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3次IPO終上市,看拉夏貝爾背後的故事

分類:資訊 時間:2017-10-03

9月25日,又一服裝品牌拉夏貝爾赴A股上市。據公開資料顯示,拉夏貝爾成立於2001年,主打女裝。

但就在上市之時,拉夏貝爾諸多的窘境也在公眾面前一覽無余。記者梳理數據發現,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86億元,同比上漲15%,凈利潤為6億元,同比下降13%。此外,公司面臨單店收入逐年下降、毛利率與行業相比偏低、庫存高企等情況,均使公司陷入粗放式經營的困局。

誤打誤撞闖入服裝行業

與大多數快消品企業喜歡在公眾面前高調現身不同,邢加興顯得低調而神秘。過去兩年間,鮮有媒體專訪,也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這位掌管著每年營收額近百億的女裝企業領頭者到底是何方神聖?又有著什麽樣的生活和創業經歷呢?

從公開資料來看,邢加興1972年出生於福建。據媒體報道,在邢加興21歲的一天,母親讓他去城裏買些樹苗回來種上,他揣著買樹苗的幾百塊錢,走到城裏,看到一個服裝印壓培訓班就報了名,打算學點技術。回到家,他告訴母親學費已交不去就浪費了,於是就這麽學了服裝技術,這也是邢加興進入這一行業的起源,今天我們似乎看起來,頗有點誤打誤撞的意味,但後面的事實證明,邢加興這一步也許走對了。

在那個培訓班結業後,邢加興去了一家臺資服裝廠,幾個月後,他覺得自己幹的不過都是些最初級的活,根本學不到什麽核心技術,他又跑到北京服裝學院學了半年服裝設計。學成後,邢加興回到原公司做起了銷售。那家公司的臺灣老板希望他能到武漢開分公司,當時,在外地開分公司手續相當繁雜,於是放棄了這份工作,跟隨朋友去上海創業做服裝代理。

從代理品牌到創立品牌

邢加興曾對媒體描述了服裝代理的歷程,“福州服裝圈子很小,只有兩三個商場。我打工時比較勤奮,天天到商場巡店。那時,做的是蘇菲女裝,福州最好的一個品牌。創業後我就把蘇菲拿到上海去賣,做得很好。後來其他一些臺資品牌也紛紛找我做代理。我最多的時候代理過3~4個牌子,像錦衣傳奇、卡梅爾,後來這些牌子在大陸都不見了。”

1998年,服裝代理工作很難繼續擴張,邢加興便萌生了創立自己牌子的想法。他曾對媒體解釋稱,“這些牌子都是從臺灣過來的,在大陸開工廠,在大陸賣,其實臺灣根本沒有,根基不好。到後來,我的店鋪開起來,卻沒有貨賣。因為福州很暖和,秋裝上得很慢,到11月份才有,可是上海8、9月就要上秋裝,這樣跟商場就有個斷檔。我們覺得如果自己創立個牌子,可能更容易控制。”

當年,邢加興向他人籌集了50萬元的註冊資本,拉上兩位設計師和幾位銷售人員正式成立了拉夏貝爾。據了解,拉夏貝爾在法文中譯為小教堂,是法國一條風情小街,據說,邢加興在構思這個品牌時正居住在這條充滿法國文化的小街上。

縱觀邢加興的創業過程,與上世紀90年代末、20世紀初的服裝開創者一樣,基本上都經歷了從學徒到代銷,再到自主創造品牌的過程,他們都屬於嗅覺靈敏的創業者。當時,中國自主服裝品牌還不太多,但市場需求量又很大,這為而後拉夏貝爾品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創業早期的瘋狂擴張

創業第一年,拉夏貝爾開始有了兩三百萬元的銷售額,而後公司不斷將賺來的錢用於擴張新店,所以資金鏈一直處於緊張狀態。2007年公司資金鏈最緊張的時候,曾有兩個月甚至發不出工資,直到2009年,聯想投資千萬美元投資拉夏貝爾後,其資金短缺的狀況才得到根本緩解。

邢加興認為,發展中的公司是停不下來的,國內消費市場每年都是20%多的增長,如果不開新店就意味著倒退。所以拉夏貝爾新店的拓展從未停止,到2007年就有近300家直營專賣店。

在邢加興看來,一個連鎖經驗的服裝品牌如果要獲得成功,穩定性很重要。他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們這個行業有這樣一個定義:一、做到一定年限,可能就會比較穩定。二、做到一定規模,也會比較穩定。這兩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個服裝品牌一出來一下子做得非常好,但沒經歷過風浪,沒有積累很多經驗,可能會比較不穩定;如果做了很長時間,規模一直上不去也是很麻煩的事。”

基於邢加興“不開新店就意味著倒退”的想法,拉夏貝爾規模擴張得非常迅速。據公司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12年年初,公司還僅有3340家門店,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8907個零售網點,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以同為女裝上市公司朗姿股份來看,到2016年年末共擁有445家店,又比如維格娜絲,到2016年年末也僅有189家門店,由此看來,拉夏貝爾近年在線下布局的勢頭猛烈。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自1998年邢加興創業至今的20年裏,行業市場參與者不斷入局,競爭相當慘烈。此外,電商的崛起也擠壓了線下門店生存空間,同時存貨比例較大,而市場需求不斷更新等問題也困擾著女裝行業,拉夏貝爾也不例外,邢加興不得不面對這些困擾。

數據顯示,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為86億元,同比上漲15%,而凈利潤為6億元,同比下降13%,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一般而言,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營業成本大幅增加,或者是營業效率有所下降,而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16年公司營業成本為31億元,同比增加19%,與2015年增幅相當,由此看來,營業成本增加為主因之一。

而從營業效率來看,2014年到2016年拉夏貝爾的專櫃的單店收入分別為:85萬元、76萬元及71萬元,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專櫃渠道業務收入增速也放緩,公司方面表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源於傳統百貨商場零售市場在近年來相對低迷,平均單店收入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公司主動關閉了一些業績未達預期的專櫃網點。

在毛利率方面,拉夏貝爾2016年專櫃渠道的毛利率為64.58%,專賣渠道的毛利率為66.82%,與維格娜絲、地素時尚等同業相比,相對較低。對此,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單店毛利低於同行業公司,主要是因為公司定位問題,使得產品均價低於同行業其他品牌。

靠開店拉動收入增長?

值得關註的是,最近幾年,不少服裝企業由於線下門店低迷等原因,陷入關門潮,而奇怪的是,拉夏貝爾仍以每年新增上千個門店的速度在擴張,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門店數量為6887個,2015年同比增長15%達7893個,2016年達8907個,同比增幅為13%。

此次於A股上市,拉夏貝爾方面表示,還將使用募集資金,計劃在未來三年中還要新開3000個零售網點,其中包括新設直營專櫃網點2094個、新設直營專賣網點906個,這些門店主要鋪設在二三線城市。數據顯示,在3000家新門店中,二三線及其他城市就占了超九成的比例。

拉夏貝爾方面表示,線下專賣店的布局,將進一步提高線下直營專賣店為線上業務提供物流倉儲服務的能力,促進公司線上業務對不同層級市場的覆蓋能力。與門店增長相配套的是新零售信息系統的建設,通過這種線下開店,配合線上的模式,促進新零售業務的發展。 所謂的新零售,指的是企業依托互聯網,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綜上來看,拉夏貝爾在門店的布局上路徑鮮明,首先,花大成本鋪設線下網點,特別是在二三四線城市,首要目的是搶占線下流量;其次,線下布局與線上流量相互配合,以期達到發展新零售的目的。

但事實並不盡如人意,一邊是單店收入的下降、毛利率偏低,一邊是瘋狂開店、不斷擴張,拉夏貝爾面臨著粗放式經營的困境,這使得公司只能靠著不斷開店獲取收入的增長,但實際上利潤紅利並未得到釋放。本輪布局最大的亮點是新零售,然而新零售到底能否拯救拉夏貝爾的經營效率,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此外,拉夏貝爾還面臨行業普遍存在的高庫存困境。數據顯示,2016年末,公司存貨賬面值為17億元,占當期總資產的27%。《投資者報》記者將這一指標與上市女裝公司進行了比較,維格娜絲、朗姿股份、地素時尚等分別為17%、15%及18%,拉夏貝爾均高於這些公司,但低於太平鳥超30%的水平,總體來看,拉夏貝爾的存貨量仍比較高。

由於服裝行業季節性很強、更新換代很快,高庫存就意味著公司需要花一兩年,甚至三年的時間,才能把庫存完全消耗。

後續仍面臨諸多挑戰

實際上,近年來邢加興也在不斷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例如推出了多品牌戰略,截至目前,拉夏貝爾通過收購等手段已擁有十余個品牌,除主營女裝外,男裝及童裝也納入了其業務線。

但在過去兩年間,該公司收入依然還是來源於創立時間最早的兩大品牌La Chapelle和Puella,截至2016年,兩個品牌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仍有50%的比例。

不過,拉夏貝爾在電商方面發展得還不錯,2015年4月完成了對專業電商“七格格”的投資,此外,還在天貓商城、京東商城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上零售店,並在部分零售網點實施了“線上下單,線下發貨”,提升用戶體驗,線上業務收入的占比也從2014年的0.61%增長到2016年的11%。

目前,拉夏貝爾已經在A股上市,邢加興仍將繼續面臨企業低效率、高庫存、電商業務向前推進,多品牌戰略拓展等一系列問題,那麽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或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新零售行業峰會來襲!】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首提“新零售”,自此“新零售”已成為當下電商界最熱詞,各電商大佬反復提到“線上線下融合”。如今,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模式也上升至新的風口,入局者蜂擁而至……

從舊到新,從傳統到智能,零售經歷著種種變化。對於企業來說,如何做到真正的落地執行?怎樣借力實現銷量和渠道的裂變?現場演講嘉賓將在峰會上碰撞出精彩的火花,這將是一場新零售思想的盛宴。

“新零售 智能未來”——2017億歐華東峰會: http://www.iyiou.com/post/ad/id/340


Tags: 貝爾 服裝 公司 培訓班 誤打誤撞 樹苗

文章來源:


ads
ads

相關文章
ads

相關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