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fdisk分區和parted分區 增加SWAP空間 CDN分布式緩存的作用

fdisk分區和parted分區 增加SWAP空間 CDN分布式緩存的作用

width 設備 幫助 and 一次 ted 環境 inux運維 邏輯分區


作者

歸檔:學習筆記

2016/6/27


本章正題:磁盤分區

1.1 磁盤分區表

1.1.1 MBR主引導記錄(引導系統啟動)

位置:位於0磁頭,0磁道,1扇區的前446字節

MBR446字節,64字節分區表,2字節分區結束標誌

1.1.2 主分區primary1)一般一定要有(引導系統)

2)存放數據

1.1.3 擴展分區extend1)最多一個

2)無法直接使用

1.1.4 邏輯分區logical 存放數據

1.1.5 磁盤分區的設備名的表示:

1)磁盤:第一塊SAS硬盤 -- /dev/sda

第三塊SATA硬盤 -- /dev/sdc

2)分區:主分區和擴展分區

-- 1-4 表示

邏輯分區 -- 5開始表示

3)例子:第一塊sas硬盤的第一個主分區:/dev/sda1

第二塊sata硬盤的第二個主分區:/dev/sdb2

第三塊stat硬盤的第一個邏輯分區:/dev/sdc5

1.2 磁盤分區格式化

1.2.1 fdisk 分區(用於小於2TB的磁盤),只支持分區表為MBR(最初始msdos

[root@georgekai ~]# fdisk -cu /dev/sdb

註:-cu 會按照扇區(secter)開始分區,默認的話是按照柱面(cylinter)分區

查看幫助:m

創建分區:n

刪除分區:d

顯示分區信息:p

退出不保存:q

退出並保存

:w

註:輸錯了要刪除,按Ctrl+u

1. 創建主分區

第一步:n

第二步:p

第三步:回車鍵 #默認從當前扇區開始分

第四步:+10M #劃分10M的空間

第五步:p 查看一下分區信息

第六步:w 保存並退出

第七步:partprobe /dev/sdb1 #通知系統分區表變化了

2. 創建擴展分區並在創建邏輯分區

[root@georgekai ~]# fdisk -cu /dev/sdb

第一步:n

第二步:e

第三步:回車鍵 #默認從當前扇區開始分

第四步:回車鍵 #擴展分區一般剩余多少給多少

第五步:n #在擴展分區之上開始創建邏輯分區

第六步:l

第七步:回車鍵 #默認從當前扇區開始分

第八步:+10M #劃分10M的空間

第九步:p 查看一下分區信息

第十步:w 保存並退出

第十一步:partprobe /dev/sdb5 #通知系統分區表變化了

註:再次fdisk -cu /dev/sdb 進去時候會發現,提示沒有分區的信息已經沒有了,說明你已 經有了分區

3. 創建一個100M的分區,格式化後掛載到/mnt上面

[root@georgekai ~]# fdisk -cu /dev/sdb

第一步:把所有空間都劃分為一個主分區,w 保存並退出

第二步:partprobe /dev/sdb2 #通知系統分區表變了

第三步: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創建文件系統

註:1. Inode和Block就是在創建文件系統的時候誕生的

2. 最後2行會提示如何關閉磁盤自動檢查

第四步:tune2fs -c 0 -i 0 /dev/sdb1 #關閉磁盤自動檢查

註:1. -c:關閉每掛載N次的時候進行磁盤檢查

2. -i:每個一段時間進行一次磁盤檢查

第五步:mount /dev/sdb1 /mnt #掛載到指定目錄下,如/mnt下

第六步:df -h 查看一下是否掛載成功,和磁盤的信息

4.掛載永久生效

1. /etc/rc.local (寫全路徑)

/bin/mount /dev/sdb1 /mnt

2. /etc/fstab 開機自動掛載的配置文件

技術分享圖片

設備名稱 掛載點 文件系統類型 掛載參數 dump備份(0關閉,1開啟) 磁盤檢查(0關閉,1開啟並第一個檢查【一般根分區為1】,其他從2開始)

註:tmpfs是偽文件系統,臨時使用,讀寫要快一點(僅做了解)

1.2.2 parted分區(支持2TB以上的磁盤),支持分區表為GPTMBR

交互式:

1. parted /dev/sdc

註:比fdisk支持很多的分區,不區分主分區之類的。

2. mktable gpt 創建分區表(mklable gpt也可以)

3. print或p 顯示分區信息

4. mkpart primary 0 20M 創建分區(分配從0到20M,共20M的空間)

5. 選擇I(它會提示你這麽選擇性能不是最高的,忽略)

註:1.這裏面不需要保存,在parted裏面會時候生效!

2.GPT對應的ID 是ee

6. quit 退出不保存(默認會自動保存)

7. rm 2 刪除第二個分區

非交互式:

交互式的命令連著寫即可!


1.3 企業案例:java環境內存不夠用,大量占用swap

1.3.1 臨時增加SWAP空間

1. 創建100M的空文件

[root@georgekai ~]# dd if=/dev/zero of=/tmp/100m bs=1M count=100

註:zero特殊文件,往外輸出0,做測試

2. 創建為swap

[root@georgekai ~]# mkswap /tmp/100m

3. swap文件生效

[root@georgekai ~]# swapon /tmp/100m

註:swapon 開啟swap, swapoff 關閉sawp

4. 查看swap的使用情況

[root@georgekai ~]# free -h

5. 查看swap的組成

[root@georgekai ~]# swapon -s

Filename Type Size Used Priority

/dev/sda2 partition 786428 0 -1

/tmp/100m file 102396 0 -2

1.3.2 永久增加 swap空間

1)/etc/rc.local

/sbin/swapon /tmp/100m

2)寫入到/etc/fstab

技術分享圖片

註:swap的掛載點也是swap,文件系統也是swap

1.4 分區與文件系統的關系

文件系統:就是在分區中進行組織文件的一種方法

超級快SuperBlock:記錄文件系統的控制與管理信息,存放InodeBlock的信息

修復超級塊的方法:fsck.ext4 /dev/sdb3

查看分區信息:dumpe2fs /dev/sda3

只查看超級塊中重要信息:dumpe2fs -h /dev/sda3

1.5 常見的文件系統

1. SUSE openSUSE linux 的默認文件系統為Reiserfs

2. IBMAIX使用的ifs日誌文件系統

註:ifsunix系統,主要依賴於硬盤

3. Centos7采用XFS文件系統

4. Cenos6采用ext4文件系統

5. Centos5采用ext3文件系統

1.5.1 SAS/SATA硬盤文件系統選擇

1. reiserfs適用於大量小文件,缺點:需要單獨安裝

2. xfs對於數據庫的支持比較好,如:mysql

3. ext4通用的,如:數據量,小文件業務....

4. ext2基本上沒人用,沒有文件系統的日誌功能(如:iotopCOMMAND會顯示)

1.5.2 CDN分布式緩存

作用:提高網站訪問速度

CDN公司:網宿、藍汛

如:12306搶票,顯示有票 其實沒票

技術分享圖片

1.5.3 SSD固態硬盤文件系統選擇

ext4 / Reiserfs可以作為SSD文件系統


請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linux運維菜鳥之旅

更新比51cto慢一些,不過要方便許多


fdisk分區和parted分區 增加SWAP空間 CDN分布式緩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