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軟考】系統架構設計師(高階)考試經驗回顧分享

【軟考】系統架構設計師(高階)考試經驗回顧分享

--- 首發地址 [https://blog.leapmie.com/archives/503970b4/](https://blog.leapmie.com/archives/503970b4/) --- ## 前言 > 全文以過程回顧為主,跳轉到“備考攻略”小節可成功閃避嘮叨攻擊 早在2013年還在大三的時候便隨大眾考了「軟體設計師(中級)」證書,時隔多年在2019年11月9日再次踏入軟考的考場參加「系統架構設計師(高階)」的考試,最終結果是僥倖的以49/50/46成績低分飄過。 由於當時備考時也沒看見多少關於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文章,所以既然難得通過了,那也順手記錄一下這個過程做個分享吧。考試過後一直忙於工作沒有閒暇進行回顧總結,現在已經有點記憶模糊,只能盡力回憶了。 考「系統架構設計師」的念頭是在2019年初時萌發的,當時感到工作上一直在往前走,但沒什麼里程碑節點,於是定下一個目標,不管是否有用,要在2019年嘗試考「系統架構設計師」證書,一來是藉此係統性的梳理系統建設的相關知識,二來也看這個證書能否換取一點補貼,畢竟現在的中級證書竟然在當前帶有一點國企性質的公司中,在半年前突然開始有一丁點薪酬補貼。 ## 備考過程 「系統架構設計師」一年只有一次報名機會,與中級證書的一年兩次不一樣,所以一定不要錯過報考時間,2019年是11月份考試,而報考時間是在8月中旬,當時我早早寫在了我的GTD列表中。 我的備考時間也算是挺早的,5月中旬我已經開始購買備考書籍,當時先買的是《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第2版)》,考慮到對應的題冊最新只到2016年,所以打算遲一點再買看是否會更新,等到8月底感覺光看知識點已經不行了於是才買的《系統架構設計師2009至2016年試題分析與解答》。 雖然很早開始買書,但是由於瘋狂加班,加上一定的懶惰性,其實真實花在備考的時間不太多。5月底到6月中旬的時候是比較用心的在看,7月份想著還有比較多時間所以投入的精力比較少,8、9月份碰上工作上的一個突發專案,連續沒日沒夜沒週末的加班,直接損失了兩個月的複習時間,剩下的10月到考前11月都是工作上比較忙碌,處於只能擠時間複習的狀態。 考試的題型主要分三場,早上選擇題、下午是案例分析、論文(我之前也沒特意瞭解,一直以為只是選擇題+論文,沒想到原來總共是有三場考試的)。我到10月前基本都還是在通讀教材並做章節後的練習題,10月份才開始做真題,10月中下旬才開始練習論文,直到考前大概也只做了兩套多的題目,還是沒做全的。 ## 備考感受 最開始報考「系統架構設計師」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對這個教材的學習把相關的技術知識梳理一遍,因為覺得工作至今的技能增長點還是比較散,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學習。但是當我翻閱教材開始學習時還是比較失望的,書本的內容過於空洞,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湊字數,彷彿是定好章節大綱後相關人員往對應的章節填充足夠的資料、素材就了事了,閱讀過程非常枯燥無味,知識內容也是大多脫離實際。 當然,教材的內容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哪怕像是閱讀百度百科,也是能瞭解了一下對應的知識點會有哪些內容。但是,如果真的只是為了梳理知識點的話,其實只看教材的目錄便可,根據目錄的框架作為知識學習的方向,相關的內容自己帶著疑問去搜索相關資料文章的效果會更好。考這個證書是有用的,**但如果是抱著通過考證的學習過程去提升梳理自己的知識網路,我覺得大概率是會失望的**。 另外,讓我在學習過程受挫的一點是,很多題目的答案其實在教材中是無法找到一一對應的知識點講解的。例如像部分嵌入式題目提及的一些專有名詞,對於做應用開發的我是完全沒接觸過的,而教材中無論怎麼翻閱也是找不到有提及過的描述,所以還是非常考驗實際的技術積累與閱歷的,並不像以往的考試答案都在教材中。 ## 考試過程 直到考前其實也沒太大信心,尤其是選擇題最沒底,就如之前說的,選擇題部分很考驗知識面,不懂的領域撓破頭也沒用。但也是因為本來就沒抱太大期望,反而心態比較放鬆,內心是希望可以考過,但如果不通過也不會太失望。 早上按時進入考場,萬萬沒想到課室竟然是沒掛鐘的,而我手上也是沒鐘錶,考試的時間控制只能靠監考老師的人工報時了,所以備考還是要帶齊文具、准考證、鐘錶這些。。。 早上考的是選擇題,考試時間是9:00-11:30。試卷發下來,大概翻閱了一下,考點基本上是按教材提綱的順序制定的,並不意外。通常前邊幾道題會有涉及到記憶體分頁相關的計算題,難度會較大,但是這次的並沒太大難度,而繼續往下做時,一些超出技術領域的題目,也是相對容易能夠判斷出明顯的正確項,所以總體做下來比想象中要好。而且仔細計算一下,總共75道題,及格線45分,那總共可以錯30道題,這樣一想,感覺通過的可能性其實也挺大的。秉承著改多錯多的原則,在10點鐘做完所有題目後,我檢查了一次答題卡沒有填塗錯誤後便開始睡覺了,這一睡就是一個鐘。。。 由於感覺最難的選擇題彷彿也有挺大希望及格,所以到了下午的考試我就開始認真對待了。 13:30-15:00的考試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可選題目的形式,其中有一道題我做到一半覺得還是把握不大,所以換去了另外一道雖然也不確定但是稍微好一點的題目。 15:20-17:20是論文。在幾道題目中我選了最有把握的“負載均衡的三種實現方式”這題目,只要沒理解錯題目,那這個基本就是一般面試過程都會問到的題目,作答還是比較容易的,只是有可能因為本來題目就簡單,所以要拿高分也不容易。定下題目後短時間內列好提綱,然後開始寫摘要,摘要部分稍微超出了建議的字數,不知最後分數是否因為這裡有影響。然後就開始奮筆疾書的按之前準備好的模板套內容,連續不停的寫下2000多字,具體多少字不記得,反正是達標但也沒超多少,因為真的憋不出了。整個過程時間還是非常緊迫的,幾乎一刻都不能停,手再酸都還是要繼續,到後來只剩半小時的時候緊張起來提了一下速,字跡也開始變得潦草,最終寫完也只剩出十來分鐘。 ## 備考攻略 1. 開始學習教材前,建議是先瀏覽一遍真題,知道大概有哪些題型,會考哪些知識點。 2. 多看目錄架構,瞭解總體的知識點方向,做到脈絡清晰,不要陷在某個知識點不能自拔,影響總體進度。 3. 學習每一章節前建議先分析課後習題,帶著疑問去學習每一章節(我開始時打算學完一個章節後再做對應的課後習題,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檢驗自己的學習過程是否到位,後來發現這樣效率非常低,一來學習過程容易分神,做題還是要回去再看一遍知識點;二來這些題目真的不一定在課本中有的,反覆定位查詢答案位置的過程很耗時)。 4. 案例分析的題目基本是靠做題目去實踐,認真弄懂幾套真題的案例分析基本就上手了。 5. 論文一定要套模板,考試時沒有太多時間讓你慢慢構思,要在限時內寫出足夠多的字數已經是非常大的挑戰了,2500字寫下來絕對會手痠的。備考過程找幾篇示例文章,分析一下文章結構,作者是如何開始自我介紹和專案介紹,如何引出考題內容,如何展開分析,從哪些方面可以加入湊字數的內容,如何進行總結,把這些結構甚至內容梳理好,最後形成自己的模板,到時論文就按這個模板進行填充內容即可,最好是把模板的內容背一背、抄一抄,做到考試時不在一些湊字數的語句上卡殼。如果有條件,最好是練上一遍兩遍提前感受一下2500字的難度,如果時間不允許,那也要多找幾個主題,每個主題大概花半小時練習提綱的構思,思考如何行文。 6. 通讀教材是最花時間的,而教材的內容基本上是面向早上的選擇題,至於案例分析、論文這些基本都是從真題分析中便可掌握,所以千萬不要把所有時間投入到價效比較低的通讀教材,一定要保證有一定的時間練習案例分析和論文。 ## 總結 這次考試難度相對偏低所以僥倖過關,以上只是對自己整個過程的回顧記錄,僅供參考。雖然備考的過程比較粗糙,但也算是完成了年初定下的一個目標,算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當然,要認清的是,雖然這個證書的名字是「系統架構設計師」,但顯然考過了並不意味著自己就是架構師,這只是一個微薄的起點,後續還需要多鞭策自己,以這個知識架構為基礎多積累、多實踐,朝著真正的架構師的方向去努力。