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延遲任務的實現總結

延遲任務的實現總結

實現延遲任務的方式有很多,各有利弊,有單機和分散式的。在這裡做一個總結,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和思路。

延遲任務有別於定式任務,定式任務往往是固定週期的,有明確的觸發時間。而延遲任務一般沒有固定的開始時間,它常常是由一個事件觸發的,而在這個事件觸發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觸發另一個事件。延遲任務相關的業務場景如下:

場景一:物聯網系統經常會遇到向終端下發命令,如果命令一段時間沒有應答,就需要設定成超時。

場景二:訂單下單之後30分鐘後,如果使用者沒有付錢,則系統自動取消訂單。

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些方案,其實這些方案沒有好壞之分,和系統架構一樣,只有最適合。對於資料量較小的情況下,任意一種方案都可行,考慮的是簡單明瞭和開發速度,儘量避免把系統搞複雜了。而對於資料量較大的情況下,就需要有一些選擇,並不是所有的方案都適合了。

1. 資料庫輪詢

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所有的訂單或者所有的命令一般都會儲存在資料庫中。我們會起一個執行緒去掃資料庫或者一個數據庫定時Job,找到那些超時的資料,直接更新狀態,或者拿出來執行一些操作。這種方式很簡單,不會引入其他的技術,開發週期短。

如果資料量比較大,千萬級甚至更多,插入頻率很高的話,上面的方式在效能上會出現一些問題,查詢和更新對會佔用很多時間,輪詢頻率高的話甚至會影響資料入庫。一種可以嘗試的方式就是使用類似TBSchedule或Elastic-Job這樣的分散式的任務排程加上資料分片功能,把需要判斷的資料分到不同的機器上執行。

如果資料量進一步增大,那掃資料庫肯定就不行了。另一方面,對於訂單這類資料,我們也許會遇到分庫分表,那上述方案就會變得過於複雜,得不償失。

2. JDK延遲佇列

Java中的DelayQueue位於java.util.concurrent包下,作為單機實現,它很好的實現了延遲一段時間後觸發事件的需求。由於是執行緒安全的它可以有多個消費者和多個生產者,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提升效能。DelayQueue本質是封裝了一個PriorityQueue,使之執行緒安全,加上Delay功能,也就是說,消費者執行緒只能在佇列中的訊息“過期”之後才能返回資料獲取到訊息,不然只能獲取到null。

之所以要用到PriorityQueue,主要是需要排序。也許後插入的訊息需要比佇列中的其他訊息提前觸發,那麼這個後插入的訊息就需要最先被消費者獲取,這就需要排序功能。PriorityQueue內部使用最小堆來實現排序佇列。隊首的,最先被消費者拿到的就是最小的那個。使用最小堆讓佇列在資料量較大的時候比較有優勢。使用最小堆來實現優先順序佇列主要是因為最小堆在插入和獲取時,時間複雜度相對都比較好,都是O(logN)。

下面例子實現了未來某個時間要觸發的訊息。我把這些訊息放在DelayQueue中,當訊息的觸發時間到,消費者就能拿到訊息,並且消費,實現處理方法。示例程式碼:

/*

 * 定義放在延遲佇列中的物件,需要實現Delayed介面
 
*/

public class DelayedTask implements Delayed {
    private int _expireInSecond = 0;

    public DelayedTask(int delaySecond) {
        Calendar cal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add(Calendar.SECOND, delaySecond);
        _expireInSecond = (int) (cal.getTimeInMillis() / 1000);
    }

    public int compareTo(Delayed o) {
        long d = (getDelay(TimeUnit.NANOSECONDS) - o.getDelay(TimeUnit.NANOSECONDS));
        return (d == 0) ? 0 : ((d < 0) ? -1 : 1);
    }

    public long getDelay(TimeUnit unit)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Calendar cal = Calendar.getInstance();
        return _expireInSecond - (cal.getTimeInMillis() / 1000); 
    }

}

下面定義了三個延遲任務,分別是10秒,5秒和15秒。依次入佇列,期望5秒鐘後,5秒的訊息先被獲取到,然後每個5秒鐘,依次獲取到10秒資料和15秒的那個資料。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定義延遲佇列
        DelayQueue<DelayedTask> delayQueue = new DelayQueue<DelayedTask>();

        //定義三個延遲任務
        DelayedTask task1 = new DelayedTask(10);
       	DelayedTask task2 = new DelayedTask(5);
        DelayedTask task3 = new DelayedTask(15);

        delayQueue.add(task1);
        delayQueue.add(task2);
        delayQueue.add(task3);

        System.out.println(sdf.format(new Date()) + " start");
        
       	while(delayQueue.size() != 0) {
            
            //如果沒到時間,該方法會返回

            DelayedTask task = delayQueue.poll();  
    	    if(task != null) {
                Date now = new Date();
                System.out.println(sdf.format(now));
            }
            
            Thread.sleep(1000);
        }
    }

輸出結果如下圖:

DelayQueue是一種很好的實現方式,雖然是單機,但是可以多執行緒生產和消費,提高效率。拿到訊息後也可以使用非同步執行緒去執行下一步的任務。如果有分散式的需求可以使用Redis來實現訊息的分發,如果對訊息的可靠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可以使用訊息中介軟體:

image

使用DelayQueue需要考慮程式掛掉之後,記憶體裡面未處理訊息的丟失帶來的影響。

3. JDK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JDK自帶的一種執行緒池,它能排程一些命令在一段時間之後執行,或者週期性的執行。文章開頭的一些業務場景主要使用第一種方式,即,在一段時間之後執行某個操作。程式碼例子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100);

        for(inti = 10; i > 0; i--) {
            executor.schedule(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Work start, thread i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 " " + sdf.format(new Date()));
                }
            }, i, TimeUnit.SECONDS);
        }
    }

執行結果: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的實現類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提供了一種並行處理的模型,簡化了執行緒的排程。DelayedWorkQueue是類似DelayQueue的實現,也是基於最小堆的、執行緒安全的資料結構,所以會有上例排序後輸出的結果。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比上面一種DelayQueue更加實用。因為,一般來說,使用DelayQueue獲取訊息後觸發事件都會實用多執行緒的方式執行,以保證其他事件能準時進行。而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就是對這個過程進行了封裝,讓大家更加方便的使用。同時在加強了部分功能,比如定時觸發命令。

4. 時間輪

時間輪是一種非常驚豔的資料結構。其在Linux核心中使用廣泛,是Linux核心定時器的實現方法和基礎之一。按使用場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時間輪:原始時間輪和分層時間輪。分層時間輪是原始時間輪的升級版本,來應對時間“槽”數量比較大的情況,對記憶體和精度都有很高要求的情況。我們延遲任務的場景一般只需要用到原始時間輪就可以了。

原始時間輪:如下圖一個輪子,有8個“槽”,可以代表未來的一個時間。如果以秒為單位,中間的指標每隔一秒鐘轉動到新的“槽”上面,就好像手錶一樣。如果當前指標指在1上面,我有一個任務需要4秒以後執行,那麼這個執行的執行緒回撥或者訊息將會被放在5上。那如果需要在20秒之後執行怎麼辦,由於這個環形結構槽數只到8,如果要20秒,指標需要多轉2圈。位置是在2圈之後的5上面(20 % 8 + 1)。這個圈數需要記錄在槽中的資料結構裡面。這個資料結構最重要的是兩個指標,一個是觸發任務的函式指標,另外一個是觸發的總第幾圈數。時間輪可以用簡單的陣列或者是環形連結串列來實現。

原始的時間輪

相比DelayQueue的資料結構,時間輪在演算法複雜度上有一定優勢。DelayQueue由於涉及到排序,需要調堆,插入和移除的複雜度是O(lgn),而時間輪在插入和移除的複雜度都是O(1)。

時間輪比較好的開源實現是Netty的

//建立Timer, 精度為100毫秒,

        HashedWheelTimer timer = new HashedWheelTimer();

        System.out.println(sdf.format(new Date()));

        MyTask task1 = new MyTask();
        MyTask task2 = new MyTask();
        MyTask task3 = new MyTask();
        
        timer.newTimeout(task1, 5, TimeUnit.SECONDS);
        timer.newTimeout(task2, 10, TimeUnit.SECONDS);
        timer.newTimeout(task3, 15, TimeUnit.SECONDS);
        
        //阻塞main執行緒

        try{
            System.in.read();
        } catch(IOException e)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其中HashedWheelTimer有多個建構函式。其中:

ThreadFactory :建立執行緒的類,預設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TickDuration:多少時間指標順時針轉一格,單位由下面一個引數提供。

TimeUnit:上一個引數的時間單位。

TicksPerWheel:時間輪上的格子數。

如果一個任務要在120s後執行,時間輪是預設引數的話,那麼這個任務在時間輪上需要經過

120000ms / (512 * 100ms) = 2輪

120000ms % (512 * 100ms) = 176格。

在使用HashedWheelTimer的過程中,延遲任務的實現最好使用非同步的,HashedWheelTimer的任務管理和執行都在一個執行緒裡面。如果任務比較耗時,那麼指標就會延遲,導致整個任務就會延遲。

4. Quartz

quartz是一個企業級的開源的任務排程框架,quartz內部使用TreeSet來儲存Trigger,如下圖。Java中的TreeSet是使用TreeMap實現,TreeMap是一個紅黑樹實現。紅黑樹的插入和刪除複雜度都是logN。和最小堆相比各有千秋。最小堆插入比紅黑樹快,刪除頂層節點比紅黑樹慢。

相比上述的三種輕量級的實現功能豐富很多。有專門的任務排程執行緒,和任務執行執行緒池。quartz功能強大,主要是用來執行週期性的任務,當然也可以用來實現延遲任務。但是如果只是實現一個簡單的基於記憶體的延時任務的話,quartz就稍顯龐大。

5. Redis ZSet

Redis中的ZSet是一個有序的Set,內部使用HashMap和跳錶(SkipList)來保證資料的儲存和有序,HashMap裡放的是成員到score的對映,而跳躍表裡存放的是所有的成員,排序依據是HashMap裡存的score,使用跳躍表的結構可以獲得比較高的查詢效率,並且在實現上比較簡單。

public class ZSetTest {

    private JedisPool jedisPool = null;
    //Redis伺服器IP

    private String ADDR = "10.23.22.42";
    //Redis的埠號

    private int PORT = 6379;

    private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public void intJedis() {
        jedisPool = new JedisPool(ADDR, P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ZSetTest zsetTest = new ZSetTest();
        zsetTest.intJedis();

        zsetTest.addItem();
        zsetTest.getItem();

        zsetTest.deleteZSet();
    }

    public void deleteZSet() {
        Jedis jedis = jedisPool.getResource();
        jedis.del("zset_test");
    }

    public void addItem() {
        Jedis jedis = jedisPool.getResource();

        Calendar cal1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1.add(Calendar.SECOND, 10);
        int second10later = (int) (cal1.getTimeInMillis() / 1000);

        Calendar cal2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2.add(Calendar.SECOND, 20);
        int second20later = (int) (cal2.getTimeInMillis() / 1000);

        Calendar cal3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3.add(Calendar.SECOND, 30);
        int second30later = (int) (cal3.getTimeInMillis() / 1000);

        Calendar cal4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4.add(Calendar.SECOND, 40);
        int second40later = (int) (cal4.getTimeInMillis() / 1000);

        Calendar cal5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5.add(Calendar.SECOND, 50);
        int second50later = (int) (cal5.getTimeInMillis() / 1000);

        jedis.zadd("zset_test", second50later, "e");
        jedis.zadd("zset_test", second10later, "a");
        jedis.zadd("zset_test", second30later, "c");
        jedis.zadd("zset_test", second20later, "b");
        jedis.zadd("zset_test", second40later, "d");

        System.out.println(sdf.format(new Date()) + " add finished.");
    }

    public void getItem() {

        Jedis jedis = jedisPool.getResource();

        while(true) {
            try {

                Set<Tuple> set = jedis.zrangeWithScores("zset_test", 0, 0);

                String value = ((Tuple) set.toArray()[0]).getElement();
                int score = (int) ((Tuple) set.toArray()[0]).getScore();

                Calendar cal = Calendar.getInstance();
                int nowSecond = (int) (cal.getTimeInMillis() / 1000);

                if (nowSecond >= score) {
                    jedis.zrem("zset_test", value);
                    System.out.println(sdf.format(new Date()) + " removed value:" + value);
                }

                if(jedis.zcard("zset_test") <= 0)
                {
                    System.out.println(sdf.format(new Date()) + " zset empty ");
                    return;
                }
                Thread.sleep(1000);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

在用作延遲任務的時候,可以在新增資料的時候,使用zadd把score寫成未來某個時刻的unix時間戳。消費者使用zrangeWithScores獲取優先順序最高的(最早開始的的)任務。注意,zrangeWithScores並不是取出來,只是看一下並不刪除,類似於Queue的peek方法。程式對最早的這個訊息進行驗證,是否到達要執行的時間,如果是則執行,然後刪除zset中的資料。如果不是,則繼續等待。

由於zrangeWithScores 和 zrem是先後使用,所以有可能有併發問題,即兩個執行緒或者兩個程序都會拿到一樣的一樣的資料,然後重複執行,最後又都會刪除。如果是單機多執行緒執行,或者分散式環境下,可以使用Redis事務,也可以使用由Redis實現的分散式鎖,或者使用下例中Redis Script。你可以在Redis官方的Transaction 章節找到事務的相關內容。

使用Redis的好處主要是:

1. 解耦:把任務、任務發起者、任務執行者的三者分開,邏輯更加清晰,程式強壯性提升,有利於任務發起者和執行者各自迭代,適合多人協作。

2. 異常恢復:由於使用Redis作為訊息通道,訊息都儲存在Redis中。如果傳送程式或者任務處理程式掛了,重啟之後,還有重新處理資料的可能性。

3. 分散式:如果資料量較大,程式執行時間比較長,我們可以針對任務發起者和任務執行者進行分散式部署。特別注意任務的執行者,也就是Redis的接收方需要考慮分散式鎖的問題。

6. Jesque

Jesque是Resque的java實現,Resque是一個基於Redis的Ruby專案,用於後臺的定時任務。Jesque實現延遲任務的方法也是在Redis裡面建立一個ZSet,和上例一樣的處理方式。上例提到在使用ZSet作為優先順序佇列的時候,由於zrangeWithScores 和 zrem沒法保證原子性,所有在分散式環境下會有問題。在Jesque中,它使用的Redis Script來解決這個問題。Redis Script可以保證操作的原子性,相比事務也減少了一些網路開銷,效能更加出色。

7. RabbitMQ TTL和DXL

使用RabbitMQ的TTL和DXL實現延遲佇列在這裡不做詳細的介紹。

綜上所述,解決延遲佇列有很多種方法。選擇哪個解決方案也需要根據不同的資料量、實時性要求、已有架構和元件等因素進行判斷和取捨。對於比較簡單的系統,可以使用資料庫輪訓的方式。資料量稍大,實時性稍高一點的系統可以使用JDK延遲佇列(也許需要解決程式掛了,記憶體中未處理任務丟失的情況)。如果需要分散式橫向擴充套件的話推薦使用Redis的方案。但是對於系統中已有RabbitMQ,那RabbitMQ會是一個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