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師成長之悟
最近或許有夥伴發現,寫技術實現及細節的變少了,更多是經歷以及思想、規範。莫非是道則道,非常道,你道我也道?然,並不是:)。 當入行四五年時,個人經歷中,從14年開始實習工作到15年轉正,各電信專案現場跑,開
最近或許有夥伴發現,寫技術實現及細節的變少了,更多是經歷以及思想、規範。莫非是道則道,非常道,你道我也道?然,並不是:)。 當入行四五年時,個人經歷中,從14年開始實習工作到15年轉正,各電信專案現場跑,開
本文要點 現代體系結構和基礎設施是短暫的、動態的,不可預測的使用者行為與不可預見的事件交織在一起。我們的系統開始不再像可預測的金屬機器那樣工作,而更像具有突發行為的生物機器。
回想自己做開發的這八年多,我獲得了很多,技術能力、培訓、出國、大公司的,還記得剛剛出來第一年那段時間,太多東西不懂的,我都是一切聽從老大的安排,敲敲程式碼,看看資料庫,測試自己和別人的程式碼;這樣幹了一年
工作了挺久,發現有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從程式員、高階程式設計師,到現在掛著架構師、專家之類的頭銜,伴隨著技術和能力的提高,想不明白的事情反而越來越多了。這些疑問有些來自於跟小夥伴交流,有些是我
所謂最優,就是從一堆不非最佳的方案中找到最好的一個,或者整合一個。 在我最近的三個專案裡,專案的週期都太短了,大抵都在 3~6 個月之間。短週期的專案裡,對於開發人員的能力增長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所能沉澱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回答是不是的問題,是,大齡程式員找純技術方向的工作挺難的,但並不是沒有。 現有的回答中大部分都在變著花樣,婉轉地告訴你原因:因為大齡碼農的價效比低。 大齡碼
有人預言10年後,也就是2020年無伺服器將承載全球83%的企業工作量。 無論你喜歡與否,一場革命正在進行中。AWS處於領先地位,MS Azure和GCP緊隨其後,所有人都懷有共同的目標: 無伺服器=F
講師簡介 徐巍 上海愷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高階總監 剛剛幾位演講嘉賓,一位關注高可用;另外一位關注網路。我現在待的是一家很有特點的公司,整個基礎設施,90%的跑在公有云,也有
一、分層架構-3層架構-多層架構 架構: 架構一般是針對整個系統的,並非對某個單獨的問題(單獨的問題可以用模式等來解決) 針對整個系統的“一張藍圖”,對系統的抽象。架構與具體的語言平臺無關
前幾天在極客時間上看到這個六大定律,說得真是貼切,我來重新解讀一下。 與其他領域一樣,軟體開發領域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定律,這些定律有的包括了一些法則,有的則是一些技術大師的名句,每個定律背後都有令人驚歎
先說明,本文說的是技術架構,而不是業務架構,另外,這個架構是指目前比較熱門的高併發大資料的架構。論能力,我還達不到架構師的水平,所以我目前還在不斷努力。 本文回顧了我在架構師方面的學習途徑和
企業管理的事情,其實我不太擅長,我覺得管理人的難度比管理系統複雜多了,系統架構的事情,我做過一些,不敢說多優秀,心得總還是有一些。 後來有人諮詢我關於企業管理的問題,聊著聊著,突然覺得,好像系統架構和企業管
作者 | 我不想種地 責編 | 胡巍巍 伴隨雲端計算的滾滾浪潮,雲原生(Cloud Native)的概念應運而生,雲原生很火,火得一塌糊塗,都9102年了,如果你還不懂雲原生,那真的
前端考察內容比較廣泛,大概分為四類: 1.初級:html,css,js基礎。 考察基本的佈局,html5和 css3 常用特性。js會考一些基本型別,語言特性之類。 2.中級:會上升
在一些小企業或者公司人力不足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個人幹多個人的活。開發可能會幹架構、測試、運維,一些小專案可能需要一個人完成。我把這些角色合併在一起稱之為兼職架構師。 我用我的經歷來說說兼職架構師的需要乾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