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線陣相機知識彙總

線陣相機知識彙總

個人分類: 計算機視覺

線陣相機顧名思義就是取像是成線性的。 它的感測器是成線型的。

舉個例子: 比如面陣相機的解析度是640*480就是說這個相機橫向有640個像元,縱向有480個像元。
而線陣相機解析度只體現在橫向,比如2048畫素的線陣相機就是說橫向有2048個像元,縱向大多數為1。(RGB相機和TDI相機除外)

關於線陣相機的感測器

70年代大多數使用的是MOS,而從70年代末CCD開始迅速發展,一直到現在也是主流,CMOS大概是在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的,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CCD的取像速度要低於CMOS,而且直到2010年以前CMOS的感測器價格要高於CCD,從2010年以後幾家主要的相機制造商都已經大力開發CMOS的相機了,並且也得到了不少的實際應用。

鄙人認為,以後的線陣相機主流將是CMOS的感測器。(這兩種感測器的優缺點大家可以到網上找,主要是取像速度和敏感度的差異)
線陣相機的幾個重要引數:

 resolution: 畫素數, 感測器上有多少個像元。

 MAX DATA RATE(應該叫相機時鐘吧): 意思是相機每秒可以採取最大的資料量

 Linerate 行頻: 意思是每秒鐘相機最大可以採取多少行影像
  • 1
  • 2
  • 3
  • 4
  • 5

比如畫素為8192*1, data rate為160Mhz, 那麼此相機的行頻就是160M/8192= 19000line/sec
每秒鐘最大可以取像19000行,橫向為8192pixel,縱向為19000pixel, 1秒鐘取得的這幅影象大小大概為160M
還有就是像元的大小和鏡頭的尺寸。一般ccd的像元大小最小為5um,再小好像做不出來,而且感光度也差,cmos的像元可以比ccd小近一倍。

相機的選擇十分重要,直接關係到整體裝置的成本,畫素多就要採用大的鏡頭,資料量大就要採用傳輸率大的資料線,還需要影象處理卡,資料量大對運算要求也高,對計算機的要求也高。

還是以目前的主流CCD相機為例子吧,由於相機的取像速度有限,一般每個tap最多能取得60M的資料,所以目前告訴的相機都採用多tap的處理方式,一般每個tap為40M,拿160M的相機為例就是有4個tap ,每個tap的取像為40M,40M*4=160Mhz, 當然也有single-tap(1), dual-tap(2), triple-tap(3),
octal-tap(8) 之分,目前ccd的取像速度都低於400M, 而cmos目前最高可以到1.6Ghz(以後可能會更高)
相機的輸出方式也有多種,8bit,10bit,12bit, 我主要了解的就是8bit 黑白256進位制影像。
有single輸出,取像時1,2,3,~8192,有雙輸出,1,3,5,7/ 2,4,6,8, 也有1,3,5~4095/ 4097,4099~8191

這裡的輸出方式可以大概瞭解下(一般使用預設值對取像不會造成影響)

線陣相機主要介面還是以GiGe和cameralink為主流,高速的相機需要用HSlink.

相機主要的幾個設定有exposre,gain, 還有內觸發/外觸發模式,不常用的當然也有很多如平均影像灰度,offset設定等等。
exposure , 這個設定和相機的行頻有直接關聯,此設定必須低於可以採取的最大行頻。

比如剛才的19000行的相機,如果想採取19000行的話,設定為1sec/19000=
53us 這裡還有一些延遲在裡面,設定在47us左右才可以採集最大的行頻。 (表達不清楚,煩)
此數值越低,獲取的影像越暗,反之越亮。

gain/offset, 調整取得影像的灰度,在照明亮度不夠時可以使用,但是使用後會導致影像的鮮明度下降,對分析影像時會造成一些影像,我不建議使用,即使使用也不要超過預設值的20%

還有一些其他的設定可以參照相機的說明書。

線陣相機的應用領域,主要為連續的生產線(web),比如鋼鐵冶金,有色金屬,電子素材,紡織,造紙,LCD等等,也可以說面陣相機可以應用的領域線陣相機也都可以完成,但是就是成本問題了。
我舉一個例項說明吧, 這裡先舉一個單目相機例項。

電子銅帶的表面缺陷檢測裝置

電子銅頻寬度450mm, 生產線速度120米每分,需要檢測最小缺陷為0.2mm

那麼在選型的時候就可以考慮 4096畫素的線陣相機,這樣使用普通F口的鏡頭,橫向解析度大概是0.11mm,可以檢測出最小0.2mm的缺陷了,那麼縱向怎麼選擇呢? 120米每分=2米每秒=2000mm每秒

如果讓橫向縱向解析度都一致的話 應該是2000mm/ 0.11=
18180line 相機需要每秒採取18180行才可以完成對產品的全幅取像。 這樣 我們可以選擇 4096畫素,行頻為19000的相機了。這種引數的相機可以對產品全幅取像。

剛才群友 上海-Alex-VC問 會不會出現一秒鐘掃的全是同一行的現象出現。
使用外觸發就不會。

外觸發意思是,外部給相機一個pulse,相機就掃描一行。生產線速度快,掃描頻率就高,反之則低。

外觸發主要有編碼器來實現(有點扯遠了,到編碼器了), 編碼器主要有2種,一種為固定pulse(比如1mm就是1pulse,不變),一種為轉一圈為固定pulse, 編碼器的輸出訊號也有多種,例如linediver等, 相機獲取的訊號種類也有多種,如ttl, lvds,differetion,等。

還拿電子銅帶舉例吧,這裡我們使用固定的pulse編碼器,每1mm發生1pulse,

那麼就是說相機每1mm掃描一次取一次影像,這樣的話橫向解析度是0.11mm, 縱向是1mm了,整體影像變形就不好了。有2種方案解決,1是選擇編碼器的時候儘量選擇和行頻一樣的編碼器,2是通過相機的設定來改變行頻。

各種相機都含有convert模式,意思是對收到的pulse進行轉換,轉換成需要的數值,如果將橫向和縱向都變成0.11mm的話,就增加9倍就可以了,相機每收到1pulse自動連續掃描9次,那麼每一行的解析度就是1mm/9=0.11mm,

這樣橫向和縱向的解析度就一致了。

比如剛才的1mm發生1pulse, 相機得到1pulse掃描9行的情況:

生產線為1米沒秒的時候,相機掃描行數為1000mm/1*9=9000行每秒 , 生產線沒進行1米,編碼器發生1000pulse, 相機取像9000行,生產線為2米每秒的時候,相機掃描行數為2000mm/1*9=
18000行每秒,生產線每進行2米,編碼器法師2000pulse, 相機取像18000行。 只要外觸發設定好是不會出現連續在同一行掃描的情況。
這裡又關係到了彩色相機,彩色相機是3線的,三線在同一行掃描,然後組合得到這一行的彩色影像。

還有TDI相機,有8行,16行,32行最高好像512行,就是在同一行取像,獲得最佳影像,這種相機貴,對照明要求低,但是需要很高的datarate。

 

關於線線相機、鏡頭、光源的選型,歡迎來電探討線掃描系統的搭建與選型

     隨著機器視覺的大規模普及與工業流水線速度、精度的提高,線掃描系統越來越被視覺工程師和終端使用者所認可。  

首先,我對線掃描系統做一個大致的介紹。線掃描系統用於被測物體和相機之間有相對運動的場合,通過線掃描相機高速採集,每次採集完一條線後正好運動到下一個單位長度,繼續下一條線的採集,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就拼成了一張二維的圖片,也就類似於面陣相機採集到的圖片,不同之處是高度可以無限長。接下來通過軟體把這幅“無限長”的圖片截成一定高度的圖片,進行實時處理或放入快取稍後進行處理。

        視覺部分,包括線掃描相機,鏡頭,光源,圖象採集卡和視覺軟體;  

運動控制部分,包括馬達, 馬達驅動器, 運動控制卡或PLC,為了保證採集的圖象與輸送帶同步,有時還會需要編碼器。  

由於線掃描資訊量大,所以需要一臺高效能的工控機,配置大容量的記憶體和硬碟,主機板要提供PCI、PCI-E或PCI-X插槽。  

一般來說,一個面陣視覺系統的配置選型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的。:  

           相機+採集卡->鏡頭->光源  

線陣專案也類似,根據系統的檢測精度和速度要求,確定線陣CCD相機解析度和行掃描速度,同時確定對應的採集卡,只是需要選線陣相機鏡頭介面(mount)時同時考慮鏡頭的選型,最後確定光源的選型。

線陣攝像機(線陣工業相機)的選型  

計算分辯率:幅寬除以最小檢測精度得出每行需要的畫素
選定相機:幅寬除以畫素數得出實際檢測精度
每秒運動速度長度除以精度得出每秒掃描行數
根據以上數值選定相機

如幅寬為1600毫米、精度1毫米、運動速度22000mm/s
相機:1600/1=1600畫素
最少2000畫素,選定為2k相機
1600/2048=0.8實際精度
22000mm/0.8mm=27.5KHz
應選定相機為2048畫素28kHz相機

線陣鏡頭的選型  

為什麼在選相機時要考慮鏡頭的選型呢?常見的線陣相機解析度目前有1K,2K,4K,6K,7K,8K,12K幾種,象素大小有5um,7um,10um,14um幾種,這樣晶片的大小從 10.240mm (1Kx10um) 到 86.016mm (12Kx7um)不等。很顯然,C介面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因為C介面最大隻能接 22 mm 的晶片,也就是1.3inch。而很多相機的介面為F,M42X1,M72X0.75等,不同的鏡頭介面對應不同的後背焦(Flange distance),也就決定了鏡頭的工作距離不一樣。  

  

光學放大倍率(β,Magnification)  

確定了相機解析度和畫素大小,就可以計算出晶片尺寸(Sensor size);晶片尺寸除以視野範圍(FOV)就等於光學放大倍率。β=CCD/FOV  

  

介面(Mount):  

主要有C、M42x1 、F、T2、Leica、M72x0.75等幾種,確定了之後,就可知道對應介面的長度。                 

  

後背焦(Flange Distance)  

後背焦指相機介面平面到晶片的距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引數,由相機廠家根據自己的光路設計確定。不同廠家的相機,哪怕是介面一樣,也可能有不同的後背焦。  

  

有了光學放大倍率、介面、後背焦,就能計算出工作距離和節圈長度。選好這些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看MTF值是否足夠好?很多視覺工程師不瞭解MTF,而對高階鏡頭來說就必須用MTF來衡量光學品質。MTF涵蓋了對比度、解析度、空間頻率、色差等相當豐富的資訊,並且非常詳細地表達了鏡頭中心和邊緣各處的光學質量。不僅只是工作距離、視野範圍滿足要求,邊緣的對比度不夠好,也要重新考慮是否選擇更高解析度的鏡頭。  

  

(下圖為一個典型的MTF表格,橫座標為像高,也就是到影象中心的距離除以影象半徑的百分比;縱座標為影象對比度。共有三組曲線,依次為三種不同解析度的情況下的對比度,每一組又有實線和虛線,實線為半徑方向的對比度,虛線為切線方向的對比度)  

線掃描線陣光源的選型    

線掃描專案中,常用的光源有LED光源、鹵素燈(光纖光源)、高頻熒光燈。   

鹵素燈也叫光纖光源,特點是亮度特別高,但缺點也很明顯--壽命短,只有1000-2000小時左右,需要經常更換燈泡。發光源是鹵素燈泡,通過一個專門的光學透鏡和分光系統,最後通過光纖輸出,光源功率很大,可高達250瓦。鹵素燈還有一個名字叫冷光源,因為通過光纖傳輸之後,出光的這一頭是不熱的且色溫穩定,適合用於對環境溫度比較敏感的場合,比如二次元量測儀的照明。用於線掃描的鹵素燈,常常在出光口加上玻璃聚光鏡頭,進一步聚焦提高光源亮度。對於較長的線光源,還用幾組鹵素光源同時為一根光纖提供照明。   

高頻熒光燈,發光原理和日光燈類似,只是燈管是工業級產品,特點是適合大面積照明,亮度較高, 

成本低,但熒光燈最大的缺點是有閃爍、衰減速度快。熒光燈一定需要高頻電源,也就是光源閃爍的頻率遠高於相機採集圖象的頻率(對線掃描相機來說就是行掃描頻率),消除影象的閃爍。專用的高頻電源可做到60KHz。  

LED光源是目前主流的機器視覺光源。特點是壽命長,穩定性好,功耗非常小。  

1,直流供電,無頻閃。
2,專業的LED光源壽命非常長。(如美國AI的壽命50000小時亮度不小於50%)  

3,亮度也非常高,接近鹵素燈的亮度,並且隨著LED工藝的改善不斷提高。(目前美國AI線光源亮度高達90000LUX)  

3,可以靈活地設計成不同結構的線光源,如直射、帶聚光透鏡、背光、同軸以及類似於碗狀的漫反射線光源。  

4,有多種顏色可選,包括紅、綠、藍、白,還有紅外、紫外。針對不同被測物體的表面特徵和材質,選用不同顏色也就是不同波長的光源,獲得更佳的影象。  

  線掃描相機、光源與被測物體之間的角度分析                                       

以玻璃檢測為例,需要檢測的缺陷有:髒點、結石、雜質、氣泡、刮傷,裂紋,破損等,其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在玻璃表面的,一類是玻璃內部的。不同的缺陷,在圖象中表現的出的灰度不一樣,有黑的,有白的,也有灰的,並且在不同的光源照射角度或者相機接受角度,缺陷的對比度會變化,如在一個角度時,某一種缺陷的對比度最好,但其他缺陷可能比較次,甚至根本看不到。這樣也就需要大量的分析、組合,才能確定最後的光源選型和相機、光源和被測物體之間的相對角度。如下圖所示,相機、光源在不同角度安裝,分別測試。  

結果發現:  

髒點,正面光源或背光都較容易凸現;  

結石和雜質,需要正面接近法線的照明或背面穿透照明;  

氣泡,形狀不固定,且要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及方向,採用背面照明;  

刮傷和破損,正面低角度照明容易凸現。  

裂紋,需要背面側照   

而且,以上缺陷並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相影響。統計、分析如下。  

綜合以上因素,最後選用背光斜射和正面照射結合,相機接近法線方向安裝。   

光源、鏡頭的除錯   

線掃描系統,對光源和相機來說,有效的工作區域都是一個窄條。也就是保證光源照在這個最亮的窄條與相機晶片要完全平行,否則只能拍到相交叉的一個亮點。所以機械安裝、除錯是比較費工夫的。同時由於幅寬比較寬,對於線光源有兩個特別的要求,就是均勻性和直線性。因為線光源不同位置的亮暗差異,會直接影響圖象的亮度高低,這一點LED比鹵素燈更好控制。出光部分的直線性,取決於LED發光角度的一致性、聚光透鏡的直線性以及線光源外殼的直線性。         

由於現場環境比較複雜,客戶總是希望花多一些時間去現場除錯。但如我們前面講到的相機、光源、被測物體的相對角度測試、分析,許多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檢測效果。所以我們建議先做實驗室測試,有了方案之後,再去現場除錯,這樣會最有把握,也能提高除錯效率。畢竟服務也是一種成本。  

        線掃描系統除了機械結構之外, 其主要組成部分還包括機器視覺和運動控制。

 

 

 

要保證採集到的影象不被拉伸或者壓縮,必須遵從一點,即“橫向和縱向的解析度相等”。
首先設定以下變數:

1)線陣相機的每線畫素數(單位:pixel):Hc

2)目標物的寬幅(單位:m):Lo

3)目標物執行速率(單位:m/s):Vo

4)線陣相機線掃描速率(單位:Hz,即 線/s):Vc

5)掃描一幀影象目標物執行的時間(單位:s):To

6)掃描一幀影象線陣相機的掃描時間(單位:s):Tc

那麼,
橫向的解析度為:Lo/ Hc,標定紙的值/單個相機畫素(4096)

縱向解析度為:( Vo* To ) / ( Vc* Tc ),速度/line值

很容易知道,To = Tc

根據“橫向和縱向的解析度相等”的原則,得到公式如下:

Lo/ Hc = Vo / Vc

則相機的線掃描速率為:

Vc = Hc * Vo /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