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kinmall盤點2018年區塊鏈行業發生的那些事

kinmall盤點2018年區塊鏈行業發生的那些事

2018年初,區塊鏈被寄予厚望,諸如“區塊鏈元年”、“落地之年”討論聲不絕於耳。當我們再回頭看的時候,今年並沒有迎來區塊鏈的大爆發,反而是高開低走,熱度逐漸散去。大量的概念層出不窮,交易所出現了交易即挖礦、分紅等新玩法,另外,衍生出的STO、幣改、鏈改等也掀起過一陣小風潮,在11月末的分叉算力大戰開啟了數字貨幣暴跌的開關……

ICO

ICO,全名Initial CoinOffering,中文名是首次代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專案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的融資行為。

簡單來說,ICO就是區塊鏈技術公司的眾籌集資。參與ICO的投資者購買基於區塊鏈技術上發行的有限的虛擬代幣(加密貨幣)。

ICO曾一度引發幣圈狂歡。從2016年開始受到關注,在2017年引來大爆發,ICO的融資金額從2.28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6億美元,融資專案數量翻了四倍。

從去年9月4日有關部委叫停ICO(首次代幣發行),到今年監管層繼續表態多次發文監管專案,再到近日新華社發文。ICO彷彿已經在中國銷聲匿跡。

而據普華永道諮詢公司和瑞士加密谷協會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顯示,在2018年前5個月,ICO的規模就已經是2017年全年的兩倍,ICO數量達到歷史新高。根據這份報告,截止2018年5月,註冊發行ICO的企業共537家,總共籌集資金超過137億美元。

最亮眼的ICO專案是TelegRAM和EOS,其中Telegram ICO籌集了17億美元,而EOS則籌集了41億美元的資金。不過,對於依靠ICO去年暴漲的以太坊而言,也因為ICO的沒落陷入了漩渦。

現在可以明確的確定,ICO在中國已經行不通了。2018年的ICO也逐漸失去熱度,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區塊鏈市場難以言說的痛。

超級節點

2018年,ICO的公鏈相繼迎來落地,採用DPoS挖礦協議的公鏈專案推出“超級節點”。其中,又以EOS的“超級節點競選”聲量最大、波及最廣。

今年3月,EOS超級節點競選拉開帷幕,眾多參選節點競選21個超級節點席位。一旦競選成功,他們將獲得EOS每年增發5%的收益中的大部分,大約每節點每年可獲得238萬個EOS的收益。如果按照當時EOS最高價21美元計算,他們每年可拿到近5000萬美元的收益。

在EOS推出“節點競選”玩法後不久,更多的專案開始推出類似玩法,包括波場Tron、CberMiles、井通等在內的公鏈。

另外,超級節點的玩法也開始延展到交易所、媒體。火幣、ZB等交易所紛紛推出全球超級節點計劃,今年6月底,火幣超級節點還上演了一場“節點退出”的糾紛,節點資本、DFund等多家機構紛紛站隊,質疑Hadax的公正性。此外,媒體、各種機構也開始以“超級節點”的名義,招募城市合夥人。

維權事件

2018年以來,有一個長盛不衰的熱點,就是OKEx交易者維權事件。以至於一提起OKEx人們就會聯想到拔網線、爆倉、割韭菜……

據瞭解,今年來幣圈投資者的維權事件基本都與OKEx有關。今年發生的維權事件中,維權者都曾在OKEx上購買過數字貨幣期貨,但是損失慘重,用當事人的話來講,OKEx不僅不具備期貨交易所資質,還有操縱交易的嫌疑,頻繁爆倉導致使用者被“多空雙殺”。

幾個月前,OKEx創始人徐明星在上海被維權使用者圍堵,被派出所帶走,結果不了了之。

據媒體報道,徐明星10月10日被圍堵至OKCoin北京總部,直至11日凌晨仍未離開。維權者呼天搶地,聲淚俱下,“還我血汗錢”的嚎啕之聲響徹幣圈。近來更有報道成有維權者在OK總部電梯直接喝下敵敵畏而送往急救……關於Okcoin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就不一一舉例了。

其實,遭遇維權的不止OKEX。火幣也同樣遭遇過維權。5月12日下午,在火幣上包括ONT、IOST、DTA、BTM等多個幣種,在一分鐘內砸盤腰斬,然後又迅速拉回,僅僅幾分鐘時間,卻導致大量使用者被強制爆倉。

多名投資者遂赴火幣總部維權,他們質疑火幣參與了交易,對他們進行了“定點爆破”,而火幣工作人員態度強硬,並回應此次爆倉是市場正常波動,並表示若能提供證據,火幣就會賠償被爆倉投資者。對於此次事件,投資者曾表示會訴諸法律,但此後,就再無相關訊息傳出。

與OKEX不同的是,火幣的維權者似乎沒有那麼激動,並未像OKEx的投資者們一樣做出過激行為,而火幣也就未因使用者維權事件而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事件的後續也無人再關注。

李笑來錄音事件

7月初,網上曝出李笑來一段談話錄音。這份揭露幣圈站臺和資金盤亂象的錄音,點名幣圈幾個非常知名的專案,比如帥初的量子鏈、孫宇晨的波場等。該錄音錄自今年1月,爆出後,引發幣圈聲討,本就被指割韭菜的李笑來人設進一步崩塌。整段錄音李笑來髒話連篇,充斥著粗鄙之語。而也正是因為過於“粗暴”的談話方式,該段錄音也被媒體解讀為李笑來是如何割韭菜的。

李笑來在錄音中主要表達了“自己投資賺錢的理念”以及“如何在鏈圈賺錢的方法”等概念,而其一句“傻逼們的共識也是共識”燃爆幣圈,成為輿論斥責其“割韭菜吃相難看”的焦點。

今年八月底,李笑來出版了《韭菜的自我修養》一書。雖然整本書全是“雞湯”性質的投資指導,但李笑來還是在其中夾雜了自己對“錄音門”的解釋。他表示,自己從未有過任何將投資者稱為“韭菜”的言論,錄音被解讀為割韭菜實為媒體斷章取義。

此事件終於還是逐漸被遺忘,爾後李笑來又與陳偉星打口水戰、訴訟戰,最近頻頻宣佈退出幣圈的李笑來更是出任了雄岸科技執行董事及聯席CEO,而在眾人的吵吵鬧鬧中,李笑來又將其個人品牌影響力擴大了不少

新玩法——交易即挖礦

2018年6月,交易所FCoin打出“交易即挖礦”、收入分紅的口號,在早期參與者巨大的利益回饋的刺激下,FCoin一時成為交易所“黑馬”,一度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之一,其交易額甚至達到了交易平臺前7名的總和,迅速佔領了交易市場。

FCoin的成功,引領了一大波交易即挖礦的交易所橫空出世。在各大交易所排行榜中,挖礦交易所們佔據的比例不斷提升。但由於設計機制的缺陷,FCoin的平臺幣FT很快迎來斷崖式砸盤,當初的破局者很快就落敗凋零。9月5日,FT報價0.32元,據此前最高點8.04元已下跌96%。

據不完全統計,大批新交易所、二三線交易所紛紛基於Fcoin推出“改進版”交易挖礦和收入分紅模式,比如Bigone、Coinex、Bitz、opone、Bkex幣客、Coinpark、滿幣Coinbene等80多家交易所都先後嘗試了交易挖礦模式,幾乎佔到目前有資料監測的全球交易所數量的三分之一。如今,交易挖礦模式已經越來越難經營下去了,交易所們或喊停,或調整規則。

穩定幣

穩定幣,全稱“穩定型加密貨幣”,它基於某條公鏈開發,與其他加密貨幣一樣,具備了不可篡改、可擴充套件等特性,但價格保持相對穩定。

穩定幣與黃金、法幣等具有穩定價值的資產掛鉤,如果按照穩定幣背後的資產抵押型別分類,可以將穩定幣分為:以法幣作為抵押品,以數字資產作為抵押品,以及由演算法控制的無資產抵押三大類。

正因為“錨定物”的特殊性,穩定幣的價格,能在波動極大的數字貨幣市場中保持相對穩定,不僅成為使用者心中的避險港灣,也成為溝通現實法幣與虛擬貨幣的橋樑。

2018年,出現了大量穩定幣概念,比如PAX、WIT、USDC、GUSD等,百幣爭鳴。目前應用範圍最廣泛的USDT,自上線以來,價格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波動極小。但今年10月15日,USDT罕見地出現了異動,上演了一場讓投資者“空倉也被割”的大戲,其他穩定幣如GUSD、PAX等則開始伺機發展,市場開始呈現更多樣的競爭態勢。

幣改、票改、鏈改等“**改”

幣改實際上是通證化,通證模式設計,基於通證重新分配權責利關係,重塑遊戲規則。而鏈改的範圍要大一些,在幣改的基礎上加上區塊鏈技術,即通證+技術,資產上鍊後重新分配權責利、設計遊戲規則。

“票改”發起人,青藤鏈盟研究院院長鍾巨集解釋稱:“票改是指基於區塊鏈3.0技術,將實物資產與發行在區塊鏈上的‘Ticket’一一對應。讓這種票證可流通。

另一位發起“鏈改”的王學宗則表示,對傳統股份制企業進行區塊鏈經濟化改造,讓其上鍊經營,成為區塊鏈經濟組織,就是鏈改。它為傳統公司制企業賦能,是一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鏈改的定義比幣改要寬容一些,因為token不一定只是幣那麼簡單;多數token都不是幣。

人大國發院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則提出“共票”概念。“共票”,一即“共”,凝聚共識,共籌共智,是夠真正共享的股票,符合共產主義理想;二即“票”,支付、流通、分配、權益的票證。

層出不窮的“XX改”概念,在行情慘淡的2018年,掀起了好幾波熱潮。

STO

STO,其實就是鏈改的升級版本,全稱為“SecurityToken Offer”,即證券型通證發行。STO是2017年底從美國開始流行的,對於在美國註冊的公司,STO是一個合法合規的ICO。

STO自其橫空出世,就佔據了各區塊鏈媒體頭條的位置。STO與真實證券相關聯,代表標記化資產。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作為數字股份代表實際股權。STO優於IPO之處在於募資的東西不再只限於股權,可能是定期股息、現金流、債務償還、投票權等,套現方式極多。而且,STO的出現讓中小企業有了新希望,相較於“高冷”的IPO鐘意大企業, STO給中小型企業提供了一個合規又能“抄近路”的法子。STO提供一個募資新形式,讓中小型企業可以藉助Token載體,賣出自己的股權甚至是實體產物去籌資。

但自2018年12月4日,北京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發布了《關於防範以STO名義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提示》後,相當一部分人認為STO已經涼涼了。STO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被扼殺在了搖籃裡了嗎?這一切,只能由時間給出答案了。

香港沙盒監管

2018年11月1日,香港證監會發布了針對虛擬資產的新規,開啟監管發展之路,也正式打響了新一輪飛躍的號角。

香港將數字資產列入監管,意味著數字資產已經由小眾走向大眾。此次香港監管沙盒的推出,從總體上看,有利於保護大眾投資者,有利於行業發展,也可以確保香港金融市場有一個好的發展。

目前,香港監管主要為三個方面:1.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管理公司(一級二級市場的Crypto Fund)、2.基金分銷商(Crypto Fund募集方)、3.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運營者(各類加密貨幣交易所);而數字錢包、發行ICO/STO的專案方、各類基金會、區塊鏈行業媒體、其他各類服務提供方均不在此次監管範圍內。另外,針對前兩類基金管理和分銷方,監管的措辭是“發出監管標準指引”;針對交易平臺是“探索監管性框架”。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在進行沙盤測試後,香港證監會或將為加密貨幣交易所頒發許可證。

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此前的反應是落後於紐約、新加坡、東京等競爭對手的,此次通過快速生效新政的方式,意圖佔據全球虛擬資產監管的制高點,直接對標的競爭對手看準的是美國SEC和新加坡MAS,雖然錯過了網際網路風口,但是香港總算是沒有在區塊鏈的賽道中落後太多。

分叉大戰

前段時間發生的BCH分叉大戰仍歷歷在目,此次分歧的焦點在於Bitcoin ABC 0.18.2和Bitcoin SV兩個BCH協議版本之間的矛盾,以位元大陸為首的ABC團隊認為應該維持區塊大小不變,讓BCH往基礎公鏈的方向發展,而以澳本聰為首的BSV團隊認為應該對操作碼嚴格限制,技術專注在轉賬交易本身,並希望將區塊擴容為128M。

16日凌晨,BCH硬分叉也引起了數字貨幣有史以來第一次“算力大戰”。這次的算力大戰以表面的結果來看,是吳忌寒獲勝,但是否能笑到最後,仍待觀察。

此次的大戰給幣圈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根據虛擬貨幣權威行情Coinmarketcap統計,11月15日,全球加密數字貨幣整體市值跌破1810億美元,創去年10月31日以來新低,24小時內蒸發逾300億美元。目前,整個加密數字貨幣數字仍處於一個較低迷的狀態

總結

在一個快速轉型的時代,充滿變化的世界裡,堅持下去,活得長,本身就是競爭力。在區塊鏈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面,在當今這個大熊市裡,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少折騰、少動彈,讓自己活下去,只有活得長久才是勝利。

行業內有些人其實處境很尷尬,進場的時候夾在兩個變化波段的中間,兩邊都是大牛市,可是往往都碰不到邊,就像莫扎特一樣空有一身才華卻在死前貧困潦倒。李笑來有些話是非常有見解的,“在春天只有手裡面有種子的人才能播種。”很多人就是早早地把自己的一切資源消耗盡了,等不到第二天的“大黎明”。總而言之,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在哪,活下去就是勝利!我們靜等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