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學生研究課題】關於《低功耗長距離網路》課題相關技術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學生研究課題】關於《低功耗長距離網路》課題相關技術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 LPWAN技術現狀

低功耗廣域網(LPWAN)是一種無線通訊技術,它具有覆蓋範圍廣、小包傳輸、低速率、更長的電池壽命的特點。當前低功耗廣域網技術的物理層實現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窄帶方式,這種方式的接收頻寬很窄,從而實現很遠的傳輸距離。另外一種方式是擴頻技術與更高的發射功率,從而實現更遠的傳輸距離。

LoRa是一種物理層技術,它在Sub-1GHz ISM頻段上調製訊號,這種調製訊號使用私有的擴頻技術[1]。LoRa傳輸速率範圍300bps到37.5kbps,由於基站強大的能力,LoRaWAN基站可以並行的從16個通道接收資料。LoRa支援多種擴頻因子(在7-12之間),負責均衡傳輸距離與速率之間的關係。高的擴頻因子能夠傳輸更長的距離,然而以低速率、傳輸時間更長作為代價,反之亦然。LoRa的物理層將前向糾錯技術(FEC)與擴頻技術相結合,從而增加傳輸距離。LoRa的部署和商業化由Semtech公司負責[3],目前LoRa網路已經在世界多地進行試點和部署。

LoRa聯盟提供LoRa網路規範-LoRaWAN,LoRaWAN[4]是一種開放的協議,用來管理閘道器和終端裝置之間的通訊。LoRaWAN有3種裝置型別:具有下行鏈路後上行鏈路(Class A)的雙向通訊終端裝置,具有劃定接收時隙的雙向通訊終端裝置(Class B)和始終開啟的雙向通訊終端裝置(Class C)。Class A類裝置使用純粹的ALOHA協議,每次上行後帶有兩個接收視窗,根據LoRaWAN,預設RX1是在上行後1秒開始,RX2是上行後2秒開始。Class A裝置的應用程式決定是否切換到Class B,裝置應用請求LoRaWAN協議MAC層切換到Class B,協議棧開始搜尋閘道器傳送的Beacon(信標幀),如果搜尋成功就切換到Class B模式。在Class B中,為了滿足下行,終端裝置除了要週期性開啟時槽接收同步幀,也要週期性開啟ping時槽,如果檢測到前導碼(GFSK調製方式5位元組,LoRa調製方式8個符號[5])射頻將一直保持開啟直到下行鏈路幀被解析。

SigFox採用超窄帶物理層通訊技術,調製方式為BPSK,執行在免費頻段上,如美國915MHz,歐洲868MHz[13]。SigFox每個子載波為100Hz,每天只能夠傳輸140個12個位元組的上行訊息和4個8位元組的下行訊息。由於子載波頻寬很窄,SigFox在868MHz(868.180-868.220MHz)頻段上可以使用400個通道[6]。SigFox網路鏈路是不對稱的,不支援加密。與LoRaWAN的基站類似,SigFox基站能夠同時接收多個通道的訊息。SigFox不僅物理層通訊技術私有,網路協議規範也是私有的,SigFox網路的部署由SigFox公司負責。據我們所知,關於SigFox在真實場景中的網路功能和效能指標的文獻少,因此我們無法對SigFox的物理層關鍵技術以及網路協議棧展開更加細緻的討論。

窄帶物聯網(NB-IOT)採用收費的頻段,資料上行和下行採用不同的頻段,具體使用700、800、900MHz的頻段。聯通的上行頻段909~915MHz,下行954~960MHz。移動上行890~900MHz,下行934~944MHz。電信825~840MHz,下行870~885MHz。NB-IOT的物理層頻寬是200kHz,發射功率達到20+dbm[10]。NB-IoT下行最大的速率在2-170kbps,上行速率在6-250kbps,因此NB-IoT是一種可變速率技術。

當前華為推出的NB-IOT正在部署當中,有關真實場景中的評估的文獻較少。一篇來自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研究院的文章對NB-IOT的特性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包括覆蓋能力、低複雜度、低功耗、低時延、移動性等。同時也介紹了3GPP相關標準的過程、最新狀態[11]。另外一篇文獻則對NB-IOT的關鍵技術進行了介紹,現階段的NB-IOT主要支援FDD傳輸模式;主要支援下行OFDMA的接入;NB-IOT下行支援兩種MIMO模式,即單天線埠傳輸以及雙天線埠發射分集;NB-IOT的上行和下行的重傳次數分別最大可達128次,2048次;採用符號擴頻技術提高增益[12]。

NB-IOT設計了擴充套件的不連續接收模式(eDRX[7,8]),用來滿足下行時延有要求的業務。eDRX有兩種模式:空閒模式和連線模式。當我們不需要UE那麼頻繁的到達,連線模式節省能耗。空閒模式下DRX的週期最長可以擴充套件到43.69分鐘,而連線模式不會超過10.24秒。空閒模式的一個頁傳輸視窗(PTW)用於下行資料傳輸,我們發現這種下行的工作方式需要精確的時間同步。目前有一些研究工作對NB-IOT的網路下行時間同步精度給出了評估。NB-IOT評估工作[9]表明NB-IOT時間同步的平均偏差在36.22ms到581.78ms之間。

總的看來,LPWAN主流的網路架構是星型網路架構,傳輸距離受傳送功率和速率的影響。LPWAN的物理層技術為窄帶技術或者擴頻技術,功耗主要受到上行傳輸資料量和節點的發射功率限制。根據以上LPWAN技術的總結,LPWAN的基站(可以頻分多路複用)強大,節點可以採用不同的通道與基站進行連線,從而實現大規模的網路容量。現有的LPWAN網路架構另外的一個特點是基站的通訊能力很強,節點的通訊能力較弱。與SigFox傳輸距離相比,LoRa網路傳輸距離近,通常只有5Km(SigFox是20Km),然而LoRa的傳輸速率更高。SigFox雖然提供更遠的距離,然而傳輸的速率只有100bps,端到端的時延開銷大。NB-IOT採用收費的頻段和依賴執行商基站,雖然能夠保證時延和收包率,然而網路的成本較高。LoRa是單獨的射頻晶片,要實現LoRa的組網,需要自行選擇MCU、設計相關的電路以及低功耗的優化。

2. 6LoWPAN網路現狀

6LoWPAN(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是一組基於IPv6的低速無線個域網標準,它保留了所有乙太網的核心標準和架構,使得現有的IPv6能夠同樣執行在低速率、低功耗的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由於6LoWPAN基於IP架構能夠直接與現有IP架構網路進行連線,並且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經得到驗證[14,15]。從2005年6LoWPAN工作組成立,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得到了很多硬體廠家的支援,目前基於6LoWPAN的軟體支援也已經非常成熟,典型的Contiki和TinyOS開源作業系統均實現了6LoWPAN協議棧。

6LoWPAN網路是一個能耗低的多跳網路,它通常採用廣播下行機制。6LoWPAN網路協議棧在Contiki社群中預設使用非同步低功耗的ContikiMAC。ContikiMAC是一種RDC協議,與上層的CSMA/CA構成了6LoWPAN網路協議棧中完整的MAC層協議。文獻[16,17]顯示了不同應用下ContikiMAC的duty cycle可以維持在1%-5%之間。

據我們所知,在真實的場景中部署大規模的6LoWPAN網路論文較少,研究[18]在真實環境中,使用了94個節點部署了平均跳數為3的多跳網路,實現了99%的收包率。研究[19]在真實環境中,使用了340個節點部署了平均跳數為5.2的多跳網路,實現了0.3%的duty cycle。在這樣的大規模下,文獻[19]並未說明網路的可靠性。文獻[20]給出了2-14跳的6LoWPAN網路,其中2-5跳採用真實的節點,6-14跳採用模擬的方式,該文獻並未說明網路的可靠性。據我們所知,模擬的方式容易受到模擬工具和模擬模型(模型不能很好的刻畫真實情況)的影響,模擬的結果我們認為可信度相對低些。在真實環境中大規模網路部署6LoWAPN參考文獻不多,其中[18,19]是該行業認可的結果,但是網路規模仍然低於400,平均跳數仍然不超過6跳。

本實驗室其他成員在6LoWPAN上進行路由協議的設計與優化、功耗的優化等,實現了一套自組織低功耗多跳網路傳輸系統。然而該系統在實際的部署中,要滿足抄表應用10年壽命25uA的平均電流(duty cycle在0.4%以內),網路規模目前設定在250以內才比較理想。同樣的,該系統部署成14跳近似線性的網路,真實實驗表明第14跳節點的可靠性不足35%。

根據以上的6LoWPAN 研究現狀,6LoWPAN網路效能(可靠性,功耗)受到網路規模和跳數的限制。這樣的結果無法滿足大規模的網路部署(幾千個節點,高達十幾跳甚至幾十跳的場景)。相比較而言,現有的LPWAN技術具有明顯的傳輸距離優勢,因此更加適合大規模、廣覆蓋的應用需求。

​​​​​​​3. 其他長距離網路技術現狀

文獻[21]給出了SigFox、LoRa的覆蓋範圍、通訊速率的參考值。然而在城市環境中部署,是非常有挑戰的一件事情。LoRa的通訊距離從10Km(鄉村環境中)降低到1-2Km(大都市環境)[22],也有一部分的研究表明LoRa可靠性有待提升[23]。基於現有的LPWAN技術面臨的覆蓋範圍和網路密度的挑戰,已經有一些研究正在通過物理層技術來提高LPWAN網路效能。

SNOW1.0 [24]為解決大規模、長距離的連線,在軟體無線電(USRP)裝置上設計了一種可擴充套件的感測器網路。SNOW1.0利用的是TV空白空間,並將該空間劃分成多個窄帶正交子載波,這樣使得單天線的基站能夠同時並行的從節點接受資料。SNOW1.0通過分散式的OFDM實現了基站並行接收。SNOW1.0的MAC層通過基站負責節點子載波的分配。

SNOW2.0 [25]雖然是SNOW1.0的改進版本,但是提出了幾種重要的設計思路。在雙向通訊的過程中,針對SNOW1.0基站不能夠並行的回覆資料包問題,SNOW2.0給出了由兩塊射頻(傳送射頻和接收射頻)組成基站的設計。在SNOW1.0中,如果當節點的數量大於子載波的數量,那麼節點就不能完全的非同步傳輸,因為同一通道的通訊會出現衝突。SNOW2.0結合CSMA/CA和位置感知頻譜分配方式來儘量消除隱藏終端的影響。同時SNOW2.0討論了更加穩健的調製方式的選擇。

Choir(一種網路系統的名字)[26]則考慮當網路部署節點更多,通訊更加密集的情況下,現有的LPWAN技術會出現傳送衝突。Choir於是提出通過軟體無線電設計能夠支援商用LoRa節點的基站,使得該基站能夠實現網路吞吐量6.84×(與現有的LoRaWAN網路對比),同時實現了通訊距離2.65×(與現有的LoRaWAN網路對比)。Choir在基站上分離衝突(利用LPWAN 低成本硬體的射頻缺陷),具體來說就是LoRa的硬體傳輸訊號會在時間、頻率和相位上產生偏移。Choir提出一些演算法使用這些偏移來分離和解碼有衝突的使用者資料。

雖然採用軟體無線電能夠提高傳輸距離和網路容量,然而與以上採用軟體無線電研究不同的是,本課題採用低成本商用的節點作為基站的射頻部分。這樣的好處是,基站的成本更低、適用性更廣(基站裝有Linux系統,可以方便的使用該系統帶來的各種服務)。

參考文獻

  1. Nolan K E,Guibene W,Kelly M Y. An evaluation of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technologi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Conference. IEEE,2016.
  2. Petäjäjärvi J,Mikhaylov K,Hämäläinen M,et al. Evaluation of LoRa LPWAN technology for remote health and wellbeing monitoring[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EEE,2016:1-13.
  3. Semtech.http://www.semtech.com/
  4. LoRaWAN Specification.https://www.lora-alliance.org/
  5. LoRaWAN 1.0.2 Regional Parameters.https://www.lora-alliance.org/
  6. Raza U,Kulkarni P,Sooriyabandara M.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s: An Overview[J].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2017,19(2):855-873.
  7. 3GPP Release 13.http://www.3gpp.org/release-13.
  8. Rico-Alvarino A,Vajapeyam M,Xu H,et al.An overview of 3GPP enhancements on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6,54(6):14-21.
  9. Adhikary A,Lin X,Wang Y P 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B-IoT Coverage[C]//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IEEE,2017:1-5.
  10. 鄒玉龍,丁曉進,王全全. NB-IoT關鍵技術及應用前景[J]. 中興通訊技術,2017,23(1):43-46.
  11.  戴國華, 餘駿華. NB-IoT的產生背景、標準發展以及特性和業務研究[J]. 行動通訊, 2016, 40(7):31-36.
  12. 侯海風. NB-IOT關鍵技術及應用前景[J].通訊設計與應用,2017-7.
  13. Sigfox.https://www.sigfox.com/en
  14. Shelby Z,Bormann C.6LoWPAN: The Wireless Embedded Internet[J]. Eetimes Com,2009.
  15. Kushalnagar N,Montenegro G,Schumacher C. 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6LoWPANs): Overview,Assumptions,Problem Statement,and Goals[J]. Heise Zeitschriften Verlag,2007.
  16. Duquennoy S,Wirst N,Tsiftes N,et al. Leveraging IP for Sensor Network Deployment[J]. In 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Extending the Internet to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IP+SN 2011,2011.
  17. Dunkels A. The politecast communication primitive for low-power wireless[M]. ACM,2011.
  18. Fonseca R,Gnawali O,Jamieson K,et al. Four Bit Wireless Link Estimation[J]. Acm Hotnets,2007.
  19. Duquennoy S,Elsts A,Nahas B A,et al. TSCH and 6TiSCH for Contiki: Challenges,Design and Evalua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in Sensor Systems. IEEE,2018:11-18.
  20. Ludovici A,Calveras A.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ulti- hop routing in 6LoWPAN[C]// Conference of Telematic Engineering. 2010:57–63.
  21. Raza U,Kulkarni P,Sooriyabandara M.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s: An Overview[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2016,19(2):855-873.
  22. Centenaro M,Vangelista L,Zanella A,et al. Long-range communications in unlicensed bands: the rising stars in the IoT and smart city scenarios[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5,23(5):60-67.
  23. Dongare A,Hesling C,Bhatia K,et al. OpenChirp: A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ing architecture[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 IEEE,2017:569-574.
  24. Saifullah A,Rahman M,Ismail D,et al. SNOW: Sensor Network over White Spaces[C]// ACM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 Sensor Systems Cd-Rom. ACM,2016:272-285.
  25. Saifullah A,Rahman M,Ismail D,et al. Enabling Reliable,Asynchronous,an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in Sensor Networks over White Spaces[C]// The,ACM Conference. ACM,2018:1-14.
  26. Eletreby R,Zhang D,Kumar S,et al. Empowering Low-Power Wide Area Networks in Urban Settings[C]//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Data Communication. ACM,2017: 30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