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瀏覽器的一個請求從發送到返回都經歷了什麽?

瀏覽器的一個請求從發送到返回都經歷了什麽?

color 多次 標記 樣式表 -o 快遞 script 向上 ip地址解析

技術分享圖片 瀏覽器輸入url經歷圖 分析過程: 1.用戶輸入url,瀏覽器內部代碼將url進行拆分解析 技術分享圖片 url解析圖 2.瀏覽器首先去找本地的hosts文件,檢查在該文件中是否有相應的域名、IP對應關系,如果有,則向其IP地址發送請求,如果沒有就會將domain(域)發送給 dns(域名服務器)進行解析(解析如下圖),將域名解析成對應的服務器IP地址,發回給瀏覽器 技術分享圖片 DNS解析domian過程圖 註釋:(結合上圖看) 瀏覽器客戶端向本地DNS服務器發送一個含有域名www.cnblogs.com的DNS查詢報文。 本地DNS服務器把查詢報文轉發到根DNS服務器,根DNS服務器註意到其com後綴,於是向本地DNS服務器返回comDNS服務器的IP地址。
本地DNS服務器再次向comDNS服務器發送查詢請求,comDNS服務器註意到其www.cnblogs.com後綴並用負責該域名的權威DNS服務器的IP地址作為回應。 最後,本地DNS服務器將含有www.cnblogs.com的IP地址的響應報文發送給客戶端。 3.瀏覽器費了一頓周折終於拿到了服務器IP,接下來就是網絡通信(過程如下圖),分層由高到低分別為: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發送端從應用層往下走,接收端從數據鏈路層往上走 技術分享圖片 首先:應用層客戶端發送HTTP請求 HTTP請求包括請求報頭和請求主體兩個部分,其中請求報頭包含了至關重要的信息,包括請求的方法(GET / POST)、目標url、遵循的協議(http / https / ftp…),返回的信息是否需要緩存,以及客戶端是否發送cookie等。
技術分享圖片 請求報文 然後:傳輸層TCP傳輸報文 位於傳輸層的TCP協議為傳輸報文提供可靠的字節流服務。它為了方便傳輸,將大塊的數據分割成以報文段為單位的數據包進行管理,並為它們編號,方便服務器接收時能準確地還原報文信息。TCP協議通過“三次握手”等方法保證傳輸的安全可靠。 客戶端發送一個帶有SYN標誌的數據包給服務端,在一定的延遲時間內等待接收的回復。服務端收到後,回傳一個帶有SYN/ACK標誌的數據包以示傳達確認信息,最後客戶端再回傳一個帶ACK標誌的數據包,代表握手結束,連接成功。 SYN (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同步序列編號 ACK (Acknowledgement)確認字符
下圖也可以這麽理解: 客戶端:“你好,在家不,有你快遞。”---SYN 服務端:“在的,送來就行。”-----SYN/ACK 客戶端:“好嘞。”-----ACK 技術分享圖片 接著:網絡層IP協議查詢MAC地址 IP協議的作用是把TCP分割好的各種數據包傳送給接收方。而要保證確實能傳到接收方還需要接收方的MAC地址,也就是物理地址。IP地址和MAC地址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網絡設備的IP地址可以更換,但是MAC地址一般是固定不變的。ARP協議可以將IP地址解析成對應的MAC地址。當通信的雙方不在同一個局域網時,需要多次中轉才能到達最終的目標,在中轉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下一個中轉站的MAC地址來搜索下一個中轉目標。 數據到達數據鏈路層 在找到對方的MAC地址後,就將數據發送到數據鏈路層傳輸。這時,客戶端發送請求的階段結束 再次:服務器接收數據 接收端的服務器在鏈路層接收到數據包,再層層向上直到應用層。這過程中包括在運輸層通過TCP協議將分段的數據包重新組成原來的HTTP請求報文。 服務器響應請求 服務接收到客戶端發送的HTTP請求後,查找客戶端請求的資源,並返回響應報文,響應報文中包括一個重要的信息——狀態碼。狀態碼由三位數字組成, 其中比較常見的是200 OK表示請求成功。 301表示永久重定向,即請求的資源已經永久轉移到新的位置。在返回301狀態碼的同時,響應報文也會附帶重定向的url,客戶端接收到後將http請求的url做相應的改變再重新發送。 404 not found 表示客戶端請求的資源找不到。 最後: 服務器返回相應文件 服務器端收到請求後的由web服務器(準確說應該是http服務器)處理請求,諸如Apache、Ngnix、IIS等。web服務器解析用戶請求,知道了需要調度哪些資源文件,再通過相應的這些資源文件處理用戶請求和參數,並調用數據庫信息,最後將結果通過web服務器返回給瀏覽器客戶端。 服務器有自己的MVC 結構(如下圖) 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關閉TCP連接 為了避免服務器與客戶端雙方的資源占用和損耗,當雙方沒有請求或響應傳遞時,任意一方都可以發起關閉請求。與創建TCP連接的3次握手類似,關閉TCP連接,需要4次握手。 技術分享圖片 4次握手 上圖可以這麽理解: 客戶端:“兄弟,我這邊沒數據要傳了,咱關閉連接吧。”----FIN 服務端:“收到,我看看我這邊有木有數據了。”----ACK 服務端:“兄弟,我這邊也沒數據要傳你了,咱可以關閉連接了。”----FIN 客戶端:“好嘞。”----ACK 4.頁面的渲染階段 流程:
  1. 解析HTML生成DOM樹。
  2. 解析CSS生成CSSOM規則樹。
  3. 將DOM樹與CSSOM規則樹合並在一起生成渲染樹。
  4. 遍歷渲染樹開始布局,計算每個節點的位置大小信息。
  5. 將渲染樹每個節點繪制到屏幕。
技術分享圖片 webkit渲染引擎流程 過程的重點: 渲染阻塞 當瀏覽器遇到一個 script 標記時,DOM 構建將暫停,直至腳本完成執行,然後繼續構建DOM。每次去執行JavaScript腳本都會嚴重地阻塞DOM樹的構建,如果JavaScript腳本還操作了CSSOM,而正好這個CSSOM還沒有下載和構建,瀏覽器甚至會延遲腳本執行和構建DOM,直至完成其CSSOM的下載和構建。 所以,script 標簽的位置很重要。實際使用時,可以遵循下面兩個原則:
CSS 優先:引入順序上,CSS 資源先於 JavaScript 資源。
JS置後:我們通常把JS代碼放到頁面底部,且JavaScript 應盡量少影響 DOM 的構建。
當解析html的時候,會把新來的元素插入dom樹裏面,同時去查找css,然後把對應的樣式規則應用到元素上,查找樣式表是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去匹配的。 例如: div p {font-size: 16px},會先尋找所有p標簽並判斷它的父標簽是否為div之後才會決定要不要采用這個樣式進行渲染)。 所以,我們平時寫CSS時,盡量用id和class,千萬不要過渡層疊。 渲染樹繪制 在繪制階段,遍歷渲染樹,調用渲染器的paint()方法在屏幕上顯示其內容。渲染樹的繪制工作是由瀏覽器的UI後端組件完成的。 reflow與repaint: 根據渲染樹布局,計算CSS樣式,即每個節點在頁面中的大小和位置等幾何信息。HTML默認是流式布局的,CSS和js會打破這種布局,改變DOM的外觀樣式以及大小和位置。這時就要提到兩個重要概念:replaint和reflow。
replaint:屏幕的一部分重畫,不影響整體布局,比如某個CSS的背景色變了,但元素的幾何尺寸和位置不變。
reflow: 意味著元件的幾何尺寸變了,我們需要重新驗證並計算渲染樹。是渲染樹的一部分或全部發生了變化。這就是Reflow,或是Layout。
所以我們應該盡量減少reflow和replaint,我想這也是為什麽現在很少有用table布局的原因之一。 display:none 會觸發 reflow,visibility: hidden屬性並不算是不可見屬性,它的語義是隱藏元素,但元素仍然占據著布局空間,它會被渲染成一個空框,所以visibility:hidden 只會觸發 repaint,因為沒有發生位置變化。 有些情況下,比如修改了元素的樣式,瀏覽器並不會立刻 reflow 或 repaint 一次,而是會把這樣的操作積攢一批,然後做一次 reflow,這又叫異步 reflow 或增量異步 reflow。 有些情況下,比如 resize 窗口,改變了頁面默認的字體等。對於這些操作,瀏覽器會馬上進行 reflow。 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webdeve/p/7865520.html https://www.cnblogs.com/kongxy/p/4615226.html

瀏覽器的一個請求從發送到返回都經歷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