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白(淺水淹人)

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白(淺水淹人)

他曾說過,他是一個不斷思考的人,但卻不懂得如何去思考。這都是事實,因為他已經深深地感受和體會到他自身各種處事的心態控制著他身體上每一個細胞的內分泌、每一滴血液的流動和每一個情緒的起伏。處理一個家庭瑣事,他可以;接受朋友的一個小小請求,他樂意;解決一個工作事務,他肯定沒問題;當這些事情接踵而來的時候,無論水有多淺,他都能把自己給淹了。

他沉思的時候,會想到“減法”

他曾經提到過這個“減法”,但我相信他對減法的真正理解還只是停留在數理化的層面上,有些事他可以拒接、有些人他可以避免,有些慾望他可以控制,但我認為這都是減法的膚淺理解,甚至是錯誤的理解。通過同時對其他人的一些觀察和分析,這種錯誤的理解還較為普遍,各種“退而求其次”之後並不理想的狀態足以證明這種錯誤的理解將會衍生成一種“逃避”。

人天生害怕不確定性,從德魯克的《新社會》中可以看出,群眾面對“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竟然可以促使工人大範圍通過破壞裝置來抵制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種“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潛在人性”的放大下竟然會有如此“不以為然”的一面。作為目前只剩下“變化”的“後現代社會”,已經普遍被人類接受並深知“不進則退”的道理,這可能算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進步了。但是,就算各種“學習”的盛行,終究還是無法掩飾思想的總體“落後”以及社會還大量存在這種“逆向”情緒的事實,只不過,這種情緒的顯性化會顯得自身的“落後”而努力掩蓋而已。

 他面對“改變”的時候,會情緒起伏

 

以上提到存在的“大量”當然也包含了他,他不缺乏閱讀和思考,但“道理學了一大堆卻過不好一生”可能形容的也卻卻是他。面的一些突發計劃的改變,他會存在一些情緒上的不穩定,不過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可能他也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他甚至有一次在努力壓抑住情緒過後竟然上網查起了“為什麼女人在經期期間會脾氣暴躁”這個問題,他可能試圖從中找出自己情緒起伏的誘因。其實這也並非不是一個好辦法,至少讓他知道了女人經期期間會引發內分泌失調的情況而引起情緒不穩定的一大因素,所以他也會聯想到了自身不穩定的心態影響著自身各種細胞的分泌而導致了這個結果,這就回到我開始對他的一些列觀察的結果。這也許就是比較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所有醫生的叮囑中,“心態”往往放在了第一位,例如“放寬心情”,這可是一劑最便宜而且最有效的藥物。“心態”最可怕的是“事與願違”,就像他所面對的突發改變。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的“成熟度”不夠,讓他自身的“潛意識”很輕易地就看得見的範圍內預估了未來情節的“美好”,從而給了自己一種期望值,如果最後的情節“不按常理”出牌,就會把這種“挑撥”外掛到別人身上,觸發了自己的“底線”,歸根到底,還是他的各種處事心態不正而環環相扣的結果。

 他反問了我:怎樣才能“成熟”

如果我再用“高度”二字打發他就會有失我這個“旁觀者”的身份,我拿他自己的場景舉例了一番。我讓他思考了為什麼他要研發分而治之的微服務框架,並他讓說出了在管理上職能分工的目的,他告訴我說在團隊協作中,同一件事情,處於模糊邊界的叫“繁雜事務”,分工明確的叫“專業職能”,給一件事情明確的定位和劃分就可以帶來“不可想象”的總體效能提升,軟體架構同樣如此。他的這番解釋,其實說明他已經觸碰到他當下問題的答案,只是他並沒有換位思考而已。他已經意識到了管理者的價值所在,他切換到管理者思維之後把以前工作所遇到的問題逐一解決、淡化甚至不復存在。放到個人層面,道理大同小異,未經思考的思考叫“感(qing)性(xu)”,對思考有了一定的頂層認知的叫“理性”,哪怕一個層次提升的思考主導,換來的可是大局和沉穩,沒有一個高層次的思(mu)想(biao)進行統一引導,我們的“潛意識”會介入預設主導,主導著我們去恐懼、焦慮、自責和逃避,這些都是我們尚未進化的內在思想。這種細想會主導我們思考各種悲觀,讓我們永遠活在“以後就好了”的未來而導致自己永遠過得都不好。所以我想真正的“減法”不是去主動捨棄或逃避,更多是讓各種“瑣碎”和“情緒”在一個正確的統一思想或目標之下慢慢地淡化和消失。用人話解釋,那就是這些事在我面前都不是事,前提是趕緊找一個哪怕比這些“瑣事”高一個層次的定位或目標,提高各種處事情緒的底線。而且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是:“退而求其次”之後的事情一點都不會減少,甚至還會誤導自己浪費了解決原來問題的時間而欠下更多的“時間債務”。在事情面前往往一句看似不起眼的“還好”和“哪有那麼簡單”就能分辨出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