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2)--- 因特網的發展階段與組織

計算機網路(2)--- 因特網的發展階段與組織

一、因特網發展的三個階段

      因特網的基礎結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

       第一階段,是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網際網路發展的過程。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的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最初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並不是一個互連的網路)。所有要連線的在ARPANET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為了打破這個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多種網路(如分組無線電網路)互連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網際網路的出現,成為了現在因特網的雛形。1983年TCP/IP協議成為ARPANET上的標準協議,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協議的計算機都能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通訊,因而人們將1983年作為因特網的誕生之間。1990年ARPANET正式宣佈結束,因為它的實驗任務已經完成。

      第二階段的特點是建成了三級結構的因特網。它是一個三級計算機網路,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或企業網)。但之後美國政府機構認識到,因特網必將擴大其使用範圍,不應侷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之後隨著世界上的許多公司紛紛接入到因特網,是網路上的通訊量急劇增大。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將因特網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來經營。

       第三階段的特點是逐漸形成了多層次ISP結構的因特網。從1993年開始,由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因特網主幹網替代。就這一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因特網服務提供者,簡稱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它是一個進行商業活動的公司,因此,ISP又長譯為因特網服務提供商。ISP可以從因特網管理機構申請得到多個IP地址,同時擁有通訊線路及路由器等聯網裝置。使用者只需要向ISP交納規定費用,就可以從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並通過該ISP接入到因特網。

二、因特網的標準化工作

       因特網的標準化工作對因特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乏國際標準將會使技術的發展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往往會導致多種技術體質並存且互不相容的狀態,不僅會給使用者帶來較大的不便,還會使開發人員帶來不便。

       1992年由於因特網不再歸美國政府管轄。因此成立了一個國際性組織叫做因特網協會ISOC(Internet Society),以便對因特網進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範圍內促進其發展和使用。ISOC下面有一個技術組織叫做因特網體系結構協會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負責管理因特網有關協議的開發。IAB下面又設兩個工程部:

(1)、因特網工程部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是由許多工作組WG(Working Group)組成的論壇(forum),具體工作由因特網工程指導小組IESG(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管理。這些工作組被劃分為若干個領域,主要正對協議的開發和標準化。

(2)、因特網研究部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

       IRTF是由一些研究組RG(Research Group)組成的論壇,具體工作由因特網研究指導小組IRSG(Internet Research Steering Group)管理。IRTF主要是進行理論方面的研究和開發一些需要長期考慮的問題。

------  計算機網路知識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