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之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之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定義:計算機網路就是一些互聯的、自治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物理組成:計算機網路包括硬體、軟體、協議三大部分

       硬體:主機、通訊處理機(或稱前端處理機)、通訊線路和交換裝置組成

       軟體: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的軟體和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各種工具軟體(如qq)

       協議:就是一種規則

工作方式組成:計算機網路可以分成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

       邊緣部分:主機,用來進行通訊和資源共享

       核心部分:大量的網路和連線這些網路的路由器組成,為邊緣部分提供連通性和交換服務。

功能組成:計算機網路由通訊子網和資源子網兩部分

       通訊子網:各種傳輸介質、通訊設別和相應的網路協議組成,為網路提供資料傳輸、交換和控制能力,實現聯網計算機之間的資料通訊。通訊子網包括物理層、資料鏈路層和網路層。

       資源子網:由主機、終端以及各種軟體資源、資訊資源組成,負責全網的資料處理業務,向網路使用者提供各種網路資源與服務。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資料通訊:連線控制、傳輸控制、差錯控制、流量控制、路由控制、多路複用等子功能

資源共享:包括資料資源、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

分散式處理:當計算機網路中的某個計算機系統負荷太重時,可以將其處理的任務傳送給網路中的其他計算機系統進行處理,利用空閒計算機資源提高整個系統的利用率。

資訊綜合處理:將分散再各地的計算機中的資料資源進行集中處理或分級處理,如自動訂票系統、銀行金融系統、資料採集與處理系統。

負載均衡:將工作任務均衡地分配給計算機網路中的各臺計算機。

提高可靠性:計算機網路中的各臺計算機可以通過網路互為替代機。

什麼是分散式計算機系統?與計算機網路比較有什麼區別?

分散式計算機系統最主要的特點是整個系統中的各臺計算機相對使用者都是透明的。使用者輸入命令可以執行程式,但是使用者不知道具體是哪一臺計算機再為其執行程式。作業系統為使用者選擇了一臺最適合的計算機來執行程式,並把結果傳送到合適的地方。

計算機網路中使用者必須首先在欲執行程式的計算機上登陸;然後按照計算機的地址,將程式通過計算機網路傳送到該計算機上去執行;最後根據使用者命令將結果傳送到指定的計算機。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按分佈範圍分類:廣域網、都會網路、區域網、個人區域網

       (2)按拓撲結構分類:星形網路、匯流排形網路、環形網路、網狀形網路

       (3)按傳輸技術分類:廣播式網路、點對點網路

       (4)按使用者分類:公用網、專用網

       (5)按資料交換技術分類:電路交換網路、報文交換網路、分組交換網路

協議的3個組成部分:

       (1)語義:“講什麼”

       (2)語法:“怎麼講“

       (3)同步:規定了事件的執行順序

計算機網路標準化工作:

  1. 網際網路草案;(2)建議標準(RFC文件);(3)草案標準;(4)網際網路標準

網際網路相關組織: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TU:國際電信聯盟、IEEE:美國電器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實體:任何可以傳送或接收資訊的硬體或軟體程序,通常是一個特定的軟體模組。

對等層:不同機器上的同一層。

對等實體:同一層上的實體

五層結構表:

頻寬:在過去的通訊幹線中用來傳送模擬訊號,頻寬是指訊號中的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之差,單位是Hz。隨著數字訊號在通訊中的廣範應用,頻寬表示資料鏈路上每秒傳輸的位元數,一般單位是Mbit/s。

傳送時延:(或稱為傳輸時延)主機或路由器傳送資料幀所需要的時間,即從傳送資料幀的第一位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位傳送完畢所需要的時間。(放學出大門的時間)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通道中傳播一定距離所需要的時間。(在路上的時間)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在接收到分組時進行處理所需要的時間。

排隊時延:分組在進入網路傳輸時,需要經過許多路由器,但是分組要先在路由器輸入佇列中排隊等待

內容來源:《天勤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