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動態路由協議之RIP協議

動態路由協議之RIP協議

組播 rip v1 圖片 com 範圍 監測 困難 其中 直連

我們都知道,路由器可配置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協議在小型網絡中配置的話是十分方便的,但是對於大中型網絡來說卻是困難的,配置麻煩且不方便管理。
動態路由協議可以自動監測並隨著網絡拓撲的變換更新路由表,適合大中型網絡環境。
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範圍,在網絡中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互相補充。在所有的路由中,除了直連路由外,靜態路由優先級最高。當一個包在路由器中進行路徑選擇時,路由器首先查找靜態路由,如果查到則根據相應的靜態路由進行轉發分組,然後查找動態路由。當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發生沖突時,以靜態路由為準。
常見的動態路由協議可以分為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其中距離矢量路由協議依據從源網絡到目標網絡所經過的路由器的個數來選擇路由,典型的協議有RIP和IGRP。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會綜合考慮從源網絡到目標網絡的各條路徑來選擇路由,典型的協議有OSPF和IS-IS。
我們來先說下RIP路由協議,運行該協議的路由器會互相發送自己的路由信息,他會每隔30s廣播一次自己更新的路由表,發送的目的地址為廣播地址“255.255.255.255”,路由器接收到鄰居發送來的路由信息,會與自己路由表中的條目進行比較,如果路由表中已經有這條路由信息是否優於現在的條目,如果優於則替換當前條目,反之則路由器比較這條路由信息與原有的條目是否來自同一個源,如果來自同一個源,則忽略。
因為RIP協議依賴於鄰居路由器,每次更新路由表都是一個學習另一個,所以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又被稱之為是基於傳聞進行路由選擇。
RIP協議以跳數來作為唯一的度量值,收到鄰居路由器發來的路由條目信息,會將跳數加1後進行比較,若路由條目比自己的路由表更合適,或該路由表沒有此條目,則將該路由條目保存下來。
在RIP協議中規定的最大跳數為15,16跳以上(包括16跳)則被視為目的網絡不可達,因此不適合大型的網絡環境,這一點,OSPF協議可以完美的解決。
在RIP協議中還有一個“水平分割”的概念:從一個接口學習到的路由信息,不再從這個接口發送出去,這樣可以阻止環路的產生,同時能夠減少路由更新信息占用的鏈路帶寬資源。

查看路由表時還有一個叫“管理距離”的概念,它是一種優先級度量,路由器會選擇管理距離較小的路由來到達目標網段。靜態路由的管理距離為1,而RIP協議的管理距離為120,因此,如果到達同一網段,同時配置了靜態路由和RIP,路由器會選擇靜態路由指向的路徑來轉發數據。

RIP協議有兩個版本,各有長處,區別如下:
技術分享圖片
RIP v1廣播發送路由更新,廣播地址為255.255.255.255;RIP v2組播發送路由更新,組播地址為224.0.0.9。
RIP v1 是有類路由協議,它們在宣告路由信息時不攜帶網絡掩碼;而RIP v2是無類路由協議,它們在宣告路由信息時攜帶網絡掩碼。也就是說,在被子網劃分過的網絡中,最好使用v2。
RIP v1的配置過程如下:
Router(config)#router rip 配置RIP協議。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 宣告所有與本身路由器直連的網段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 宣告所有與本身路由器直連的網段
至此,基於RIP v1 的動態路由就配置成功了,然後按照同樣方式配置網絡中的其他路由器,路由器會自己學習,經過30s後每臺運行RIP v1 協議的路由器將會獲取網絡中所有的路由條目。
RIP v2 的配置過程如下:
Router(config)#router rip 配置RIP協議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使用RIP v2
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RIP v2默認情況在主網絡邊界路由器上進行路由匯總,因此需要關閉路由匯總功能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 宣告所有與本身路由器直連的網段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 宣告所有與本身路由器直連的網段
按照相同方式,配置網絡中的各個路由器,即可實現全網互通。

動態路由協議之RIP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