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http請求頭/http響應頭詳解

http請求頭/http響應頭詳解

HTTP客戶程式(例如瀏覽器),向伺服器傳送請求的時候必須指明請求型別(一般是GET或者POST)。如有必要,客戶程式還可以選擇傳送其他的請求頭。大多數請求頭並不是必需的,但Content-Length除外。對於POST請求來說Content-Length必須出現。

下面是一些最常見的請求頭

Accept:瀏覽器可接受的MIME型別。

例如: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ml;q=0.9,*/*;q=0.8
瀏覽器支援的 MIME 型別分別是 text/html、application/xml 和 */*,優先順序是從左到右的排列順序。
*/* 表示任何型別,type/* 表示該型別下的所有子型別。

注:MIME描述報文型別的內容和組織形式,規定了用於表示各種各樣的資料型別的符號化方法。text/html,application/xml 都是 MIME 型別,也可以稱為媒體型別和內容型別,斜槓前面的是 type(型別),斜槓後面的是 subtype(子型別)。type 指定大的範圍,subtype 是 type 中範圍更明確的型別,即大類中的小類。

Accept-Charset:瀏覽器可接受的字符集。

例如:Accept-Charset: GB2312,utf-8;q=0.7,*;q=0.7
瀏覽器支援的字元編碼分別是 GB2312、utf-8 和任意字元,優先順序是 GB2312、utf-8、*。

GB2312是中國國家標準簡體中文字符集,GB2312 編碼通行於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地也採用此編碼。
utf-8是 Unicode 的一種變長字元編碼又稱萬國碼。
*表示任意字元編碼,雖然 q 都是等於 0.7,但明確指定的 GB2312,utf-8 比 * 具有更高的優先順序。

Accept-Encoding:瀏覽器能夠進行解碼的資料編碼方式

例如: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瀏覽器支援的壓縮編碼是 gzip 和 deflate。

gzip是 GNU zip 的縮寫,它是一個 GNU 自由軟體的檔案壓縮程式,也經常用來表示 gzip 這種檔案格式。
deflate是同時使用了 LZ77 演算法與哈夫曼編碼(Huffman Coding)的一個無損資料壓縮演算法。

Accept-Language:瀏覽器所希望的語言種類

例如:Accept-Language: zh-cn,zh;q=0.5 //瀏覽器支援簡體中文和中文,優先支援簡體中文。

zh-cn表示簡體中文;zh 表示中文;
q是權重係數,範圍 0 =< q <= 1,q 值越大,請求越傾向於獲得其“;”之前的內容,若沒有指定 q 值,則預設為1,若被賦值為0,則用於提醒伺服器哪些是瀏覽器不接受的內容型別。

Accept-Ranges:WEB伺服器表明自己是否接受獲取其某個實體的一部分(比如檔案的一部分)的請求。bytes:表示接受,none:表示不接受。

Age:當代理伺服器用自己快取的實體去響應請求時,用該頭部表明該實體從產生到現在經過多長時間了。

Authorization:授權資訊,當客戶端接收到來自WEB伺服器的 WWW-Authenticate 響應時,該頭部來回應自己的身份驗證資訊給WEB伺服器。

Cache-Control

請求:

no-cache(不要快取的實體,要求現在從WEB伺服器去取)
max-age:(只接受 Age 值小於 max-age 值,並且沒有過期的物件)
max-stale:(可以接受過去的物件,但是過期時間必須小於max-stale 值)
min-fresh:(接受其新鮮生命期大於其當前 Age 跟 min-fresh 值之和的 快取物件)

響應:public(可以用 Cached 內容迴應任何使用者)
private(只能用快取內容迴應先前請求該內容的那個使用者)
no-cache(可以快取,但是隻有在跟WEB伺服器驗證了其有效後,才能返回給客戶端)
max-age:(本響應包含的物件的過期時間)
ALL:  no-store(不允許快取)

Connection:是否需要持久連線
例如: Connection: keep-alive\r\n     //Keep-Alive表示持久連線(HTTP 1.1預設進行持久連線)

請求:close(告訴WEB伺服器或者代理伺服器,在完成本次請求的響應後,斷開連線,不要等待本次連線的後續請求了)。

keepalive(告訴WEB伺服器或者代理伺服器,在完成本次請求的響應後,保持連線,等待本次連線的後續請求)。

響應:close(連線已經關閉)。
keepalive(連線保持著,在等待本次連線的後續請求)。
Keep-Alive:如果瀏覽器請求保持連線,則該頭部表明希望 WEB 伺服器保持連線多長時間(秒)。例如:Keep-Alive:300

Content-Encoding:WEB伺服器表明自己使用了什麼壓縮方法(gzip,deflate)壓縮響應中的物件。 例如:Content-Encoding:gzip
Content-Language:WEB 伺服器告訴瀏覽器自己響應的物件的語言。
Content-Length:WEB 伺服器告訴瀏覽器自己響應的物件的長度。例如:Content-Length: 26012
Content-Range:WEB 伺服器表明該響應包含的部分物件為整個物件的哪個部分。例如:Content-Range: bytes 21010-47021/47022
Content-Type:WEB 伺服器告訴瀏覽器自己響應的物件的型別。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Content-Length:表示請求訊息正文的長度

Content-MD5 實體的一種MD5摘要,用作校驗和。傳送方和接受方都計算MD5摘要,接受方將其計算的值與此頭標中傳遞的值進行比較。例如:Content-MD5: <base64 of 128 MD5 digest>

Cookie:向伺服器傳送cookie

格式:Cookie:NAME1=VALUE1;NAME2=VALUE2;…..;NAMEn=VALUEn

ETag:比如一個 html 檔案,如果被修改了,其 Etag 也會被修改, 所以,ETag 的作用跟 Last-Modified 的作用差不多,主要供 WEB 伺服器 判斷一個物件是否改變了。

比如前一次請求某個 html 檔案時,獲得了其 ETag,當這次又請求這個檔案時, 瀏覽器就會把先前獲得的 ETag 值傳送給  WEB 伺服器,然後 WEB 伺服器會把這個 ETag 跟該檔案的當前 ETag 進行對比,然後就知道這個檔案有沒有改變了。

對於可以使用多種URL請求的資源,ETag可以用於確定實際被髮送的資源是否為同一資源。例如:ETag: ‘208f-419e-30f8dc99′

Expired:WEB伺服器表明該實體將在什麼時候過期,對於過期了的物件,只有在跟WEB伺服器驗證了其有效性後,才能用來響應客戶請求。是 HTTP/1.0 的頭部。例如:Expires:Sat, 23 May 2009 10:02:12 GMT

From:請求傳送者的email地址,由一些特殊的Web客戶程式使用,瀏覽器不會用到它。例如:From: [email protected]

Host:客戶端指定自己想訪問的WEB伺服器的域名/IP 地址和埠號。例如:Host:6san.com

If-Match:如果物件的 ETag 沒有改變,其實也就意味著物件沒有改變,才執行請求的動作。
If-None-Match:如果物件的 ETag 改變了,其實也就意味著物件也改變了,才執行請求的動作。

If-Modified-Since:只有當所請求的內容在指定的日期之後又經過修改才返回它,否則返回304“Not Modified”應答,告訴瀏覽器該物件沒有修改。
例如:If-Modified-Since:Thu, 10 Apr 2012 09:14:42 GMT

If-Unmodified-Since:如果請求的物件在該頭部指定的時間之後沒修改過,才執行請求的動作(比如返回物件)。

 If-Range:瀏覽器告訴 WEB 伺服器,如果我請求的物件沒有改變,就把我缺少的部分給我,如果物件改變了,就把整個物件給我。 瀏覽器通過傳送請求物件的 ETag 或者 自己所知道的最後修改時間給 WEB 伺服器,讓其判斷物件是否改變了。總是跟 Range 頭部一起使用。

Last-Modified:WEB 伺服器認為物件的最後修改時間,比如檔案的最後修改時間,動態頁面的最後產生時間等等。例如:Last-Modified:Tue, 06 May 2012 02:42:43 GMT

Location:WEB 伺服器告訴瀏覽器,試圖訪問的物件已經被移到別的位置了,到該頭部指定的位置去取,需要注意沒有該頭值僅有uri沒有域名的情況。例如:Location:http://www.6san.com/dy/logo.gif

Pragma:指定“no-cache”值表示伺服器必須返回一個重新整理後的文件,即使它是代理伺服器而且已經有了頁面的本地拷貝,相當於 Cache-Control: no-cache。

Proxy-Authenticate: 代理伺服器響應瀏覽器,要求其提供代理身份驗證資訊。
Proxy-Authorization:瀏覽器響應代理伺服器的身份驗證請求,提供自己的身份資訊。

Range:瀏覽器(比如 迅雷多執行緒下載時)告訴 WEB 伺服器自己想取物件的哪部分,現在流行的P2S多源下載用到。例如:Range: bytes=1173546-

Referer:包含一個URL,使用者從該URL代表的頁面出發訪問當前請求的頁面。

Retry-After 一種響應頭標域,由伺服器與狀態編碼503(無法提供服務)配合傳送,以標明再次請求之前應該等待多長時間。此時間即可以是一種日期,也可以是一種秒單位。例如:Retry-After: 18

 Server: WEB 伺服器表明自己是什麼軟體及版本等資訊。例如:Server:Apache/2.0.61 (Unix)

User-Agent:客戶端瀏覽器型別和系統資訊

通過User-Agent伺服器能夠識別客戶端使用的作業系統及版本、CPU 型別、瀏覽器及版本、瀏覽器渲染引擎、瀏覽器語言、瀏覽器外掛等。

例如: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AppleWebKit/537.1 (KHTML, like Gecko) Chrome/21.0.1180.89 Safari/537.1\r\n

 Transfer-Encoding: WEB 伺服器表明自己對本響應訊息體(不是訊息體裡面的物件)作了怎樣的編碼,比如是否分塊(chunked)。例如: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UA-Pixels,UA-Color,UA-OS,UA-CPU:由某些版本的IE瀏覽器所傳送的非標準的請求頭,表示螢幕大小、顏色深度、作業系統和CPU型別。

Vary: WEB伺服器用該頭部的內容告訴 Cache 伺服器,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用本響應所返回的物件響應後續的請求。

假如源WEB伺服器在接到第一個請求訊息時,其響應訊息的頭部為:Content-Encoding: gzip; Vary: Content-Encoding  那麼 Cache 伺服器會分析後續請求訊息的頭部,檢查其 Accept-Encoding,是否跟先前響應的 Vary 頭部值一致,即是否使用相同的內容編碼方法,這樣就可以防止 Cache 伺服器用自己Cache 裡面壓縮後的實體響應給不具備解壓能力的瀏覽器。例如:Vary:Accept-Encoding

Via: 列出從客戶端到 OCS 或者相反方向的響應經過了哪些代理伺服器,他們用什麼協議(和版本)傳送的請求。

當客戶端請求到達第一個代理伺服器時,該伺服器會在自己發出的請求裡面新增 Via 頭部,並填上自己的相關資訊,當下一個代理伺服器 收到第一個代理伺服器的請求時,會在自己發出的請求裡面複製前一個代理伺服器的請求的Via 頭部,並把自己的相關資訊加到後面, 以此類推,當 OCS 收到最後一個代理伺服器的請求時,檢查 Via 頭部,就知道該請求所經過的路由。 例如:Via:1.0 236-81.D07071953.sina.com.cn:80 (squid/2.6.STABLE13)

Warning 用於提供關於響應狀態補充資訊的響應頭標。例如:Warning: 99 www.myweb.com Piano needs tuning

www-Authenticate 一個提示使用者代理提供使用者名稱和口令的響應頭標,與狀態編碼401(未授權)配合使用。響應一個授權頭標。例如:www-Authenticate: Basic realm=zxm.mgmt

相關推薦

http請求 headers 中的配置

1.Accept 指定客戶端能夠接收的內容型別,內容型別中的先後次序表示客戶端接收的先後次序.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 2.

HTTP請求首部欄位(二)

請求首部欄位是從客戶端向伺服器端傳送請求報文中所需要使用的欄位。它用來補充請求的附加資訊、客戶端資訊、對相應內容相關的優先順序等。     本文詳細講解以下請求首部欄位:Except、From、Host、If-Match、If-Modified-Since、

python爬蟲:http請求頭部(header)

通常HTTP訊息包括客戶機向伺服器的請求訊息和伺服器向客戶機的響應訊息。這兩種型別的訊息由一個起始行,一個或者多個頭域,一個只是頭域結束的空行和可 選的訊息體組成。HTTP的頭域包括通用頭,請求頭,響應頭和實體頭四個部分。每個頭域由一個域名,冒號

HTTP請求響應

HTTP的頭域包括通用頭、請求頭、響應頭和實體頭四個部分。每個頭域由一個域名,冒號(:)和域值三部分組成(說白了就是鍵值對)。 通用頭:是客戶端和伺服器都可以使用的頭部,可以在客戶端、伺服器和其他應用程式之間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通用功能,如Date頭部。 請求頭:是請求報文特有的,它們

http請求響應的報文體

示例:<?$filename =  './download/d.rar ';$filesize =  filesize($filename);header( "Content-Type: application/force-download ");header( "Content-Disposition

HTTP響應拆分/CRLF注入

“HTTP響應頭拆分漏洞”是一種新型的web攻擊方案,它重新產生了很多安全漏洞包括:web快取感染、使用者資訊塗改、竊取敏感使用者頁面、跨站指令碼漏洞。這項攻擊方案,包括其衍生的一系列技術產生,是由於web應用程式沒有對使用者的提交進行嚴格過濾,導致非法使用者可以提交一些惡意

HTTP請求響應

.cn 訪問 htm ref 頁面 格式 技術分享 -s charset 這篇文章簡單總結一下HTTP請求頭和響應頭,並舉一些web開發中響應頭的用例。 1. HTTP請求頭 accept:瀏覽器通過這個頭告訴服務器,它所支持的數據類型。如:text/html,

http請求響應詳細解釋

pad 使用 after 網絡資源 max OS lai 通信 緩存 想對http請求頭和響應頭有更細致的了解,請看如下 Requests部分 Header解釋示例 Accept 指定客戶端能夠接收的內容類型 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

http請求請求響應都有什麼資訊?

頁面和伺服器互動最常見的方式就是ajax,ajax簡單來說是瀏覽器傳送請求到服務端,然後服務端返回資料,常見的請求頭和響應頭如下圖所示。      先看通用資訊,通用資訊有三個欄位: 請求url, 請求方法, 狀態碼, 遠端地址。   看下請求頭Request Head

谷歌瀏覽器檢視HTTP請求響應

用谷歌瀏覽器開啟某個網頁後,右擊滑鼠,選擇【檢查】, 然後點選【network】,再重新整理一下(重新整理的時候才會捕捉HTTP請求頭、響應頭給你看), 重新整理之後,點選左邊【name】(其實是請求的網址)下面的任何一行,然後右邊就會顯示HTTP的請求和相應資訊,共有三欄【Genera

HTTP請求響應引數說明

Requests Header | Http Header Header 解釋 示例 Accept 指定客戶端能夠接收的內容型別 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

http 常見的request 請求,response 響應,常見的http狀態碼

request 請求頭1.Host (主機和埠號)Host:對應網址URL中的Web名稱和埠號,用於指定被請求資源的Internet主機和埠號,通常屬於URL的一部分。2.Connection (連結型別)Connection:表示客戶端與服務連線型別Client 發起一個包

Http協議請求響應響應

必須 響應 coo tab ron 內部錯誤 serve 接口 body Http部分請求頭 Accept 客戶機通過這個頭,告訴服務器,它支持哪些數據類型 Accept-Charset 客戶機通過這個頭,告訴服務器,它支持的編碼 Accept-Encoding

使用volley獲取HTTP網路請求介面的響應

一丶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先得知道什麼響應頭,與之對應的還有請求頭 二.找到volley內部訪問請求返回的response,並獲取響應頭資訊 protected Response<String> parseNetworkResponse(NetworkResponse resp

HTTP請求響應報文

如圖所示,這是客戶端往伺服器傳送請求時的報文: 一般來說,將報文分成三個部分,請求行、請求頭、請求體 如圖,請求行包括三部分內容 1、請求方法,在HTTP裡的請求方法種類較多,但就移動端開發來說,常用的方法是GET\POST\HEAD這三種請求方法 2、URI,統一資源識別符號,也可以用

Http請求Http響應

一、Http請求 Http協議是超文字傳輸協議,用於在網際網路請求資源。 1、請求方法Url/版本現有Http協議支援7種請求方法GET\POST\HEAD\OPTIONS\PUT\DELETE\TA

HTTP請求響應總結大全

1、http請求頭 Accept: 用於告訴伺服器,客戶機所支援的資料型別 Accept-Charset: 用於告訴伺服器,客戶機所採用的碼錶 Accept-Encoding: 用於告訴伺服器,客戶機所支援的資料壓縮格式 Accept-Language: 用於告訴伺服器,客

HTTP請求響應相關欄位

請求頭: Accept:用於告訴伺服器。客戶端支援的資料結構。 Accept-Charset:用於告訴伺服器。客戶端採用的編碼。 Accept-Encoding:用於告訴伺服器。客戶端支援的資料壓縮方式。 Accept-Language:用於告訴伺服器。

HTTP域欄位

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超文字傳輸協議的縮寫,它用於傳送WWW方式的資料,關於HTTP協議的詳細內容請參考RFC2616。HTTP協議採用了請求/響應模型。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一個請求,請求頭包含請求的方法、URI、協議版本、以及包含請求修飾符、客戶資訊和內容的類似於M

http請求響應設定

js設定請求頭: var xhr = XMLHttp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xhr.open(type, url) xhr.setR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