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鴻蒙作業系統釋出會 分析 記錄

鴻蒙作業系統釋出會 分析 記錄

作業系統的三種結構:

巨集核心(Monolithic kernel),又稱單核心

混合核心

微核心

 

推測應該借鑑了 fuchsia 的微核心架構:

fuchsia 微核心架構 (讀音可以這麼讀?飛由沙 哈哈)

大家可以看看這則文章:

https://fuchsia-china.com/huawei-working-fuchsia-sanctions/

鴻蒙作業系統優點:

使用微核心架構進行實現作業系統

多終端的能力共享 互為外設

基於微核心的全場景分散式 OS

分散式架構 天生流暢 核心安全 生態共享

分散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高效能的IPC,和分散式軟匯流排的協議棧的重構應該有一定關係?

 

分散式任務排程

分散式資料管理

硬體能力虛擬化

分散式軟匯流排

 

這種分散式架構 通過 2G3G4G5G 藍芽 wifi 網線 等網咯傳輸協議來進行支援 萬物互聯。

分散式軟匯流排進行排程 硬體能力虛擬化資源池

 

採用分散式軟匯流排的協議,其將四層協議棧精簡為一層,提升有效載荷,互動極簡 更快發現 更快連線。說白了,其就是重構了協議棧,減少了包頭,增大了單資料包傳輸的位元組數。實現了極簡的協議。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傳輸效率和傳輸效能。但是向後相容性上會有問題,而且需要重新的api介面?所以很可能基於傳統osi七層協議的應用,在鴻蒙作業系統上可能會不支援,這只是我的推測。

 

確定性時延引擎,針對不同的程序,使用不同的排程的優先順序。保證不同需求的程序能夠及時排程,而非linux中傳統的面向於伺服器負載的公平排程模式。匹配應用特性,實現精準排程。

 

形式化驗證方法? 最新的sosp 2019 上,也出現了使用形式化驗證的方法來進行驗證檔案系統的文章。看來這是一個趨勢。論文中如果能對軟體系統進行驗證。就能使用數學的方法提高說服力。之後可以研究研究。

 

微核心設計:無root,但一定會有有一個管理員角色的使用者存在

 

這有一定好處,對於使用者來說,使用者用到root情況很少,使用微核心設計能夠提高安全性。但是後期可定製性就會降低。使用者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裝置。有可能自身的計算資源受廠商控制,不能完全調優自己裝置的效能。不僅又讓我想起了ibm大型機的故事。

鴻蒙作業系統架構:

 

既然現在核心中包含linux 核心的存在,還有liteOS的存在。也就是說現在 最底層還有一個hypervisor嗎?使用虛擬化來進行實現?然後軟體使用 分散式軟匯流排進行 傳輸訊息?分散式軟匯流排是使用者空間中的一套協議?啥時候能見一見程式碼呢?

 

估計之後還是會提供虛擬化層來進行虛擬化api 或者相容系統呼叫。因為linux 生態太大了... 等鴻蒙作業系統開源之後再看看吧!

華為ppt上對 程式設計師的生態 展示也是很友好,不知道真正做起來怎麼樣?看來又要有一幫華為程式設計師忙碌在開發和測試的第一線了。這也意味著華為或者國內其他廠商未來需要更多的高素質的系統或者體系結構相關的人才。

按照最近幾年華為的新聞,可能鴻蒙作業系統會重點在 x86,x86-64和arm 等體系結構上進行適配調優。

對於鴻蒙系統的相容性,目前因為存在linux 核心的存在,可能相容性會好一點,但是如果linux 核心移除之後呢?我對餘總的觀點表示懷疑。

鴻蒙OS 開源?一定是又用了很多開原始碼吧,因為licence所以不得不開源?會不會linux或者fuchsia?不管怎麼樣,我相信大家都在期待。

視訊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2922095

官方網站: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events/hdc2019/index.html 

資源來源自網路,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學習,更多關於系統相關的內容,請關注 cnblogs.com/x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