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產品經理用心做好的交互體驗:「彈框」

分類:實用技巧 時間:2017-09-18

讓用戶不用想,減少其等待的焦慮感,這就是好的交互設計的目的。

彈框是交互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彈框大致分為四類:系統提示、操作引導、信息反饋、廣告(主要是運營的KPI咯,嘻嘻)。

在聊彈框之前,我們先來講解一下彈框與新開頁面的區別:

什麽情況下適合用彈框?

原則規範:適合臨時性、補充性或突發性的情況展示,流程步驟中的插入行為,可由用戶選擇是否進行,不覆蓋用戶已閱讀內容

使用場景:需要用戶在主幹流程中知曉或者補充一些額外信息時

表現方式:半透明遮罩效果的彈窗,體現頁面間的層級關系

什麽情況下適合新開頁面?

原則規範:適合單任務場景或進程型頁面

使用場景:用戶需要在不同的獨立頁面來回切換時

表現方式:頁面間的跳轉,提現該頁面為子流程,具有一定獨立性

接下來我們著重分析和總結,系統提示、操作引導、信息反饋三類彈窗的使用場景和原則。

系統提示:系統自動彈出的提醒,如評分彈框。

1.在制定的用戶行為監控下做展示,避免打斷用戶的使用,影響用戶體驗。

想要提高 App 好評率,需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和位置來引導用戶評分。最好是在用戶順利使用App完成某件事情,滿足某個需求,有很不錯的感覺的時候,提供評分功能。也就是,要在用戶用的最爽的時候下手,一舉拿下。以旅行類 App 為例,通常在用戶搶票成功之後發出評分請求。

2.註意彈框的頻率,保持特有入口,為用戶提供自由選擇的權利,無須過度打擾。

找到活躍用戶,找準重度用戶,提供評分彈窗,讓他們為你的產品指路,這是至關重要的!小Q推薦一種評分彈框設定規則:只對一段時間內多次打開App且有效操作達到某個閾值的用戶提示評分。譬如,用戶使用至少 3 天以後,打開次數在 10 次以上,邀請用戶對 App 評分,如果用戶拒絕,則在本次安裝的情況下,應用不再提示。

當然除了引導活躍用戶“給個好評”以外,幫助非活躍甚至是不喜歡你產品的用戶吐露心聲,也是一種提高用戶活躍度的方式。所以,利用評分彈出這樣一個特有入口,提供“吐槽”的機會,也是不錯的選擇。譬如:開眼App。把評分彈窗作為褒貶平衡的入口,既可以吐槽,也可以評分以此鼓勵。用戶能自由選擇一種通道,與產品交流。

除了通過推送機制及用戶體驗的優化之外,適當的ASO(應用商店優化)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評分是強依賴用戶心思的事情,用戶使用的開心,你引導引導評評分也還是不太那麽難,倘若產品本身就不咋地,這樣強制的要求用戶去給一個好評,自然也就不太合適了。請記住一點,用戶想要評價自然會去做,如果不想,你做得多了反而會有負面效果。

3.彈框設計獨特,文案簡單明了,按鈕主次分明,減少判斷負擔。

彈框的設計要符合產品的風格,該調皮時調皮,該嚴肅時就要嚴肅。彈框裏你最想要引導用戶所操作的按鈕,建議重點突出,設計醒目。減少用戶思考的成本,快速完成評分的行為。如圖:土豆網App的評分彈框,就滿足本原則。

操作引導:功能導向的提醒,如權限獲取

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切忌文字太多徒增反感,設計一定要看。

如映兔App的開啟通知的引導設計,就非常簡單直接,且彈出時機恰到好處。對於通知類引導,通常是用戶下載後第一次使用某功能時主動彈出,那麽既然要彈出,就應該用最簡單明了的話術,讓用戶最快完成並開始享受產品的魅力。很多APP會在初次使用的過程中直接彈框索取權限,這確實是最簡單的實現方式,但被拒的可能性也最大…請參考 《產品經理需要用心做好的交互體驗——權限獲取》 一文,有比較詳盡的分析和說明。

信息反饋:操作反饋的展示,如各類Toast

信息類反饋彈框都會讓用戶等待,所以要跟用戶產生互動。通過減少等待的時間從而減輕用戶的負面情緒,用好的交互體驗,有效滴降低用戶的抱怨程度,讓用戶不用想,就能完成花費時間代價的過程,這就是好的交互設計的目的。

基於用戶正確的操作行為,產品提供的反饋能否給予用戶情感上的滿足,這對產品中的一系列反饋機制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也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於用戶正確的操作行為,產品提供的反饋能否給予用戶情感上的滿足,這對產品中的一系列反饋機制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也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請參考 《用好的交互設計來減少用戶等待》 一文。

#專欄作家#

Mandy權,微信公眾號:小Q聊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善於資訊、母嬰、教育類產品設計與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Tags: 用戶 頁面 評分 使用 場景 適合

文章來源: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