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第一章 · 計算機網路基礎

第一章 · 計算機網路基礎

一、網路參考模型

1.概述

     為了保證計算機網路中通訊雙方能夠正確自動地進行通訊,標準化組織制訂了一套約定,這些約定被稱作網路系統的通訊協議。在首個網路ARPANET誕生至今已經有許許多多商業化的網路系統,這些自行發展的網路之間的結構差異很大,以至於之間互不相容,難以相互連線構成更大的網路系統。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OSI將計算機網路劃分成為7層,該模型是為了將開放式系統相互聯接起來的標準,促進不同廠商之間的協同工作,解決相容性的問題。

    OSI七層模型將服務、介面、協議三個概念區分開來,服務是為上層提供功能的,介面說明上層如何使用下層的服務,而協議是規定同層之間的服務。

   OSI從上至下規定的七層模型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資料鏈路層、物理層。

2.應用層

  應用層是使用者與計算機交流的層,為使用者提供應用程式及網路相互作用的介面。包括檔案傳輸(FTP)、域名伺服器(DNS)、虛終端(Telnet)及電子郵件伺服器(SMTP)

3.表示層

  表示層以一種有序的、有意義的方式表示資訊。該層的主要功能是資料翻譯、資料加密、資料壓縮等。表示層可以為異種機通訊提供公共語言,使之能夠相互操作。

4.會話層

  會話層在不同計算機的兩個程序之間的建立、維持或結束確定的連線,在兩個會話使用者之間實現有組織的、同步的資料傳輸。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和維持會話,使會話能獲得同步。

5.傳輸層

  傳輸層是整個網路的關鍵部分,包含了有關傳輸資料的所有細節。傳輸層為源端機和目的端機之間提供資料傳輸服務。主要工作是資料的傳輸和重組,將上層應用的資料分成若干小的資料段,將這些小的資料段交給網路層。常見的傳輸層協議有TCP、UDP。傳輸層具備差錯恢復、流量控制功能,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無誤的資料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