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每個人都需要的中文排版指南

每個人都需要的中文排版指南

之前有不少人在我公眾號留言,說看我的排版很舒服,求指導。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寫字人,我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在寫程式碼的時候有點小潔癖,儘量會把每個細節做到更好,所以我在公眾號寫作的時候一樣會注重每個細節,我認為排版是對寫作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當我決定要在公眾號寫作的時候,就非常在意排版,並且一直在改進,

可惜的是,我看到無數不管是寫部落格還是寫公眾號的作者,從不會注意自己的排版,有時候看到一篇好的文章,如果排版很爛,會覺得很可惜。

公眾號「小道訊息」的作者 Fenng 曾不止一次強調排版的重要性,對此我也非常認同,任何說不拘小節,注重內容就行了的反駁都是藉口,我自己在我的小密圈中也一直強調排版的重要性,很多圈友釋出的動態無一排版都太爛,為此,我在小密圈中寫下了這麼一篇排版指南,真心希望所有的寫字人都能注意下自己的排版。

這篇文章適用於所有編輯、作家、撰稿人、公眾號作者、博主等,甚至適合所有人,因為人的一生難免避免不了寫作。

1. 空格
我每次看到網頁上的中文字和英文、數字、符號擠在一起,就會坐立不安,忍不住想在他們之間加個空格。

「有研究顯示,打字的時候不喜歡在中文和英文之間加空格的人,感情路都走得很辛苦,有七成的比例會在 34 歲的時候跟自己不愛的人結婚,而其餘三成的人最後只能把遺產留給自己的貓。畢竟愛情跟書寫都需要適時地留白。」

中英文之間需要加空格
eg. 大家可以搜尋公眾號 AndroidDeveloper 或者 googdev 關注我。

中文與數字之間需要加空格
eg. 不知不覺,我都快 30 歲了。

數字與單位之間需要加空格
eg. 我有一塊 20 TB 的硬碟,鬼知道我是怎麼用完的。

完整的英文整句時標點與單詞之間需要加空格
eg.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

度的標誌、百分號不加空格
eg. 今天氣溫有 30° 的高溫。
eg. 據統計,關注公眾號 AndroidDeveloper 的讀者中有 80% 是長得好看的。

全形標點與其他字元之間不加空格
eg. 大家好,我是 stormzhang,請多多關照。

2. 標點
說到標點,不得不說下全形和半形,很多人可能不瞭解全形和半形的概念,這裡順便介紹下。

全形和半形是英文和中文的編碼規範不同遺留下的問題,簡單來說,全形佔兩個位元組,半形佔一個位元組,你可以理解成中文漢字是全形,英文字母是半形,不過半形全形主要是針對標點符號來說的,中文標點佔兩個位元組,英文標點佔一個位元組。體現在排版上的差異就是,全形字元螢幕列印寬度是兩個,而半形字元螢幕列印寬度是一個,如中文逗號和英文逗號他們的顯示分別是「,」和「,」。

使用全形中文標點
中文排版中所有的標點都應該使用中文全形中文標點

eg. 大家好,我是 stormzhang。

遇到英文整句、特殊名詞時使用半形標點。
eg. 喬布斯說過:「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eg. Facebook, Inc.

使用直角引號
我國國家標準要求彎引號,但是個人建議在新媒體排版時使用直角引號。

eg. 你竟然不知道「帥比張」?

如果引號再使用引號使用直角雙引號。

eg. 我質問他,「你難道忘記『帥比張』了麼?」

3. 其他
除以上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標準推薦大家使用的。

英文名詞首字母儘量大寫
eg. Google、Android、Facebook

專有名詞使用正確的大小寫
eg. GitHub、iOS、iPhone 6s、MacBook Pro

首行不要縮排
這點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是我要在這裡解釋下,在說明之前我們必須弄明白「首行縮排」的目的是什麼。

「每段之前空兩格」是我們從小學寫作文就養成的習慣,也是正式文體的格式要求,其目的是為了區分自然段。

但是像我們現在接觸的閱讀,都是沒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的,如微信公眾號、電子文件等,所以大家一般都採用「空出一行」進行自然段與自然段之間的區分,這種寫作方式非常省事,而且很整齊。

所以,我認為這種應該是最科學的方式,只要沒有明確的格式要求,寫作的排版無須首行縮排。

最後,你可能會問,以上這些原則是業界標準麼?我不敢保證,但是你不妨看下 「Apple 中國官網」、「Microsoft 中國官網」、公眾號「小道訊息」、「MacTalk」等的排版,基本都是使用以上排版標準。

參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506092

https://github.com/mzlogin/chinese-copywriting-guidelines
---------------------
作者:stormzhangV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googdev/article/details/62416783
版權宣告: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