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微服務框架go-micro深度學習(三) Registry服務的註冊和發現
服務的註冊與發現是微服務必不可少的功能,這樣系統才能有更高的效能,更高的可用性。go-micro框架的服務發現有自己能用的介面Registry。只要實現這個介面就可以定製自己的服務註冊和發現。 go-mic
服務的註冊與發現是微服務必不可少的功能,這樣系統才能有更高的效能,更高的可用性。go-micro框架的服務發現有自己能用的介面Registry。只要實現這個介面就可以定製自己的服務註冊和發現。 go-mic
我喜愛 RESTful Web 服務或基於 HTTP 的 REST 的原因之一,就是它驅使我思考 API 的重要需求。我也不用花費太多時間來考慮那些無聊的慣例,比如,“我怎麼告訴使用者哪出現問題了?”,相反,
Ivan Nikitsenka 微服務架構允許我們再建立新應用時自由選擇不同的技術和程式語言。不過究竟哪種語言更適合我們當下的硬體?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搞明白Java和Go編寫的相同應用程式之間的效能差異
微服務為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節省了額外費用,特別是在長期維護方面。但是資料中心管理人員需要在實施之前正確評估它。 為了應對不斷髮展的工作流程和增加的資料消耗,組織正在轉向基於微服務的架構,以提高開發速度,併為其軟體帶
從本節開始微服務的開發,說到開發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首先要知道我們需要開發什麼?什麼樣的業務場景,分析業務場景,有幾個微服務,每個微服務需要完成什麼樣的功能,微服務之間的關係,之間的依賴關係,他們之間是如何通迅
從這節開始微服務的開發階段,首選根據下面的圖,選擇一個模組開始微服務的開發,我的開發習慣的就是檢一些對比人依賴少的進行開發,找到了『資訊服務』對其他依賴最少的,就開始開發這個,之前也說過thrift主要說的都是
Spring同時釋出 了Web Services專案的兩個版本:作為開發主幹的3.0.4.RELEASE和作為運維的2.4.3.RELEASE。兩個版本都已更新,可以在Spring Framework
概覽 本文主要介紹如何使用RabbitMQ訊息代理來實現分散式系統之間的通訊,從而促進微服務的鬆耦合。 RabbitMQ ,也被稱為開源訊息代理,它支援多種訊息協議,並且可以部署在分散式系統上。它
.NET Core就是專門針對模組化的微服務架構而設計, 在2018年國慶時間展開.NET微服務的使用情況,本次調查我們總計收到了來自378個開發者的調查。從落地現狀、架構體系、未來趨勢等方面對微服務進行了分析。希望
當微服務架構將單體系統分解為一個個單一微服務時,它可能破壞了事務。這意味著單體系統中的本地事務將分佈到按順序呼叫的多個服務中。 以下是使用本地事務的單體系統的客戶訂單示例: 在上面的客戶訂單示例中
Martin Thompson (@mjpt777) 於 6:30 下午 on 週一, 10月 01, 2018: Assuming REST and HTTP are required for micro
我今年年初的時候,籌劃了一本技術書籍,即為這篇文章的標題《Spring Cloud 微服務架構進階》。今天正式開始預售了,年初到現在正好十個月,實在不易。寫這篇文章胡亂談談技術之外的一些關於寫書的瑣事吧。
【編者的話】系統越做越大,功能越加越多,我們是否有如下經歷: 一次小的需求,評估由此產生的影響成本超過開發需求本身。 系統幾經交接或升級,介面文件丟失或跟程式碼嚴重不符。 每天疲於排查線
輕量級微服務治理及快速開發平臺 MyClouds-0.6-rc 已釋出。 更新如下 1.[新增]使用者登入系統後,預設展開使用者許可權範圍內的第一組一級選單。 2.[優化]使用lombac
最近在上海舉辦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可謂是大佬雲集,金句頻出。 在成為業內焦點的同時, 也再次將人工智慧(AI)推向企業和大眾視野,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AI那點事兒。 AI世界的冰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