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0年系統架構師考試題詳解

2010年系統架構師考試題詳解

考試科目一:綜合知識

採用微核心結構的作業系統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充套件性,(1)   
(1)A.並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運行於分散式系統中  
       B.並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但不適用於分散式系統  
       C.但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運行於分散式系統中  
D.但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不適用於分散式系統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 在設計微核心OS時,採用了面嚮物件的技術,其中的“封裝”,“繼承”,“物件類”
和“多型性”,以及在物件之間採用訊息傳遞機制等,都十分有利於提高系統的“正確性”、
“可靠性”、“易修改性”、“易擴充套件性”等,而且還能顯著地減少開發系統所付出的開銷。採用微核心結構的作業系統與傳統的作業系統相比,其優點是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可擴充性,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提供了對分散式系統的支援。其原因如下。
①靈活性和可擴充套件性:由於微核心OS的許多功能是由相對獨立的伺服器軟體來實現的,當開發了新的硬體和軟體時,微核心OS只需在相應的伺服器中增加新的功能,或再增加一個專門的伺服器。與此同時,也必然改善系統的靈活性,不僅可在作業系統中增加新的功能,還可修改原有功能,以及刪除已過時的功能,以形成一個更為精幹有效的作業系統。
②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由於微核心是出於精心設計和嚴格測試的,容易保證其正確性;另一方面是它提供了規範而精簡的應用程式介面(API),為微核心
外部的程式編制高質量的程式碼創造了條件。此外,由於所有伺服器都是執行在使用者態,伺服器與伺服器之間採用的是訊息傳遞通訊機制,因此,當某個伺服器出現錯誤時,不會影響核心,也不會影響其他伺服器。另外,由於在微核心結構的作業系統中,所有與特定CPU和I/O裝置硬體有關的程式碼,均放在核心和核心下面的硬體隱藏層中,而作業系統其他絕大部分(即各種伺服器)均與硬體平臺無關,因而,把作業系統移植到另一個計算機硬體平臺上所需作的修改是比較小的。
③提供了對分散式系統的支援:由於在微核心OS中,客戶和伺服器之間以及伺服器和伺服器之間的通訊,是採用訊息傳遞通訊機制進行的,致使微核心OS能很好地支援分散式系統和網路系統。事實上,只要在分散式系統中賦予所有程序和伺服器唯一的識別符號,在微核心中再配置一張系統對映表(即程序和伺服器的識別符號與它們所駐留的機器之間的對應表),在進行客戶與伺服器通訊時,只需在所傳送的訊息中標上傳送程序和接收程序的識別符號,微核心便可利用系統對映表將訊息發往目標,而無論目標是駐留在哪臺機器上。

若作業系統檔案管理程式正在將修改後的(2)檔案寫回磁碟時系統發生崩潰,對系統的影響相對較大。   
(2)A.使用者資料       B.使用者程式          C.系統目錄          D.空閒塊管理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
作業系統為了實現“按名存取”,必須為每個檔案設定用於描述和控制檔案的資料結構,專門用於檔案的檢索,因此至少要包括檔名和存放檔案的實體地址,該資料結構稱為檔案控制塊(Hie
Control Block,
FCB),檔案控制塊的有序集合稱為檔案目錄,或稱系統目錄檔案。若作業系統正在將修改後的系統目錄檔案寫回磁碟時系統發生崩潰,則對系統的影響相對較大。

某虛擬儲存系統採用最近最少使用(LRU)頁面淘汰演算法,假定系統為每個作業分配4個頁面的主存空間,其中一個頁面用來存放程式。現有某作業的程式如下:

設每個頁面可存放200個整數變數,變數i、j存放在程式頁中。初始時,程式及i、j均已在記憶體,其餘3頁為空。若矩陣A按行序存放,那麼當程式執行完後共產生(3)次缺頁中斷;若矩陣A按列序存放,那麼當程式執行完後共產生(4)次缺頁中斷。  
(3)A.50             B.100               C.5000              D.10000  
(4)A.50             B.100               C.5000              D
.10000

這裡寫圖片描述

【答案】A C 【解析】本題考查計算機儲存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
矩陣A[100][100]總共有100行、100列,若矩陣A按行序存放,那麼每一個頁面可以存放2行,也就是說矩陣的2行剛好放在1頁內,訪問它們需要中斷1次,這樣100行總共需要中斷50次。
若矩陣A按列序存放,那麼每一個頁面可以存放2列,也就是說矩陣的2列剛好放在1頁內,由於內迴圈“FORj:=l to 100
DO”是按列序變化,訪問它們需要中斷50次,這樣100行總共需要中斷50X100次。

在資料庫設計的(5)階段進行關係規範化。     
(5)A.需求分析       B.概念設計          C.邏輯設計          D.物理設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資料庫設計的基礎知識。
資料庫設計分為使用者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4個主要階段。將抽象的概念模型轉化為與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援的資料模型相符合的邏輯模型,它是物理設計的基礎。包括模式初始設計、子模式設計、應用程式設計、模式評價以及模式求精。
邏輯設計階段的任務是將概念模型設計階段得到的基本E-R圖轉換為與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援的資料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如採用基於E-R模型的資料庫設計方法,該階段就是將所設計的E-R模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援的資料模型;如採用使用者檢視法,則應進行模式的規範化,列出所有的關鍵字以及用資料結構圖描述表集合中的約束與聯絡,彙總各使用者檢視的設計結果,將所有的使用者檢視合成一個複雜的資料庫系統。

某資料庫中有員工關係E (員工號,姓名,部門,職稱,月薪);產品關係P (產品號,產品名稱,型號,尺寸,顏色);倉庫關係W (倉庫號,倉庫名稱,地址,負責人)庫存關係1(倉庫號,產品號,產品數量)。
a.若資料庫設計中要求:
①倉庫關係W中的“負責人”引用員工關係的員工號
②庫存關係I中的“倉庫號,產品號”唯一標識I中的每一個記錄
③員工關係E中的職稱為“工程師”的月薪不能低於3500元
 則①②©依次要滿足的完整性約束是(6)。
b.若需得到每種產品的名稱和該產品的總庫存量,則對應的查詢語句為:
SELECT產品名稱,SUM (產品數量)
FROM P, I 
 WHERE P.產品號=I.產品號(7);
(6)A.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使用者定義完整性  
         B.參照完整性、實體完整性、使用者定義完整性  
         C.使用者定義完整性、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  
         D.實體完整性、使用者定義完整性、參照完整性  
(7)A.ORDER BY產品名稱                   B.ORDER BY產品數量  
       C.GROUP BY產品名稱                   D.GROUP BY產品數量  

【答案】B C 【解析】本題考查關係的完整性約束和SQL的基本知識及應用。
(6)關係模型的完整性規則是對關係的某種約束條件。關係模型中可以有三類完整性約束: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使用者定義的完整性。實體完整性規定基本關係的主屬性不能取空值。由於①倉庫關係W中的“負責人”引用員工關係的員工號,所以應滿足參照完整性約束;②庫存關係I中的“倉庫號,產品號”唯一標識I中的每一個記錄,所以應滿足實體完整性約束;③職稱為“工程師”的月薪不能低於3500元,是針對某一具體關係資料庫的約束條件,它反映某一具體應用所涉及的資料必須滿足的語義要求,所以應滿足使用者定義完整性約束。因此,試題(6)的正確答案為B。
(7)
SQL查詢是資料庫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該SQL查詢要求對查詢結果進行分組,即具有相同名稱的產品的元組為一組,然後計算每組的庫存數量。由此可排除A、B和D,所以試題(7)的正確答案為C。

這裡寫圖片描述

計算機執行程式時,在一個指令週期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從記憶體中讀指令操作碼,首先是將(9)的內容送到地址總線上。
(9)A.程式計數器PC   B.指令暫存器IR    C.狀態暫存器SR   D.通用暫存器GR  

【答案】A 【解析】
計算機執行程式時,在一個指令週期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從記憶體中讀指令操作碼,首先是將程式計數器(PC)的內容送到地址總線上。

記憶體按位元組編址,利用8KX4b的儲存器晶片構成84000H到8FFFFH的記憶體,共需 (10)片。    
(10)A.6               B.8               C.12              D.24  

【答案】C 【解析】 根據題目描述,採用該儲存器晶片需要構成8FFFFH-84000H =
BFFFH的空間,且記憶體按照位元組(8b)編碼,需要的容量是BFFFHX8b,一片儲存晶片的容量是8KX4b,統一單位後相除並取最近的偶數(因為地址空間是位元組),可以得到答案為12。

某磁碟磁頭從一個磁軌移至另一個磁軌需要10ms。檔案在磁碟上非連續存放,邏輯上相鄰資料塊的平均移動距離為10個磁軌,每塊的旋轉延遲時間及傳輸時間分別為100ms和2ms,則讀取一個100塊的檔案需要(11) ms的時間。   
(11)A.10200         B.11000         C.11200         D.20200  

【答案】D 【解析】
根據題目描述,讀取一個連續資料需要的時間包括移動時間、旋轉延遲時間和傳輸時間三個部分,總時間花為(10*10)+100+2=202ms。一次讀取一個100塊的檔案需要的時間為202*100=20200ms.

計算機系統中,在(12)的情況下一般應採用非同步傳輸方式。     
(12)A.CPU訪問記憶體                   B.CPU與I/O介面交換資訊  
        C.CPU與PCI匯流排交換資訊         D.I/O介面與印表機交換資訊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計算機系統中資料傳輸的方式。
CPU訪問記憶體通常是同步方式,CPU與I/O介面交換資訊通常是同步方式,CPU與PCI匯流排交換資訊通常是同步方式,I/O介面與印表機交換資訊則通常採用基於快取池的非同步方式,因此答案為D。

大型區域網通常劃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以下關於各個網路層次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13)。  
(13)A.核心層進行訪問控制列表檢查  B.匯聚層定義了網路的訪問策略  
          C.接入層提供區域網絡接入功能  D.接入層可以使用集線器代替交換機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大型區域網的層次和各個層次的功能。
大型區域網通常劃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其中核心層在邏輯上只有一個,它連線多個分佈層交換機,通常是一個園區中連線多個建築物的總交換機的核心網路裝置;匯聚層定義網路的訪問策略;接入層提供區域網絡接入功能,可以使用集線器代替交換機。

網路系統設計過程中,邏輯網路設計階段的任務是(14)。  
(14)A.依據邏輯網路設計的要求,確定裝置的物理分佈和執行環境  
        B.分析現有網路和新網路的資源分佈,掌握網路的執行狀態  
        C.根據需求規範和通訊規範,實施資源分配和安全規劃  
        D.理解網路應該具有的功能和效能,設計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網路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査網路設計方面的基礎知識。
根據網路系統設計的一般規則,在邏輯網路設計階段的任務通常是根據需求規範和通訊規範,實施資源分配和安全規劃。其他幾個選項都不是邏輯網路設計階段的任務。

網路系統生命週期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實施這5個階段的合理順序是(15).     
(15)A.需求規範、通訊規範、邏輯網路設計、物理網路設計、實施階段  
          B.需求規範、邏輯網路設計、通訊規範、物理網路設計、實施階段  
          C.通訊規範、物理網路設計、需求規範、邏輯網路設計、實施階段  
          D.通訊規範、需求規範、邏輯網路設計、物理網路設計、實施階段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網路系統生命週期的基礎知識。
網路系統生命週期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實施這5個階段的合理順序是需求規範、通訊規範、邏輯網路設計、物理網路設計、實施階段。

這裡寫圖片描述

以下關於系統性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17)。  
(17)A.常見的Web伺服器效能評估方法有基準測試、壓力測試和可靠性測試  
          B.評價Web伺服器的主要效能指標有最大併發連線數、響應延遲和吞吐量  
          C.對執行系統進行效能評估的主要目的是以更好的效能/價格比更新系統  
          D.當系統性能降到基本水平時,需要查詢影響效能的瓶頸並消除該瓶頸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系統性能評估的主要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對執行系統進行評估的主要目的是評價資訊系統在效能方面的表現,找出系統可能存在的效能瓶頸。其中,常見的Web伺服器效能評估方法有基準測試、壓力測試和可靠性測試等,評價Web伺服器的主要效能指標有最大併發連線數、響應延遲和吞吐量等。當系統性能降到基本水平時,需要查詢影響效能的瓶頸並消除該瓶頸。

某大型公司欲開發一個門戶系統,該系統以商業流程和企業應用為核心,將商業流程中不同的功能模組通過門戶整合在一起,以提高公司的集中貿易能力、協同能力和資訊管理能力。根據這種需求,採用企業(18)門戶解決方案最為合適。   
(18)A.資訊        B.知識            C.應用        D.垂直  

【答案】C 【解析】
企業門戶是一個資訊科技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提供個性化的資訊服務,為企業提供一個單一的訪問企業各種資訊資源和應用程式的入口。現有的企業門戶大致可以分為企業資訊門戶、企業知識門戶和企業應用門戶三種。其中企業資訊門戶重點強調為訪問結構資料和無結構資料提供統一入口,實現收集、訪問、管理和無縫整合。企業知識門戶提供了一個創造、蒐集和傳播企業知識的平臺,通過企業知識門戶,員工可以與工作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取得聯絡,尋找能夠提供幫助的專家。企業應用門戶是一個用來提高企業的集中貿易能力、協同能力和資訊管理能力的平臺。它以商業流程和企業應用為核心,將商業流程中功能不同的應用模組通過門戶整合在一起,提高公司的集中貿易能力、協同能力和資訊管理能力。

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將市場營銷的科學管理理念通過資訊科技的手段整合在軟體上,能夠幫助企業構建良好的客戶關係。以下關於CRM系統的敘述中,錯誤的是(19)。
(19)A.銷售自動化是CRM系統中最基本的模組  
        B.營銷自動化作為銷售自動化的補充,包括營銷計劃的編制和執行、計劃結果分析等  
C.CRM系統能夠與ERP系統在財務、製造、庫存等環節進行連線,但兩者關係相對鬆散,一般不會形成閉環結構  
        D.客戶服務與支援是CRM系統的重要功能。目前,客戶服務與支援的主要手段是通過呼叫中心和網際網路來實現  

【答案】C 【解析】
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將市場營銷的科學管理理念通過資訊科技的手段整合在軟體上,能夠幫助企業構建良好的客戶關係。在客戶管理系統中,銷售自動化是其中最為基本的模組,營銷自動化作為銷售自動化的補充,包括營銷計劃的編制和執行、計劃結果分析等功能。客戶服務與支援是CRM系統的重要功能。目前,客戶服務與支援的主要手段有兩種,分別是呼叫中心和網際網路。CRM系統能夠與ERP系統在財務、製造、
庫存等環節進行連線,兩者之間雖然關係比較獨立,但由於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會形成一定的閉環反饋結構。

共享資料庫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應用整合方式。以下關於共享資料庫整合方式的敘述中,錯誤的是(20)。  
(20)A.共享資料庫整合方式通常將應用程式的資料儲存在一個共享資料庫中,通過制定統一的資料庫模式來處理不同應用的整合需求  
B.共享資料庫為不同的應用程式提供了統一的資料儲存與格式定義,能夠解決不同應用程式中資料語義不一致的問題  
C.多個應用程式可能通過共享資料庫頻繁地讀取和修改相同的資料,這會使共享資料庫成為一個性能瓶頸  
        D.共享資料庫整合方式的一個重要限制來自外部的已封裝應用,這些封裝好的應用程式只能採用自a定義的資料庫模式,調整和整合餘地較小  

【答案】B 【解析】
共享資料庫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應用整合方式,它通常將應用程式的資料儲存在一個共享資料庫中,通過制定統一的資料庫模式來處理不同應用的整合需求。共享資料庫為不同的應用程式提供了統一的資料儲存與格式定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料語義不一致的問題,但無法完全解決該問題。在共享資料庫整合中,多個應用程式可能通過共享資料庫頻繁地讀取和修改相同的資料,這會使資料庫成為一個性能瓶頸。共享資料庫整合方式的一個重要限制來自外部的已封裝應用,這些封裝好的應用程式只能採用自己定義的資料庫模式,調整和整合餘地較小。

某公司欲對其內部的資訊系統進行整合,需要實現在系統之間快速傳遞可定製格式的資料包,並且當有新的資料包到達時,接收系統會自動得到通知。另外還要求支援資料重傳,以確保傳輸的成功。針對這些整合需求,應該採用(21)的整合方式。   
(21)A.遠端過程呼叫    B.共享資料庫     C.檔案傳輸      D.訊息傳遞  

【答案】D 【解析】
根據題幹描述,該公司需要在應用整合後實現採用可定製的格式頻繁地、立即地、可靠地、非同步地傳輸資料包。遠端過程呼叫一般是基於同步的方式,效率較低,而且容易失敗;共享資料庫和檔案傳輸的整合方式在效能方面較差,系統不能保持即時資料同步,而且容易造成應用與資料緊耦合;訊息傳遞的整合方式能夠保證資料的非同步、立即、可靠傳輸,恰好能夠滿足該公司的整合需求。

詳細的專案範圍說明書是專案成功的關鍵。(22)不應該屬於範圍定義的輸入。     
(22)A.專案章程                          B.專案範圍管理計劃      
C.批准的變更申請                   D.專案文件管理方案  

【答案】D 【解析】
在初步專案範圍說明書中己文件化的主要的可交付物、假設和約束條件的基礎上準備詳細的專案範圍說明書,是專案成功的關鍵。範圍定義的輸入包括以下內容:
①專案章程。如果專案章程或初始的範圍說明書沒有在專案執行組織中使用,同樣的資訊需要進一步收集和開發,以產生詳細的專案範圍說明書。
②專案範圍管理計劃。 ③組織過程資產。 ④批准的變更申請。 所以專案文件管理方案不屬於範圍定義的輸入。

專案時間管理包括使專案按時完成所必需的管理過程,活動定義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過程。通常可以使用(23)來進行活動定義。    
(23)A.魚骨圖       B.工作分解結構(WBS)   C.層次分解結構        D.功能分解

【答案】B 【解析】
專案時間管理包括使專案按時完成所必需的管理過程。專案時間管理中的過程包括: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的資源估算、活動歷時估算、制定進度計劃以及進度控制。
為了得到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中最底層的交付物,必須執行一系列的活動。對這些活動的識別以及歸檔的過程就是活動定義。
魚骨圖(也稱為Ishikawa圖)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方法,通常用來進行因果分析。

在實際的專案開發中,人們總是希望使用自動工具來執行需求變更控制過程。下列描述中,(24)不是這類工具所具有的功能。    
(24)A.可以定義變更請求的資料項以及變更請求生存期的狀態轉換圖  
        B.記錄每一種狀態變更的資料,確認做出變更的人員  
        C.可以加強狀態轉換圖使經授權的使用者僅能做出所允許的狀態變更  
        D.定義變更控制計劃,並指導設計人員按照所制定的計劃實施變更  

【答案】D 【解析】
對許多專案來說,系統軟體總需要不斷完善,一些需求的改進是合理的而且不可避免,要使得軟體需求完全不變更,也許是不可能的,但毫無控制的變更是專案陷入混亂、不能按進度完成或者軟體質量無法保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個好的變更控制過程,給專案風險承擔者提供了正式的建議需求變更機制。可以通過需求變更控制過程來跟蹤已建議變更的狀態,使已建議的變更確保不會丟失或疏忽。
在實際中,人們總是希望使用自動工具來執行變更控制過程。有許多人使用商業問題跟蹤工具來收集、儲存、管理需求變更;可以使用工具對一系列最近提交的變更建議產生一個列表給變更控制委員會開會時做議程用。問題跟蹤工具也可以隨時按變更狀態分類包裹變更請求的數目。
挑選工具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可以定義變更請求的資料項。 ②可以定義變更請求生存期的狀態轉換圖。
③可以加強狀態轉換圖,使經授權的使用者僅能做出所允許的狀態變更。 ④記錄每一種狀態變更的資料,確認做出變更的人員。
⑤可以定義在提交新請求或請求狀態被更新後應該自動通知的設計人員。 ⑥可以根據需要生成標準的或定製的報告和圖表。

需求管理是CMM可重複級中的6個關鍵過程域之一,其主要目標是(25)。  
(25)A.對於軟體需求,必須建立基線以進行控制,軟體計劃、產品和活動必須與軟體需求保持一致  
        B.客觀地驗證需求管理活動符合規定的標準、程式和要求  
        C.策劃軟體需求管理的活動,識別和控制已獲取的軟體需求  
        D.跟蹤軟體需求管理的過程、實際結果和執行情況  

【答案】A 【解析】 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在軟體開發機構中被廣泛用來指導軟體過程改進。該模型描述了軟體過程能力的5個成熟度級別,每一級都包含若干關鍵過程域(Key
Process Areas,KPA)»
CMM的第二級為可重複級,它包括了6個關鍵過程域,分別是:需求管理、軟體專案計劃、軟體專案跟蹤和監督、軟體分包合同管理、軟體質量保證和軟體配置管理。
需求管理的目標是為軟體需求建立一個基線,提供給軟體工程和管理使用:軟體計劃、產品和活動與軟體需求保持一致。

在RUP中採用“4+1”檢視模型來描述軟體系統的體系結構。在該模型中,終端使用者側重於(26),系統工程師側重於(27)。     
(26)A.實現檢視          B.程序檢視          C.邏輯檢視          D.部署檢視  
(27)A.實現檢視          B.程序檢視          C.邏輯檢視          D.部署檢視  

【答案】C D 【解析】
在RUP中採用“4+1”檢視模型來描述軟體系統的體系結構。“4+1”檢視包括邏輯檢視、實現檢視、程序檢視、部署檢視和用例檢視。
分析人員和測試人員關心的是系統的行為,因此會側重於用例檢視;終端使用者關心的是系統的功能,因此會側重於邏輯檢視:程式設計師關心的是系統的配置、裝配等問題,因此會側重於實現檢視:系統整合人員關心的是系統的效能、可伸縮性、吞吐率等問題,因此會側重於程序檢視;系統工程師關心的是系統的釋出、安裝、拓撲結構等問題,因此會側重於部署檢視。

(28)把整個軟體開發流程分成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由目標設定、風險分析、開發和有效性驗證以及評審構成。
(28)A.原型模型          B.瀑布模型          C.螺旋模型          D.V模型  

【答案】C 【解析】
原型模型又稱快速原型。原型模型主要有兩個階段:①原型開發階段。軟體開發人員根據使用者提出的軟體系統的定義,快速地開發一個原型。該原型應該包含目標系統的關鍵問題和反映目標系統的大致面貌,展示目標系統的全部或部分功能、效能等。②目標軟體開發階段。在徵求使用者對原型的意見後對原型進行修改完善,確認軟體系統的需求並達到一致的理解,進一步開發實際系統。
瀑布模型可以說是最早使用的軟體生存週期模型之一。由於這個模型描述了軟體生存的一些基本過程活動,所以它被稱為軟體生存週期模型。這些活動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逐次下降,形式上很像瀑布。瀑布模型的特點是因果關係緊密相連,前一個階段工作的結果是後一個階段工作的輸入。
螺旋模型是在快速原型的基礎上擴充套件而成的。這個模型把整個軟體開發流程分成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由4部分組成,它們是:①目標設定。為該專案進行需求分析,定義和確定這一個階段的專門目標,指定對過程和產品的約束,並且制定詳細的管理計劃。②風險分析。對可選方案進行風險識別和詳細分析,制定解決辦法,採取有效的措施避
免這些風險。③開發和有效性驗證。風險評估後,可以為系統選擇開發模型,並且進行原型開發,即開發軟體產品。④評審。對專案進行評審,以確定是否需要進入螺旋線的下一次迴路,如果決定繼續,就要制定下一階段計劃。
V模型是一種典型的測試模型。在V模型中測試過程被加在開發過程的後半部分,分別包括單元測試、整合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

軟體開發環境是支援軟體產品開發的軟體系統,它由軟體工具集和環境整合機制構成。環境整合機制包括:提供統一的資料模式和資料介面規範的資料整合機制;支援各開發活動之間通訊、切換、排程和協同的(29);為統一操作方式提供支援的(30)。   
(29)A.操作整合機制                        B.控制整合機制    
C.平臺整合機制                        D.介面整合機制  
    (30)A.操作整合機制                        B.控制整合機制  
        C.平臺整合機制                        D.介面整合機制  

【答案】B D 【解析】 軟體開發環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是支援軟體產品開發的軟體系統。它由軟體工具集和環境整合機制構成,前者用來支援軟體開發的相關過程、活動和任務年;後者為工具整合和軟體開發、維護和管理提供統一的支援,它通常包括資料整合、控制整合和介面整合。資料整合機制提供了儲存或訪問環境資訊庫的統一的資料介面規範;介面整合機制採用統一的介面形式,提供統一的操作方式;控制整合機制支援各開發活動之間的通訊、切換、排程和協同工作。

軟體的橫向重用是指重用不同應用領域中的軟體元素。(31)是一種典型的、原始的橫向重用機制。    
(31)A.物件        B.構件        C.標準函式庫         D.設計模式  

【答案】C 【解析】
軟體重用是指在兩次或多次不同的軟體開發過程中重複使用相同或相似軟體元素的過程。按照重用活動是否跨越相似性較少的多個應用領域,軟體重用可以區別為橫向重用和縱向重用。橫向重用是指重用不同應用領域中的軟體元素,例如資料結構、分類演算法和人機介面構建等。標準函式是一種典型的、原始的橫向重用機制。縱向重用是指在一類具有較多公共性的應用領域之間進行軟部件重用。縱向重用活動的主要關鍵點是域分析:根據應用領域的特徵及相似性預測軟部件的可重用性。

下列關於不同軟體開發方法所使用的模型的描述中,正確的是(32)。     
(32)A.在進行結構化分析時,必須使用資料流圖和軟體結構圖這兩種模型  
        B.採用面向物件開發方法時,可以使用狀態圖和活動圖對系統的動態行為進行建模  
        C.實體聯絡圖(E-R圖)是在資料庫邏輯結構設計時才開始建立的模型  
        D.UML的活動圖與程式流程圖的表達能力等價  

【答案】B 【解析】
結構化分析方法是一種面向資料流的需求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自頂向下逐層分解。資料流圖是進行結構化分析時所使用的模型,其基本成分包括資料流、加工、資料
儲存和外部實體。在進行結構化設計時,通過對資料流圖進行變換分析和事務分析可以匯出程式結構圖。
資料庫設計可以分為4個主要階段:①使用者需求分析。資料庫設計人員採用一定的輔助工具對應用物件的功能、效能、限制等要求所進行的科學分析。②概念設計。概念結構設計是對資訊分析和定義,如檢視模型化、檢視分析和彙總。對應用物件精確地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獨立於計算機系統的企業資訊模型。描述概念模型的較理想的工具是E-R圖。③邏輯設計。將抽象的概念模型轉化為與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援的資料模型相符合的邏輯模型,它是物理設計的基礎。包括模式初始設計、子模式設計、應用程式設計、模式評價以及模式求精。④物理設計。邏輯模型在計算機中的具體實現方案。
UML是面向物件軟體的標準化建模語言,其中狀態圖、活動圖、順序圖和通訊圖可以用來對系統的動態行為進行建模。活動圖展現了在系統內從一個活動到另一個活動的流程。活動圖強調物件之間的控制流程。在活動圖上可以表示分支和匯合。活動圖與傳統的程式流程圖是不等價的。

某銀行系統採用Factory Method方法描述其不同賬戶之間的關係,設計出的類圖如下所示。其中與Factory Method中的“Creator”角色相對應的類是(33);與“Product” 角色相對應的類是(34)。

(33)A.Bank              B.Account           C.Checking          D.Savings  
(34)A.Bank              B.Account           C.Checking          D.Savings  

這裡寫圖片描述

【答案】A B 【解析】 Factory Method模式的意圖是,定義一個用於建立物件的介面,讓子類決定例項化哪一個類。Factory
Method是一個類的例項化延遲到其子類。Factory Method模式的類圖如下圖所示。
這裡寫圖片描述
其中: •類Product定義了Factory Method所建立的物件的介面。 •類 ConcreteProduct
用於實現Product 介面。
•類Creator聲明瞭工廠方法,該方法返回一個Product型別的物件。Creator也可以定義一^工廠方法的預設實現,它返回一個預設的ConcreteProduct物件。
•類ConcreteCreator重定義了工廠方法,以返回一個ConcreteProduct例項。
對照兩張類圖可以看出,與“Creator”角色相對應的類是Bank;與“Product”角色相對應的類是Account。

(35)是一個獨立可交付的功能單元,外界通過介面訪問其提供的服務。    
(35)A.面向物件系統中的物件(Object)  
B.模組化程式設計中的子程式(Subroutine)  
        C.基於構件開發中的構件(Component)  
        D.系統模型中的包(Package)  

【答案】C 【解析】
在基於構件的開發中,構件包含並擴充套件了模組化程式設計中子程式、面向物件系統中物件或類和系統模型中包的思想,它是系統設計、實現和維護的基礎。構件定義為通過介面訪問服務的一個獨立可交付的功能單元。

在基於構件的軟體開發中,(36)用來了解系統的效能,(37)描述系統設計藍圖以保證系統提供適當的功能: 吞吐率等非功能性屬性。  
(36)A.邏輯構件模型    B.物理構件模型    C.元件介面模型   D.系統互動模型  
(37)A.邏輯構件模型    B.物理構件模型    C.元件介面模型   D.系統互動模型  

【答案】A B 【解析】
在基於構件的軟體開發中,邏輯構件模型用功能包描述系統的抽象設計,用介面描述每個服務集合,以及功能之間如何互動以滿足使用者需求,它作為系統的設計藍圖以保證系統提供適當的功能。物理構件模型用技術設施產品、硬體分佈和拓撲結構,以及用於繫結的網路和通訊協議描述系統的物理設計,這種架構用於瞭解系統的效能、吞吐率等許多非功能性屬性。

物件管理組織(OMG)基於CORBA基礎設施定義了4種構件標準。其中(38)的狀態資訊是由構件自身而不是由容器維護。
(38)A.實體構件          B.加工構件          C.服務構件      D.會話構件  

【答案】D 【解析】 物件管理組織(OMG)基於CORBA基礎設施定義了4種構件標準。實體(Entity)
構件需要長期持久化並主要用於事務性行為,由容器管理其持久化。加工(Process)構件同樣需要容器管理其持久化,但沒有客戶端可訪問的主鍵。會話(Session)構件不需要容器管理其持久化,其狀態資訊必須由構件自己管理。服務(Service)構件是無狀態的。

分散式系統開發中,通常需要將任務分配到不同的邏輯計算層。業務資料的綜合計算分析任務屬於(39).     
(39)A.表示邏輯層         B.應用邏輯層         C.資料處理層     D.資料層  

【答案】B 【解析】
分散式系統開發分為5個邏輯計算層:表示層實現使用者介面;表示邏輯層包括為了生成資料表示而必須進行的處理任務,如輸入資料編輯等;應用邏輯層包括為支援實際業務應用和規則所需的應用邏輯和處理過程,如信用檢查、資料計算和分析等;資料處理層包括儲存和訪問資料庫中的資料所需的應用邏輯和命令,如查詢語句和儲存過程等:資料層是資料庫中實際儲存的業務資料。

在客戶機/伺服器系統開發中,採用(40)時,應將資料層和資料處理層放置於伺服器,應用邏輯層、表示邏輯層和表示層放置於客戶機。   
(40)A.分散式表示結構                       B.分散式應用結構  
        C.分散式資料和應用結構                D.分散式資料結構  

【答案】D 【解析】
客戶機/伺服器系統開發時可以採用不同的分散式計算架構:分散式表示架構是將表示層和表示邏輯層遷移到客戶機,應用邏輯層、資料處理層和資料層仍保留在伺服器上;分散式資料架構是將資料層和資料處理層放置於伺服器,應用邏輯層、表示邏輯層和表示層放置於客戶機;分散式資料和應用架構是將資料層和資料處理層放置在資料伺服器上,應用邏輯層放置在應用伺服器上,表示邏輯層和表示層放置在客戶機上。

系統輸入設計中,採用內部控制方式以確保輸入系統資料的有效性,(41)用於驗證資料是否位於合法的取值範圍。     
(41)A.資料型別檢查        B.自檢位       C.域檢查       D.格式檢查  

【答案】C 【解析】
系統輸入設計中,通常通過內部控制的方式驗證輸入資料的有效性。資料型別檢查確保輸入了正確的資料型別;自檢位用於對主關鍵字進行基於校驗位的檢查;域檢査用於驗證資料是否位於合法的取值範圍;格式檢查按照已知的資料格式對照檢查輸入資料的格式。

系統測試由若干個不同的測試型別組成,其中(42)檢査系統能力的最高實際限度,即軟體在一些超負荷情況下的執行情況;(43)主要是檢查系統的容錯能力。    
(42)A.強度測試          B.效能測試          C.恢復測試      D.可靠性測試  
(43)A.強度測試          B.效能測試          C.恢復測試      D.可靠性測試  

【答案】A C 【解析】
系統測試是將已經確認的軟體、計算機硬體、外設和網路等其他因素結合在一起,進行資訊系統的各種組裝測試和確認測試,其目的是通過與系統的需求相比較,發現開發的系統與使用者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系統測試是根據系統方案說明書來設計測試例子的,常見的系統測試主要有以下內容:
(1)
恢復測試:恢復測試監測系統的容錯能力。檢測方法是採用各種方法讓系統出現故障,檢驗系統是否按照要求能從故障中恢復過來,並在約定的時間內開始事務處理,而且不對系統造成任何傷害。如果系統的恢復是自動的(由系統自動完成),需要驗證重新初始化、檢查點、資料恢復等是否正確。如果恢復需要人工干預,就要對恢復的平均時間進行評估並判斷它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
(2)
安全性測試:系統的安全性測試是檢測系統的安全機制、保密措施是否完善,主要是為了檢驗系統的防範能力。測試的方法是測試人員模擬非法入侵者,採用各種方法衝破防線。系統安全性設計準則是使非法入侵者所花費的代價比進入系統後所得到的好處要大,此時非法入侵已無利可圖。
(3)
強度測試:是對系統在異常情況下的承受能力的測試,是檢查系統在極限狀態下執行時,效能下降的幅度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因此,強度測試要求系統在非正常數量、頻率或容量的情況下執行。強度測試主要是為了發現在有效的輸入資料中可能引起不穩定或不正確的資料組合。例如,執行使系統處理超過設計能力的最大允許值的測試例子;使系統傳輸超過設計最大能力的資料,包括記憶體的寫入和讀出等。
(4)效能測試:檢査系統是否滿足系統設計方案說明書對效能的要求。效能測試覆蓋了軟體測試的各階段,而不是等到系統的各部分都組裝之後,才確定系統的真正效能。通常與強度測試結合起來進行,並同時對軟體、硬體進行測試。軟體方面主要從響應時間、處理速度、吞吐量、處理精度等方面來檢測。
(5) 可靠性測試:通常使用以下兩個指標來衡量系統的可靠性:平均失效間隔時間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是否超過了規定的時限,因故障而停機時間MTTR (mean time to repairs)在一年中不應超過多少時間。
(6)
安裝測試:在安裝軟體系統時,會有多種選擇。安裝測試就是為了檢測在安裝過程中是否有誤、是否容易操作等。主要監測系統的每一個部分是否齊全,硬體的配置是否合理,安裝中需要產生的檔案和資料庫是否已產生,其內容是否正確等。

軟體架構是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按時和按需交付產品的關鍵因素。以下關於軟體架構的描述,錯誤的是(44)。  
(44)A.根據使用者需求,能夠確定一個最佳的軟體架構,指導整個軟體的開發過程  
        B.軟體架構設計需要滿足系統的質量屬性,如效能、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  
        C.軟體架構設計需要確定元件之間的依賴關係,支援專案計劃和管理活動  
        D.軟體架構能夠指導設計人員和實現人員的工作  

【答案】A 【解析】
軟體架構是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按時和按需交付產品的關鍵因素,軟體架構設計需要滿足系統的質量屬性,如效能、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軟體架構設計需要確定元件之間的依賴關係,支援專案計劃和管理活動,軟體架構能夠指導設計人員和實現人員的工作。一般在設計軟體架構之初,會根據使用者需求,確定多個候選架構,從中選擇一個較優的架構,並隨著軟體的開發,對這個架構進行微調,以達到最佳效果。

軟體架構設計包括提出架構模型、產生架構設計和進行設計評審等活動,是一個迭代的過程。以下關於軟體架構設計活動的描述,錯誤的是(45)。   
(45)A.在建立軟體架構的初期,一般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架構風格  
        B.將架構分析階段已標識的構件對映到架構中,並分析這些構件之間的關係  
        C.軟體架構設計活動將已標識構件整合到軟體架構中,設計並實現這些構件  
        D.一旦得到了詳細的軟體架構設計,需要邀請獨立於系統開發的外部人員對系統進行評審

【答案】C 【解析】
軟體架構設計包括提出架構模型、產生架構設計和進行設計評審等活動,是一個迭代的過程,在建立軟體架構的初期,一般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架構風格,將架構分析階段已標識的構件對映到架構中,並分析這些構件之間的關係,一旦得到了詳細的軟體架構設計,需要邀請獨立於系統開發的外部人員對系統進行評審。一般來說,軟體架構設計活動將已標識構件整合到軟體架構中,設計這些構件,但不予以實現。

基於軟體架構的設計(Architecture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ABSD)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體架構設計。它強調採用(46)來描沭軟體架構. 採用(47)來描述需求。
(46)A.類圖和序列圖    B.視角與檢視         C.構件和類圖      D.構件與功能  
(47)A.用例與類圖                             B.用例與視角         
C.用例與質量場景                       D.視角與質量場景  

【答案】B C 【解析】 根據基於軟體架構的設計的定義,基於軟體架構的設計(Architecture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ABSD)強調由商業、質量和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軟體架構設計。它強調採用視角和檢視來描述軟體架構,採用用例和質量屬性場景來描述需求。

某遊戲公司欲開發一個大型多人即時戰略遊戲,遊戲設計的目標之一是能夠支援玩家自行建立戰役地圖,定義遊戲物件的行為和物件之間的關係。針對該目標,公司應該採用(48)架構風格最為合適。    
(48)A.管道-過濾器        B.隱式呼叫      C.主程式-子程式   D.直譯器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軟體架構設計策略與架構風格問題。
根據題幹描述,該軟體系統特別強呼叫戶定義系統中物件的關係和行為這一特性,這需要在軟體架構層面提供一種執行時的系統行為定義與改變的能力,根據常見架構風
格的特點和適用環境,可以知道最合適的架構設計風格應該是直譯器風格。

某公司欲為某種型號的示波器開發內建軟體。該公司的架構師設計瞭如下圖所示的軟體架構。在軟體架構評審時,專家認為該架構存在的問題是(49)。

(49)A.在功能劃分上將各個模組獨立起來  
        B.在硬體構件的混合和替換方面不是很靈活  
        C.沒有清晰地說明使用者怎樣與其互動  
        D.沒有明確的層次關係,沒有強調功能之間的互動試  

這裡寫圖片描述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架構評審和軟體架構設計的應用。
根據圖中示波器的功能描述,結合示波器常見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可以看出圖中的系統設計最大的缺陷在於沒有建模系統與外界,特別是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方式。而與使用者的互動無疑是示波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

某公司承接了一個開發家用空調自動調溫器的任務,調溫器測量外部空氣溫度,根據設定的期望溫度控制空調的開關。根據該需求,公司應採用(50)架構風格最為合適。 
(50)A.直譯器       B.過程控制          C.分層        D.管道-過濾器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架構風格與架構設計策略。
根據題目描述,調溫器需要實時獲取外界的溫度資訊,與使用者定義的溫度進行比較並做出動作。根據該系統的應用領域和實際需求,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典型的過程控制架構風格的應用場景。

某公司欲開發一個漫步者機器人,用來完成火星探測任務。機器人的控制者首先定義探測任務和任務之間的時序依賴性,機器人接受任務後,需要根據自身狀態和外界環境進行動態調整,最終自動完成任務。針對這些需求,該機器人應該採用(51)架構風格最為合適。
(51)A.直譯器       B.主程式•子程式   C.隱式呼叫      D.管道-過濾器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架構風格與架構設計策略。
根據題目描述,漫步者機器人需要根據自身狀態和外界環境進行自動調整,這是一個典型的根據外部事件進行響應的場景。比較4個候選項,隱式呼叫比較適合根據外部事件進行處理和動作的情景。

某公司欲開發一個語音識別系統,語音識別的主要過程包括分割原始語音訊號、識別音素、產生候選詞、判定語法片斷、提供語義解釋等。每個過程都需要進行基於先驗 知識的條件判斷並進行相應的識別動作。針對該系統的特點,採用(52)架構風格最為合適。 
(52)A.直譯器       B.面向物件          C.黑板        D.隱式呼叫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架構風格與架構設計策略。
根據題目描述,語音識別系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專家系統,其特點是求解的正確結果不止一個,求解過程比較複雜,需要通過專家知識和反饋逐步得到正確結果。因此對比4個候選項,黑板結構特別適合求解這類問題。

特定領域軟體架構(DSSA)是在一個特定應用領域為一組應用提供組織結構參考的標準軟體架構。實施DSSA的過程中包括一系列基本的活動,其中(53)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DSSA。該活動參加人員中,(54)的主要任務是提供關於領域中系統的需求規約和實現的知識。    
(53)A.領域需           B.領域分析          C.領域設計      D.領域實現  
(54)A.領域專家          B.領域分析者         C.領域設計者     D.領域實現者  

【答案】C 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特定領域軟體架構的基本定義和基本活動。
特定領域軟體架構(DSSA)是在一個特定應用領域為一組應用提供組織結構參考的標準軟體架構。實施DSSA的過程中包括一系列基本的活動,其中領域設計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DSSA。該活動參加人員中,領域專家的主要任務是提供關於領域中系統的需求規約和實現的知識。

某伺服器軟體系統對可用性(Availability)、效能(Performance)和可修改性 (Modification)的要求較髙,(55)設計策略能提髙該系統的可用性,(56)設計策略能夠提高該系統的效能,(57)設計策略能夠提髙該系統的可修改性。  
(55)A.Ping/Echo         B.限制訪問          C.執行時註冊     D.介面-實現分離  
(56)A.分層結構          B.事務機制          C.主動冗餘      D.佇列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