虛假學習的奴隸。

真正的“高自控力”學習是怎樣的?

YouCore家族不敗學霸·產品總監·繆老師(傳說中“自控力”本人)說,他每天一定會從百忙之中抽出15分鐘時間,看幾篇重點公眾號的文章,並且在OneNote裏做文章拆解分析,到目前為止已經堅持了187天。

我得承認,繆老師是真學霸。他看文章的動機是需要研究優秀公眾號文章的寫法,並要求自己在下一篇文章中使用最新的技巧。他幾乎天天都說, “建立應用型學習的意識非常重要”

真學霸和感動自己的學霸(俗稱“偽學霸”)最大的差異就在:“偽學霸”一直在用保守又輕松的方法在走下坡路;而反觀,真正的學霸,早已清醒地選擇了走有用且高效的上坡路。

這也是YouCore整個系列產品設計在走的路:應用型學習。

毫無疑問,應用型學習比非應用型學習要難得多,但卻能讓每位學員感到有用、受益、高效、一直在走上坡路。這才是檢驗學習有效的唯一標準。

接下來,按照YouCore幹貨文章的作風,應該說說實現應用型學習的具體方法論了。

依然分為三個步驟:

一、從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始

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清楚,沖刺前的終極復習策略不是聽老師講課、也不是繼續背知識點,而是做!真!題!

因為從真題出發,才能把零碎的知識點用起來。

在構建職業能力樹之前,也要首先在寫下你想要拿下的是哪個職位。只有為了這個應用目標構建出的職業能力樹,才能真的幫助你升職啊。

在你有學習的沖動之前,先拿一張A4紙,在上面寫下你學習的應用目標,也就是想要解決的那個具體問題。這一點是一切的基礎。

二、創造應用場景

同樣以木木為例,她有一段時間熱衷於跟著她的另外一個朋友學英語,但最終進步依然不大,而她的那位朋友的學習效果則非常棒,因為那位朋友本身就在外貿行業,日常工作時就用得上英語。

英語有用嗎?很有用,但是對木木來說,她並沒有用的機會。如果木木選擇每周都去參加英語角活動,學習效果可能就大大提升了。

如果客觀上本身就有很多運用和練習機會的話,那基本上就是在被動地進行應用型的學習了,因為你輸入本身就是為了輸出。

如果沒有客觀應用場景,我們還能在主觀上創造應用場景。

三、獲取正向的即時反饋

人類天生短視,喜歡即時的反饋和滿足,因為大腦裏,住著一個享受小人。這小人經常在你為未來籌謀時出來搗亂,說,“嘿,別管這麽多了,就是現在!”

這就是為什麽你打開閱讀軟件準備看書,卻鬼使神差地戳開了王者農藥推送的對戰消息。因為農藥能夠給你即時的滿足感。

而保持持續的學習狀態,也需要一個人甚至一幫人時常給以你精神的鼓勵。

還有什麽比跟一群有激情的學習者在一起更能讓自己堅持下去呢?

總結

大多時候,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堅持不下去,並不是自控力有問題。而是因為“學非所需”和“學而無用”,淪為了虛假學習的奴隸。

自律哪有模板,借鑒不如實幹,應用型學習的方法論可以破解這一難題。

想實現應用型學習,你需要三個步驟:

  1. 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始,讓學習內容是你心中所需;

  2. 創造多樣化的應用場景,踐行邊學邊用的學習方法;

  3. 獲取正向的即時反饋,保證持續的學習狀態。


Tags: 自控 上進 同學 就是 學習 文青

文章來源: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